|
发表于 2009-9-1 20: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文学似乎被误解了,大家都随便找两个作品,一个外国的,一个中国的,拿来对比,指出其同其异。但是这个异同说明了什么呢?你对文学研究贡献了什么呢?
任何两个作品拿来做比较,都可以比出一些异来,一些同来。
比较文学有法国学派,有美国学派。
法国学派重影响研究:
歌德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西方是怎么发现和接受Dostoevski的,中国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影响如何,Whitman对郭沫若,英国浪漫派对徐志摩,法国象征派对戴望舒,或者T.S.Eliot等英国现代派对三十年代诗人的影响。这个学派重事实源流,寻求各国文学间的相互联系。影响研究务实,平行研究务虚。影响研究近于史,平行研究类乎理。
美国学派重平行研究:
日本能乐跟希腊悲剧之异同,中国跟西方歌颂爱情的诗歌之异同,道与逻格斯:东西方思惟方式之不同,各国宫廷诗的比较研究,东方的多神教跟西方的一神教思想文化之不同等等。
我觉得平行研究有求同和求异两个方面。
求同:比如诗经中的比兴,类似的诗歌手法在西方民谣(据Arthur Waley)中也有发现,而日本和歌中的序词(jokotoba)更有相同之处。这样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诗歌发展的一般规律(美国文化的特点,美国学术的特点,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如Chomsky的语言学,麦当劳)。
求异:比如在爱情主题上比较中国和西方、和日本诗歌,你会发现中国爱情诗歌的贫乏,但是中国文人之间互相酬唱,吟咏友情的诗歌又非其他国家可比。从这
里可以看到中国诗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求异的目的,是相互阐发,找出各自的文学传统的独自性和不可替代性,很多特点乃身在此山中,只有以“他人”的视角来看,才能察觉。
如果说比较文学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世界文学的话,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出发,也许多一些影响形容更能理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虽说影响研究主要的是外国文学及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及理论的影响。典型的如中国诗歌对庞德和意象派诗歌的影响和京剧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
平行研究需要很大的阅读量,需要多两国文化、文学传统深入广泛的了解,因为单纯的点与点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点后面是线,线后面是面。要以点牵线、以线动面的平行研究才算的对学术的贡献。的确今天好多人在研究比较文学时老是走向一个误区:以为随便拿俩个点来比较了便是比较文学,然而其之于文学研究的贡献却是微乎其微。但是我却不是很赞同要进入博士课程以后,才开始做平行研究的看法。毕竟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都只是研究范式,如果真的能提出有见地的见解,未做到博士也是可以的啊。而且初期太注重影响研究势必会使思维走向狭路,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有碍于开阔的眼界的行成。只是无论哪种方法,必须是确实可比,不要拘泥于一些表面化的东西,要掘出文学的内涵,使比较文学之研究日蒸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