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52|回复: 0

[♥ 我看奥运 ♥] 能不能不叫“残奥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9 17: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北京奥运会好戏刚刚收场,残奥会又拉开了帷幕。

  杰米乐客看残奥会,心里怀着几分感佩,前天的开幕式也的确有着许多让人动情的篇章。但,每每念及这件事情,总觉得还是有不那么舒畅的地方,比如“残奥会”这个名称。

  在中国人的文化里面,一个“残”字,因为它的定义与表象特征,使我们在分辨其褒贬含意的时候,会有一种不知所终的感觉。

  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残”字,会联想到“残疾”、“残废”、“残余”、“残旧”,甚至“残破不堪”、“残兵败将”等等,君若不信,请随意翻阅任何一个版本的汉语字典或者成语词典,你很难在这个汉字以及它的关联词汇里面找到更加正面、积极的意味。

  当然,我们在说残奥会的时候,“残”字应该是“残缺不全”的意思,特指肢体或者其他身体部位功能不健全的人群的一个运动会,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我们感谢残奥会,它让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伟大的爱。其实,人的“残”与不残,有时候变化只在转瞬之间。比如前不久的那一场灾难,一下子就使得无数生命虽然能够幸存,却从此变得残缺不全… …

  然而,人们看待和表述一样特别关注的事物,尤其对于像残奥会这样需要满怀同情、赞扬、推崇的事物,都会带上鲜明的感情色彩,而类似感情趋向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对相关事物的认知态度。

  这方面我们又有反思与学习的空间了。

  英文里面,残奥会叫Paralympic Games,而非我们想象的“Olympic Games of the Handicapped”(“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其中paralympic一词为特定的派生及复合类型单词,整个词组可以直译为“不能正常活动的人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显然比我们熟悉的“残奥会”来得柔和与人性化。当然,我们不大使用与之对应的中文全称,恰恰因为如此,它的简称就完全可以有概念不同的演绎了。

  这里倒要特别感谢香港社会,它使我们不出国门而能够感知世界。

  香港文化中西並蓄,对适应时代潮流的普世价值观推崇备至。香港人对“残”的解读十分慎重,从不轻易以“残”字呼人,他们把残疾人称为“伤健人士”,意思是“受伤了而在恢复健康的人士”,或“身体受伤但心智健全者”,君不见“香港伤健协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助残事业做出的诸多贡献。(当然我们同样感谢祖国大陆各地的“残联”组织)。

  由此我们得知,“身体虽然受伤,但身心都在康复”的理念比较我们潜意识中“他们是残废人”的想法更具人本与前瞻的态度。按照这个思路,如果我们把残奥会称为“康奥会”,是不是更富积极寓意而又表达出对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尊重?

  或者叫“特奥会”呢?类似专为伤残儿童开办的某某“特殊教育学校”一样,这样的名称,校方、孩子、家长都不避讳,都很喜欢。

  他们的确是一个遭遇特殊不幸、需要全社会特别扶助的群体;他们也的确在用自己特殊的勇气与意志,做着特别受人敬重的举动。

  因此,在我心中没有“残奥会”,只有“特奥会”、“康奥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76d480100at70.html
“残奥会”,确实让人听着不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01:49 , Processed in 0.17585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