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87|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左传》春秋史事与《史记》差异及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9 09: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非首发: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70167;有修改补充,
史迁之评述《春秋》
《孔子世家》:“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日‘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日‘天王狞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十二诸侯年表序》:“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上大夫董仲舒推春秋义,颇著文焉。……儒者断其义;驰说者骋其辞,不务综其终始;历人取其年月;数家隆于神运;谱谍独记世谥,其辞略,欲一观诸要难。”
《吴世家》:“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
《历书》:“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宋世家》:“太史公日:……《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太史公自序》:“余闻董生曰:……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日:‘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史记•周本纪》
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立昭王子满,是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诫太仆国之政,作臩命。
按:长安普渡村铭文:“唯三月初吉丁亥,穆王在下洫居,穆王乡丰”,穆王为生称。
桓王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
按:《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桓公元年:“郑人请复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许之。三月,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襄王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 。”
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秋,颓叔、桃子奉大叔,以狄师伐周,大败周师,获周公忌父、原伯、毛伯、富辰。”《国语•周语中》襄王十八年:“王黜狄后。狄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昔吾骤谏王,王弗从,以及此难。若我不出,王其以我为怼乎!’乃以其属死之。”
《史记•晋世家》
鄂侯六年“鄂侯六年卒。曲沃庄伯闻晋鄂侯卒,乃兴兵伐晋。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
按:《左传》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三月壬戌,平王崩,赴以庚戌,故书之。”五年:“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
文公四年“于是晋作三军。赵衰举郄縠将中军,郄臻佐之;使狐偃将上军,狐毛佐之;命赵衰为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按:《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乃使郄縠将中军,郄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国语•晋语四》:“文公问元帅于赵衰……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
景公三年“荀林父将中军,随会将上军,赵朔将下军,郄克、栾书、先縠、韩厥、巩朔佐之。”
按:《左传》:“荀林父将中军,先縠佐之;士会将上军,郄克佐之;赵朔将下军,栾书佐之。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
景公十一年“晋始作六卿,韩厥、巩朔、赵穿、荀骓、赵括、赵旃皆为卿。”
按:《左传》成公三年:“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鞌之功也。”
考释:《公羊传》襄十一年:“三军者何?三卿也。”是六军为六卿是史迁从公羊也。
《史记•赵世家》
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按:《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郄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出公十一年“晋出公十一年,知伯伐郑。赵简子疾,使太子毋恤将而围郑。知伯醉,以酒灌击毋恤。毋恤群臣请死之。毋恤曰:‘君所以置毋恤,为能忍訽。’然亦愠知伯。知伯归,因谓简子,使废毋恤,简子不听。毋恤由此怨知伯。”
按:《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
晋出公十七年:“简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襄子。”
赵襄子元年:“越围吴。襄子降丧食,使楚隆问吴王。”
按:《左传》哀公二十年:“越围吴。赵孟降于丧食。楚隆曰:‘三年之丧,亲昵之极也。主又降之,无乃有故乎!’赵孟曰:‘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曰:好恶同之。今越围吴,嗣子不废旧业而敌之,非晋之所能及也,吾是以为降。’楚隆曰:‘若使吴王知之,若何?’赵孟曰:‘可乎?’隆曰:‘请尝之。’乃往。”
《史记•郑世家》
庄公元年“庄公元年,封弟段于京,号太叔。祭仲曰:‘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
按:《左传》隐公元年:“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文公三十七年:“郑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栎,而文公父厉公入之,而惠王不赐厉公爵禄,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不听襄王请而囚伯欕。”
按:《左传》庄公二十一年:“王巡虢守。虢公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郑伯之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鉴予之。虢公请器,王予之爵。郑伯由是始恶于王。”僖公二十四年:“郑之入滑也,滑人听命。师还,又即卫。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使伯服、游孙伯如郑请滑。郑伯怨惠王之入而不与厉公爵也,又怨襄王之与卫、滑也,故不听王命而执二子。”
《史记•吴世家》
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卒。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眛,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余祭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頉树而去。”
余眛四年:“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余眛之子僚为王。”
王僚五年:“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
按:《左传》襄十四:“吴子诸樊既除丧,将立季札。季札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君,义嗣也。谁敢奸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于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襄二十九年:“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吴公子札来聘,……其出聘也,通嗣君也。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族乎!’说叔向,将行,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吾子好直,必思自免于难。’”
附:《公羊》襄二十九年:“阍弑吴子余祭。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谓之阍?刑人非其人也。君子不近刑人,近刑人则轻死之道也。”“吴子使札来聘。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弑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夷眛生光。”
余祭七年:“楚公子围弑其王夹敖而代立,是为灵王。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十一年,楚伐吴,至雩娄。十二年,楚复来伐,次于干溪,楚师败走。”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昧立。”余昧四年:“王余昧卒”。
按:《春秋》襄二十五年:“吴子遏卒”;二十九年:“阍杀吴子余祭”;昭公十五年:“吴子夷未卒。”史迁记吴余祭四年直至十七年,至十七年下年记为余昧元年,余昧共四年,与《春秋》所记王余祭在位四年、王余昧在位十七年年代颠倒。《史记》余祭十一年事见《左传》昭公五年“冬十月,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以报棘、栎、麻之役。薳射以繁扬之师,会于夏汭。越大夫常寿过帅师会楚子于琐。闻吴师出,薳启强帅师从之,遽不设备,吴人败诸鹊岸。……楚子惧吴,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其中伐至雩娄,异。
夫差元年:“以大夫伯嚭为太宰。”
按:《左传》定公四年:“秋,楚为沈故,围蔡。伍员为吴行人以谋楚。楚之杀郄宛也,伯氏之族出。伯州犁之孙嚭为吴大宰以谋楚。”
夫差七年:“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至缯,召鲁哀公而征百牢。”
按:《左传》哀公七年:“夏,公会吴于鄫。吴来征百牢。”据定公十四年“五月,于越败吴于槜李。吴子光卒。”夫差七年是哀公六年。
夫差十四年:“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
按:《国语•吴语》:“吴王许诺,乃退就幕而会。吴王先歃,晋侯亚之。”《左传》哀十三:“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先。吴人曰:‘于周室,我为长。’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乃先晋人。”
夫差二十年:“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按:《左传》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哀公二十四年:“闰月,公如越,得大子适郢,将妻公,而多与之地。公孙有山使告于季孙,季孙惧,使因大宰嚭而纳赂焉,乃止。”
《史记•齐世家》
桓公二年:“二年,伐灭郯 ,郯子奔莒。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
按:《春秋》庄十年:“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左传》庄十年:“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桓子无宇)生武子开与厘子乞。……田乞卒,子常(恒)代立,是为田成子。”
按:《左传》:桓子无宇自襄公六年到昭公十年,僖子乞在哀公四年至十一年,隔四十余年,当隔一代 。
简公四年:“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子我在幄,出迎之,遂入,闭门。……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皆弗胜,乃出。田氏追之。丰丘人执子我以告,杀之郭关。……庚辰,田常执简公于寿州。公曰:‘余蚤从御鞅言,不及此。’甲午,田常弒简公于寿州。”
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按:《左传》哀公十四年:齐简公之在鲁也,阚止有宠焉。及即位,使为政。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诸御鞅言于公曰:“陈、阚不可并也,君其择焉。”弗听。……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子我在幄,出,逆之。遂入,闭门。……子我归,属徒,攻闱与大门,皆不胜,乃出。陈氏追之,失道于弇中,适丰丘。丰丘人执之,以告,杀诸郭关。……庚辰,陈恒执公于舒州。公曰:“吾早从鞅之言,不及此。”
《史记•陈杞世家》
桓公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桓公鲍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公。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以周易筮之,卦得观之否:‘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太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厉公取蔡女,蔡女与蔡人乱,厉公数如蔡淫。七年,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附:《史记•田齐世家》:“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桓公与佗异母。及桓公病,蔡人为佗杀桓公鲍及太子免而立佗,为厉公。厉公既立,娶蔡女。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厉公之杀,以淫出国,故春秋曰‘蔡人杀陈佗’,罪之也。”
按:《春秋》桓公五年:“葬陈桓公。”六年:“蔡人杀陈佗。”十二年:“八月壬辰,陈侯跃卒。”庄公元年:“陈侯林卒。” 《左传》桓公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陈衰,此其昌乎。”襄公二十五年:“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我先君庄公奉五父而立之,蔡人杀之。我又与蔡人奉戴厉公,至于庄、宣,皆我之自立……’”是五父为佗,跃为厉公,林为庄公。
哀公三十四年:“初,哀公娶郑,长姬生悼太子师,少姬生偃。二嬖妾,长妾生留,少妾生胜。留有宠哀公,哀公属之其弟司徒招。哀公病,三月,招杀悼太子,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欲诛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经杀。”
按:《春秋》昭公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左传》昭公八年“陈哀公元妃郑姬,生悼大子偃师,二妃生公子留,下妃生公子胜。二妃嬖,留有宠,属诸徒招与公子过。哀公有废疾。三月甲申,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
《史记•卫世家》
成公三年:“诛元咺,卫君瑕出奔”
《春秋》僖公三十年:“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左传》僖公三十年:“周、冶杀元咺及子适、子仪。”
献公十三年:“献公奔齐,齐置卫献公于聚邑。孙文子、宁惠子共立定公弟秋为卫君,是为殇公。”“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殇公十二年:“宁喜与孙林父争宠相恶,殇公使宁喜攻孙林父。林父奔晋,复求入故卫献公。献公在齐,齐景公闻之,与卫献公如晋求入。晋为伐卫,诱与盟。卫殇公会晋平公,平公执殇公与宁喜而复入卫献公。献公亡在外十二年而入。”
按:《春秋》襄二十六年:“卫宁喜弑其君剽。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晋人执卫宁喜。”《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辛卯,杀子叔及大子角。书曰:‘宁喜弑其君剽。’言罪之在宁氏也。孙林父以戚如晋。书曰:‘入于戚以叛。’罪孙氏也。臣之禄,君实有之。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专禄以周旋,戮也。甲午,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
《史记•楚世家》
灵王十一年:“王曰:‘齐﹑晋﹑鲁﹑卫,其封皆受宝器,我独不。今吾使使周求鼎以为分,其予我乎?’析父对曰:‘其予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周今与四国服事君王,将惟命是从,岂敢爱鼎?’灵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其田,不我予,今我求之,其予我乎?’对曰:‘周不爱鼎,郑安敢爱田?’灵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吾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畏我乎?’对曰:‘畏哉!’灵王喜曰:‘析父善言古事焉。’”
按:《左传》昭公十二年:“右尹子革夕,王见之,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齐,王舅也。晋及鲁、卫,王母弟也。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对曰:‘与君王哉!周不爱鼎,郑敢爱田?’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诸侯其畏我乎?’对曰:‘畏君王哉!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史记•鲁周公世家》
惠公四十六年:“惠公卒,长庶子息摄当国,行君事,是为隐公。初,惠公适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息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子允。登宋女为夫人,以允为太子。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哀公二十七年:“公欲以越伐三桓。八月,哀公如陉氏。三桓攻公,公奔于卫,去如邹,遂如越。国人迎哀公复归,卒于有山氏。子宁立,是为悼公。”
按《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孙有陉氏。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国人施公孙有山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8:46 , Processed in 0.10634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