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79|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两位文史大家的“父冠子戴”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9 21: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于南京大学小百合bbs

http://bbs.nju.edu.cn/vd38353/bbscon?board=D_Chinese&file=M.1211203056.A&num=12012

两位文史大家的“父冠子戴”之误


蔡尚思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年过期颐,著作等身,其代表作之一为《中国礼教思想史》。作者《自序》称,“一部中国礼教思想史,上下几千年,内容极其丰富庞杂,登场人物难以计数。本书除总论、分论部分外,收入各方代表人物共约一百六十余人”。另据序言,此书乃作者应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之约,以一年多的时间写就。论述人物众多,加上“急就章”的出书速度,书中错误自然难免。如“第三章中国礼教思想变本加厉的时代——宋元明清”,小标题为“周亮工的妇女最好是文盲说”,其论述如下:


在《赖古堂集·吉祥相》中,周亮工极力维护礼教,尤其限制妇女。他认为,妇女不可垂帘观剧:“彩氛发香依依帘中,罗袜弓鞋隐隐屏下,甚至品评坐客,击节歌声,无所不至,优人之目直透其中,坐客之心回光其后,可耻孰甚!”他还认为,妇女最好不识字。因为“妇女宁可无才,不可无德”;识了四,“淫词艳语,触目而是”,会坏了德行。还说“至世家大族,一二诗章,不幸流传,必列于释子之后,娼妓之前,岂不可耻。”为维护礼教,他提倡“老妾孀妇,不变作尼姑”。(《中国礼教史》,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第180页)


笔者因为课题研究涉及周亮工,故对周氏任何资料都加以留心,其《赖古堂集》曾通读数过,但印象中没有以上《吉祥相》内容的记载。后笔者用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中收录的《赖古堂集》进行全文检索,确信《赖古堂集》中没有以上记载。但周亮工的另一本著作中曾提及《吉祥相》內容,那就是其著名笔记《书影》(又称《因树屋书影》)。书中卷一起首有如下记载:


先大人著述甚富,常作《观宅四十吉祥相》,有益于世道人心,备录于此。案头无淫书。……妇女不垂帘观剧(粉气发香,依依帘中。罗袜弓鞋,隐隐屏下。甚至品评坐客,击节歌声,无所不至。优人之目,直透其中;坐客之心,回光其后,可耻孰甚)。妇女不识字(《列女》、《闺范》诸书,近日罕见,淫词丽语,触目而是。故宁可使人称其无才,不可使人称其无徳。至世家大族,一二诗章,不幸流传,必列于释子之后,娼妓之前,岂不可耻)。老妾孀妇不变作尼姑(其丑倍于改适)。(《书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页。括号中内容,原文为小字)


由此可见,《吉祥相》一名《观宅四十吉祥相》,乃周亮工之父周文炜的著作,其小字部分亦为原注。周文炜亦曾自言,“予有《四十吉祥相》,其一则为‘凡梦俱可告人’。夫至凡梦皆可告人,其去道不远矣”。(周文炜《与人》,《结邻集》卷十四,《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721页。)周亮工对其父此书甚为爱惜,曾遍求大方之家为其题跋,如《与陈琪园书》提及,“惟先人志铭,欲求识之先生与先生,各为一诔。先人所著《吉祥相》亦欲求两先生一跋”(《赖古堂集》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38页)。

从以上记载可见,《中国礼教思想史》中有关《吉祥相》的内容其实都是周文炜的,“妇女最好是文盲说”的大帽子也应该扣在他头上。但是周亮工对妇女的态度多继承了其父的偏见,他在《书影》中就提及:


宛丘王氏,十五归予,即能诗。……诗二百余首,小词数十首。余欲传之,辄欲自焚。曰:“吾惧他日列狡狯瞿昙后,秽迹女士中也。”盖自来刻诗者,方外之后紧接名媛,而贞妇烈女,大家世族之诗类与青楼泥淖并列。姬每言之,辄以为恨,予嘉其志,书而藏之,不敢付梓,并其名字,亦不忍露也。(《书影》,第26页)


他在《尺牍新钞》的《选例》中还说:


闺秀之篇,集中鲜载,惟顾夫人大家风范,周淑媛道韫雅风,急登数则,获表双奇。自余非抒闺怨,则报幽期,非申花月之盟,则订香茗之约,或青楼艳质,思衒价于捉刀,或绣口令才,竞托名于染黛。玉室遥忆,终类神山;翰墨导淫,徒沉欲海,故宁失之严,勿失之滥也。(《尺牍新钞•选例》,《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36册,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这些资料都可反映出周亮工歧视妇女、维护礼教之落后思想,蔡老先生大可就以上资料加以分析,但将周文炜的著作误归为周亮工,并加以指责,则属于典型的张冠李戴,可谓“父冠子戴”。


蔡老先生致误之由,笔者曾百思不得其解,后在国图查阅周亮工《赖古堂藏书》,其中有周文炜的《四十吉祥相》,才猛然悟到,可能是蔡老先生误将《赖古堂集》与《赖古堂藏书》混淆了。《赖古堂藏书》所收均为周氏家族之藏书,其中就有周文炜的《吉祥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赖古堂藏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亮工编,其子在都续成之。亮工有《闽小纪》,已著录。是书凡十种,一曰《吉祥相》,周坦然(案:即周文炜,号坦然先生)撰。二曰《释冰书》,孙如撰。三曰《皱水轩词筌》,贺裳撰。四曰《六研斋二笔》,李日华撰。五曰《陈子旅书》,陈璜撰。六曰《客座赘语》,顾起元撰。七曰《强聒录》,彭尧谕撰。八曰《人谱》,刘宗周撰。九曰《三十五忠诗》(案:笔者在国图所见道光中汝南家塾刻《赖古堂藏书》作《二十五忠诗》。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云:“《二十五忠诗》一卷。秘册丛说本。明高阳孙承宗撰。按:是书咏东林赵南星等二十五君子事,后附小传。”见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第197页),孙承宗撰。十曰《渔谈》,郭钦华撰。在都凡例称亮工欲刻藏书百种未就,在都云先镌此集,余当次第续全。盖一时杂采而成,苟盈卷帙,故绝无所持择云。(陈垣《〈四库提要〉中之周亮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中华书局,1982,第57页)


此记载不见于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盖《提要》中涉及周亮工之处曾遭修改故也,详见陈垣《<四库提要>中之周亮工》。


无独有偶,在周亮工研究上,著名古代散文研究学者谭家健先生也曾犯“父冠子戴”的错误。


谭家健先生2006年新著《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第九章《清代散文——中国古代散文的终结》,将周亮工之文归为“学者之文”,并用简短的篇幅对其生平和散文成就进行了描述。虽只有寥寥三百多字,但也标志着散文研究界对周亮工散文成就的某种重视。但由于学术界历来对周亮工其人及其诗文研究不足,谭先生对周氏生平和散文成就的论述多有可商之处,笔者有专文讨论,此处不赘。单引其论述第一句话:


清初小品文作家有周亮工(1612—1672),明末进士,曾任浙江某地通判,清兵下江南,他迎降,后累官至户部侍郎。


周亮工一生未曾担任过“浙江某地通判”,谭先生将此事与其父周文炜混淆了,可谓另一种形式的“父冠子戴”。


姜宸英《墓碣铭》记载:“鸿胪(按:即周庭槐,亮工祖)生子文炜(即周文炜,亮工父),即公父。国子监生,任诸暨簿,能不卑其秩,数以事与令抗,德施于民,然终以不合解去。”(《赖古堂集》,第940页)周亮工《赖古堂集》附录《年谱》记载:“甲子,十三岁。在诸暨。时随封公(按:即周文炜)游于五泄,便知爱恋山水。……乙丑,十四岁。封公为县主簿,多所平反。邑人见公喜曰:‘高于门者,其在是矣。’封公以公事恒与令左,久之,左迁王府官,遂拂衣还白下。”(《赖古堂集》,第902903页)可见,担任浙江诸暨县主簿的是周亮工之父周文炜,其官职亦非通判,而是主簿。查明代官制可知,通判为知府的属官,正六品,无定员。而主簿为知县的属官,正九品,每县一人。


两位著名学者的著述,出现不约而同的“父冠子戴”错误,说明学术界对于周亮工的相关研究尚有待继续深入,同时也告诫我们,撰写宏大的文学和思想史著作,如果不做好扎实的文献研究功夫,注重细节,往往会出现“假大空”的空中楼阁现象,导致论述不够深入,甚至张冠李戴,无的放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9 22: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做好扎实的文献研究功夫,注重细节......
楼主学问做得很扎实啊.不过以门外汉的眼光看周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算不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09: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周氏的确在中国思想史上不占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思想其实都是从同时代人的著述或尺牍中得来的,观其《书影》和选本(如《尺牍新钞》三种)可知。

但我这里想指出的是对他的研究还不够,导致一些著名学者论述时常出现一些差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12:52 , Processed in 0.1254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