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52|回复: 0

无定向风 汇丰偏虎向山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10: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定向风 汇丰偏虎向山行

朋友是霸主级美资金融的旧臣。汇丰为「次级按揭」(subprime mortgage)贷款增加坏账拨备十八亿美元,他跟我放马后炮:以敝机构的财力、对美国市场的认识,尚且不敢碰这门生意;汇丰一介过江龙竟然贸贸然以一百四十亿美元,收购专门经营这门高风险生意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这班苏格兰佬吃了豹子胆乎?

常言有道,事后眼光最是精准的;然而朋友可又不是唯一的事后孔明而已 —— ○三年这个收购消息一出,汇丰的股价应声下挫。年来香港股市出现十年难得一遇的大升市,汇丰的股价基本上原地踏步。于此可见,他的马后炮又绝非个别意见而已,投资界显然普遍都有这个想法。「地方智慧」何处去?

汇丰这场挫折不无讽刺。他们以「环球金融、地方智慧」为标榜,若然果如朋友所言「猛虎不及地头虫」,那么起码在作那个大型收购时,汇丰显然并没有身体力行,给予「地方智慧」应有的尊重了。

我看过的一些报导说,汇丰一方面是不了解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运作,更又迷信计算机程序的本领,以为毋须人手审查、单凭计算机推算借贷人的还钱能力便万无一失了。正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那又岂能不险象横生?

次级按揭又确实是个险象横生的市场。试想想,有选择的话,银行又岂不会拣高薪厚职大有还钱能力的人为贷款对象?条件优厚的人纷纷上车,形成羊群效应,甚至没有条件的人也手痒难耐抢着要上车。为了吃这口尾班车客的肥猪肉,好些银行由是降低首期的要求,甚至免首期、提供楼价十成按揭。

借钱给这些搭尾班车的人起码面对两重风险:一、条件差,万一经济逆转,他们首当其冲,是最有可能断供的一群。二、十成按揭,银行没有丝毫缓冲空间;楼价一跌,便不难满手都是银主盘了。次级按揭这门生意又岂非利向险中求?

「明日」业已来临

股神毕非特对年来美国次级按揭市场让顾客只供息不用还本,或者本息两者都不用供的招徕办法大不以为然:丑女终须要见家翁,向银行借的钱早晚要还;若然初期本、息都不还,到要还的一天,利迭利的负担又岂不更重?毕非特对那些不自量力、抢着上尾班车的人有这个看法:

上会之初便延迟还款,那是无异于加大本金;一开始便已承担不起正常的供款,到了后期,他们又怎负担得起高于正常的供款?《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 O' Hara)有句口头禅:「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对好些买了屋的业主来说,「明日」业已来临。

「明日」也者,就是美国楼市逆转。好些借次级按揭买屋的业主由是断供,以致汇丰要大幅增加坏账拨备。教人纳罕的是,汇丰不是到今天才经营起按揭来的。虽说人生路不熟、不完全掌握美国的情况,毕非特口中「先甜后苦」的道理,传统智慧而已;像汇丰般的百年老店,对这一切心中又怎不早有个梗概,怎么还会一个头栽进这样的市场?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我虽从未看过古龙的小说,对他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名句,倒又深有感受。依我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汇丰涉足次级按揭市场是身不由己了。各位不妨设身处地替汇丰决策层想想:

以银行论,汇丰的纯利全世界数一数二;然而作为上市公司,股东 —— 那也就是华尔街了 —— 的合理期望是盈利节节上升(好叫股价拾级而上);可是到了现今的规模 —— 在欧洲,汇丰认了第二不会有别的银行认第一;在亚洲则更不用说了;非洲、拉丁美洲的经济未成气候,难有作为 —— 要扩充业务,北美洲是唯一的希望。

在北美洲,加拿大只得三数千万人口,市场有限;况且汇丰已在那里有了据点,更是经营得大有成绩,处境迹近香港;百尺竿头,要再进一步是困难的。剩下来的便只得美国了。

美国虽则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市场,土生土长的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大通摩根都绝非等闲之辈;要在这个「群贤毕至」、充分竞争的市场分一杯羹,便得另辟蹊径了。由是之故他们才看上了地头虫亦没有胆量染指、专门经营次级按揭的Household International。

香港人的本钱

换言之,我绝不相信汇丰是像一些报导说的那么naive,贸贸然进军美国次级按揭市场的。他们是久经风浪,以谨慎、保守见称的苏格兰裔银行家;就算未完全掌握这个市场的具体运作细节,对这门生意的风险又岂无认识?奈何股市有压力,冒进一点,决策层亦不能不有所表现也。

除了次级按揭市场,年来汇丰亦一改内部擢升人才、循序发展业务的传统,高薪挖角以建立像高盛、大摩般的「商人银行」业务(institutional banking)。不幸,六出祁山,都无功而回。于此可见,就算以汇丰的财力,要攻入美国市场亦殊非易事。

时至今日,一八六五年创办的汇丰是唯一从香港出发,成功打起世界波来的金融机构 —— 在全球八十二个国家有近万间分行、雇用超过三十一万员工、超过一亿两千五百万客户。少不得的,当然是那班以苏格兰银行家为骨干的主脑;然而同样重要的,是一个半世纪来香港人努力创富给汇丰提供的本钱 —— in every sense of the term。

除了苏格兰人的本事、香港人的本钱,汇丰另一个出众的地方,是没有单一、有控制权的股东 —— 汇丰的公司章程明言不容许单一的股东拥有超过1%的股权。股权分散,管理层(而不是股东)由是主宰了汇丰的命运。是什么驱使他们把银行 —— 而不是个人 —— 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没有永恒的霸主

且让我举个例来跟大家说说这到底是什么的一回事。浦伟士当汇丰主席时,《福伯氏》杂志说他出差多是自己开车,而租用的往往是价钱最平的小房车。草创之初,大家有个斗心,自奉节俭,把银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难理解。可是过了一个多世纪,进身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了,这个节俭奉公的精神又怎还维持得下来?不管当中的办法是什么,愚见以为,这个精神代代相传,是汇丰得以打起世界波来的关键。

教人担心的是,从次级按揭及商人银行业务上遇到的挫折看来,打世界波非但大有代价,那更甚至是个诅咒,导致汇丰管理层放弃保守、谨慎、节俭的传统;跟花旗、摩根大通等银行一般识见,独特不再。

事情亦合该如此。以汇丰的条件,只消一个半世纪便壮大为举世数一数二的银行,若然按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雄霸全球,指日可待。

然而不管是银行或别的行业,世界上可从来没有历久不衰的霸主。要不是在称霸的途程上,抵不住引诱偏离了原来的成功路线;便是称霸后狂妄自大,忘了根本终致一发不可收拾;再不然,便是规模膨胀,尾大不掉。总的而言,像贾谊(200-168BC)说的,亡秦者,秦也。今日的霸主花旗银行不便红灯大亮了吗?

补白        黔驴之技

温家宝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喻两岸关系。读丁望先生《信报》鸿文,方知早在一九五八年「歌德派」打手胡乔木已用上刘禹锡(772-842)这两句诗反击《泰晤士报》论大跃进,以沉舟、病树诅咒帝国主义。

彭定康藉扩大功能组别选民基础推动政改,新华社周南照搬这两句诗咒骂一番。

从胡乔木到温家宝,五十年来莫非共产党只是晓得一个刘禹锡?除了沉舟、病树便没有别的骂人字眼了吗?谁又料得到周南、温家宝原是同一个师傅?
壹周刊       杨怀康2007-04-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9:44 , Processed in 0.0955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