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7年年会于2007年2月11日下午3时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大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论坛成员吴敬琏、龙永图、王建等做主题发言。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独家进行网络直播。以下为本次会议完整实录。
[杂项]
主持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下午好!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7年年会现在开始,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大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我是易纲,有幸作为今天会议的主持人,首先介绍一下到会的嘉宾,除了咱们成员以外的嘉宾:
国家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长张明安先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宏观组组长韩文秀先生;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明先生;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常胜先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经平先生;国务院发展中心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女士,中国冶金科技集团总经理沈贺平先生;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先生;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先生;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总经理郭翠平女士;新世界( 12.85,0.08,0.63%)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静先生;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小雷女士,还有没有我漏掉的?我按照这个单子就是这些,马小河先生没来。
好,下面我们进行大会的第一项议程,向新加入的企业家,理事会的成员先生和女士们颁发证书。我们增加以下先生和女士作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的理事,第一位是广州日报社集团董事长戴玉庆先生;第二位是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行人兼执行总编沈颢先生;第三位是华欧国际证券有限公司总裁朱德贞女士,还有一位是李华先生,过去就已经加入,但一直没有发证书,下面我们请涂老师为以上四位先生和女士颁发证书!(鼓掌)(颁奖)
下面我们进行本次大会的第二项议程,请学术委员会成员樊纲做论坛2006年工作总结以及2007年工作计划报告,有请樊纲先生!(鼓掌)
樊纲:谢谢大家,下午好,我就代表学术委员会对我们这次论坛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向大家做一个报告,另外对2007年的一些计划向大家做一个报告,希望大家记入自己的日程本。
首先报告一下2006年的工作,首先要报告在举行三次内部研讨会,内容第一次4月份,是体制改革的新问题与新领域,我们这次会议到的人是比较全的,三、四十位专家和理事会的成员。第二次会是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在6月份也是在国宾酒店,请特邀专家、特邀国资委同志邵宁源做的主题发言。第三次是10月份的时候我们讨论一次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对策,另外我们继续第二次在天文岛开了天文岛论坛,着重讨论中国经济内外平衡的问题,那次是较集中的讨论了关于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的关系。在这儿我想再一次向我们三联集团的同志表示感谢。另外在昆明开了一次主题研讨会,是关于发展新阶段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今年有关资源与环境的问题话题越来越多了,长安讲坛,我们这方面的问题也多了一些。再一方面,就是长安讲坛继续办,到2006年底已经连续办了112次,到2006年在长安论坛做演讲的专家是以下几位,徐善达,宋小武,陈东奇,曹远征、刘伟等等。会议的特点我们介绍一下,论坛学术委员会的成员曹远征、许善达等等以及多位来宾出席了活动,吴京联等成员就收入分配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观点。长安讲坛另一个需要向大家报告的就是100期以后,我们以前叫50人论坛,现在正式更名为长安讲坛,具体为了什么我忘了,反正是有原因的,性质还是不变的,是对外公共的,面对公众的一个政策性的讲坛,我们的论坛成员和我们邀请的一些专家就当前大家研究的一些成果向公众,向我们媒体,向我们的各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来宣讲我们的研究成果,表达我们的观点,就是对公众免费的一个讲坛,112期。第三个需要向大家报告,今年的长安讲坛也请两位知名的国际学者,一个就是原波兰前副总理德贺特,做关于中欧改革的一些最新进展和最新理论分析,理论思考的演讲。第二个就是请英国政府的首席执行顾问,原来是欧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做了演讲,演讲的内容在世界上就是很著名的,关于气候变暖对于人类经济影响的一个研究,在这前后我们一些专家跟他进行了交流,第六个方面就是我们继续出了论坛的月报,共26期,2006年出12期,发表论坛内部研讨会的纪要,这块也要说明一下,从去年以来我们这个月报是内部研讨会的记录,这个记录在上报各个有关部门之前都经过大家对自己发言的一些进一步的审查,做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第七方面,进一步出版了论坛的丛书,出版了长安讲坛第一期,第二就是继续出版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丛书,这个论坛成员的文集,目前已经出版了五本专集,06年又出版了三本专集,07年还会继续做好我们的工作,希望各位多多支持。
再一方面,就是一些对外交流合作,有些由论坛来安排的一些国内、国外的活动。一个就是应江苏 扬州市的邀请参加论坛,第二就是应山东潍坊的邀请参加了报告会,再就是应新加坡驻华使馆邀请进行了座谈,经过友好协商,论坛分别与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等媒体达成协议,其实和新浪的合作已经安排了9位专家到新浪财经栏目做了现场和网民的交流,这个在过去一个多月里面已经开始进行了。再一方面,关于财务报告已经报企业家领事会全体成员。再一个就是网站的建设进一步拓展,2006年论坛网站更收入论坛成员文章205篇,在论坛网站注册的会员已达到15300多人。还希望诸位多多向论坛投稿,把发表过的放到我们网站里也可以。我们表示感谢,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这些在网站上属于内部交流,我们网站上这些东西是我们内部的,内部网,不是对外,是我们内部的交流。
第十一就是论坛学术委员会这一次特别工作会,在这块我们向诸位进行,以前大家忙没有时间聚到一起,我们把这次特别的会议向大家报告一下。11月2号的时候,论坛学术委员会召开一次特别工作会,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做出建议。第一,关于成员资格问题的一个决议,学术委员会原来那个章程里面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条款,就是第11条,论坛成员资格的归置,其中有两项,第一个就是论坛成员有权自行决定退出论坛,但应该提前两个月书面通知论坛。第二,论坛成员无特殊原因两年内没参加论坛任何活动,将被视为自愿退出论坛。现在我们建议增加第三条,就是任何成员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在审查期间其成员资格自动中止,如果经有关部门审查定案为违法,其成员资格即自动终止。这个修改建议提出以后,我们在网上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大家投票,已经获得全体专家的同意目前已经生效,已经实行。另外讨论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学术委员会的规模,认真研究了论坛成员提出的一些建议,特别是对建议中的适当扩大学术委员会成员的问题,我们学术委员会一致表示同意,会上建议对论坛章程中16条,关于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的相关条款进行修改。
另外就是07年的工作安排,我们和最大的媒体之一,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网络的,在这两个媒体办了一个专栏,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因为我们是50人嘛,这个时间的间隔可以稍微灵活一点,但是如果有大家的共同参与,相信这两个专栏会办得有声有色,也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个进一步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我就汇报到这里,大家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希望会后和我们多多的联系,多多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樊纲,下面是照相留念。
(专家、企业家理事、嘉宾合影)
主持人:我们的成员肖杰先生在湖南,他本来是要参加这次会的,现在他有别的任务,他特别来电话请假。
下面我们进行今天的主题发言,今天我们有三位主题发言,吴敬琏老师、龙永图先生和王建先生。首先我们请吴敬琏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鼓掌)
[主题发言1]吴敬琏:《从大国崛起看民族富强之道》。
吴敬琏:时间只有20分钟,所以我就快开车讲完。我讲的题目是《从大国崛起看民族富强之道》。中央台做了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题目我觉得不是怎么太贴切,因为是不是大国和是不是崛起其实关系都不大,我想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满足人民幸福和民族富强的要求。
我们是正在一个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道路并不挺平坦,因为好几代人为此而努力,到现在才看见曙光。所以我们很需要吸取别的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这个路走得更顺一点,也就是发挥叫后发优势。我觉得这个后发优势我的体会,主要是因为我们后发国家可以避免前人所走过的弯路,不犯前人的错误,吸取人家好的经验,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使得我们这个路走得更顺一些。所以我很赞成在大国崛起前面讲的一句话,是让历史照亮未来的星辰。
在这个意义上除了电视片讲到我们国家,其实很多其他的国家他们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吸取。比如像瑞典,瑞典这个国家很小,但它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它有些什么正面的、反面的经验,其实都很值得我们学习。我想这些国家他们的经验可以集中在一些什么点上?
那天我们改革研究会讨论的时候就说,托尔斯泰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就是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应该吸取,因为那些国家搞得好、发展得好,为什么?有些国家崛而不起,或者是起了以后又衰了,那又是为什么?可以从中吸取教训。我想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做得比较好的话,这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福利才能够增进的比较快。我想大概有这么五个方面。
第一,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第二,是民主法制。第三,是思想自由。第四是和谐努力。第五是中等阶级的兴起。民主和法治也可以分成民主和法治分开来谈,他们在时间上并不是统一的,但也可以把它合起来看,也可以分开来看,我想一个一个的说一说别的国家在历史上有什么教训。
第一个问题,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问题,现代经济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一种就是市场配置,另外一种是计划配置或者叫行政配置。但这个还存在一些问题不是太清楚,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混淆是什么叫市场经济?它认识上有很大的差距,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就是把市场经济理解为只要是商品或者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来的。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先行的工业化国家多少都经过一个阶段,就是重商主义时代,大国崛起有一条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代表了企业。重商主义有两个特点,一个就是政府高强度的干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货币是惟一的财富,发展的目标就是积累财富。
许多国家确实在发展的初期是采取重商主义的政策,在大国崛起里面讲到的九个国家里面,葡萄牙、西班牙当然是实行重商主义原则的,英国早期也是如此,但是重商主义使得这个国家在可以说昙花一现,或者说在一定的时间中、葡萄牙、西班牙大概在五、六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很快,白银、黄金滚滚而来,但是它并不能够保证这个经济持续的繁荣。所以有一个评论,说像葡萄牙、西班牙不能够叫做崛起,因为它崛而不起,或者说它在16世纪初期,在开始向前发展了,但是到了16世纪中期,到16世纪后期就不行了,西班牙重新变成一个发达国家是 二战以后,问题就在于这个重商主义的政策不能够造成国家的长期繁荣,因为经济上不能保持长期的繁荣,它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来保持世界霸权也是不能持久的。为什么这样呢?从葡萄牙、西班牙的例子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一,西班牙它是用一个国家强制力量来维持它这个世界霸权的,所以它就要用很多的资源去供养他的政府,特别是他的军人,在16世纪的时候西班牙有欧洲最强的陆军,最大的规模和最强的海军,所以他就要用很多钱把资源用在这里,要支持他的政府和他的军队。比如1081年一本书,西班牙在16世纪初就发生很多的皇室破产,到17世纪都出现了皇室破产,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取得了财富没有投入生产,农业停滞不前,制造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相反,大量的各金银的流露造成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好逸恶劳的懒散习惯,这种习惯一直到20世纪还有遗留,确实在殖民地搞到很多钱,1503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拿到的白银是18600吨,黄金是200吨,但是这个钱不但没有支持他的生产事业的发展,反而带动了一种社会不和谐风气。所以到了1560年以后,整个17世纪来了一次新的衰退,欧洲的封建时代老是这样,人口增加,还在饥荒,饥荒以后经济就箫条,箫条一段时间以后经济就上去,接着就是人口增加,增加以后又经济箫条,一次又一次,西班牙的整个经济就发生了大的危机,到了1688年的海战被打败了,这个以后西班牙就沦为二流国家,一直到二战。
另外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重商主义一定会造成严重的腐败,布坎南那本书里边就把重商主义跟行政社会是划等号的。布坎南的说法就叫做看得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英国跟我们情况不一样,英国就说他在18世纪完成的,这个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耳熟能详的,他着重的就是强调了竞争,强调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他就强力批判这个重商主义,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
所以经济学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的主要来源,是产业革命的献身,所以说产业革命的本质不是在于政绩的使用,而是改变了制度,由原来中世纪的制度改变。人们普遍认为关于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是英国得以兴盛的一个理论的前导,所以应该把英国所取得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归根于(英文)。
第二个问题就是民主与法治,可以分开来看,因为法治和民主这个事情可以是完全同步的,也可以是有先有后的,但是他们之间又有联系,所以也可以看成一件事,也可以看成两件事,第一就是实行法治。关于实行法治这个事情,大国崛起里面我觉得在英国表达的比较好,如果说英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发展他是从1216年的大宪章开始的,大宪章是一次颁布了,过两天又不做数了,又再一次颁布,但是它是一个法治国家开的先例,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的改良,积累性的改良形成了这样一个法治的传统,而且后来又成为了比较完备的法治。实行法治有两方面的重要性,一方面它是个普世价值,另外一个方面,你对于一个自由市场经济要能够发展,它一定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这点在1997年的第15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口号以后,实行法治好像是大家的共识,其实仔细看一看大家对这个法治的认识还是非常的淡薄,原因就在于我们国家从先秦时代,它这个法家就是讲法治,但是它这个法治跟现代法治根本是两回事,完全是两回事,这两个东西就经常会混淆,先秦法家讲的法治它是皇帝手里的工具,是统治人民的工具,韩非讲得很清楚,这个法跟式跟事,皇帝用这三个东西玩老百姓,这个跟现代讲的法治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的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所有的人,包括统治者在内都要服从法律。但是在我们这里因为在57年一些人批评人治,主张法治,这些人大部分后来都定为右派,所以法治,就是治就在新华字典里面没有这个词了,只能说制。
另外一个问题讨论的就是法制和民主的关系问题,常常人们最近也有议论,就是说可以不一定要民主,有法制就能够维持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转,我觉得八十年代一些同志讨论这个问题很热烈,但是它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确实时间很有限,重点会有不同,所以在英国的情况来说,应该说初步建立起一个法制确实比中国要早,从大宪章开始逐步完善起来。但是还有另外一面,就是要保证法律符合公认的争议,而且要保证它能够持续下去,如果没有民主制的话很难保持。当时我们八十年代讨论的时候就是香港,说香港只要有法制就可以了,但是不同意的人就说它的根子在英国,英国有民主制,我觉得这个反驳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只要看菲律宾就可以看到,因为它那个地方是一个西班牙的殖民地,它的根就不行,所以它这个法制很难保持。
再讲民主,民主这个问题好像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也是不成问题的,五四运动就提出了,但是我觉得这里还是有一些问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可以用一段时机叫做开明专制,或者叫威权主义,这个在八十年代曾经我自己也很同情这种想法,权威主义的政治。我们从世界吸取一些经验到现在,最近我也怀疑了这个做法,特别是考虑到在知识经济时代看来不行,现在一谈起这个问题来,主张权威主义,或者威权主义的人们就说新加坡做得很好,其实新加坡在早期是威权的政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但是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后,李光耀先生很理性,他在世纪之交就发现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还是应该看看李光耀的一些讲话。新加坡要能够致力于世界,就得要发挥人们的创造性,要消除抑制创造性的人。
另外一个方面,从民主制度来说也要看要什么样的民主制度,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好像几代人都很受法国式的理想主义、革命情怀的印象非常深。我想法国他对这套制度,其结果就是一切权利归国民议会,他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主体,结果变成了亚和平的领袖的专政。而宪政民主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民主,宪政民主它和法国式的民主有一点很大的不同,就是他不承认任何不受约束的权利,没有最高的权利主体,任何一个权利都受到制约。
我们中国人认识到这个问题,应该说是顾准,他找到一个叫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很容易就会演变为专政,但这是一种感觉,理论的分析应该有很多人做了很深刻的分析,比如卢梭,他这个思想体现在一本书里讲道德理想国的覆灭,这本书很好。我有一位企业家朋友,他非常的崇拜法国式的革命民主思想,我就推荐他看一本《带一本书去巴黎》。当时我们认为它都属于败笔,属于思想走向的反动,其实这里面讲得很深刻。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第四个问题,思想自由和学术主义。我想大国崛起这方面涉及的不多,这是人文的思想的基础,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文艺复兴,没有宗教改革,那么科学和文化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我们现在讲增长模式转变,早期经济增长模式到现代经济增长模式要靠技术进步和效力提高,它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立足于理论科学,或者说基础科学研究的应用技术的普遍运用,而这个基础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发展没有思想的解放,没有文艺复兴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个是解决不了的。我们现在一讲起来教育不够发达,科学不够进步,财政部有一位同志几年没到我那儿去了,最近去了一趟一看,我住在师范大学里,他的结论是好家伙,这个大门都修成这样了,可见我们给的钱不少啊!
最后一个问题,真正一些发达国家走向社会的稳定,持久的繁荣,他有一个基础,就是社会结构的问题。这个传统社会是个哑铃型的社会,中间阶级是非常弱小的,即使到了近代开始中间阶层,叫中产阶级,叫中间阶级,中间阶层,或者叫中等收入阶层,开始壮大,但是总的来说人数还是非常少的,他是一些什么人呢?是中小资本家,就跟毛主席在好几篇文章里都讲到了旧中国,中间这个中产阶级就是中小资本家,这个人数是很少的,这个情况在20世纪,就是说增长模式发生转变以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增长模式转变以后专业人员在整个社会生态体系中的作用变得非常重要,所以他们的人数增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所以现代社会就变成一个橄榄型了,而这个组成人员是专业人员,在一本书里讲了一个数字,其中一个我说一下,美国劳动力总人数1900年是2900万,1970年是8000万,其中体力劳动者1900年是1000万,1970年是2900万,增加了190%,白领工人在1900年是500万人,1970年是3800万人,增加了600%,它的总人数比蓝领还多,蓝领是2900万人,白领是3800万人。这个哑铃型社会通常是不稳定的,是充满动乱的,而橄榄型的社会则容易实现稳定增长与和谐。所以从别的国家经验看,我对于最近流行的分析我是感觉到非常的怀疑,就是说现在我们社会有两种,一种叫精英,一种叫草根,或者叫大众,我对这种分析表示担忧。(鼓掌) 经
主持人:感谢吴敬琏老师,下面请龙永图先生发言,发言的时间为20分钟!
(鼓掌)
[主题发言2]龙永图:大国崛起中国形象
龙永图:我说说大国崛起中国形象的问题,应该说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老牌的一些主要演员,欧、美、日有很多的反映,而且前后的一些实力派演员,比如印度、巴西、俄罗斯他们也会有不同的反映。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实力派新演员登上世界舞台以后,我方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回应,从而形成一个很好的中国外部的发展环境变得非常重要,他们做什么样的反映我们没有办法,这是他们的事情,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自己主动的以一种比较能够被接受的姿态或形象出现,从而引导形成一个对我们中国的发展比较好的一个外部环境。所以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塑造我们中国的一个新的形象?一个大的国家在崛起过程当中一个新的形象,这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同志说无所谓,我们中国已经是大国了,大国从来不在乎别人对我们说什么,我们就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自己说去!有些人甚至说美国人从来就不顾及别人对他说什么,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于在营造自己形象方面下太多的功夫!我是不太同意这样观点的,我想我们中国要在我们整个崛起过程当中形成一个,有意识的形成一种新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有这样几点,第一,我们中国不是美国,中国还不是一个大国,经济上说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我们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我们应该把这个定位定好。所以我觉得美国人怎么样对待其他国家对自己的反映,对我们中国没有什么借鉴意义,这是一个,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
第二,我们中国人也从来不想,也希望永远不要成为一个丑陋的中国人,就像大国他们成长以后,印象很差,到处挨骂,我们中国人不愿意,也不会做这样一个中国人。
第三,我们中国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央就提出了非常好的一个战略,国际的战略,就是建立 和谐社会。既然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就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就要考虑自己的形象,这样才能够营造一个好的和谐的社会,所以从我们中国新的外交战略角度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中国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树立这样形象的着眼点是什么?我们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全世界,至少大多数国家相信中国的崛起是和谐的。所以这方面我们中国应该注意树立这样一个形象,我们在树立这个形象过程当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我们的形象应该是一个负责任的形象,负责任我认为有几点,第一条,就是要塑造一个守规则的形象,按照规则办事的形象,刚才吴老就法制的问题讲了很多,在这个问题上我就觉得我们中国怎么样在全球树立一个我们遵守规则的形象,非常重要,因为西方的国家一致认为一个国家不管它多么强大,如果这个国家是遵守规则的,这个国家对全球不会形成威胁,美国人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但是他是不是这样的一个国家,至少他认为他虽然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国家,但是他的行为是按照规则办事的。所以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首先要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形象,负责任的形象就是守规则。负责任第二点就是承担义务,要承担起家庭的义务,所以这方面我们中国人要表现更多的慷慨,我们要成为大国就必须承担起大国要担负的义务。从中非论坛以后在国际上有不同的反映,但至少有一条,中国是愿意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非洲这样最穷的国家承担自己的义务。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促进了他们的出口,所以我觉得既然是一个大国,第一要负责任,负责任一个就是要遵守规则,第二是承担义务。
关于温室效应的问题,全球变暖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承担相当大的压力,如果我们在这方面不早早动手,不承担一定的义务,我们要承担很大的压力,我们这个大国地位会受到很大的挑战。所以这方面很多的问题,我们今后可能逐步要承担更多的问题,这点还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个中国的形象是一个开放的形象,就是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开放首先要继续我们的中国市场开放,我觉得这个问题上我们虽然说了很多,但是一到进行中国市场开放的时候始终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去年出现关于并购一些问题的争论,关于世贸组织五年过度期过度以后我们是不是暂时停止扩大对外开放,这样是非常深层次的一些保护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所以开放市场的问题对中国始终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所以怎么样进一步在这个方面多做一点,使得中国的市场保持一种比较大的开放度。另外就是对外国人来讲,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快,但是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机遇。
第二,就是在我们在整个对外关系当中怎么样进一步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我们的感情划线,采取一种更加宽容、理解、包容的心态去正视我们的问题,包括对日,在这里不想多讲了。过去几年中日关系很困难,日本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但是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值得检讨,包括我们很多的问题,包括我们大国崛起当中国民心态和民族感情,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大国崛起当中面临的挑战当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要进一步培养我们中国开放、大度、守规则的民族素质。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民族素质和我们中国的大国形象很不相称,这点上我就觉得,刚才吴老讲建立一个法制的国家,如果我们民族的素质没有一个规则的观念,我们要建立一个法制国家是不太容易的,特别是我们新的一代没有吃过苦,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在这样一代人的基础上你说我们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在国际上一个负责任的、开放的这样一个大国,我们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建立一个法制国家,遵守国际的规则,诚信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我们整个民族当中诚信这个观念越来越淡薄,在这里可以讲很多的东西,怎么样培养我们民族的素质能够适应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我觉得这方面还应该做很多的工作。
第二,要进一步培养开放的意识,加上很多人在反对开放的时候常常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部门的或者小集团的利益,我自己那么多年的谈判,我感到我们整个谈判在谈判当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掌握着审批权的那部分人,是他们反对派,所以我觉得我们如果不解决行政审批的问题,不解决行业垄断的问题,开放意识始终不能够成为主流,因为他们是政府的主流,他们是经济的主流,他们很可能成为我们整个意识当中的主流。所以打着这种幌子所出现,那种反对开放的声音是很理直气壮的。所以我觉得在建立大国的形象当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李光耀在接受时代杂志访问的时候,当时他说我认为中国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狭隘民主,当然他的判断不一定准确,但是我是赞同的,这个问题上我们怎么能够进一步的在整个全民当中培养一种规则,开放这样一种意识,从小孩子起就树立起这样的负责任的基本素质,对我们中国的形象,对我们中国崛起以后成为一个被世界所欢迎,所接受的国家奠定基础,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谢谢大家!(鼓掌)
主持人:感谢龙永图先生,下面请王建做主题发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