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9|回复: 5

[【文史类原创】] 物理学家如何看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0 2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非首发,曾表于“读书中文网”论坛,现已无形影了。)
那天把戈革著的《玻尔》看完。

玻尔,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大家,全名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好几年前就知道量子物理界有玻(波)尔这么个重要的人,《玻尔》是后来看到台湾东大的“世界哲学家丛书”出版时买的,那时没看束之高阁很久,看到商务出版波尔的哲学文集译本想都没想也买了,当然依照惯例供俸起来,是读余英时一篇文章引发我对量子力学的好奇心。

余英时在《九州学林》创刊号的文章提到像解构主义的后现代思路有可能受到廿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影响,文中还说有本研究傅科的书就是讲傅科和新物理学的,证实了他的想法。所谓后现代理论,我是又爱又恨:理论是挺刺激的,但又没个准儿,于是就想找有关量子力学的书来看,不过能符合我的低水平的书还真难找,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就把这事放下了。

前一阵子把杨振宁的科学文集当閒书来看,一时有些想法要写篇〈不要相信诺贝尔奖得主〉,因为论证较复杂,要找其他资料补充才行,写没多久就停了,而波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是好例子,可是拿起波尔的文集又放下了——看不懂,当时并没有想到戈革的那本书。后来东摸摸西碰碰,拿起大数学家王浩写的大大数学家的传纪《哥德尔》,书中提到哥德尔与“维也纳学圈”的关系,又拿起学圈中人谈逻辑实证论史的书来看(实在是《哥德尔》看不懂),因为学圈中人许多都有自然科学的背景,就这样回到廿世纪初的物理学,拿著戈革的《玻尔》姑且读之,没想到好看得很,没几天就看完了。

《玻尔》全书极少方程式,作者也是研究物理的,时会穿插个人有趣的议论。好看是书中不以理论谈理论(虽然我还是不懂),文字也还通顺,碰到障碍没想像的多。虽然看完了,还是不了解量子力学是什么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是波尔和爱因斯坦关于因果论的争执:波尔不同意所有的现象都适用因果论来说明,爱因斯坦则深信因果论是普遍适用的,波尔会这么说是基于他对量子力学的理解,爱因斯坦一直对量子力学存疑。我想如果量子力学是没错的,那么相对主义早就在我们以为最客观最确定的自然科学里生根了。

爱因斯坦反驳波尔的论点从来没占过上风,尤其当海森堡、波恩等相继提出测不准原理、波函数等理论更加强量子论的可靠程度,后来爱因斯坦与人发表了有名的EPR论文全力反攻,可是仍然成效不彰,其后一直到波尔和爱因斯坦去世,物理学界也不断争论这个问题,也一直维持原来的局面。后来虽有波姆加入战场,质疑波尔的理论,不过结果并没有全面翻盘。

爱因斯坦虽然是廿世纪物理学的“上帝”(戈革用语),也并不全知啊。可想而知物理学家眼中的世界不一定相同。

我是学思想史的,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看待周遭事物的方式,也一直以为理所当然,很难同情地理解其他人的世界,而且一向我都以自诩有开放的心灵自豪,其实这样也仅止于强迫自己容忍不同意见罢了,说穿了就是乡愿。直到在某篇文章里读到有关女性主义对自然科学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提法,作者觉得女性参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意义的重要不在女性研究人员增加,因为这只是证明女人和男人的能力相当,是量的变化,而重要的是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本质是否可以对自然科学提出不同的假说和论证。对啊,这是关键,真是当头棒喝,虽然我不能明白由女性的眼光研究自然科学的取径该如何,会有怎样的结果?不过这倒提醒我钱穆在半个世纪前希望的同情地理解的态度。

有了上述种种因缘,才会花一些时间找些物理学家和数学的的著作来念念,是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世界的,也就是他们的世界观。

世界观,在我看来是重要的。人生活在世上免不了有“定位”(或说认同)的问题,不论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都存在,差别在于知不知道对自己意识的影响而已。很不幸地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我一直没有答案,实在没有仔细分析自己言行举止,没法说清楚面对世界的态度,可是一定是有章法的,否则我很难想像会如此这般地过生活。那么了解物理学家的世界观说不定就有了“对照组”,能更了解自己吧。

当然,不可能看了一本《玻尔》就能达到目的,还要下许多功夫。更早些时候我曾买过中译的的《爱因斯坦传》,作者法兰克是“维也纳学圈”的物理学家而且和爱因斯坦交情匪浅,几度拿起来看都不能终卷,但这本《爱因斯坦传》连哥德尔都称赞,不知是我的知识不够还是译的不好,就是让我觉得吞不下去。王浩的《哥德尔》译者也是搞数学的,译文我觉得不赖,可以吞下去,只是不好消化。

我一直在注意科学哲学的发展,明眼人一定知到是受到近代中国唯科学主义的影响,科学哲学的书,好的、有能力收的大概都会买下来,尤其是与Karl Popper学派有关的书。近年来受到相对主义和后现代理论的渗透,科学哲学更多样也让人觉得知识更不确定。“真理”是不该定于一尊,可是总得有底线吧,否则怎么都行的知识无政府主义,游谈无根,是不能有共同的言谈境域的,这样一来“沟通”一词岂不没有意义了吗?而我发现要了解物理学家的世界观,不能光靠科学哲学的书,物理学本门的著作是很重要的,只是不知我有没有能力咀嚼,希望过一阵子我能更清楚自己在世界中的座标。

你知道的,我并不是说世界观决定一切意识,人的意识错综复杂,没办法分得清清楚楚什么是世界观,哪些又是价值观,或许我以为是波尔的世界观的东西其实也离不开他的价值观的判断。我想知道的是物理学家面对生活时如何取舍,而我以为这离不开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所以想知道他们的世界观,进一步借这个“对照组”看看能不能更了解自己如何面对世界,如是而已。

你也知道我虽然借用一些术语,但是用的只是这些词语的日常用语的用法而已,并不严格的,请不要求全责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00: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拜读了:)关于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我有一点不同的看法:从量子力学本身来看,从它的理论基础到它的基本方程(Schordinger方程)都是服从因果律的,只不过它的因果不再是牛顿时代以来的决定论的因果,而是概率性,或然的因果。从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态度的发展轨迹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1930年索尔未会议为分界),前期他始终质疑量子论的自恰性,他在该会议上设计的一个精巧的钟盒实验,来揭示他所认为的矛盾,但是当玻尔反驳以后,他不在寻求理论中的矛盾而是质疑量子理论的完备性,EPR论文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但是实际上如果仔细阅读该论文,任何人都会发现这论文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物理量才能被认为是“实在的”。换句话说,由于量子力学中不允许诸如能量和时间,动量和坐标等互不对易的物理量被同时精确的测量,爱因斯坦认为这表明在量子力学中动量和坐标不能同时被认为是实在的元素。哈,当然,玻尔的反驳是依据他自己的哲学观点“互补论”来的,这也正是楼主所说的不同的世界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的例子吧:)。后来,Bohm提出和改进了隐函数理论,使得量子力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回到决定论因果的道路上,但是条件是可能要放弃理论的定域性这个条件(粗略的说,这在物理上意味着存在超距作用和瞬时作用),而70年代,对Bell不等式的判决实验也表明,要么放弃爱因斯坦式的实在性,要么放弃理论的定域性(这也意味着相对论可能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我认为他们两个争论的焦点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因果性:)。
  另:戈革先生是我最尊敬的物理学史家之一,但他有过几本和玻尔有关的著作和翻译作品,不知道兄看的是哪一本,对于玻尔和爱因斯坦的传记我都推荐看A·Pais的写的传记,两本都是由商务出版,玻尔的那本就是戈革先生翻译的,爱因斯坦的那本是方在庆先生翻译的,十分精彩。
  不知道兄的数学程度如何,如果想自学量子力学我推荐从北大出的《量子力学导论》开始,是曾谨言先生写的,程度大概适合学过数学分析或者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人开始学,比Landau的《量子力学》要简单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0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妙笔有我负责评的理科文章. 一看之下发现不是纯学术性的论文, 这样更好, 回贴也轻松一点.

今天多次连不上论坛, 使我下午在新手版的回贴承诺不能兑现. 可能也"测不准定理"的体现吧!

测不准定理本是微观世界下的物理定律. 当我用这定理来说明或解释连不上论坛的原因时, 是清楚明白这原理是不适用于宏观世界的. 我想表达可能是一种对连不上论坛的无奈, 又或者是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有限, 不能随心所欲地做到自己想做的事的感叹. 很多时候科学家们把生活与科学连系起来的时候, 应是一种体会或信仰而不是依从严谨科学方法所得到的科学知识, 科学家们的世界观都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01:4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心理学角度看,科学家的世界观与其信仰和智商相关,高大者往往更为“迷信” ,心存迷惑或者心存畏惧,不会影响求真。(闹得最猛的无神论者造神不是众所周知的吗:)

本文论史,姑且就此说句酒话——史书也分文献和科普   ,长歌作为本坛第一数学史、物理史高人,读过的这类书恐怕上百,定会有看着觉得难受又想看的(如派斯的爱因斯坦传,偏专业,公式多:),也有看着觉得舒畅的(如克莱因的数学史),也有觉得浅显但还能看的(科普为主,如斯科特的数学史),当然,还有部分看着想笑的。   

PS:《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作者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波尔》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31 08: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gidiok兄真是博学呀。先赞一个,呵呵。
另外,您看的《哥德尔》应是康宏逵译的吧,能得原著者赞赏的译本当然是极好的。此书补编原著特别是数学文章是蛮困难的,毕竟有数理逻辑的障在。俺一直好奇Reflections on Kurt G鰀el (大概可以作哥德尔之遐想吧)究竟为何难以传神哩?您手上的是94年还是02年新版的?俺手上是02年的,上海近年推出的世纪文库是难得的大手笔,只是原封不动的照搬94版,而在正式出版物中常常碰到诸如Wittgenstein的《逻辑哲学论》(台湾作《逻哲论丛》)简成《逻哲》,把“奥康(卡)姆的剃刀”翻成“奥卡的剃刀”总是有点怪怪的。可能是归于历史类书籍的原因,现在学科分类太细了,毕竟哥德尔都自言他花在哲学上的时间比科学多,而王浩和康宏逵都是数理逻辑学家。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31 12: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家一申手,便知有没有。此地果然藏龙卧虎啊。

谢谢各位纠谬及补充。我读的是戈革著《玻尔》(世界哲学家丛书),不过,我的数理程度几乎是零。

王浩的著作我有三本,一本是讲分析哲学的,二本是讲哥德尔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10:30 , Processed in 0.2579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