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93|回复: 6

[【其它原创】] 关于美的一些思考__兼请高人指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9 2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过去对美学兴趣很浓厚,只不过这些年很少看这方面的书了。过去我到是看过一些美学书,但对那些书中的观点不是很认可。前一段我将自己胡思乱想的一些美学问题向系统的整理出来,但又怕我这些想法早落伍了,所以只提纲式的整理了这一点点,想先发在这儿,向这儿的朋友讨教一下。如果早落伍了,我就不再劳神费力整理这些东西了。哈,望众朋友批评,指点迷津。

总论
形象:审美主体审美时所关注的对象。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自然形象等,也可分为内部形象、外部形象等,也可分为复合形象、单一形象等。他包括实体的形象和非实体的形象。  
美:附着于形象上的一种属性,可引起审美主体美的感觉、即美感。  
所有的形象上都附着有美,但不同形象附着的美多少不等,类别有差异。  
在常人认为最不美的形象上,特殊的人在其上可以发现美。拾荒的可怜老太太可以从塑料袋乱飞的垃圾堆上发现美,老农夫可能在一堆粪土上发现美。
反面感觉或冷色感觉:引起人厌恶、恐惧、惊怕等类的感觉。
审美:审美主体对形象上附着的美进行观察、认可、欣赏,并引起正面感觉的一系列过程,也可以称为审美过程。
    审美活动受兴趣驱动。
兴趣:审美活动的动力,审美主体因利益、阅历、经验或其他原因对形象产生的希望了解、亲近的一种心理活动。
    兴趣因审美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其强弱程度直接影响审美时美感的强弱程度,两者成正比例关系。
        美感∝兴趣
      兴趣受多方面的影响,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文化素养上的、工作家庭上的等等,也受审美主体的阅历、经验、以及生活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兴趣在审美之间也可以互相影响,在审美过程中,兴趣也随当时的环境等因素而发生强弱变化。
美感:对形象进行审美活动时所引起的正面感觉。
正面感觉:即愉悦、舒服、快乐、兴奋等类感觉的总和,与反面感觉相反。反面感觉指厌恶、惊恐、焦虑等。
美感的波动:美感受感情的影响而产生漂移或波动,一般规律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若是正面的,则美感向上即多的方向波动,反之向下即少的方向波动。
      波动的大小和情感的浓淡成正比。
          美感∝情感
正面情感:喜爱、怜惜等情感,和反面情感相反。反面情感是指厌恶、仇恨、恐惧等类。
神秘感:因对形象不熟悉或不完全熟悉而产生的一种感觉,越是不熟悉的形象神秘感越强。
美感的减少或增加:同样美的形象,审美时其神秘感越大,则美感越趋向增强,反之亦然。
            记作:美感∝神秘感
距离: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空间上、时间上、心理上的远近。
      距离越近,则神秘感越弱,距离越远,则神秘感越强,但当距离远到一个临界点后继续再远,则神秘感又开渐渐减弱,这是因为过了临界点后,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兴趣开始减弱。
美感的计算公式:美感∝神秘感。情感。兴趣。距离
公理一:审美过程的终止:当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构成威胁并实施伤害时,审美过程会自动终止。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要欣赏一个美女,可这个美女拿把刀子来砍你,吓得你抱头鼠窜,审美过程自然就终止了。你欣赏铁笼子里的老虎,可老虎忽然冲破了铁笼子向你扑来,你还能对他进行审美吗?
公理二:审美部分终止:当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构成威胁但没有实施伤害时,审美过程部分终止。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一个美女那把刀子瞪着你,但并没有抡刀子杀你,你这是仍然可以对她进行审美,只不过审美的效果要打写折扣了,因为你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审美活动中去。
        这个部分终止包括的内容很多,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自己受到威胁的感觉很微妙,举个例子,同一单位的两个美女争宠,往往感觉自己受对方的威胁,其实对方可能并没有将她比下去的意思,但威胁是一种心理感觉,和伤害不一样。
定理一:审美盲区定理:当审美终止的时候,中止的那一段时间就出现了审美盲区。
      这个定理是从公理一推导出来的,推导的过程太简单了,故略去不写。
定理二:轻微审美盲区定理:当审美活动部分终止时,就出现了轻微审美盲区。
      这是从公理二推导出来的,过程也略去。

第一章:美
  美的本质:美是审美主体对所有生活包括间接生活的沉淀、沉淀物的叠加、混合以及化合。因此,对美的认可、审美活动等因审美主体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
  生活沉淀:这是一种很微妙奇特的记忆形式,但这种形式不一定记忆生活的具体内容,很多情况下只将那种感受、感觉记忆下来。
            不是所有生活都能沉淀下来,生活因其类别的不同沉淀的速度也不同,沉淀下来的生活因其类别的不同与其他类别进行进行叠加、复合、化合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同类别的生活之间进行叠加、复合、化合最容易,相近类别的次容易,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生活的叠加、复合、化合最难。
生活的类别:伤感类,愤怒类、屈辱类、恐惧类、欢乐类、孤独类。。。。。。。。。等等。每一个大类下面又可以分有很多小类。
生活沉淀的速度:伤感类沉淀的最快,也相对容易和其他类别叠加、复合、化合,欢乐类沉淀的次快,与其他类的叠加、复合、化合也稍次,屈辱类沉淀的最慢,甚至全部发散净尽,一点也沉淀不下来,与其他类别的叠加也十分困难。
            实际上,屈辱类生活的拒绝沉淀是人对屈辱的一种遗忘,这应该是一种生理机制。
  美的分类:按美的标现行是不同,可分为三大类:现在形,未来形,过去形。
  现在形美;这是最简单的一种美,是简单的生活沉淀及其叠加,还没有进行复合、化合,这种美最容易被感觉到,它对人的冲击是直接的,因此显得力量很大,但这种美只作用于人的感觉表面,不能对人的心灵深处刑成震撼。
          现在形美的数量最多,充斥在所能见到的角角落落。多以眼睛能看到的形式表现出来,
过去形美:多种生活沉淀叠加复合后所形成的一种美,这种美需要眼睛、耳朵的配和方能感受得到,有时甚至需要鼻子、皮肤等的感受配合。这种美一般在不经意间经触发后悠忽而来,作用于人的感觉深处,让人感动不已,体验到那种感动心灵、 骨摧心般的美,为这种美,人甚至可以感动得泪流满面。
          过去形美的数量不是很多,它往往散处在各种形象之中,与现在形美混杂在一起。打个比方,美女脸蛋的形状肤色基本全由现在型美附着,但优秀美女的表情里往往带有少部分过去形美。
       过去形美在音乐里似乎更容易存在,特别是带有哀伤味道的乐曲。因为过去形美中感伤生活的比例相对比较高,所以这种美大多都有哀伤的味道。
          过去形美持续的时间较长,人沉浸在这种美里,往往有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之久,即使已经从它的感觉中走了除来,但那种感觉的味道仍一下子消失不了。
未来形美:这种美是沉淀的生活相互作用化合后产生的一种十分稀有罕见的美,它在审美主体可能并不存在,估计它只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经特殊机缘被激发而释放扩散,使人蓦然间如中电击般感动末名,它来临时,似乎如一股无形无色的气状之物,直冲人的大脑,人在感觉到它的一霎那,微微有惊恐的感觉,接着全身心感觉透明晶莹、舒坦无比、轻松无比,这种感觉往往只持续几分钟就无影无终了。
第二章   审美

审美实际上是对美的体验以及享受因这种体验而引发的感觉,即美感。当看见美的东西,听见美的声音,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并且心情不是很惊恐、很焦虑,那么,审美过程也就不由自主地开始了。  
审美纯粹是一种精神活动,也基本是一种很私人化的活动。但审美不可避免的带有社会化的影响痕迹。
1.因为美是个人生活的沉淀所致,因此审美也就是很个人化的一种活动,每个人眼中看出的美都市不一样的。
2审美的势力性:凡社会上层、富人阶层认为美的形象,普通人在审美时会对这些形象加以更多的关注,并认为社会上层、富人所喜爱的形象更美一些。
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兴趣的问题,即社会大众对上层人物或富人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有种敬仰心理,对他们的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兴趣大了,名流、富豪的东西也就显得更美一些。
这一点,也可以称作美的势力性。
3.   审美的从众性:假如很多人认为某一个形象是美的,那么,个别人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看法,慢慢也会感觉那种形象是美的,这种改变因人而异,有人恨短时间就变过来了,有人却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为3的原因,所以对整个社会来讲,美的形象有个大致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多数人对一个形象美不美的评价。
因为2的原因,美的标准就成了一个变化的标准,这个变化可能很缓慢,也可能很急剧。
因为1 的原因,美的标准永远不可能被全部的人所认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或尺度,当然,个人的标准或尺度也时时处于变化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9 22: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学本人实在是一点都不懂的。只是听老师说,曾经是风靡一时,请懂的朋友来说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amelli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10 18: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但个人认为:美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美得自然,得体,与个人的气质相得益彰,这是个人的美;至于那些美的事物,在此就不多说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tingyu33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8-11 00: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美的形态分类,实际上应该看作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划分,即审美的价值结构各个方面的一种辨别,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自由)的一种表现;一种对象化。所以它是可以用“人的物种尺度”或“人的内在尺度”来衡量的。大于这个尺度的表现为崇高与雄伟(包括悲);小于或偏离这个尺度的表现为滑稽与渺小(包括喜);与这个尺度相适应的表现为秀丽,即狭义的美(秀美)。它们之间的审美价值不完全相同,但却又处在同一个结构之中。所以又都是相通的。例如悲和喜就明显地是相通的。
   把这个尺度颠倒过来,就是丑。美学中有美和丑,正象数学中有正数和负数。也如同正数的规律就是负数的规律,美的规律也就是丑的规律。它们是上下对称的(就象建筑物和它在水中的倒影一样),所以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它的数量方面。大恶棍不等于宵小,怪异可怕的事物不等于卑贱可怜的事物,麦克佩斯不同于雅卡基·雅卡基莫维奇,它们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向悲和喜靠近过去,而其交叉点则是丑。丑是一种美。说丑的规律就是负数的规律,不等于说丑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负价值,是对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反动或对于人的个体存在的否定。不,丑作为美的对立面不但常常可以转化为美(例如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而且常常它本身就是一种美,一种错杂、紧张、广阔的美。例如艰难滞涩而又迟疑探的线条,比之于那些潇洒流畅的线条可以说是丑的。而这丑也就是它的美。又如卓别林的伟大成就,是以丑角的身分获得的。而这丑也就是他的美。在这一类场合,丑由于渗入了崇高、滑稽等审美范畴而获得了积极的审美价值。所以丑是一个深刻的美学范畴。研究美学必须研究丑。特别是在今天,不研究丑,我们就不但不能了解西方艺术发展的新动向,也不能了解青年一代对艺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不管老一辈的诗人,画家和理论家们如何评价,青年们已经(至少部分地)把一种崭新的、巨大的生命力犷野而又奇异地带进了诗歌和绘画,激起了一种朦胧的、迷茫而又深思的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2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历史和现实中,无所不在的是残缺美,因此特别崇尚大团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0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压抑,塑造出的残缺美,束缚美,精神最后寄于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旅樵的 永恒不变的 守一之美
西方的奔放,流离出的现实美,自由美,精神最后融入人与物,实体与线条,色彩光影的 万端常变的 新生之美

喜欢哪个呢?自己去选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5: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hooker2006-08-12 00:01发表的“”:
中国的压抑,塑造出的残缺美,束缚美,精神最后寄于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旅樵的 永恒不变的 守一之美
西方的奔放,流离出的现实美,自由美,精神最后融入人与物,实体与线条,色彩光影的 万端常变的 新生之美

喜欢哪个呢?自己去选择吧

既然汉语可以精确、完美地形容和表达后一种,说明中国文化中也是有“新生之美”的。
hooker兄以为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9 10:17 , Processed in 0.39513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