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29|回复: 6

[【文史类原创】] 中庸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9 18: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庸论

世皆谓中庸乃中国人之民族性格,起于孔孟而盛于朱子。吾由是观之,未必然也,倡导之强与根植于实际生活之民族性格当不可同日而语也,此亦现象与本质之异也。由是叹国民不明理慎察以辨是非也,叹民智之未开以其思想之僵硬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鲁迅之论中庸曰:“然则圣人何以大呼‘中庸’?以世人皆不中庸所致。人必有所缺,才念其所需。争取婚姻自由之穷青年养不起老婆,才觉得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才向男女平等论者点头。”我们平时,是决不会想起诚信精神之重要,一旦受到欺骗之害,方称诚信之精神难得之可贵,倘有谁听了这些议论之后,便贸贸然决定这议论者是道德家,可就失之毫里,谬之千里了。由此观之,吾国人称中庸之道,源自吾中华民族精神独缺此德矣。

中庸之思想者,达于至善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倡导中庸思想之流派者,儒家不首屈一指乎?而自汉武以来,独尊儒术,罢黩百家,倘中庸乃儒家思想之核心,何至于其无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量,而尊儒家之学术之极,卑杂家思想之甚矣。古之如此,今之亦然。新文化运动提出非“扫荡三纲,荡涤五伦”而不能“挹自由之空气,振独立之精神,拔奴隶之恶根,救民众之悲运”。

此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导致中国文化之断层,西学渐进而未能改善国人之思想,国人文化归属感之丧失引起人民信仰的灭失。中国自由精神而未曾吸收而忠孝仁义之精神废矣,中国之农村,有几何耆老备受尊重耶?更有甚者,因争利之心甚强而置老人病痛之苦于不顾,与昔日相比,老人地位变化不啻天壤之别。试看中国今日之天下,正不知几人有德,几人有义!

吾闻之,疾箭不可以回头,未曾有精确之目的而无的放矢,力度愈强则破坏愈大也。吾国民缺乏自醒,自立、反思以理性辨别是非之精神,而独有破坏而无建设之能力。中国人之尊中庸,常务其虚而失之于实。以其论人,则世无善恶;以其观物,则无美丑;以其评事,则无是非;是以秦皇为残暴无道之昏君,其功业也无足道也;汉武乃雄才大略,建立伟业,其穷兵黩武,亲信奸佞则无人说也!泱泱二十四史,记录万世君王将相岂是中庸之笔哉?

呜呼!其道之不传也久矣,更见世风亲西学而疏传统,厚西语而薄国语,不亦悲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30 01: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事求中庸,本身就是一种极端!

所谓色和空的问题就是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4-30 1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发言的确发人深省,对于这方面的思考有时间会发到网上与网友们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7 12: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cycle_zzy2006-04-30 01:43发表的“”:
事事求中庸,本身就是一种极端!

所谓色和空的问题就是这样!

请问您所谓的中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事事中庸就是极端呢?我以为事事很难做到中庸,而不是事事中庸本身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00: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欲无求就是一种强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包不同: 不用看, 中庸之道是方法论.
一丁: 楼主的"中庸" 却包括伦理道德.

1.中庸乃吾之民族性

2.行中庸与辨是非密不可分.

3.人必有所缺,才念其所需.

4"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导致中国文化之断层,西学渐进而未能改善国人之思想,国人文化归属感之丧失引起人民信仰的灭失" ---且不说传统文化是不是被全盘否了. 只说那些尽习西的有多少是真懂传统文化的? 依我看, 基本是一群半文盲, 文化的传承是不能指望半文盲们地. 再就是年少无知者. 如果搞教育的是一批假先生, 教出一群群不知自己是谁, 不知自己的祖宗是谁的新生代就一点儿也不稀奇. 说到信仰的缺失, 这的的确确是个重要,关键,要命的问题. 不过, 认识到这一点的有识之士正渐渐多起来, 相信, 积极的改观已经开始.

5.中国今日之天下,只几人有德,几人有义.----公道自在人心, 不要以偏盖全的为好

6.中国自由精神而未曾吸收而忠孝仁义之精神废矣---忠孝仁义与自由精神并无抵触. 相信,"人必有所缺,才念其所需."的原理早日生效

9.吾国民缺乏自醒,自立、反思以理性辨别是非之精神,而独有破坏而无建设之能力。---有破无立, 因为懒惰与贪婪是人之通性. 此外, 国人最为现实, 短视, 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总之, 俺觉得是人的贱性使然.

10.呜呼!其道之不传也久矣,更见世风亲西学而疏传统,厚西语而薄国语,不亦悲乎!?---中国有几多人? 如果有十之一二能传承文化精华, 那人数已多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 所以, 不必"悲"乎. 更何况, 学西的未必就从此被西化. 具我所知, 很多人正因为对西文有所了解, 才开始更热爱, 更深入体会我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

11.中国人之尊中庸,常务其虚而失之于实。以其论人,则世无善恶;以其观物,则无美丑;以其评事,则无是非;是以秦皇为残暴无道之昏君,其功业也无足道也;汉武乃雄才大略,建立伟业,其穷兵黩武,亲信奸佞则无人说也!泱泱二十四史,记录万世君王将相岂是中庸之笔哉----刚刚提到, 国人极其现实, 短视. 我以为这才是追求中庸的原始动机. 中庸并没告诉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至少不是从道德伦理方面), 或者说, 对错完全看结果. 如果结果符合意愿, 就是合中庸之道. 从这个角度看, 它是方法论好象更说得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8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中庸之思想者,止于至善也。一字之差,其意已变。
   中庸者,圣人之道,因圣,因道,焉能不为治者所用?因此,民不能为中庸,因圣人也未能及也;于是称之为道,即所追求之目标耳。中庸之道,非智者不能行!至于仁者,无所行之道,唯仁耳,止于至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19:59 , Processed in 0.2149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