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49|回复: 1

[【文史类】] 二十六史评价

[复制链接]
tvhead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3-3 15: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鄙人OCR自《二十六史大辞典》前言
      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首的纪传体史书,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中被尊为“正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文献的主体、代表性著作。在《二十六史》中“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有着突出的地位。
    《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六史》之首,它的记事断限,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是对中国古代三干年历史的描述和总结。《史记》的诞生,“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六经》之后,惟有此作”(宋• 郑樵《通志•总序》)。它继承和发展了《左传》、《国语》的述史传统,成为后世修史的典范。《史记》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赞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汉文学史纲》),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同上)。
    继《史记》之后,东汉的班固积20余年的时间,采用纪传体并以断代的方式,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它集承了《史记》 的体例而又有所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完善,更能全面地容纳一代之史实,它使“正史”的撰述趋于臻善,“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隋书•经籍志二》)。《汉书》这种上下洽通,详而有体的撰述一代皇朝史事的方式,成为后代撰述“正史”的楷模,确定了“正史”修撰的法式。唐代史学家刘知己说:《汉书》“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撰成一书。言皆精练,事甚核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史通• 六家》)。《汉书》同《史记》一样,在“正史”编修的历史上,其价值、其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汉后二百余年,南朝宋范晔因不满于汉后史家撰写的东汉一朝的史籍,于是以《东观汉记》为主,参阅众家史料,写成了《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整理有序,评论精深的史书,范晔对东汉大乱大治的局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在这一点上他是远在班固之上的。《后汉书》文笔流畅,叙事简洁而不失周详,结构严密,疏漏与重复很少。范晔在完成《后汉书》 的纪传部分后,因事牵连入狱被杀,使《后汉书》的十志终未完成,成为中国史学史中的一件憾事。
    西晋陈寿撰述的《三国志》,也是我国纪传体史书中的名著,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被后世合称为“前四史”,同为《二十六史》之冠。《三国志》叙事精采简炼,有“良史之才”(《晋书• 陈寿传》)美誉的陈寿把三国鼎立、纷乱复杂的局面用委婉、曲折、隐约的手法写得精彩有序。宋代学者叶适称赞道:“陈寿笔高处通司马迁;方之班固,但少文之缘尔,要终胜固也”(《习学记言•序目》),后人甚至认为:《三国志》 使“班史以来无及寿者”(《魏书• 毛修之传》)。《三国志》不足之处是“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晋书》是唐房玄龄等人奉敕官修的史书,唐太宗还为其中的四传写了“论”。唐人修晋史,撰述顾忌故甚少,所以能据事直书,能于“成败得失之际,十亦得七八”(宋• 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晋书》成于众人之手,加之成书仅三年,因此前后矛盾、错漏甚多。因采用了大量小说异闻为史料,文笔华丽,故被后世一些学者讥为“竟为奇艳,不求写实。”
    撰述南北朝、隋朝时期的《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史》、《隋书》 被后世称为“八书”,《南史》和《北史》被称为“二史”。“八书”、“二史”撰述各有特色,如:《宋书》列传立特别类传《恩悻传》,专叙寒门出身以恩宠幸进的人物。《宋书》叙事常追溯前代,尤详魏晋。《南齐书》记录了较多的原始材料,内容翔实。《梁书》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海南诸国少数民族的情况。《魏书》对佛教、道教立有专志,史料价值较高。《周书》类传中设《异域传》,记载了当时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和邻国的情况。《隋书》的修撰者学有专长,且包括五个时代,材料翔实,记叙真实,史料价值较大。“八书”之间史实纵横交叉,错综复杂。“二史”出于“八书”,但修撰宗旨,材料取舍,行文方式均与“八书”互不相同。“八书”中南朝“四史”依次衍接,史脉清晰;北朝“四书”则断限复杂,但“理固宜然”。《南史》与《北史》史料均比“八书”丰富,饰美之词减少。文字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繁冗、芜移之辞”(司马光语)。
    《旧唐书》是一部主要依据唐代史家所撰的国史和实录修撰的史书,较多地保存了唐代原始文献的面貌。但由于出之众史官之手,加之受主要依据材料的限制,全书前详后略,前密后疏,略显粗率。
   《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为补缉《旧唐书》缺佚,黜正伪谬,并希图“垂劝戒,示永久”的撰述。它占有的材料远远超过《旧唐书》,体例严整,行文精炼。但“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对《旧唐书》的删节多有不当之处,故不能完全取代前书。新旧二书各有长短,相为互补。
   《旧五代史》取材料多为五代实录,故资料丰富,叙事详赡,纪表完备,但史识不够深刻且多有矛盾之处。欧阳修所撰述的《新五代史》,体例严谨,文笔简洁,立意鲜明,所采史料范围大。但由于叙事过简,该书份量显得不够。
    《辽史》的特点是本纪详尽丰富,评论得当;列传简洁,评论切实。但由于修撰匆促,疏漏矛盾之处较多。
    《金史》世纪、列传叙述充实,史论得体。其主要不足之处是译名混乱,错杂不断。
    《宋史》是《二十六史》中卷帙最为浩繁的史著,由于用了两年半的撰写时间,加之出于众人之手,因此叙事疏密不均衡,内容矛盾,浮词繁冗。其志书篇幅庞大,保存史料较多,史学价值较高。
    《元史》视野宏大,内容丰富,但史料处理粗率,讹脱甚多。《元史》 自成书之时,批评之声即起,后明和清代学者先后撰成数种元史专书,以图取而代之。完成于1920年的《新元史》是柯劭X(上文下心)集众书之长而成,它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别于《元史》,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纠正了一些讹误,但撰述思想陈旧,全书格调不一,其价值并不在《元史》之上。
    《明史》卷帙浩繁,严密完整,文字精炼。所依据的材料非常丰富,总数达万卷左右,这在历代官修前朝正史中是罕见的。梁启超评价《明史》是“在《二十四史》中,除马、班、范、陈四书外,最为精善”的一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清史稿》按《明史》体例,多依据清国史誉录。它对清代浩繁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整理、爬梳工作,为读者提供了方便。但其撰述思想保守,历史观点几无可取之处。
    中国的史料,分为“正史”、“野史”和“杂史”,其中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六史》,以纪传体的形式,延续编修了二干余年。“正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学代表著作,是中国最基本的历史文献。它反映了中国自黄帝至清帝国灭亡的五千年恢宏的历史,构成了一个前后衔接,连续不断的“通古今之变”的整体。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5 18: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01:40 , Processed in 0.11548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