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0|回复: 1

[医学论文]70岁以上老年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性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31 12: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黔桓
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心内科(广州510080)
  【摘要】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58例行PCI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主要研究终点为出现肾功能损害,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出现。结果 有39例(15 1%)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RCIN)。老年患者易患RCIN的危险因素共分析了7个因素:肌酐清除率<60ml/min、急诊PCI、造影剂用量>150ml、糖尿病、充血
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和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的使用,其OR值(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7 9(6 1~10 1)(P<0. 05),5 2(3 8~7 8)(P<0 05),4 6(3 1~6 9)(P<0 05),4 2(2 9~6 5)(P<0 05),3 8(2 8~6 3)(P<0 05),2 1(1 2~3 1)(P<0 05)和1 8(1 2~2 7)(P<0 05)。老年RCIN患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 2%。结论 慢性肾脏疾病是老年人发生RCIN最主要危险因素。【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造影剂肾病 老年人
  造影剂肾病(radiocontrast-inducednephopathyRCIN)是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常见的并发症,而且约50%发生于60岁以上的人群[1]。尽管RCIN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行PCI的70岁以上老年人易发生RCIN的危险性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对老年人行PCI对肾功能影响进行危险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PCI年龄大于70岁的患者共258例(老年组),平均年龄(76±12)岁,肌酐清除率为(75±32)ml/min,其中糖尿病169例(65 5%),高血压198例(76 7%),充血性心力衰竭26例(10 1%)。随机选取同期年龄小于70岁、性别匹配行PCI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平均年龄(52±14)岁,肌酐清除率为(88±34)ml/min,其中糖尿病72例(27 9%),高血压123例(47 7%),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4 3%)。排除既往有透析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如果患者行PCI超过1次,选择对肾功能有影响的那一次,否则选择最近一次进行分析。老年组和对照组PCI手术情况如下:多支血管病变分别为161例(62 4%)和85例(33 2%),急诊PCI分别为96例(37 2%)和46例(17 8%),造影剂用量>150ml分别为121例(46 5%)和67例(26 0%),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的使用分别为18例(7 0%)和10例(3 9%)。
1 2 诊断标准 PCI后肾功能损害定义为血清肌酐值较基础肌酐值升高≥1 0mg/dl[2]。肌酐清除率用Sawyer[3]公式计算,根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害程度进行分级:≥90ml/min为正常,60~89ml/min为轻度损害,15~60ml/min为中度损害,<15ml/min为重度损害。

1 3 研究终点 主要研究终点为出现肾功能损害,次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的心血管事件的出现如死亡、心肌梗死和再狭窄。1 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的两两比较用t检验,不齐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全部统计资料用SPSS10 0进行分析。

2 结果2 1 老年患者发生RCIN的情况 在老年组有39例(15 1%)发生RCIN,而对照组只有16例(6 2%)发生RCIN(P<0 05)。在老年组肌酐清除率升高与RCIN的发生增多有关,在肌酐清除率正常的患者中只有4例(1 6%)发生RCIN,在轻度肾损害患者有10例(3 9%)发生RCIN,而中重度肾损害患者有25例(9 7%)发生RCIN(P<0 05)。2 2 老年患者易患RCIN的危险因素分析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以上7个因素均与老年患者易患RCIN有关,其中肾功能不全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表1 老年患者易患RCIN的危险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           OR值(95%CI)             P值

肌酐清除率<60ml/min  7 9(6 1~10 1)       <0 05

急诊PCI         5 2(3 8~7 8)            <0 05

造影剂用量>150ml    4 6(3 1~6 9)            <0 05

糖尿病                4 2(2 9~6 5)            <0 05

充血性心力衰竭          3 8(2 8~6 3)            <0 05

高血压                2 1(1 2~3 1)            <0 05

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的使用     1 8(1 2~2 7)         <0 05

2 3 随访3个月期间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 见表2。老年RCIN患者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非RCIN患者高。

表2 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例(%)

心血管事件    RCIN患者    非RCIN患者   P值

再闭塞       10(3 9)            3(1 2)          <0 05

心肌梗死      4(1 6)            1(0 4)          <0 05

死亡        2(0 7)             0(0)          <0 05

合计        16(6 2)             4(1 6)         <0 05
3 讨论RCIN是医院获得性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并致使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治疗成本的增加[3]。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是因髓质缺血损伤所致。实验表明,注射造影剂后即刻血管扩张,继则血管收缩、肾血流量降低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当血容量不足时这种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时间更长,临床研究也证实这一点。肾脏总血流量明显降低与RCIN密切相关。许多潜在的缩血管因子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内皮素、腺苷、血栓环素等都与RCIN的发生有关。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患者由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对造影剂尤为敏感。根据前瞻性研究报道RCIN的发生率可高达70%,老年人肾脏体积和血流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而且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而使肾血流量减少,故更易发生RCIN。
本研究发现,在行PCI的老年人中有15. 1%发生RCIN,而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显著增加。在对老年人发生RCIN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时本研究列举了7个因素,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RCIN最主要危险因素,这与文献报道一致[4]。此外,急诊PCI、造影剂的用量、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及主动脉内球囊泵反搏的使用等均与RCIN有关。最近Freeman等[5]对41例行PCI后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血清肌酐>2mg/dl、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和大剂量的使用造影剂是预测PCI后血液透析的危险因素,这些透析患者死亡率高达39%,但该研究仅局限于透析患者。RCIN患者发展到需要血液透析与死亡的危险性增加相关,即使有些RCIN患者不会发展到透析,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Bartholomew等[6]研究就表明RCIN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是非RCIN患者的15倍,因此需要避免引起RCIN的多种危险因素,虽然有些危险因素是不可避免的,但预防RCIN的发生仍旧是非常重要。

在行PCI治疗的过程中,造影剂的使用应尽量减少用量,避免短期内重复使用。造影前水化治疗对预防RCIN的发生有确切疗效,水化的标准治疗是在造影检查前后静脉输注0 45%NaCl。此外也有报道应用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茶碱和心房利钠肽等可防止RCIN,但疗效并不肯定。最近有研究表明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可预防RCIN的发生,尽管有不同意见出现,但大多数研究结果仍旧支持对发生RCIN的高危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有确切疗效[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31 12: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现代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中造影剂的应用日益增多,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害(又称造影剂肾病,CN)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据统计,CN已成为当前医院内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常见原因[1]。CN是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减退,通常以血清肌酐(Scr)比造影前升高25%或Scr增加0.5mg/dl作为诊断标准[2]。典型的CN发生于造影后24~48h,多表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CN的发生机理可能系:①肾缺血:造影剂注射后,血浆渗量增高,引起血管扩张,以后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管收缩,以及造影剂所致的渗透性利尿使血容量减少,加重肾血管的收缩;②肾小管损伤:一方面高张性的造影剂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脱水受到损害,另一方面造影剂含电解质较多,可与Tamm Horsfall蛋白相互作用形成管型,造成肾小管阻塞;③直接毒性作用:造影剂可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酶体增多。目前对造影剂所致急性肾衰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虽然多数病人肾功能可在7~10d左右恢复,但仍有25%~30%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CN可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病人的病死率,还可因其增加发生呼吸衰竭、败血症等其他并发症的危险性。近期研究证实,发生CN病人的病死率为34%,而年龄匹配、接受造影剂但未发生CN的对照组的病死率为7%[3]。本文将重点讨论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1 危险因素

1.1 原有肾功能不全

造影前有肾功能损害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因素。没有任何诱发因素而发生CN者平均为3%[4]。Rud nick等[5]前瞻性随机研究的1196例中,肾功能正常者CN发生率小于10%。据Solomon[6]报道,当Scr>5mg/dl时,50%病例可呈不可逆转的永久性CN。可见先前有肾功能异常者,CN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晚近意大利Marenzi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一组原先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进一步恶化[7]。CN的发生率与造影前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基础Scr为1.5~1.8mg/dl者,造影后CN的发生率为4.7%,Scr为2~2.4mg/dl者,CN的发生率为14.3%,Scr为2.5~2.9mg/dl者,CN的发生率高达20.0%。

1.2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促进CN的发生。糖尿病后合并肾功能减退者CN发生率较单纯肾功能不全病人更高。据报道,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年龄50岁以上,合并血管病变和肾功能减退的病人,接受造影剂后CN的发生率几乎达100%。基础Scr<2.0mg/dl的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Scr<1.1mg/dl时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比率为3.7%,非糖尿病患者为2.0%,当Scr为1.2~1.9mg/dl时,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升高至4.5%,而非糖尿病患者为1.9%。当基础Scr>2.0mg/dl时,无论是糖尿病患者还是非糖尿病患者均有同等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风险(当Scr为2.0~2.9mg/dl时为22.4%,Scr>3.0mg/dl时为30.6%)[8]。
1.3 大剂量使用造影剂是导致CN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药物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中,造影剂仅次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Cigarroa[9]对115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1.8mg/dl)进行心血管造影研究。造影剂限制量=W×5/血清肌酐(mg/dl),其中W为体重(kg),W×5不超过300。小于或等于造影剂限制量者,CN发生率2%,超过造影剂限制量者,CN发生率21%(P<0.001)。以上研究显示造影剂剂量应视为危险因素。

1.4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导致肾血流减少,加上造影剂引起肾血管收缩可能增加缺血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10]。

1.5 其他危险因素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如脱水、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以及近期接受过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者。
2 预防措施

2.1 严格掌握适应证首先要明确造影的指征,对不具备明确指征的病人不应行造影检查,应尽量行不需要碘造影剂的检查,例如MRI、超声、核素或CO2血管造影等替代检查。对某个病人而言,是否行造影检查应仔细权衡利弊。对大多数病人而言,CN的危险因素可以在造影前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应检查发现。当决定行造影检查时,应尽量使用小剂量造影剂。当然最好是在造影前将各危险因素一一纠正,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则建议在造影前及造影后48~72h监测Scr。对高危人群如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伴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等仅在绝对需要时方可考虑造影。

2.2 静脉补液造影前静脉补液可纠正亚临床脱水,造影后补液可减轻造影剂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故静脉补液一直被用来预防高危病人的CN。然而,关于补液预防效果的临床观察多为回顾性,至今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所以即使充分的静脉水化也不能认为就可以预防高危患者出现CN[11]。例如在Solomon等最近的研究中,尽管事先已予静脉补液,仍有11%原有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出现CN。然而,由于静脉补液简单易行,方法得当,也很少有副作用,故目前仍常采用。理想的方案是静脉滴注0.45%氯化钠溶液1ml·kg-1·h-1,从注射造影剂前1~2h用到造影后24h,可视造影后引起多尿的时间长短来调整。如果出入量呈负平衡就更应加强补液。对于门诊病人,造影前饮水,造影后予0.45%的氯化钠溶液静滴6h,在预防CN方面与住院病人同样成功[12]。Erley等[13]随机观察了64例应用低渗碘造影剂的患者,术前术后均予大量补液,结果显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的Scr及Ccr均无显著变化。
2.3 控制造影剂剂量Cigarroa[9]建议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造影剂限制量根据公式W×5/血清肌酐(mg/dl),其中W为体重(kg),W×5不超过300,最后算出的值为造影剂用量(ml)。Manske等[14]提倡,高危患者造影,造影剂剂量小于30ml比较安全。

2.4 改善造影剂的理化性质低渗造影剂对肾血流量影响较小,可能较传统的高渗造影剂更为安全。Rudnick等[5]的研究显示,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接受低渗或高渗造影剂后CN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术前血肌酐>1.6mg/dl(141umol/L)的患者,接受高渗造影剂者较接受低渗造影剂者CN的发生率高3.3倍。但并非低渗造影剂就完全没有肾毒性,Katholi等[15]对7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在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减退患者中有较小的肾毒性。故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提倡使用低渗造影剂。

2.5 药物干预钙通道阻断剂和腺苷拮抗剂—茶碱能改善造影剂引起的肾血流动力学紊乱[16]。Neumayer[17]对原有肾损害的35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服用钙拮抗剂的患者造影后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性变化,而安慰剂组却降低27%(P<0.01)。Erley等[18]对39例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造影前45分钟服用茶碱组,造影后第二天,GFR与造影前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GFR从88±40降为75±32/min/1.72m2(P<0.01)。以上资料显示钙通道阻断剂和腺苷拮抗剂对CN有预防作用。其他一些药物,如利尿剂、甘露醇、小剂量多巴胺和心房肽等,对CN的预防效果尚不确定,Hans等[19]提出小剂量多巴胺在造影后第一个24小时内可防止原先即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Scr升高,并且对基础Scr≥2.0mg/dl的患者,可防止其术后出现CN。但在近年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并未得到证实,有些临床研究则提示静滴甘露醇和小剂量多巴胺可增加糖尿病患者CN的发生率[20,21]。
2.6 通过血液滤过可预防放射性造影剂诱发的肾病意大利Marenzi等研究了11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Scr>2mg/dl(176.8umol/L),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于围手术期接受血液滤过和等渗生理盐水补液治疗,结果显示,血液滤过组术后肾功能恶化情况,需要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的患者比例和住院期间及1年病死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血液滤过可防治X线造影剂诱发的肾病[7]。

总之,随着近年来对CN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CN是可以预防的关键是做好病人的筛选工作,重视并避免促发CN的危险因素。对于必须要造影的高危病人,应在造影前积极纠正诱因,并予补液及药物预防CN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21:39 , Processed in 0.33136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