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个想法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4-10-18 09:16 编辑一。技术和应用
看到一个新闻,说美澳科学家已重建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99.9%的基因序列,这样也许可以复活这种动物,但有人质疑这项研究,认为即使复活了,人类环境已经不适合这动物生存,等于复活了也是遭罪,所以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由此想到,技术或许在理论上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上可能会有伦理问题。那么,有没有可能继续发展技术,但改变它的应用范围,这样是不是就两全其美了吗。
不过,有可能技术的研究开始就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而展开的。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技术本身在理论上有意义,但是伦理上有问题。这样的技术要不要放弃,可能也是不好说的。
二。评价和反思
评价历史人物和反思历史是不同的。评价一个历史,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去套,而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条件,这样才能尽可能评价公允。比如,对于古代的奴隶主,不能完全用现在对于奴隶制的观点去看,彻底否定,甚至极端到撤掉这个人的铜像。因为很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奴隶主恰恰代表的是当时来说先进的生产力,反而具有积极意义。
而反思则是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过去的事情,所谓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们不同于当时的历史人物,已经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情,所以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时,就可以处理得更明智。或者说,历史人物当时做出那样的决定,或许尚可理解,但如果作为现代人,仍然只有以前的那点认识,就不对了。这就是反思的意义以及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差别所在。
三。论坛的讨论
讨论不是辩论,我不想说服任何人,只是想通过讨论,把自己的思想理得更清楚,同时从别人的话中获得启发,获得新知识,新观点,帮助充实,调整自己的思想。
不过,有两类人,我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1. 爆粗口的。不人身攻击是讨论的底线。 2.看不懂逻辑的。搞不清思路,让别人解释也太麻烦,还是算了吧。
四。中国人常用的英语单词
小结一下根据我的观察,中国人相对来说用得较多的英语单词,特别是某些中国人喜欢中文里夹几个英文单词,比如外企职员常有这种现象。
一个是care(关心),常用于否定句,如:根本不care。一个是work(正常工作),也许技术行业这个词用得比较多。一个是push(催促,给予一定压力),如:不要push我。
这几个词其实不难翻译成相应的中文,所以似乎不是很必要,用钱钟书先生的话来说,有点像吃了美食后,嵌在牙缝里的肉末,没什么味道,只是说明饭吃得好而已。不过,注意到这几个词发音简单,音节少,也许比相应的中文音节要少,所以表达起来比中文方便,这大概也是它们常用的原因。
关于第四条,我记得以前有本书上列举了香港人常用的一百多个英文词。
美国批《飘》拆雕像确实是让人想不到的,虽然它们确实有种族主义,但美国历史本来就短,这么扯下去还不如重建一个政府。中国在这一点上确实遥遥领先,比美国早几十年就批《乱世佳人》了,倒退十年要是告诉大家美国后来会这么干,估计没人会信。
我很好奇美国什么时候也出个胡耀邦。 本帖最后由 货原假 于 2024-10-19 00:29 编辑
“美澳科学家”,我没猜错的话,这种动物应该是袋狼吧。
袋狼是上世纪30年代人为灭绝的。既然是非自然灭绝,就不能说明它不适应那个环境了。袋狼数千年前在澳洲大陆也有分布,但因为竞争不过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狗,在澳洲本土灭绝。但仍在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上继续繁衍生存,并且过于兴盛,以至于上世纪初被当地人当作害兽屠杀殆尽。在澳大利亚本土的灭绝并非是自然灭绝,而是人为干涉所致,因竞争不过入侵物种狗,才死光了。这个例子的特殊之处在于:
一,已灭绝物种并非全是不适应环境。
二、入侵物种(如狗)也是被迫离开自己已适应的原生环境的生物,但在陌生环境里仍然可以兴盛繁衍。
这就说明“即使复活了,人类环境已经不适合这动物生存,等于复活了也是遭罪”这条不一定成立,很可能某种被技术复活的生物,正是如袋狼、旅鸽这种适应能力远超过人类想象的动物,能在现有环境中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得以繁衍下去;或者是如狗这种适合做入侵物种的生物,在新天地里更是如鱼得水。 货原假 发表于 2024-10-19 00:25
“美澳科学家”,我没猜错的话,这种动物应该是袋狼吧。
袋狼是上世纪30年代人为灭绝的。既然是非自然 ...
也许灭绝大多数是人为和自然的原因都有,当然有个主次问题。
反正,复活动物,不是说复活了就不管了,还要考虑复活后它活得好不好这个伦理问题。其实也很难说啦,当初这种动物灭绝时候的情况,跟现在的情况又不一样了,也不知道是更好了或更坏了。所以有时候觉得干脆还是笼统地随其自然好了。人为复活,在技术上或许有意义,但是似乎违背自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