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外语和不会聊天
说到学外语,很多人会想到聊天。从前忘了在紫竹院还是哪儿有个英语角,据说学外语的都去那儿找老外聊天。我没玩过这种聊天,所以不知道这种聊天对学外语有没有或有多少帮助。其实,为了学外语的聊天,和真正的聊天还是不同的。前者我虽然没有在“英语角”见识过,但很多口语课的课文或练习其实都是那个套路,去英语角聊天的我想用的模板肯定也是那个套路。
真正的聊天,其实是为了快乐,和恰饭喝酒卡拉OK是一样的。当然,快乐有多种来源,味蕾是来源,陶醉是来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来源。因为人是社会动物。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根据统计,70%是身体语言,剩下的30%才是通常所说的“语言”。这是说普通的交流。
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交流,还要加上中国人所谓的“情商”,还要加上心理语言包括潜意识层面的语言。这样“语言”就被进一步稀释了,连30%也没有了。可能也就是20%。换句话说,外语在和老外的交流中能起的作用,其实可能也就是20%,左右。
举个例子吧,我去意大利的时候,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高效的意大利语课程,还都是传统课程,学起来很慢,我时间又不多,所以只学了一点点的意大利语,piccolo(small),或者更严肃一点:un po' di(a little)。词汇量估计超不过100。但是我的交流效果却很好。
好成啥样呢?每天我一到办公室,二十多个同事们会欢呼我的名字。我回中国的时候,同事们排着队和我贴面礼和送小礼物,女同事全部都哭了。而我只不过是个nobody。
咋成这样呢?还是说回外语。虽然外语可能只占20%,但没这20%肯定是不行的。
比如说,累了、饿了、渴了,当然你也可以用身体语言比划,但那就太傻了,而且也太扰民了。所以你还是要学会说stanco、fame、sete。这是最基本的。
最基本的还是带来不了快乐,因为它只提供无感性的信息。所以我又学了一句fame da lupo:饿的像狼一样。这就有感性了,虽然简单。别看简单,屡试不爽。同事们第一次听我这么说时都是先吃惊后发笑,估计以前他们见到的外国人说意大利都是顶多说“饿”没有说“饿的像狼”的。所以甚至有人第二次听我这么说还笑。到后面则是有了新的变化,所有同事都知道我会这句,而且他们自己也拿这句互相调侃。
这还仅仅是死记硬背的快乐。还要有更灵活的,尤其对于我这么小的词汇量来说。有一次,一个同事在吐槽,忘了是说他怎么倒霉了,另一个同事说他也一样:anche io(me too)。翻译告诉了我吐槽的大概意思。于是我举手说:anche io。全体大笑,笑了有几分钟,而且还互相讨论。
为啥会有这样的笑果呢?因为人们什么时候笑呢?一定是没有危险的时候,还得是出乎意料的时候。我主动加入对话,表达了我的善意,我是他们一伙的,我不构成任何威胁。同时那个对外国人有点复杂也很本土的吐槽,居然会有外国人说me too,又是出乎意料。
当然,要让别人真正地更深入地收纳你,这些小把戏也还不够。真正能让这些意大利同事对我欢呼为我流泪的,还是我因为带领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工运。也就是说,不管是聊天还是交流,还要有深度。
当然,聊天和交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你要真诚。你虚伪一次别人看不出来,但谁也不是傻子,总虚伪别人不可能看不出来。而人家一旦看出你虚伪,交流就不会有快乐了,因为你的虚伪构成了危险。
所以我首先是真诚的。和这些意大利人临别的时候,我也流泪了。甚至现在写这个例子时,我的眼睛也湿了。
不会外语,肯定不会聊天。但会外语,也不一定会聊天。
现在聊天是通过互联网了,不知道传统理论还能不能适用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4-4-4 18:11
现在聊天是通过互联网了,不知道传统理论还能不能适用
如果回顾人类聊天史,从开始只有身体语言,到后来有了“语言”,再到后来有了文字,再到后来有了多媒体。
互联网聊天,如果是文字聊天,那就几乎没有身体语言了,只剩“表情”。如果是语音聊天,那还是有较丰富的话外音的。如果是视频聊天,那就恢复了很多身体语言,只不过和线下还是没法比,因为毕竟主要限于脸。
高中时阅读重要,现在觉得听力和口语重要。 xiazaiall 发表于 2024-4-4 19:24
高中时阅读重要,现在觉得听力和口语重要。
高中学外语一般是为了考试。当然要听考试的指挥棒。如果要考听力和口语,那听力和口语也重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