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论语》1.11:父亲死了为什么要跟着混三年白道黑道?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4-1-11 13:31 编辑【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亲死后,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改变父亲的道路,可以称为孝了。”
---------------------------
本章下了一个孝的定义:父亲在的时候志向要和父亲保持一致,父亲不在了3年之内的行为要和父亲活着的时候保持一致。
每个人都可以针对某一个概念下自己的定义,圣人当然更可以。分析这个定义,我们有2个疑问。
一是定义为什么是三年有期而不是十年有期或者无期。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春秋的时候由于没有户口问题护照问题,所以移民找工作比现在一点不少。父亲死了你要跟着观察他3年来判断其是否孝,这对于观者其实就是一个三年有期徒刑。那时候虽然不讲什么人道主义,但是要让观者盯5年10年甚至无期,也的确太不人道了,不可操作,或者操作的成本太高。
二是如果父亲的道是不好的道怎么办呢?比如父亲是黑道的,难道也一定要在父亲死后混3年黑道?粉丝们对此打了不少马虎眼,什么孔老师说的道必然是白道啊,什么即使是黑道孝子也不忍啊,七嘴八舌的反而把水搅得很浑。其实这个很好解释,中国古人和古希腊人比较起来,其中一个特点是逻辑推理的平均严密水平要低一些。说白了,孔老师说这话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还会有人跟他较真说要是那个“道”是黑道如何。《论语》里其它地方有漏洞的地方还有很多,你就大大方方承认有漏洞就好了,为什么要千疮百补弄巧成拙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