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的理想条件
较高的外语水平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不但能看懂,还要能理解;不但能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能看出隐含意思,言外之意,品出文字的风格等。除了能看懂,最好也有相当的写作水平。中文当然要过关。有锐敏的语感,丰富的词汇,最好是个作家。因为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理解深刻。文学翻译也是创作,所以如果是作家,有过创作实践,就更能理解和欣赏。
题材最好选自己熟悉的。傅雷曾经在私人书信里说周熙良(也是著名翻译家)不熟悉航海,却去译《白鲸》(或是别的什么航海题材的书),肯定译不好。
最好是自己喜欢的,作品风格和自己的语言风格接近的作品。自己喜欢的作品,肯定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从而译文有自己的特色。
这些条件都达到自然非常困难,近乎不可能。当然,这只是理想条件,就连经典译品也未必全具备。比如公认的名译,几乎每本翻译教材都会提到或引用的《名利场》(杨必译),杨先生(女士)未必对萨克雷笔下的那个社会很熟悉,她也算不上作家。只能说,如果想有好的译文,就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最好办法还是找不同译者的译本对照阅读, 老一辈译者译一本书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措辞还要反复推敲考究,现在的译本有很多都能看出来明显的机翻痕迹,甚至同一个人名,前后文翻得都不一样。。。 文学翻译这个词组里,如果偏重翻译,那谁也干不过AI;如果偏重文学,那将会成为二度创作。
所以未来的文学翻译会有2种,一种是忠实原文的AI翻译,另一种是给点星光就灿烂的和原文关系不太大的翻拍。传统的文学翻译的路会越来越窄。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11-20 12:29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11-20 12:20
文学翻译这个词组里,如果偏重翻译,那谁也干不过AI;如果偏重文学,那将会成为二度创作。
所以未来的文 ...
至少现在的ai还不行。我每句都是先用ai,即chatGPT和DeepL翻,然后再调整,直接搬来根本没法用。
随便举个例子
“I have the misfortune to suffer in my back, monsieur,” she confided to him finally, in her slow and 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
chatGPT: 我很不幸在背部受苦,先生,”她最终向他吐露,用她缓慢而古典的法语发音。
这中文像话么
发现论坛里爱好翻译的书友挺多的。 agent124 发表于 2023-11-20 12:27
至少现在的ai还不行。我每句都是先用ai,即chatGPT和DeepL翻,然后再调整,直接搬来根本没法用。
随便 ...
我很不幸在背部受苦,先生,”她最终向他吐露,用她缓慢而古典的法语发音。
坦率地说,我觉得很象话,是不错的翻译。而且,用翻译界的术语说,几乎可以算是foreignization的范例。换成更“地道”的汉语,味道就变了,你就分不清说话的是中国人还是法国人了。
而且,GPT显然并没有尝试domestication。否则,以GPT的能力,用更“地道”的汉语发言易如反掌。
或者,您可以把您调整后的译文放上来,咱们可以详细比较两种不同的翻译。
gongqi 发表于 2023-11-21 00:15
坦率地说,我觉得很象话,是不错的翻译。而且,用翻译界的术语说,几乎可以算是foreignization的范例。 ...
“I have the misfortune to suffer in my back, monsieur,” she confided to him finally, in her slow and 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
“先生,我很倒霉,脊椎酸痛,”,她最后还是用一种推心置腹的口吻开了口。她的法语说得很慢,但发音清晰,标准。
agent124 发表于 2023-11-21 00:47
“I have the misfortune to suffer in my back, monsieur,” she confided to him finally, in her slow ...
“I have the misfortune to suffer in my back, monsieur,” she confided to him finally, in her slow and 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
“先生,我很倒霉,脊椎酸痛,”,她最后还是用一种推心置腹的口吻开了口。她的法语说得很慢,但发音清晰,标准。
“我很不幸在背部受苦,先生,”她最终向他吐露,用她缓慢而古典的法语发音。
比较一下您和AI的翻译。如果从符合汉语习惯的角度看,当然您的更好。但如果从忠实原文的程度看,AI更高。文学性则很难说,因为文学性不可能在几句话里体现出来,几句话顶多语文性。
汉语习惯这个也不好说。因为汉语市场是复杂繁杂繁乱的,很难找到简单的明细标准,只能是感觉。
忠实原文这个更好说一点。
比如第一句的顺序。“先生”放在一句话的开头和结尾是有微妙不同的。我记得有文化人类学者曾经讨论过一般性的语序不同,详细忘了,大意一个和写地址是先写街道还是先写国家的不同有点类似,再一个是文化中人的地位有关。另外,在同一个文化里如果允许语序的不同,那么这个不同也有微妙的不同。在法语里“先生”是放在一句话的前后都可以的,那么这个不同主要是后一种不同。同时,现代汉语也支持不同的顺序。您的翻译里改变了这个顺序,不知道您是出于何种考虑。
再比如把“倒霉”和“背疼”放在一句里还是拆成2句,这个也有微妙的不同。英语和汉语对2种表达都支持,虽然一般来说汉语句子的长度要更短一些,所以拆句更普遍一些。一句的意思更整体一些,拆句的意思更零散一些,虽然逻辑关系可以起到整体化的作用,但微妙不同还是存在的。
把confide翻成“推心置腹的口吻”还是“吐露”,同样不是等效选择,因为二者还是有微妙的不同。从阅读心理学来看,更多的字数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注意力至少会造成意义的轻重不同。以前对这种翻译有个批评叫加字解经,或通俗说添油加醋。油多了醋多了,味道自然也不同了。
至于classically是“标准”还是“古典”,那就是一个用词问题了。我没有读过全文,如果孤立看这句话,我觉得“古典”更合适。因为老一点的法语和新一点的法语有各自不同的标准。
总之,如果仅仅是阅读,我觉得您和AI的译文我都可以接受,阅读时也都是享受。但如果我对原文作者感兴趣,那我就会选择AI,因为我关注的是原文而不是译文的二度创作。当然,反过来,如果我对译文翻译者感兴趣,我就会选择您这样的译文,我可能会觉得您的二度创作越放得开越好,哪怕脱离原文。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11-21 21:39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11-21 14:04
比较一下您和AI的翻译。如果从符合汉语习惯的角度看,当然您的更好。但如果从忠实原文的程度看,AI更高 ...
我主要是考虑汉语习惯。“先生,我很倒霉,脊椎酸痛,”和“我很倒霉,脊椎酸痛,先生”比起来,显然前者更符合汉语习惯。
这里的confide,孤立地看,当然可以译为“吐露”,所以这个不能怪chatGPT。但是从上下文来看,其实只是开玩笑的口气,并不是真正的吐露真情。所以译成“吐露”就不恰当,但“吐露的口气”又不通,改成“吐露真情的口气”是可以的,关键是要说清楚这只是说话的口气,并非真情。
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说老实话不太好译,我译成“标准”也没有很大把握。我的理解是说话人是苏联人,文化也不高,所以不象是“古典”之意,更象是“典型,典范”一类的意思,“典型的清晰”显然不通,所以选用了“标准”这个词。
翻译时有人主张带点洋腔,这也有道理,但说说容易,实际分寸很难把握。据说傅雷先生的译品就有点洋腔,但他的水平高,能够驾驭自如,一般人就很难做到了,很容易吃力不讨好,做得过头了,就容易佶屈聱牙,象鲁迅那样的译文。我也不敢尝试,还是尽力照顾汉语习惯。董乐山先生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说要了解原文,那与其看佶屈聱牙的句子,不如直接去看原文。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11-22 05:00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11-21 14:04
比较一下您和AI的翻译。如果从符合汉语习惯的角度看,当然您的更好。但如果从忠实原文的程度看,AI更高 ...
p.s.总觉得这个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理解有偏差。想来想去,还是“典型的清晰”的意思,说得更清楚点,就是说这句法语虽然发音清晰,但不自然,好像中国人说英语,尽管发音清晰,但英美人一听就知道是外国人一样。这里说话的是苏联人。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大概也类似,就是刻意发音清晰,但一听就知道是典型外国人做派。“典型”就典型在这个地方。
意思大概是这个意思。要把这意思表达清楚也不是太容易。想了半天,改译成““先生,我很倒霉,脊椎酸痛,”最后她还是用一种推心置腹的口吻开了口。她的法语说得很慢,一个字一个字清晰地说出来,典型的外国人腔调。” 也不是最满意,只是把这意思多少表达了出来。译事艰难,勒卡雷的小说又难懂,像这样不好译的地方很多。
最佳方法:看原版书,实在找不到,看翻译版本 agent124 发表于 2023-11-22 04:45
p.s.总觉得这个classically enunciated French理解有偏差。想来想去,还是“典型的清晰”的意思,说得 ...
先佩服一下agent124兄的认真态度。
具体说到classically是古典还外国腔,我觉得不宜把自己的理解写到译文里。这就好比说中国话,有人文言多一点,有人文言少一点,有人大字眼都一点,有人小字眼儿化音多一点。但这个中国人外国人都可能,外国人要跟老师有关。就像有的外国人学了一嘴东北腔或山东腔,有的外国人则字正腔圆。字正腔圆就是这里的classically enunciated,字正腔圆的可能是外国人,也可能是中国人。
所以,我觉得还是直译最好。至于读者会不会理解为外国人的字正腔圆,还是作为余味交给读者。否则读者一点咂摸滋味的机会都没有,阅读乐趣也就少了,尤其是对于喜欢自己琢磨的读者。
外国诗歌译成中文,很少有语句通顺、流畅明白的,特别是现代诗歌,让人怀疑那些是中文 whiteman 发表于 2023-11-23 21:59
外国诗歌译成中文,很少有语句通顺、流畅明白的,特别是现代诗歌,让人怀疑那些是中文
诗歌不好说,就是中文诗,很多也是不知所云。穆旦那么有名,他的诗我很多也读不懂,云里雾里 agent君,下载足了自己要读的书,幸福啊。
我一本一本下载,许多想读的书都没下载。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11-23 23:52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11-23 20:32
先佩服一下agent124兄的认真态度。
具体说到classically是古典还外国腔,我觉得不宜把自己的理解写到 ...
您说的也有道理,就是原文比较含蓄。但关键是这个classically的意思如何传达?如果这个意思没有传达出来,那就很难说得上忠实。classically这里如果理解为“古典”,语法上也通,但要一个文化貌似不是太高(在货栈里干体力活)的苏联移民说出古典的法语发音,似乎又不太合逻辑。而如果理解为“典型的”,“典型的清晰发音”,又费解,不知所云,所以考虑用补充说明的办法,把“典型的”解释清楚。不过这个理解我也不确定。
再想一下,classically 如果理解为“典型”,似乎又有点牵强附会。又查到一个例子the classically beautiful lines of her face,这样看来,似乎这里的classically,还是理解为“古典,传统,正统”更靠谱。
考虑再三,还是改译成“她的法语说得很慢,发音清晰,标准。”兜了一圈,又回到最早的译法。
顺便说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字正腔圆”的解释是:(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所以用这个词也说不上严格的忠实(enunciated只是"字正",没有“腔圆”)。不过,这里主要是classically不好处理,enunciated译成字正腔圆,我倒觉得问题不大。
p.s在一个论坛问了下,有人回答:
I think you're being misled by a dictonary definition. The full OED, for example, includes classical 2.b Representative, typical; archetypal, traditional. But it only has that "typical" sense in the context of typical because traditional. She's enunciating clearly, in accord with traditional standards reflecting the well-educated. It's not "typical" in the sense of "everyday, street talk".
这样看大概译成“发音清晰,标准”,还是可以的。
agent124 发表于 2023-11-23 23:19
您说的也有道理,就是原文比较含蓄。但关键是这个classically的意思如何传达?如果这个意思没有传达出来 ...
主要是语言这东西太复杂,尤其是几亿人十几亿人说的汉语,那就太复杂了。
在这么复杂的语言市场里,您要想让所有人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倒不如树立一个独特的风格,旗帜鲜明地让读者知道,您的翻译就是这样。比如您译文的风格就是短句或就是长句,就是成语连篇或全是大白话,就是以某个方言为主.....
这个道理,就好比在美食市场,不可能有所有人满意的味道,倒不如像川菜或粤菜那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反而会有更多人喜欢。
比如classically,如果用老北京话来翻译,可以说“拽文”,也可以说“说话爱抖大音”。大音小音的区别,在北京话里,一个简单区别就是加不加儿化音。另外还有一些字的发音,爱拽文的人发音就发那种类似京剧里半古不古的发音,比如“斜”发xia而不是xie,“白”发bo而不是ba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