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为不搞学术,只重实用。所以文学评论只有对我提高欣赏能力有作用,我才喜欢。而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或 ...
国外的文学评论好像一般不管这事儿。
不过,国外专门有一种导读的东西。有的导一下方向,有的导的很细还让你做作业。曾经想研究这类东西,因为要给我们家宝宝做文学课。
我现在也是实用主义。要么能挣钱,要么能对我们家宝宝有好处。不过老毛病还是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gongqi 发表于 2023-8-28 22:17
国外的文学评论好像一般不管这事儿。
这种东西国内也有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8-28 22:38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8-28 22:17
国外的文学评论好像一般不管这事儿。
导读的书也看到过,貌似又太浅。
举个我以前在别的帖子举了很多次的例子。英国的约翰生博士写给切斯特菲尔德伯爵的信,很有名,里面有这么几句
The notice which you have been pleased to take of my labours, had it been early, had been kind; but it has been delayed till I am indifferent, and cannot enjoy it, till I am solitary, and cannot impart it; till I am known, and do not want it.
李赋宁先生在注解里是这么说的:
约翰逊说我已无动于衷{indifferent),对此关心无法消受(cannot enjoy it);我已孑然一身(solitary),无法与人共享{cannot impart it):我已成名(known)对此并不需要(do not want it)."这句话的确是全篇文章最精彩之笔。首先,它的结构非常整齐勻称。其次,选词非常恰当(indifferent,solitary,known),情感和口气层层加深、加强(cannot enjoy it, cannot impart it. do not want it)。 最后一句(do not want it),声如霹雳,发泄了多年来积累在心里的愤慨和怨气。同时这句话也说得最为响亮,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感,的确是作家独立宜言的号角。我们想要学会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丰富、最强烈的感情,这句do not want it是我们学习的好范例。(《英国文学名篇选注》王佐良等主编)
我英文水平有限,本来看原文体会不到do not want it"声如霹雳"的感觉。看了李先生的分析,方能领会到一点妙处。这样的评论才是真正能帮助我提高水平的。
agent124 发表于 2023-8-28 22:35
导读的书也看到过,貌似又太浅。
举个我以前在别的帖子举了很多次的例子。英国的约翰生博士写给切斯特 ...
同意,我也觉得这种字句级的分析对学习和提高很有帮助。就像分析音乐作品,分析作者啊背景的大意啊都帮助不大,分析乐句级甚至音符级的分析才有最大帮助。
不过,就本例来说,我觉得个别地方还不是太到位。比如“选词非常恰当”,怎么就恰当了?别的哪个就不恰当了。当然,本例可能仅仅是注,并不是语言学习。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8-28 23:25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8-28 22:47
同意,我也觉得这种字句级的分析对学习和提高很有帮助。就像分析音乐作品,分析作者啊背景的大意啊都帮助 ...
为什么恰当,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自己体会了,咂摸词汇的“味道”。当然如果举一些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solitary如果换成alone,known换成famous等等,或许李先生觉得这些容易理解,不详细分析了。
类似的例子,杨周翰先生在名诗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的注解(也是出自《英国文学名篇选注》一书)里,有这么一条
原文:
Of such as, wand'ring near her secret bow'r,
Molest her ancient solitary reign.
注解:Molest:损害。用词极佳。
到底为什么“用词极佳”,他没有说,要自己去体会了。我理解,查字典解释是pester or harass (someone) in an aggressive or persistent manner,意思贴切,同时molest这个词的发音柔和好听。
好老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点拨,有些东西不必都说穿,点到为止,剩下的可以自己去琢磨。
agent124 发表于 2023-8-28 23:15
为什么恰当,有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自己体会了,咂摸词汇的“味道”。当然如果举一些例子可能更容 ...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用词极佳”这样的标签带给学生的就是一个印象,然后学生需要对印象进行存储和再加工,中间会出很多问题。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用词极佳”,同时给出不佳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不佳,这样学生就不需要无效的存储和可能错误的再加工了。
二者相比,效果和效率的差距是明显的。
而且,不仅如此,当多次直接示范后,学生还会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放大的效果和效率就更高更好了。
当然,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量也大大增加。
再举一个体育的例子。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往往更低,他们可能连“用词极佳”这种标签都做不好。所以体育的淘汰率特别高,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因为未能悟道成功而失败。
gongqi 发表于 2023-8-28 23:38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用词极佳”这样的标签带给学生的就是一个印象,然后学生需要对印象进行存储和再加工 ...
您说的有道理,不过,老师直接教给学生的东西,可能印象不深,自己去查出来,印象就深了。或者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老师,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样可能效果更好。
或者说,如果是比较费解的东西,老师应该点得穿一些,避免让学生猜谜,浪费时间。但如果不是很难的东西,学生自己查字典,自己研究一下就能得出正确结论的,还是不完全点穿,效果更好。
当然分寸如何掌握就看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程度的了解了。
我没做过教师,只是从学生角度来看的推测。
agent124 发表于 2023-8-28 23:45
您说的有道理,不过,老师直接教给学生的东西,可能印象不深,自己去查出来,印象就深了。或者学生可以把 ...
就我目前的经验看,直接交给学生比让学生悟更好。不过这样的确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在一定的学习阶段和学生能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应该向这一段滑动。二者之间应该有个最佳平衡点。不过我目前倾向于直接教。这样更累,但目前的效果的确更好。
能否向自学一端滑动,滑动到哪儿,目前还在探索。但改变可能有风险。也许找一个新课程探索一下更好。对照组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从教师这个职业看,让学生自学肯定更好,因为教师自己的风险小,效果不好可以归罪于学生。
坦率地说,我觉得编书的人也多少有一点保护自己的动机。写透了,不仅累还可能出错。让读者去悟,不仅轻松而且不容易出丑不容易出问题。
简单说,如果纯粹从商业出发,肯定是尽量向自学一端滑动。尽量就是尽到学生实在自己很难悟出为止。
agent124 发表于 2023-8-28 21:53
也不只是水平问题。严谨性有差异。比如试验数据,没有验证(validation),直接放上去了。
严谨性这个算是文化吧。周围人都valid你就valid,周围人都不你也不会自找麻烦,除非你志存高远。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