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禁罚令”能否倒逼企业管理升级
日前,广东出台新的劳动法规,从明年5月1日起,企业的罚款权被取消。这就意味着,诸如上班迟到5分钟罚50、不穿拖鞋罚100这些在珠三角企业中司空见惯的规定,将要被叫停。“禁罚令”一出,有人欢喜有人忧。企业员工因为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普遍表示欢迎。而不少企业管理者则担心没有罚款这个“杀手锏”,管理力度是否会大幅下降,约束员工的手段到底在哪里。其实,面对“禁罚令”,不管是员工的松口气,还是管理者的新烦恼,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同一个现实问题:在不少企业,管理基本靠罚,滥罚、乱罚、重罚问题突出,由于过度依赖罚款搞管理,以至于员工“闻罚色变”,管理者“不罚无策”。
从这样的现实视野看,企业随意罚款甚至以罚代管,正是广东出台“禁罚令”的政策指向所在,禁止对象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罚款,而非禁止对违纪员工予以处罚。事实上,企业与员工存在契约关系,员工享受合法权利,也必须承担相应义务,接受管理制度的约束。只有严格管理、赏罚分明,企业才会健康发展,员工的利益最终也有了保障。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的管理才是好管理?
有人从实用的角度,认为罚款立竿见影、简单易行,是加强管理的不二法门。殊不知,企业的罚款权与《劳动合同法》立法精神不符,即便在具体实施上也有“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前提条件,不能想罚就罚、什么都罚,把员工所有违纪行为都用罚款这个筐装起来。硬罚、滥罚之下,一是损害员工权益,二是强制压服、心里不服,积累负能量,三是款虽罚了,但问题还在,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由此反思罚款式管理,在“有效”的表象之下,其实问题重重,既不合乎法规,也不以人为本,更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罚款是罚不出好管理的,如果把视野打开,不难发现,从国外著名企业到国内不少企业,都在意识和管理上摆脱了“罚款依赖”。
比如,处罚与激励结合,既处罚违纪员工,更奖励优秀员工,激发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即便是处罚,也不搞挥舞罚款大棒,采取思想教育、记过淘汰、警告停职等多种方式,而且还为受罚者提供申诉和维权渠道,让员工口服心服,凝聚敬业爱岗的力量。事实证明,这些柔性化、人性化的方式,才是得人心、见长效的好管理。
有句话说,生活关闭了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广东“禁罚令”让不少企业失去了罚款这一手段,也倒逼企业丰富管理方式、升级管理模式,让企业发展更加以人为本,让员工更有认同感和幸福感。由此看来,“禁罚令”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很有标本意义,这是“中国制造”能否在企业管理层面实现转型的一个观察窗口。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1212/c1003-19872258.html
企业管理方式改变,还要靠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素质的提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