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nghrs 发表于 2010-11-7 19:39:49

我的摄影之路

本来想响应emppp的号召交流一下器材经验,不知不觉就写成了一篇长文,所以单独开贴发出来。

我的相机历史比较早,中学就开始用老爸的相机瞎比划,记得是一台120相机,型号早忘了。当年为了省钱,都是自己冲洗照片,120的也就用不着放大了。那时候根本说不上什么摄影技术,基本上就是把人对准,然后照着胶卷盒子上面推荐的曝光参数来,所以“好片基本没有,坏片基本论篓”,最多就是培养了我对摄影的兴趣。

到本科的时候,终于咬牙买了一台国产红梅304A,价格100多元,差不多相当于我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费,记得是用攒起来的压岁钱买的。这款相机我用了近10年,我的摄影技术、风格(如果有的话)也可以说是从这款相机开始。这款相机的特点是:
1、轻便。受其影响,我到现在对各种“重”设备都不感兴趣。比如说我知道现在的全幅单反都是好东东,对我来说经济压力也不大,但是在我掂了掂实物的重量后,就彻底死心了:我摄影本来就是在找乐子,如果拎着相机走上几步就嫌累,还有什么乐子可言?另外太重的相机手持时不容易精准构图,还容易因为手抖而模糊,可是一般人会天天背个三脚架到处逛吗?
2、廉价。价格前面说过了,但是用这款相机拍的风光照片,现在还被我的同学收藏,所以我一直不相信只有“贵”的相机才能出好片。
3、只有38mm固定镜头一个,不可更换,典型的“变焦只能靠走”。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点对初学者其实非常有好处:因为镜头固定,所以必须靠自己走动来取景、构图,走得多了,自然就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风景。而且38mm算是小广角,适宜拍全景,中景凑合,特写就不要想了。偏偏全景构图是最难的,但是构图好了也是最有气势的。我一直坚信“构图是摄影活的灵魂”,其实就是被这款相机搞的:别的什么也玩不了,只能玩构图。
现在看到某些使用大变焦的初学者,走到哪里随便一站,想拍什么镜头一拉就算,却从来没有想到是否要自己走一走位、找一找角度,我也只能感慨设备进步了,人却退步了。

304A摔坏后,我买了款二手的尼康F-501单反,配两个二手适马镜头(中焦、长焦),后来又买了一个广角。

F-501这款相机1986年出品,是尼康史上第一部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相机是老了一点,可能比论坛里很多人的年纪都大,但还是很好用的。从这款相机开始,我学着了解焦段、景深、ISO等的意义和作用。所以我一直劝身边的人,如果还处于对摄影“感兴趣”阶段,还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妨先上便宜的或二手的设备,把技术练出来再说,至少再买设备的时候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尼康入手后没几年,DC开始流行,不过最初的DC参数实在不怎么样,参数好看的DC价格又太难看,所以我一直在观望。后来LP要出去公费旅游,考虑到她的体格,用单反显然不合适,所以就买了一款佳能A570,一直用到现在。当时我挑选这款相机不是随便选的,主要考虑:
1、主要是给LP用的,因此大的、重的一概不考虑,操作越简单越好。
2、我自己也会用到这款相机,因此相机的手动功能一定要好。
3、在买之前我用过好几家的DC,结论是对于廉价DC,除了佳能,其他品牌的都可以无视。注意我说的是“廉价DC”,不是“单反”,更不是“单电”。
按照这几条原则,再考虑价格、上市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以半年左右为宜)等因素,才选了A570。
用这款相机拍的照片大家都看过,应该说不错。后来发现这款相机通过转接桶可以加滤镜,有点惊喜,又开始用来玩红外摄影。
从这款DC我得出的经验是:
1、如果想用DC学技术,还是买支持手动的DC吧,尤其是一定要有“光圈优先”模式。如果只会用Auto模式,那就从构图练起吧,就算是几年前的DC,Auto模式的效果也不会太差。
2、再廉价的设备也有其特性,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挖掘出其潜能。不要动不动就把“拍得不好看”的原因归罪于设备太廉价。我尽管用胶卷相机的历史已经很长,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使用这款相机的感觉。我在这里发的很多照片,其实就是我周末的时候到公园里找感觉拍的。

在玩了几年DC后,开始感觉到DC的不足,又想念单反了。我以前一直在等待的几项数码单反技术现在都已实现并普及:
1、传感器自动除尘。
2、可用的高ISO,即现在热门的“高感”。
2、自动追焦。虽然现在追焦过程中还不能变光圈,但是也可以了。
现在看好的是这个月开卖的尼康D7000,但是我不打算做吃螃蟹的人,所以打算明年春天再买。规划是“一机双镜”,配原厂16-85、70-300镜头,镜头总价比机身贵一些,也符合单反传统规律。当然在实际购买前,我会先到尼康影像中心免费试用一把,亲身体验过再买会更理智一些。

在摄影技术方面,我觉得:
当你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我拍的照片不好看?”的时候,你基本上就站在摄影技术的大门口了。
当你开始问自己“怎样才能让我拍的照片更好看?”的时候,摄影技术的大门已经向你敞开了,下面就看你自己能走多远。

至于走的方法,我的体会是两条:
1、看书,充实理论知识,尤其是常识。曾经看到一个帖子说过:随便找一款单反的使用说明书读读看,如果能读懂的部分不到全书的2/3,先别急着买单反,还是先找个手动DC练吧。
2、坚持PDCA,这个下面再详说。

在摄影书籍方面,我是从《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开始的,记得当时看的还是影印的D版。书中“构图三原则”足够我参悟一辈子。看这本书入门后,又分门别类看了一些摄影专题书籍,包括风光、花卉、建筑等,及一些专门讲镜头、滤镜的书。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这个看了很多遍。
顺便一提,当年赵师傅大力推荐的《数码摄影工坊》系列,我开始以为不错,后来仔细读了几页就再也看不下去了,实在对不住赵师傅的辛苦张罗。

学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即PDCA——在某些管理类教材中誉之为“人类一切有目的活动的普适规律”:
P(计划,Plan):在开始一次摄影之旅,或仅仅是摄影练习之前,先了解背景情况,如当地有什么特色风光、别人都是怎么拍的,或者说这次想练习的是什么。
D(执行,Do):按照计划,进行拍摄。如果是旅行拍摄,事先的计划有助于了解什么样的取景最经典,别人从什么角度拍最出彩,自己再实地看一下,会更有体会。如果是摄影练习,就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反复琢磨如何更好地达到目的。我就在这里发过一次我自己的主题习作。
C(检查,check):其实就是总结。包括对比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作品,看同一个地方拍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或者是自己的习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为什么不满意;如果有觉得满意的地方,更要搞清楚为什么会拍得好,是取景、用光,还是单纯的只是运气。多总结几次,以后有意识地扬长避短,运气就会成为常态。
A(改进,Action):在总结的基础上,以后注意保留、发扬已有的技术,改进不足的技术。有些东西要反复练习,直到成为本能。如我现在拍树叶、花卉,本能地就会找逆光。

在D的阶段,不妨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参数多拍几张,反正现在不是用胶卷,多拍几张也不会增加什么成本。如果能从10张里找出一张满意的,就是“十里挑一”;如果能从一百张里挑出一张满意的,就是“百里挑一”,自然好看。但是如果像论坛里的某些人一样把没挑过的一百张都发上来,就是对其他人的视觉折磨了。

在C阶段的找毛病方面,有些毛病自己可能是习惯了,未必会意识到,而别人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与人交流会是一个比较快的方法,包括发到论坛上,这也是大家会到这里的原因之一。以前用胶卷的时候还要用小本子记录拍摄参数,现在所有信息都在EXIF里,软件下一目了然,更方便了。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坚持。如果一年只拍三、五次,买再好的器材、看再多的书都没用。

(完)

linxiyan 发表于 2010-11-7 19:49:12

沙发学习

ntnr 发表于 2010-11-7 20:11:13

板凳学习。

xxjbc165 发表于 2010-11-7 20:14:11

讲得好!
学习中....

janetan2007 发表于 2010-11-7 20:19:40

嗯嗯, 学习一下~~

aann888 发表于 2010-11-7 20:21:48

拍摄取景是门艺术

oops1 发表于 2010-11-7 21:22:09

“70-300镜头”

iolioliol 发表于 2010-11-7 21:27:20

跟马兄一样,同样关注D7000,目前刚上市,单机7900,等降价到6500就把D90出了,估计要等到明年底吧,呵呵~
看到二手市场有人在出D7000,同样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隐疾~~~

strnghrs 发表于 2010-11-7 21:48:03

引用第7楼iolioliol于2010-11-07 21:27发表的 :
跟马兄一样,同样关注D7000,目前刚上市,单机7900,等降价到6500就把D90出了,估计要等到明年底吧,呵呵~
看到二手市场有人在出D7000,同样担心会不会有什么隐疾~~~
等吧。听说D7000配副厂镜头,在自动白平衡下会偏黄。

桃子 发表于 2010-11-7 23:03:13

现在看好的是这个月开卖的尼康D7000,但是我不打算做吃螃蟹的人,所以打算明年春天再买。
=======================================================================

昨天买菜碰到赵师傅,她说也在关注这个D7000,看来这型号已成众矢之的,在劫难逃了。

zs2k 发表于 2010-11-7 23:37:40

老马购机不差钱,郑重建议不要再上APS画幅的单反,直接上全画幅。

1、两者的CCD(COMS)在画质和色彩还原方面存在差距,不单纯是成像面积大小。
2、以16-85/3.5-5.6为例,对APS画幅,16*1.5=24,多数24起头的变焦,在24端的表现可轻松超越16-85在16端的表现,甚至比该头在24段的表现要好,不用说24-70/2.8,24-120/4这样的新款,就是过去的24-85/2.8-4也能轻松胜出。
3、老马兄以拍风光片为主,且喜欢旅游,需要广角时,腿动变焦无法满足需要。不妨还用16-85,得到具有震撼力的超广角。
4、同期出的单反,高一个档次,高ISO的表现一定会做得不同。
5、至于操控性能的不同,可以不算优点。
6、缺点也有,主要是会更重。

killl 发表于 2010-11-8 00:21:57

紧随大侠步伐观花

xtang 发表于 2010-11-8 04:42:20

规划是“一机双镜”,配16-85、70-300镜头

的确是好搭配,不过这些头光圈都不大,暗光下吃力.建议再来个50mm f1.8 或者 35mmf1.8定焦头,尤其前者,
标准头 便宜(700左右)小巧,而且出片锋锐色彩好,是拍摄人像的好选择.

qisee 发表于 2010-11-8 08:02:43

我个人感觉,用了单反后,后期处理变得更重要了。

桃子 发表于 2010-11-8 08:24:43

烧钱烧时间啊,由于多元化的沉重教训,本人决定10年内不进入这个圈,同时打赢3、4场世界大战的时代已经不复返了,又要买器材、又要研究技术、满脑子全画幅啊大光圈啊,精力已经跟不上了,如今是园地是老马、ZS2K、土豆三、白马、峨嵋派等超级强国的天下,还有一个赵师傅,正在全民动员购买D3S挤入这个门槛,军备竞赛太激烈了。

strnghrs 发表于 2010-11-8 08:57:15

引用第10楼zs2k于2010-11-07 23:37发表的 :
老马购机不差钱,郑重建议不要再上APS画幅的单反,直接上全画幅。

1、两者的CCD(COMS)在画质和色彩还原方面存在差距,不单纯是成像面积大小。
2、以16-85/3.5-5.6为例,对APS画幅,16*1.5=24,多数24起头的变焦,在24端的表现可轻松超越16-85在16端的表现,甚至比该头在24段的表现要好,不用说24-70/2.8,24-120/4这样的新款,就是过去的24-85/2.8-4也能轻松胜出。
3、老马兄以拍风光片为主,且喜欢旅游,需要广角时,腿动变焦无法满足需要。不妨还用16-85,得到具有震撼力的超广角。
.......
我也知道全幅很好,但仅仅是重量一个指标,就足以让我放弃。

strnghrs 发表于 2010-11-8 08:58:05

引用第12楼xtang于2010-11-08 04:42发表的 :


的确是好搭配,不过这些头光圈都不大,暗光下吃力.建议再来个50mm f1.8 或者 35mmf1.8定焦头,尤其前者,
标准头 便宜(700左右)小巧,而且出片锋锐色彩好,是拍摄人像的好选择.
我从来不拍人像。50mm标头是对全幅来说的,乘以DX的1.5倍系数,就成小长焦了。尼康专门为DX画幅开发的标头是AF-S DX 尼克尔 35mm f/1.8G,所以D7000要选也得选后者。

就是考虑弱光,才会关注高感。

emppp 发表于 2010-11-8 09:54:35

俺先把这一页收藏起来,要慢慢看,越来越觉得这门学问太有挑战行了,盲目摸索实在很浪费时间,听听大侠们的体会,这才是硬道理,虽然不能囫囵吞枣,但是借鉴确实非常实惠,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希望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aazz1122 发表于 2010-11-8 09:56:42

学习一下~~

strnghrs 发表于 2010-11-8 10:20:10

引用第17楼emppp于2010-11-08 09:54发表的 :
俺先把这一页收藏起来,要慢慢看,越来越觉得这门学问太有挑战行了,盲目摸索实在很浪费时间,听听大侠们的体会,这才是硬道理,虽然不能囫囵吞枣,但是借鉴确实非常实惠,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希望能让自己有所提高。
看了一下你拍的风光,提几点建议:
1、不注意找准地平线,有些照片看起来有点歪斜。可能有人刻意追求这种歪斜,但是我在大师作品中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风格”。
2、有些风光构图太繁,建议细读《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看上册就够了,学一下三原则即可。
3、拍特写的时候,注意背景虚化。虚化需要两个条件:焦距要长,光圈要大。你的相机应该够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摄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