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unuo 发表于 2010-7-29 13:11:33

郑伯克段于鄢

这个故事我早年间就读过,在一本叫作《东周列国志》的通俗小说里,而且也读得支离破碎。一阵觉得郑庄公虚伪狠毒,一阵觉得他有些可怜。《左传》里这个故事记载颇有味道,却是让人不满意的,说不上哪里不满意,感觉比较破碎。
故事开始讲,武姜生郑庄公的时候难产(各种说法之一),所以就不喜欢这个儿子,而喜欢小儿子段。她想让小儿子继承公爵,但当时的老公爵不答应。于是郑庄公继承了爵位,武姜就向郑庄公讨要小儿子的封地,然后小儿子就不断发展势力,大臣纷纷警告郑庄公,但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等好了段的反叛(他妈还要在城里开城门接应),然后一举歼灭之。本来大家都会觉得这个故事是以武姜恨死郑庄公结束(他杀了自己最亲爱的人),没有想到,故事结尾竟然出现了更大的转折,颖考叔安排这两个人在地下见了面,母子抱头痛哭,然后竟然彼此原谅了——遂为母子如初。(开始的时候他们好么?)
我后来看得版本,是《古代汉语》里王力编的文选第一篇。注释里提醒我们:本文表现了郑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以及郑庄公的阴险毒辣和虚伪。前面那半个我觉得大凡统治阶级内部总要互相倾轧,没有什么了不得。后面这个评论说庄公的恶评,也跟我的第一感觉有些相近,只是觉得奇怪他还要搞什么\"黄泉相见“这类虚伪的场面,给谁看呢?这大约也是典型的50年代以来的评论,统治阶级总是乱的,统治者总是坏的;如果不坏,那么一定是虚伪的。这种要么赤果果的坏,要么岳不群般的虚伪,其实是打压了其他诠释的可能,或者更近乎人情的诠释呢?
据说孔子对他们的行事也很不满,他下的评语是,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所以这场战争,不是哥哥战胜了弟弟,而是郑伯(其实是个伯爵)把一个叫段的人给打败了,这种胜利也算不得胜利,只是“克”而已。所以在孔子编订的春秋里就是题目这句话。
孔子的不动声色的评论让听说能让“乱臣贼子惧”,让广大群众拥护,果然不亏是吃读书饭的刀笔吏!至于为什么要让乱臣贼子惧呢?因为孔子将他们从兄弟姐妹的伦常圈子里开除了出去。坏人也需要些家庭温暖,也许孤家寡人(其实是寡徳之人)例外。
孔子这么做,是因为前面有个超级大善人做榜样,他的名字叫做舜。舜跟庄公有些类似,爹妈疼爱弟弟象,设计好多条计谋来陷害他,无非是想让家里几块地能够传给弟弟。舜都非常聪明地躲过去了。但舜就不争,然后去外面的世界打拼,赢得了整个世界,然后还封了一大块领地给他弟弟。结果他爹和象都惭愧了。孔子要求兄弟这般,看起来是有些高了。但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有道德正义感的小老头,你也不能指望他太多。

但也许,要埋怨只能怪当时的长子继承制,大儿子继承了一切,一点都不给小儿子留,怎么能不让父母对小儿子的生活担心呢?这种担心演化成怎样也说不定。何况,庄公已经赐给他弟弟封地了,但他弟弟不像象那样懂得惭愧,所以生死一战在所难免。也许孔子希望庄公将伯爵让给他弟弟,他再去周天子那里弄点别的什么?这恐怕孔子自己也难做到吧。

但王力主编强调庄公虚伪论也有些问题,庄公怕早就看破他妈和弟弟的计划,当年不给他封地不就成了,何必大动干戈呢?反正他已经戴了阴险毒辣的帽子了,他难道不怕弟弟做大做强,把自己的位置夺了去?

也许有更好的解释,可以避免这种简单地判断。我们只能回到文本。

故事的起源来自武姜的偏爱,她希望自己的偏爱能够为小儿子象带来一个整个的世界,国家、爵位和母亲的完整的爱。但武姜的丈夫对这种妇人的私爱没有兴趣,他还是按老规矩将爵位和国家传给了大儿子。这种行动是藐视了武姜那种神圣的母爱的影响力,结果是象只有母亲的爱而没有国家和爵位,甚至母亲的爱也打了对折——这种爱不能为儿子带来实际的好处。于是武姜开始向郑庄公要这种好处。

bulunuo 发表于 2010-7-29 17:07:27

哈哈,准备写完。

武姜开始讨要封地以后的故事,跟武姜仿佛就没有了关系。我们只能在大臣和郑庄公的对话里,知道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封地,不断壮大的势力,仿佛威胁逐渐大了起来。而郑庄公则有些疲态,或者所谓的虚伪,或者等着段长胖了再杀。这是郑庄公刚出场的情形,终于,段要准备攻打他了,他派给军队就给段灭了。顺便还恶狠狠地说,不想再见他娘了。然后他后悔了。
史家也许尽可能以历史记载来说话,中间要加些个人想象,比如刺杀赵盾的刺客心理活动。但左丘明似乎对郑庄公的内心把握不足,或者是,我们对郑庄公分析不够透彻。常常找不到那些是真的情感,那些是掩藏起来的情感。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觉得有必要重建郑庄公的内心世界。但必须找到某一刻,他不小心暴露了真实的自己。那就是他亲自出马将段逐出郑国的时候,他将母亲也驱逐到首都以外。

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因为这个时候他可以不必“虚伪”了,他得意之际,露出了“本来”面目。然而如果从权力的机诈看,后一步根本不必要,容易成为众人指责不孝的话柄。但庄公想这样做,绝不是一天两天的时间了。自然有必要从他早年间的经历说起。可惜瞎子左丘明在这方面没有任何的资料,只能由我们来推断:小时候武姜不喜欢郑庄公,只喜欢段,这让郑庄公很伤心(如果他也是个小孩子需要母爱的话),他也渴望母爱,最大的障碍就是段,于是将段从母亲身边赶走,越远越好,便是他最初的执念。当然种想法无法实现,于是他变得狠硬起来,母亲也不要了。

小孩子这种狠念,都带有很大的矛盾成分,比方说,庄公到底爱不爱他母亲呢?只能说一方面是爱而得不到,另一方面是恨中却夹杂着渴望的爱意。这种有些扭曲的性格,青春期也算常见。

bulunuo 发表于 2010-7-29 18:34:54

本来这种缺乏母爱的孩子,性格有些冷狠也是常事,难得的是庄公的性情竟然有了变化——自从武姜为段来求他。
我们不知道郑庄公什么时候就已经开始不幻想从母亲那里能够施舍给他点爱,但母亲这次请求给段封地,仍然多少温暖了他的内心(他这是假硬)。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武姜想要给段,郑庄公自然不能给他,但也不能直接拒绝(这是他妈妈第一次求他),所以说,这个地方不吉利,死了国君,你要别的其他城都可以。武姜一听死了国君,段可不能触这个霉头,于是要了京这个地方。大臣早就知道武姜的心思,都来阻止,说这个地方太大,有祸害。但沉浸在刚得到母爱的温暖里的郑庄公说漏了嘴,这是武姜的意思,我不好拒绝。大臣便更陈厉害,被他用太极手给推开了。从大臣和郑庄公的对话里,我们恨清楚看到他们“以前”很了解郑庄公及其心思,做事看利害关系,然后是打击武姜和段不手软。但这次他们碰了软钉子,因为郑庄公发生了变化。
但这种变化还不足以改变他和大臣们的谈话方式,首先直接称呼武姜而不是母亲,其次斩草除根毫不手软,甚至点名“君之宠弟”来刺激他。但郑庄公用多行不义必自毙这种防御性的话来推搪,一方面他没有改变立场(除段),另一方面他仿佛变得手软起来了。
后来段越来越嚣张,郑庄公只是看在眼里,说话的台词并没有变,尽管大臣刺激他说国家忍受不了有两个国君的情况。我也觉得郑庄公能沉住气,其实这个时候讨伐段已经理由充足了,可他不动手,也许还是看在那份母爱的份上。这也许不难理解,在这场博弈里,郑庄公有国有地盘,段有母爱,段的地盘在扩大,郑庄公仿佛也获得了母爱。
终于,段触犯了最后的底线,他要联合母亲来灭郑庄公。郑庄公也回复了以往的冷狠,伐京,驱逐段,放逐母亲,发誓不再相见。
这里谨慎的探讨一个字“期”。在《古代汉语》里是“段袭郑的日期”,前文是“夫人将启之”,应该是武姜和段的约定,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相对于段的攻击,武姜的内应更有情感上的杀伤力,郑庄公说“可矣”,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够了enough ”

scorpion 发表于 2010-7-29 18:39:15

引用第0楼bulunuo于2010-07-29 13:11发表的 郑伯克段于鄢(未完) :
当时的长子继承制,大儿子继承了一切,一点都不给小儿子留
.......
似乎不对吧不过写得还是很精彩的

bulunuo 发表于 2010-7-29 18:47:51

左传里的一段话在《古代汉语》里被阉割掉了,就是书里对他们这件事情的评价,比较可惜。其中一个重要的点是,不说段是出奔,是因为这是郑庄公的意思,他早就想驱逐段了。只是后来发生了变化。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觉得中间一大部分仿佛是讲郑庄公等待时机灭段,跟他和母亲关系的变化不够联系紧密,让人摸不着重点。现在看,这不过是段争地盘和庄公争母爱的斗争,而庄公发现母亲和段的“期”,便又回到以前那个冷狠小子。然而,事件在人内心产生的影响,并不能使他真的回到以前的自己。他后悔了。不是后悔驱逐段,而是后悔不该和母亲感情隔绝。

bulunuo 发表于 2010-7-29 18:53:01

关于嫡长子继承制,我只是一些猜测,虽然百度http://baike.baidu.com/view/200615.htm有这方面的信息,呵呵,惭愧中。

bulunuo 发表于 2010-7-30 20:44:50

没心情写完了,反正是一个叫颖考叔的人,他明白这其中的转折,于是设计一个小情节,结果正在其中的郑庄公被打动并忏悔了,他和母亲也像别个人的母子一样了。
然而,一个弟弟被驱逐(公羊认为被杀了),两个人一点芥蒂都没有么?他们能够接受的还是残破的爱,幸好残破也胜过无呀。

这个故事,应该是请求与拒绝的故事。最后一次,郑庄公第一次请求母亲见面,于是故事也结束在“孝”这个命题上。

bulunuo 发表于 2010-8-2 12:38:27

郑伯的伯也许是大哥的意思。

断指残编 发表于 2010-8-2 14:02:31

记得以前看到过,郑国在公侯伯子男中是伯爵,所以叫郑伯。

兄弟的文章写的很细腻,需要细细品味。

bulunuo 发表于 2010-8-2 16:09:23

http://baike.baidu.com/view/39956.htm
残编 兄的记性好,我则糊涂许多呀。今天翻了史记,看郑世家,这个家伙死后都谥号什么公,就给弄糊涂了。呵呵。

bulunuo 发表于 2010-8-7 22:27:53

感谢xilou兄抬爱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伯克段于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