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gnu 发表于 2010-8-2 20:30:51

南北差异问题自古有之,不独人才。首先劣者是北方人,但也承认当前文化总体来说,北不及南。但细论起来又不尽然。南方思想较通透,多创新;北方思想持正,更系统。若从各领域来看,也是各有所长,众所周知,文学、经济学北不如南,政治学、军事学南不及北。
其实楼主这个题目的确过于宽泛。
首先由时期看来,北不及南的现象发生在约宋代以后,明清尤著。若笼统地下这么个定语,难免有数典忘祖之嫌(当时士子们必拜的祖师——孔子可是地道的北方人)。楼主不妨看看,能称得上中华元典的,南北比例又如何呢?旁及,楼上诸君所论为何北不及南都很有道理,这里劣者提一个以资商榷,就是经济问题,想必这个太过于老生常谈了,所以楼上诸君才未提及,不过劣者想若要令一篇文章完整的话,这点也还需要略提。
再者,楼主由取才问题开篇,由取才上北人少,南人多推论学问上北不南。取才与学问虽有关联,但二者并不能完全成正比,这一点若不指出,难免显得过于武断,不客观。
另,由全文结构来看,楼主先论取才,推及学问,往下似乎应该细论如何及何以北方学问不及南了,但却绕回头,又抓住取才做文章,很难不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只有在科举中得举的才算是学问高的。而我们知道,即使在南方,也有很多才子虽然才气超拔,也是屡试不第的,这方面的例子众所周知,劣者不必絮烦。
以上劣者胡乱叙之,诸君姑且听之。

thesmurfs 发表于 2010-8-20 14:47:38

何以推敲,太难了!

niegm04 发表于 2010-9-26 08:45:43

我们经常说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个经济中心南移的过程,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唐宋三次大移民后,南方因环境优越、战乱较少而逐步超越起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才特别是世家大族的南移,人才也不可避免的南移。今江浙地区当时是移民迁移的中心,世家大族多迁移于此,所以经济发展起来,人才也汇聚起来,造成宋明以后取士多自南,仔细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想今日之世界,何不如此。美国因其远离欧亚,环境优越,而导致对世界性人才的吸引,因而经济更加发达,这就是国家发展的马太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宋明以后北人学位远不逮南人之最大因素也!

ohayo2003 发表于 2010-11-16 09:55:56

回头再看,惭愧!! 由气而发,言不能自圆了,真真丢人

大成若缺 发表于 2010-11-16 12:56:48

这个不一定的。古来北方人多以学业为出路,但是南方人多为经商,所以未必南方的学人能够胜得了北方。只不过分学科而已。而且南方如广东经济勃兴,大学生就业趋之若鹜,少有人去静心做学术。反倒给其他地区的学人提供了就业空间

pinbo 发表于 2010-11-27 15:16:18

有点种族主义的味道

addmyin 发表于 2010-11-27 17:10:29

反正都没获nobel,没啥可吹的

microsat 发表于 2010-11-28 15:13:49

智商问题,就像南方的体育不如北方,那是体格问题。

jansenwolf 发表于 2010-12-3 09:34:24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饮食差异,历史沉淀等方面影响;不过现在信息如此发达,交通如此便利,差异已经在减少。

xaywgchx 发表于 2010-12-6 22:23:18

引用第15楼北天于2010-05-30 21:15发表的 :
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
北方:一山一水一圣人
逆水行舟,橹速哪及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横批:谁???

注解:
乱世之中,鲁肃怎比樊哙,文士怎比武将
中庸治世,狄青不如箫何,兵将不如韬略

xaywgchx 发表于 2010-12-6 22:28:38

历代文人,偶最喜欢苏东坡了,官也做得不小,书法据说也很值钱的,文采又不错的,豪放婉约并兼。不过我一直奇怪,他父子们和小妹子竟然都很出名,好像现在的院士们也有点类似的,都是一窝的名士!不由感叹晋代的竹林七贤代表--------嵇康(不能学习他,只能欣赏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神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蝶恋花 墙里秋千》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节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太多了

xaywgchx 发表于 2010-12-6 22:31:52

转载:http://hi.baidu.com/babyblue07/blog/item/7cbe0b186c170e0435fa41bf.html
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我一直想背诵这一段,奈何实在愚鲁,至今只能转载!但欣赏其语言逻辑,言辞犀利,并无多一分赘字。最欣赏的是加黑部分

泉水叮咚 发表于 2010-12-23 22:16:40

孔子是山东的,算北方人吧?

zzlprc 发表于 2010-12-24 18:15:37

读书种子自两晋已南迁。

neotsu 发表于 2011-1-11 07:36:26

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个提法来自于明朝,且针对于科举。

那么如果要就此讨论作文,那么首先破题就是要说明,这个学问的意思不是说真正的学问,而是制式的花团锦簇式样的文章,比起赋来说还有不如。

然后承题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回答说长才出于北,而学问南者优了,这是一个定义和角度的不同。

接下来可以起讲,起股,虚股,中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明朝的科举,基本上是以八股文为主的,这种文体,解放后到现在就没有过什么好名声,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大部分是不值得提倡的。

所以,明仁宗这句话今天可以这么翻译成白话文:南方人的八股文,比北方人做的就是要好嘛!

微雨 发表于 2011-1-15 00:50:08

君不见南方人才,搞学术的要去北京领奖跑课题,搞官职的要去北京送礼拉关系,搞生意的要去北京行贿保利益。。。。。。唉,什么是学问?认为自己所在的人群比别人有优势,那就是很没有学问的人才能讲出的话。

wzhwy 发表于 2011-2-7 00:28:15

北方人比较循规蹈矩 南方人思维开阔

海鷗 发表于 2011-8-18 14:31:33

樓主可參考錢賓四國史大綱南北經濟文化之轉移3章

中山若水 发表于 2011-8-27 14:43:58

地域与环境是可以影响到人的性格,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

国内有北方南方这样的讨论,不足为奇,但前提是:何为北?何为南?有没有明确的划分?上述的观点有没有严肃的统计学数据的支持?还是只是一家之言?我表示关注。

在地域对人类的影响上,从西方哲学史就可以明确的看出,希腊人的哲学观念就受到自己所处的地域的影响。而海洋国家的人在思维方式上,都要开阔一些。比如邻国日本,同样是东方文化的国家,却能依托海洋建立霸权,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本人而言,任何地域的划分都阻挡不了智慧的脚步。用这个命题来立论意义不是很大。中国自身就是大陆文化,南北有细微的差异,是有的,这样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发展的意义是有的,但有多大,我表示怀疑。

就算自己是南方人,也通过考证证明了某些观点,又能说明什么?

reawzy 发表于 2011-8-28 11:50:59

看了一些家谱,大部分家族自北方迁来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北方人学问何以远不逮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