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霍克斯译《红楼梦》的学术含量
夏志清指出:“近年来的古典文学的译者知道他们的译作几乎不可能吸引普通读者,所以干脆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为专业读者提供了毫无瑕疵的翻译,并加上了大量的注释和其它学术辅助方式(C. T. Hsia: 2004: 11)”而霍译本由英国的企鹅出版社出版平装本,列入企鹅经典丛书,市场定位并非学术出版物,而是针对不同阶层读者的经典读物。因而霍译本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文学性和可读性较纯学术译本更高。霍克思总是设法在译语文化中寻找新颖而妥帖的表达方式,对原作中的文化意象进行转换,因此在正文中极少进行注解。虽然如此,译本还是体现出一定的学术价值,这可以从译本中丰富的附录得以体现,译者对原著细节和相关文化现象的洞悉可见一斑 。更为重要的是,霍译本的序跋紧跟红学研究潮流,凸显了其学术研究价值。霍克斯从最大限度上利用了“新红学研究”的老一辈学者及他们的继承者的考证成果,译本第一卷的长篇导言 (Introduction)本身就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红楼梦》研究论文,体现出很高的学术水准。这篇导言首先对《红楼梦》的不同版本的体系进行了说明,然后对《红楼梦》的书名系统进行分析,并由此展开对原著主题的探讨(其中谈到某些意象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象征意义)。接下来,霍克斯借助曹雪芹的画像和友人的描述勾勒出曹雪芹生活状态,然后对其家世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而后,霍克思对脂砚斋和畸易雯这两位注者的身份进行了考证,从而对程伟元和高鹦对原稿进行编纂的过程进行了推测。最后他提出了自己将“红”译作“绿”的原因,并表明了自己对原著的“虔诚”姿态(Hawkes, 1973: 15-46) 此外,各卷的序言(Preface)也都对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对而言,杨译本却没有译者序,只有一篇落后于新红学研究的《出版说明》,说“《红楼梦》是一本有关政治斗争的著作,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万恶的现实政治制度给予了猛烈的抨击。” 这一看法显然深受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之间中国大陆红学研究的影响。这篇出版说明显然受到当时中国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极大影响和制约,译本对新红学研究的考证成果不仅一笔抹杀,而且大加鞭挞,不仅未能满足英语世界中“全译时代”的读者需求,反而引起了读者的普遍反感。由此可以窥见出版系统、意识形态对于译作的生成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1986年,霍译本5卷本全部面世,该译本在英语世界相关学术圈中的权威地位早已得到了确立:英语世界几乎所有对《红楼梦》进行学术性解读的期刊论文都将霍译本作为引文来源,所有涉及《红楼梦》内容的专著与论文集也将霍译本列入参考书目。2004年出版的《朗曼世界文学选集》第四卷收入了霍克思所译的《红楼梦》片段。所有这些都表明,霍译本已经在英语学术界获得经典地位,其接受程度远高于杨译本。而其文学性和可读性也赢得了大众读者的广泛的赞誉。
参考文献:
Cao Xueq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1(the Golden Days ). Trans. David Hawkes: London Penguin Books , Ltd. , 1973
C. T. Hsia.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Its Reception Today As a Product ofTraditional Culture. 诚如楼上所说,霍克斯的译本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而不失文学性,所以在西文世界里享有大量的读者群,从而导致了巨大的影响力。但是杨宪益与戴乃迭(Gladys B. Tayler )的译本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1978),较之霍克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1973),更是尊重的原著。作为一个译者,严复先生讲的“信,达,雅”是衡量译作的根本标准。霍克斯的个人风格过于迁就了西方人的语言和文化,反而丧失了“信”这个基本的要求,西方人看到的已经不是曹雪芹的原著,而是霍克斯的创作。相反,杨宪益戴乃迭的翻译具有如下优点:杨宪益精通古典文化,所以保证了对原著的理解较之霍克斯要好得多;而杨宪益译成英文后,毕竟由此词不达意,因为英语不是他的母语。戴乃迭此时就起了关键作用。她的母语是英语,在杨宪益把握不准之处,由她来补充。也即是说她本身就是以西方人的标准来衡量杨的译作,然后修改润色。这样一来,一个精通中文,一个精通英文,合力之作的效果要比霍克斯单打独斗好得多了。
至于楼上所说的,霍克斯的译本列入了“企鹅经典”,流传范围更广,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杨戴的译本是1978年由北京Foreign Language Press出版,能进入到西方世界已属难得,更不要说享有盛誉了。如果杨戴的译本在西方出版,那么这个译本的传播范围肯定要广于霍克斯的。因此从传播的范围上是无法断定一个译本的学术价值。在清初三杰中,王船山躲在深山老林里写作,相比顾炎武和黄宗羲,其影响力无法企及,但是现在他则与此二位同样为人所赞誉。因此杨戴的译本或许数十年之后才会显示出它的影响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