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ses 发表于 2010-1-16 10:16:11

http://opa.yale.edu/news/article.aspx?id=7178

這個可以有,呵呵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0-1-16 13:01:30

为大家提供点辩论资料,看看这场也许是公关大戏的一场的背后的各种观点交锋碰撞的资料:

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

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创耶鲁管理学院中国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的新闻,一时间在国内石破天惊。中国网友立即对张磊和他创建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展开“人肉搜索”。有人极为愤怒:“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甚至调查出他和他的公司在四川地震等事件中并缺乏表现等等。张磊吃里爬外的形象跃然而出。



我们夫妻二人都在耶鲁接受的博士教育。读到这则新闻,心里实在非常复杂。老实说,如果我们有张磊的能力,也许确实会优先考虑给国内捐款。几年前耶鲁就有毕业生在《纽约时报》写文章,说自己就能捐那么几十万,给了耶鲁,不过是往满满一大桶水中加一滴而已,无关紧要。但是,如果同样的钱给了非洲,不知道能救多少条人命。你会怎么选择?



但是,回忆一下我们自己的经历,又对张磊的行为感到理解。二十多年前我们结婚时,妻子在北京是个“黑户口”。她被分到外地,我们不愿意两地分居,索性“黑”了。代价是没有工作,有时还为临时户口操心。后来决定出国,两人一起学英语,考托福。1993年我们正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她接到从耶鲁寄来的一个厚厚信封,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被录取了,两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给支付了,另外给将近一万的生活费,整个三万多美元!有生以来,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钱。



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有这笔钱并不一定能出国。出国要有护照。按当时的规矩,大学毕业服务不够一定年限者,出国必须有海外关系,还必须支付大学的“培养费”,把账还清了以后,就可以扫地出门了。于是,我们全家紧急动员,先找到在台湾的姨妈开证明,然后到街道派出所开证明,记不请跑了多少地方,当然也送了不少礼,其中颇有些差点前功尽弃的惊险关节。最后,把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按照国家开出的帐目,把大学四年国家在她身上花的钱全都还清。再向父母借了些钱买机票,一下子就飞了过去。半年后,我也跟去探亲。我毕业后为国家服务十年,不用缴纳大学的培养费。但是,我去探亲,按规定必须辞职。而这又是一场有惊无险的奋斗,比如找地方存档案、在一堆“不行”、“不办”的声音中绝处逢生等等。我还记得最后办成的那一刻,跑到单位要最后一个文件。窗口一位冷冰冰的小姐把盖好章的一张纸往我面前一仍,甩过来一句话:“你从此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我到了耶鲁探亲,人家对我这个“家属”则无微不至。比如,我只需缴一点钱就有了医疗保险,白拿了学校图书馆的借书卡,使用健身房等等设施,还能在旁听两门课。总之,除了课松一些外,和正式学生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我正是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被教授看中,什么也没有考就被录取到硕士课程。日后一帆风顺,直到拿了博士,而且六年下来一直拿着全奖。除了正常的奖学金外,学校还给各种钱在夏天让我学英语、学日文,甚至送我到日本学了整整一年。说“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难道还有什么争议吗?



张磊的经验是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是,从中国上大学、工作到耶鲁读书,一个人直接的感受往往确实就是“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张磊的捐款,在耶鲁从校友中拿到的捐款中只是很小的一笔,在美国并没有太多新闻价值。在中国有新闻价值的,是这一行为所显示的教育模式和中国是多么不同。



第一,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现在大多靠校友吃饭。这些学校只要发现人才就去招募、争夺。你要是穷光蛋,学校就把学费生活费全包下来,而且还会毕恭毕敬地说:“感谢你到我们这里来读书!我们的校园因为有了你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入学后,学校对你无微不至。特别是本科生,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比如,大学生是谈恋爱的最佳年龄,中国的大学对待学生的恋爱经常有各种“不准”。美国的学校竭尽全力为此创造条件,甚至在招生中采取倾斜政策,保证男女平衡。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如果你在大学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日后家里有需要,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第二,学校靠校友,对毕业生也就非常恭敬。比如,我们毕业后,学校总把校友刊物免费寄来,系主任每年写信报告系里的情况,学校在我们的居住地区有活动总要通知。耶鲁选校董,也每次都把选票寄来,并且反复通过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督促投票。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又要由校友投票决定。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我们夫妇当时虽然博士都还没有毕业,但已经有了硕士学位,以校友的身份投了票。这大概是我们作为外国人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次选举权。所以,我们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学校要是惹你不高兴,你也可以通过校董事会施加压力。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



张磊的行为,应该促使中国的高校好好想一想。我们要是一天到晚和学生算培养费、惩罚不能按期还贷的学生,怎么指望学生象张磊对耶鲁一样对待自己的母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hb6k.html


张磊的钱应该捐献给其美国母校,还是他的祖国

[薛涌按]

《张磊为什么把钱给了耶鲁》一文贴出后,引起读者的巨大反响。有位留美博士留言,一看就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他有不同观点,但也看出我文中对此事的犹豫斟酌之处,很是难得。兹贴出供更多的读者分享。也谢谢这位读者的讨论。同时,我也在他或她的文后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以下就是来信。

===========================================



薛博士,我是一个在美国读管理的博士。我做为一个和你有相同经验的人。我有不同的观点。

你很感激美国对你的培养。一开始我也这样感觉。后来我仔细想想。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有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放在那里都是对的。

1 先从低点层次分析,我和你爱人的经历差不多。读博士免学费,还有生活费。但是是有前提的。博士前两年,我是为老师做助研,一周做20 小时,其实还不止。算下来一个小时还不到10块美金,现在助教,一门课几千块。一个博士一年一万多,如果学校雇一个单独的助研或者 助教,成本要高的多,起码要4-5万。更不要谈那些化学,生物,医学的研究生了。我有个同学在实验室做的是有毒的实验。最好还不能有孩子如果要怀孕的话。还有很多博士后,说难听点,是找不到固定工作的临时廉价的高级智力出卖者。就是你只是学生,你的钱也是你付出换来的。你在20-30岁正是风华正茂最具创造力的时候来美国为人所用。你有没有想想,美国愿意接受小留学生而给奖学金的吗?

2 现在从中间层次分析,我不知道你是否关注前一段大家都在讨论的孙博士。 他是博士后,算是工作了,在美国领 3.5 万美金一年,发了几篇顶级的文章,一旦他精神有了问题,我不知道他的医疗保险是否有保这方面的疾病。最终,你没有价值了,还是回你的老家吧。我想你应该了解很多中国留学生有同样的体验。

3 在从高点层次分析,美国把它的价值观灌输给你,万一你回了母国,有了成就,大的象现在的台湾领导人,进牛肉,买武器,与美国亲善。小的象张同学,捐钱,做生意。

总之,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也是一个产业,更不要说是私立学校。不可能是亏本生意。 只是他们的眼光比较长远而已。我们学商的,知道产出要大于投入,只是不同人用不同的时间来衡量。 你可能用几年,而别人用10-5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衡量。



接下来我谈谈对张同学的看法,本来我看了,也没什么意见。张同学把钱捐给耶鲁,原也无可厚非。但是我同意你的观点,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要好。况且他赚得钱是在中国,更应该回馈乡里。如果他坚持要把钱捐给美国,我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1 至少中国把他培育到大学毕业,在他身上的投资不能说是一文不值。至少他应该感恩他的启蒙老师,他的小学,中学,大学。我理解这也不一定要捐很多钱。当然张同学认为美国改变了他一生,别的都无关紧要,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要提醒他吃果子要拜树头的。

2 张同学据说是用美国的钱到中国赚的钱。象陈嘉庚先生,他是从国外赚了钱不仅仅回馈当地也建设故里。如果张同学真的是这么厉害,他应该用美国的钱在华尔街和那些顶级的玩家斗斗,赚美国人的钱。而把并不富有的中国的钱让中国的老百姓来赚。肥水不流外人田。当然张同学认为资本是没有国界的,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要提醒他利润是有国界的。

3 我个人觉得张同学是有炒作之嫌,他承诺,只是口头的。还不知道你以后是否会做呢。说不定到时候投资亏本,那就什么都不用付了。张同学有个MBA学位,他一定很了解市场营销。要是大家知道他在4-5 年内从三千万美金到30亿,有多少人要排队把钱交给他投资。当然我更不希望他是个搞庞氏骗局的人。

4 在中国什么事都讲究低调,中国财富板有多少人出事了。张同学能在怎么短的时间内赚这么多钱。让我很担心这钱的由来。希望是光明正大赚来的钱,而不是通过其他的渠道。当然张同学认为高调是没有问题的,那我也无话可说。只是希望他平安。

说了些不太中听的话,只是希望博君一笑。



==================================

下面就此君的评论说几句感言;

我当时接到报社的约稿,希望我谈此事。我首先是拒绝了。因为对张磊和他的公司的行为还不了解,对他们的钱是哪里来的,应该怎么捐,没有资格发表评论。第二,我一向对中国人(主要是香港台湾人)给美国大学捐款不以为然。他们大多数考虑的是个人的利益甚至虚荣,而不是对社会的责任。为什么这么说?你要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最好给美国的大学捐赠。因为这能保证你的名字永垂不朽。看看哈佛、耶鲁,这些吓人的名字,就是当年捐赠的人的名字呀!中国人刚富起来,有些暴发户的心态,喜欢被西方人瞧得起,特别是喜欢被西方上流社会瞧得起。所以,他们赚了钱,赶紧到常青藤捐一大笔,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但你看看比尔.盖茨,他就不这么捐。他的钱要捐给那些没有能力给他立牌坊的穷人。这种捐赠,才是我钦佩的。

拒绝了约稿,马上又改了主意。因为此事在国内肯定引起不少讨论,并非一点意义没有。此事又发生在我的母校,躲避是不对的。所以,我只能说此事中有意义的部分。有意义的部分是我上面讲的,为什么暴发户们喜欢到美国的名校去“永垂不朽”?比如张磊,不管他是个风华正茂的CEO也好,还是个潜在的金融欺诈犯也好,他愿意把钱捐给耶鲁。为什么?你还得承认,人家确实有让你“永垂不朽”的本事。中国的富豪想青史留名,象秦始皇那样修个阿房宫般的墓地,不如把钱捐给常青藤。一百年后,那个阿房宫肯定被盗,但你的名字还大大地写在常青藤的墙上,让人素然起敬。而且,美国大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时刻让学生感念母校,比中国的大学要高得多。这是我文章中所谈的主题。

至于其他方面,我和这位海外网友其实见解大致相同。但是,观点也许比他更温和些,也许是大家经历不同。

他的经历和我当然不同。他读商学院,有奖学金,但要给导师当助研。我则读历史,什么都不干,一心读书白拿钱。我不能说我的母校是剥削我。即使高年级当助教,学校说那是培养我们教书的技能,确实也是如此。事实上,有了这段经验,找工作就容易得多,对日后教书非常有帮助。你如果没有助教机会,奖学金照样拿。学管理博士也许不同,一开始就当助研等等,很象打工,工钱很低。这方面,我觉得不应该太抱怨。管理博士比历史学博士毕业后的收入至少高一倍,大家都想学。你低薪当几年助手,就象中世纪的学徒,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几年熬过去,就天高任鸟飞了。所以,对这样的机会人们自然有感激之心。

至于博士后等等,那确实是高级民工,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的实验室有钱,中国的博士后没有地方去,双方互相利用。也有不少博士后最终拿到教职的。

还有,你看看我的《北大批判》就知道,我对中国母校很有感情。但是,中国的母校不象美国的母校那么能“永垂不朽”。耶鲁还是当年的耶鲁,北大则早不是当年的北大。耶鲁要拆哪个建筑,校友会抗议:那是我们青春的记忆,不许拆!学校马上不敢动了。北大的三角地,说拆就拆,什么时候征求过校友的意见?另外,中国的教育,分数挂帅,完全是科举的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科举心态。比如,考到北大的学生,很少意识到自己读书是民工的血汗。他们觉得老子就是聪明,是国家栋梁,这种教育是中国欠老子的。毕业后当然没有抱恩之情。看看校长实名推荐制产生的那些小精英,还不是一副天之骄子的派头?美国的大学不是这么管孩子。大学生大部分都进行社会服务,意识到自己欠了社会多少。这方面话题多了,可惜国内讨论的空间有限。

谢谢你的讨论,先说到此。

薛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0hbrb.html

作者:gniloag 回复日期:2010-01-13 19:27:48 
  这件事跟叛国或感恩没有关系,纯粹是一场各取所需、自导自演的国际公关机会。第一,美国经济衰退,名牌大学财政紧缩,校友捐款当然是求之不得;第二,一个海归,在毕业不足十年之间,可以如此凤山水起,对吸引中国学生去耶鲁留学,绝对起了正面作用; 第三,对张磊来说,八百多万美元换来国际知名度 – 比如说,消息已在国际金融人士常用的彭博资讯上广泛流传,这项捐款不是相当便宜吗?第四,他作为基金经理,继续吸引新资金是必需的;知名度带来新关系、新业务,他可以轻易找到其他投资者。张说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 – 这当然了!对任何基金经理来说,就算是美国股神毕菲特或债卷天王PIMCO的Bill Gross,为了吸引投资者,他们必须拿出五年或以上的基金成绩表去证明他们的管理能力,说服各地的投资者;所以,对当时没有基金业绩的他而言,第一批投资(耶鲁的三千万美金)是关键,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万中无一;随着中国股市火红的表现,他的基金轻易达标,然后,耶鲁的投资越来越多,结果是“时势造英雄”。现在,付出了八百万后,耶鲁必定投桃报李,增加投资额,建校命名,预留学位给他的子子孙孙。最终,管理的资产越大,他赚的基金费便越多;今天捐的八百万,是将来赚八亿的伏线。张磊不是叛国,也不是爱校,他只是为自己、为后代作出筹谋而已。我认识不少中国留学生,他们很聪明,在国内是尖子,也是美国名校毕业生,事业发展理想,内地人脉良好,他们绝对有能力跟耶鲁的CIO(首席投资总监)David Swensen工作,为他筹谋中国投资;可是,张先生食头啖汤, 并借此时势扬名立万,反过来是“英雄造时势”。张先生,或许你应该好好工作,无论市场公关做得多好,最终是需要依赖实力来支持,让我们看看你的投资业绩吧!至于耶鲁商学院,请你们做好本份,一个校友的成就是值得骄傲(不要忘记,他赚的是你们的钱!),但不要忘记,现在还有不少毕业生处于失业的困局,一间学校的未来是建基于一、两个毕业生的富有吗?与其用八百万建校,吹捧个人崇拜,倒不如建立不同实习计划,帮助应届和过去毕业生在国内就业(例如张先生的公司可以每年资助一些实习生工作),在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亦可为中国各企业提供优质管理人才。最终,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改善,在不同领域各有所长,长远的综合捐款能力大大提高,对国家和个人发展、以及学校的财政状况和知名度都有裨益。


作者:croo 回复日期:2010-01-14 08:22:27 
  "张磊究竟对中国捐了多少钱,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给耶鲁捐钱,则不过是人家大学经营模式的日常运转和效率而已。你现在就是给美国名校缴足三万多美元的学费,人家培养你还是赔本的。何况许多学生是人家倒贴钱请来的。这么赔钱培养学生怎么赔得起?人家学校牛就牛在这里:我们的教育能够保证你成功,而且保证你成功之后会认识到是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你的一生,最后你会捐钱来感恩。如果你毕业后收入低、欠的教育贷款还不起怎么办?许多名校(特别是法学院等)的作法是:全免!理由大致有两条:第一,在我们这么优异的地方毕业后,你放弃高薪而从事低薪的公益事业,那就算我们学校为社会作贡献了。第二,如果你真没有技能拿到高薪工作,那一定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你说“对不起”还来不及,怎么会追着向你要钱呢?"------------认同此点!


作者:巴黎北站 回复日期:2010-01-14 15:27:37 
  我考入大学时的学费是10000元/年,因为是本硕连读的,我家为此在我的教育上前后投入了10万是肯定有的。但是我们从头到底所受的教育和培训一点也没有体现这份价值。我后来通过选拔考试到国外受教育一年,那一年在国内的学费书费也是一分不能少的。出国前,学校要求我们签署协议,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不回国,你的学士硕士文凭我们学校就扣下了,但是你回来的话我们对你的工作分配也没有什么义务的。签署的第二天,学校网页中我们这些学生就“被就业”了。对母校无感,要我捐钱更不可能。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ews/1/156021.shtml

石涧 发表于 2010-1-16 13:47:23

1、捐款所用资金是个人财产,是合法所得
2、每个人都有权力自由支配和决定自己财产的用途。
3、该用途没有对社会和第三方造成损害。
3、故而,无论什么理由,第三方要求和指责别人花钱都是可笑的。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10-1-16 17:19:41

引用第22楼石涧于2010-01-16 13:47发表的 :
1、捐款所用资金是个人财产,是合法所得
2、每个人都有权力自由支配和决定自己财产的用途。
3、该用途没有对社会和第三方造成损害。
3、故而,无论什么理由,第三方要求和指责别人花钱都是可笑的。

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应该不少,所以有很多朋友关注这件事也是正常

但是很多人都着眼在为何不给中国学校捐款,国人要求平等的意识比较强烈,这点也是有咱们中国特色的意识。

但是无论如何,感谢师恩是很好的行为应该提倡,我们中国这边一线的教师不应该沮丧,因为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学生报答师恩也会越来越多,事情也会越来越好的,这点我们要有信心!

qqchun 发表于 2010-1-17 13:07:57

中国人政治味太浓烈了,太敏感了。

如果你有理性,根本没必要指责张磊先生。张磊先生在美生活多少年了?估计早就是美国籍了吧,是美国人把钱捐给美国大学,有什么可指责的;并且他特别说明,那钱的部分用于与华人有关的活动。

即使他不是美国人,可他的钱是在美国挣的,反馈回美国大学,不应该吗?这对他的形象、对他公司的形象很有价值啊。

再说了,富人要交税吧?捐款是否抵税?中国都可抵税,何况制度更健全的老美。

张先生自己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咱是小麻雀,哪能理解的了耶鲁高才生的想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学生耶鲁捐款门事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