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认得几个字》作 者: 张大春 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字 数: 235000
版 次: 1
页 数: 366
印刷时间: 2009-8-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08086975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小说家张大春继《聆听父亲》之后的温馨逗趣新作,由89篇独立的小短文构成的散文小品集。在文中,张大春以父亲的口吻与视角,在日常与孩子们的交流片段中向孩子们解说汉字。张大春用浅近和活泼的语言,在最为普通的生活情景中选取了89个孩子们所不熟悉的字,由浅入深,追根溯源,最终又落回于孩子们的生活情境。张大春渊博深厚的文字学和历史知识,以及浓浓的人文关怀,加上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言无忌,皆为这些我们看似熟悉的汉字做了既准确又生动,甚至有些意外的注解。而在小说家张大春的笔下,这些日常中父亲对儿女的教导、儿女与父亲的对谈也生出了无限的丰富乐趣,可谓既是有趣的家庭课堂,又是意味深长的情感教育。
作者简介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国》、《大说谎家》、《欢喜贼》、《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聆听父亲》简体版于2008年3月出版,成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08年十大图书”之首,并入选“2008年十大好书”、“30年30本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史读物”。
http://www.sh.xinhuanet.com/2009-08/31/xin_4230806311104812143577.jpg
上周,在书店里闲逛,发现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一书。书一拿起就舍不得放下。
父亲教小孩的书以前看过些,印象深的是傅雷的《傅雷家书》和李敖的《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这两本书都不错。《傅雷家书》在艺术上以及做人上给我很大的影响。《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主要侧重于提高学英语的兴趣。而《认得几个字》则不同,该书不单有父亲向孩子们解说汉字的教育的温馨一面,还有很多子女应答的可爱的一面,令人不忍释卷。用阿城的话说,这是一本有体温的书。
傅雷是中国传统的严父,慈父。张大春就是一个现代普通的父亲,想好好教育子女,但有时也有点无奈。
唯一的缺点是书价贵了点。只好在网上找来看。并做点书摘。随看随记。 序 你認得字嗎?
舉個例子來說,我的父親跟人介紹我母親的時候從來都說"這是我'家裏'",而不說"這是我太太"。他認為稱自己的妻子為"太太"是一種僭越、託大。我則一直以為母親不上班就是因為她老被父親擺在"家裏"。
後來讀了點兒書,我才明白,稱妻為"家裏"是宋代人就有的習慣。而父親給人寫信提到母親,自然也不會寫"我太太"、"我老婆",他都寫"荊人"、"拙荊"--現代的大女人會撻伐的一種蔑稱。但是從我認得了"荊"這個字以後,它就跟"母親"、"中年婦人"甚至"眷村裏走來走去媽媽"分不開了。
在紙上放大了寫下那個"荊"字的時候,我父親是這麼說的:"得是個大人物的老婆,才稱得起'太太'呢。"
"那如果我將來是個大人物了呢?"
"那也不可以叫你自己的老婆'太太',要叫,還是叫'家裏'、'荊人'、'拙荊'。"
"為什麼?"
"連字也不認得幾個,你以為你老幾呀?"父親說。
----------------
现在,对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还真不知怎么称呼才恰当。妻子太正规,拙荊、内子 太古了。所以老婆、老公满天飞了。但有些场合还是不成。头痛。
父親教我許多詞彙的時候不一定是正兒八經的。如今回想起來,我不免以為,即便當他神情嚴肅、筆劃工整地在紙上詳細寫下一個字的形音義、批註、相關的典故之際,有時恐怕還摻和著惡作劇的成分。"宦情"、"棨戟",皆屬此類。我還記得我拿這兩個詞向他請教的時候,他先不答,只說:"怎麼不去查查《辭海》?"我說:"問你比較方便。"是方便--但是代價不小。父親每聽我這麼說,就會亂以他語。"宦情?""那就是說太監不能結婚生子談戀愛,只好自己人跟自己人交情交情。""棨戟?""就是小孩子發懶不好好讀書,拿個棍子來狠狠來上一頓。"
這樣回答一聽就很不誠懇,我說:"是你胡謅的吧?"他則仍舊表情嚴肅地說:"胡問是胡謅之母。為什麼不去查書?有那麼方便就到手的學問麼?你隨口問,我隨口答,咱爺兒倆耍水嘴子麼!"水嘴,漫無邊際地閒扯也。
------
多好的教育。
同事经常讲,现在的教育,不是考学生,而是考家长。做父母的常常要为子女找资料,找答案。但有那麼方便就到手的學問麼?
之所以誤讀、誤寫、誤以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們對於認字這件事想得太簡單。生命在成長以及老去的同時,我們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某一個階段"或"某些個階段",一如豆娘伸長了翅膀、蟬螁了殼兒那樣,認字這個活動應該已經輪到兒孫輩的人去從事、去努力了。往往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智開始萎縮,我們的語言趨於乏味,我們被口頭禪包圍攻佔乃至於侵蝕、吞噬。
你認得字嗎?我只認得幾個字,不過,還在學習。 学习了********** 罰
「喝一杯、乾一盅、仰一脖子……都是一個意思,唯獨『浮一大白』不是隨便說的,『浮一大白』本來是指罰酒的意思。浮者,罰也。你去查查書罷。」
書上果然有。《晏子春秋‧雜下十二》:「景公飲酒,田桓子侍,望見晏子而復於公曰:『請浮晏子。』」這是「請罰晏子」的意思。《淮南子‧道應訓》:「蹇重舉白而進之約:『請浮君!』」這是「請罰君」的意思。《說苑‧善說》:「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這是「罰那些喝酒不乾脆的人」的意思。
中古以後的人用此語,純指暢飲、滿飲而已。
我的結論很簡陋:非但狗不能複製,人不能複製,教幾個文字這樣簡單的事,恐怕也是不能複製的。
-----------------------------
查汉语大词典:
浮1 [fú ㄈㄨˊ]
[《廣韻》縛謀切,平尤,奉。]
亦作“ 酻1 ”。
16.指罚人饮酒。《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景公 飲酒, 田桓子 侍,望見 晏子 而復於公曰:‘請浮 晏子 。’”《淮南子•道应训》:“ 蹇重 舉白而進之曰:‘請浮君。’” 高诱 注:“浮,罰也。以酒罰君。”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破靴令》:“ 時彦 曰:‘予有隱語,乞諸君射之,不中浮以大白。’”17.指满饮。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更衣入寺, 長孺 亦至,呼酒大浮,酒酣耳熱。”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一日, 靈 獨坐讀《劉伶傳》,命童子進酒,屢讀屢叫絶,輒拍案浮一大白。”
【浮白】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魏文侯 與大夫飲酒,使 公乘不仁 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原意为罚饮一满杯酒,后亦称满饮或畅饮酒为浮白。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或升降有序,或浮白無算。” 宋 陆游 《游凤凰山》诗:“一樽病起初浮白,連焙春遲未過黄。”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願浮白以叙交情,且來青而譚别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汪 志得意滿,浮白數觥。” 命名
「我姓張,你們也應該姓張,我們都是張家門的人。」
「我不要。」妹妹接著說:「我的娃娃也不姓張,她姓蔡,我也一樣很愛她呀。姓甚麼跟我們是不是一家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媽媽也不姓張。」
他們談的問題──在過去幾千年以來──換個不同的場域,就是宗法、是傳承、是家國起源、是千古以來為了區處內外、鞏固本根、以及分別敵我而必爭必辨的大計。然而用他們這樣的說法,好像意義完全消解了。 现代孔已己,没有什么意义,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作者是走偏了
考
作為一個多義之字,考的意義發展應該有先後之別。最初,這個字不過就是一個拄著拐棍兒的、披頭散髮的老人家的象形,《詩經‧大雅‧棫樸》裡的「周王壽考」是也。到了《禮記》裡,對於死去的父親稱「考」;在《書經》之中,以成就、成全、完成為「考」;大概也就是「完成」這個意義,徵之於普遍人事經驗,任何事物完成了,總得驗看驗看、省察省察。從這一義,大約才能轉出刑訊鞫問的「考」、以及審核成績的「考」。
------------------------------
想起 如丧考妣 以及 清明扫墓时看见有的墓碑上的 先考、先妣 这些意思才清晰起来。
我就覺得我的性格裡一定有某一個部分是扭曲的。最明顯的一點是:我厭惡種種自恃知識程度「高人一等」的語言。包括當我的電台同事對著麥克風說:「一般人可能不瞭解……」這樣普通的話時,我都忍不住惡罵一聲:「※你※個※!你不是『一般人』嗎?」 公雞緩臭屁
孩子們不要詩,他們要笑。你不能讓他們笑,就不要給他們詩。詩,等他們老了,就回味過來了。
-----------------------
不过,还是觉得趁记忆力好,多背些诗还是有好处的。
翻案
孩子在五六歲這個階段能夠忽然發展出種種令人傷心的頂嘴語法,不仔細聽,聽不出來他們其實沒有惡意──他們祇是把父母曾經發表過的「反對意見」推向不禮貌的極致。頂嘴是一種具有雙刃性的革命。一來是孩子們透過語言的對立來確認自我人格的過程;二來也是考驗父母師長自己的正義尺度:我們會不會終於沉不住氣、還是用了不禮貌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們應有的禮貌呢? 囉唆
我發現自己對於生活語境裡那些到處流竄、不能表達意義的廢話也始終敏感、著實不耐煩。我現在走到哪兒都聽得到各種咒語一般的口頭禪,現在我們不會欲語還休地說「那個」了,我們鋪天蓋地地說:「基本上」、「事實上」、「原則上」、「理論上」、「其實」、「所謂的」、「╳╳的部分」……而且聽著人就想生氣。 離
「『離離』連在一起,就變成形容茂盛、濃密、明亮、清楚有次序的樣子,就都不是我們剛才說的那些個意思了。」
--------------------
现在才明白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的意思。 留名
由於先父在日常讀《杜詩》,也總是注意跟杜詩流傳相關的故實,我還在大學裡唸書的時候,一日父子倆說起仇兆鼇注杜詩的點點滴滴,提到了這位連「掛名共同著作」的待遇都混不上的詩人,我帶著些訕笑的口吻說金埴「老不得意,動輒抬出箋注杜詩的功德來說道,像是老太太數落家藏小古董。」先父卻從另一個角度對我說:「能夠埋頭在杜詩裡做些小活兒,這樣的人,也算『立言』了,有些及身可享的功德也未必能比得的。」
但是他說得堅定極了:「我也覺得冥王星很小,沒什麼了不起,可是行星這個『名』應該是有標準的。標準怎麼可以說改就改呢?」
我不懂天文物裡,所學不足以教之,祇好一再去請教我的朋友孫維新教授。但是我很慶幸我的孩子重視的不是行星之名,而是形成一個「名」的條件。 帥
「你會想把字寫帥一點嗎?」
「我想把字寫得讓人看懂就可以了。」
「你不覺得字寫得漂亮一點、好看一點,自己看著也舒服嗎?」
「就跟你老實說吧──」張容說:「帥的人很好,會比較喜歡他;帥的字沒感覺,而且很浪費時間。這樣你懂了嗎?」
「你的意思就是要先玩夠了才會去練習寫字嗎?」
張容慎重地想了一下:「你這樣就懂我的意思了。而且你一定要相信我:我總會有玩夠的時候。」
--------------------
想象不出来,长大后的張容会是怎样一个人。 黑
重要的不是中文程度或任何一科的程度,重要的也不是哪一本書,或哪些是非讀不可的好書,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孩子能不能一頓晚飯吃兩個鐘頭,無話不談--而且就從他想學說話的時候開始。
"有機會跟兒子說話時注意自己的談吐水準和內容,孩子是麵糰,家長是印模,久之自會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模印成績。" 對話觔斗雲
"那為什麼不可以用觔斗雲去取經?"
"你看悟空學道的地方,叫做'靈臺方寸山','靈臺'、'方寸',意思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所以孫悟空練的是一個心法,他練的不能用在你身上,也不能用在我身上,也不能用在唐三藏身上--"
"也不能用在豬八戒身上,"他說,"豬八戒太胖了。"
"你明白意思就好。"
"為什麼孫悟空的心法不能用在別人身上?"
"每個人的心法都不能用在別人身上。像觔斗雲,是因為孫悟空原來就會翻'連扯跟頭',一跳離地五六丈高,所以將就他原來這個'勢',須菩提祖師才傳了他這個心法的,所以也只有他能學到'觔斗雲'。"我以為這樣說他就應該滿意了。
"那現在學校裏為什麼不教我們'心法'?"
"我不知道。" 幸福
張容又想了想,最後還是決定,有觔斗雲比較幸福。因為他喜歡有同學在一起的感覺。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段毫無深刻意義的對話,也因之必須嚴肅地提醒辦學校、搞教育的人通通弄清楚這一點:你們的教材、作業和教學通通不能提供孩子們幸福的祈望和盼想,能夠讓他們感覺幸福的誘因,可能只有三個字:"小朋友"。這是惟一不經由校方提供的資源,也是真正幸福的載體。你們身為師長的要隨時謹記這一點! 喻
於是,我常常試著在跟孩子們說話的時候,刻意在他們述說了某事之後緊接著試探性地問一聲:"就好像--?"
有些時候,他們會把要說的事重新說一遍。妹妹張宜往往沒有耐心思索,就會說:"就這樣,沒什麼好像的。"哥哥在不會打比喻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句子:"巴小飛跑得很快,就好像什麼也不像的他自己一樣。"
但是我鍥而不捨、試著"點燃譬喻之火"的努力終於有了一點響應。張容忽然跟我說:"鋼琴底下有一根棍子,彈的時候會把聲音變小,就像是走在旅館的地毯上一樣。"他妹妹立刻搶著(像是參加一個譬喻大賽那樣)告訴我:"我吃的橙子扎扎的,好像三角形尖尖的沙子戳在舌頭上一樣。"
比喻使人快樂。 值
當我們花一番精力、付一筆錢、寄託一把情感,所徬徨困惑的,總是"不知道究竟值不值得?"值不值呢?那就要看把什麼東西安放在這些支出的對立面了。我不懂兒童心理學,也答不出"如何為孩子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題目,但是我很小心地做了一件蠢事。我在游泳池邊跟張容玩相撲的時候告訴他:從認得"值"這個字就可以像練習游泳一樣練習自己的價值感--無論要做什麼,都把完成那事的目的放在自己的對面,清清楚楚看著它,和自己能不能相對?能不能相當?對不對?當不當?而不是同意或者反對大人的看法而已。
我明明知道:和一個比自己矮五十多公分的小孩在游泳池邊怒目相視、嚴陣以對地相互推擠是蠻蠢樣的,不過,我從張容漲紅的臉上看得出來,使盡吃奶的氣力和自己的爸爸抗一抗,就算會一步一步被逼落水中,也都是很爽、很值得的事吧? 对教育下一代很有帮助,可惜我的小孩已经长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