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间大学毕业生的前途
这个时候是大学扩招见效果的时刻,看到这么多的大学生奋斗10年可是2009年700万的大学生没有工作
而且工作的了的,有很大一部分的工资还不如一个缝纫工。
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
是大学生的错,还是教育体系的问题。 大学扩招的原意在于什么?是不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找到工作才招?要知道,我们每一百个公民的大学生人数好像还不如印度。我想作为国家进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多的是考虑大生学在我们人口的比重,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国民的文化和技能素质的问题。致于大学生的就业率问题虽然要重视,但也不能因为一两年的就业率低就大惊小怪。因为,大学生拥有量就像水库的水,不用的时候就存在那里。当然,水库的水太多了,就像当沈阳说的那样: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当国家要用水的时候水库里却没有水却是老赵所说的那样:是最最痛苦的事情! 从换位思考来看
教育部门是看到这么多家长在成绩不达标的情况下愿意花钱为自己孩子上学,那教育部门怎么不乐意呢
这么多送钱的大户,不收这钱还真是可惜了,这样促进消费的好机会可不能放过了
所以招生部门就铆足了镜头来扩大招生,另外给优秀生足够的奖学金保障优秀生能继续教育争取更多的升级机会
这样就是扩招的好处
带来的是学位通货膨胀,不过反正钱是收了,大家家长也没什么好说的,孩子学校里面拔尖不了就只能靠家长的钱来铺路了
从产业角度看,这么多具备大学学位的初级劳动者对劳动市场是一个秤砣,压住了工资水平上涨不了,我们的出口成本这块能有源源不断的供应,原先是农民工,现在是拿着学士学位的初级劳动者
呵呵,大国崛起的必要劳动要素就这样一直优化着,我们的劳动成本天下无敌
欢迎讨论
接受高等教育与找工作,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还发生活费,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找到了一个铁饭碗。正是由于这段历史,现在很多人对形势的变化难以接受。“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还得了!其实,在现时代,大学扩招使更多的人拥有了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环境,并从总体上提高国民的素质,这本身是没有错的。当然,有些学校软硬件设施达不到扩招的条件,而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认识到,真正的人才应当做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文凭只是一个参考。许多大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进入大学后不思进取,不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只等着毕业时靠文凭找工作,这是一种悲哀。中国青年人应该摆脱这种惯性思维,把接受高等教育和寻找工作机会当成两件事情来考虑。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激发出大学生的潜力,真正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产业没跟上,以前该干啥的,“大学毕业”之后也就干啥。 是谁规定大学生的工资就一定要高过缝纫工呢,一个人的工资是由社会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正是很多大学生有你这种意识,自我定位很高, 才会导致有今天的就业难的问题.
无疑经过数年的扩招,使得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多的状态,但这种过多多是出现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而广大农村及西部还是大量需要人才的.但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较高,眼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但不可否认,在这过程中,很多不具备扩招条件的学校为了效益,并以降低大学生质量为代价也大量扩招,使得学生们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和东西,加之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及市场的严重错位,进一步加重这种人才过剩状况.
要改变就业难的问题,1)学生要全面认识自我,找准求职定位。对自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思考,适当调整心理预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2)学校要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促成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大学生在校期间便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不再是眼高手低,不会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一片茫然不知,心理上和行为上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就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的经验与能力。3).国家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和指导;国家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和落实国家配套服务政策,优化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创业基金申请门槛等,同时要加大自主创业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