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hai000 发表于 2009-3-2 21:39:41

就"六教授联名投诉工程院院士抄袭剽窃"谈谈个人看法

原文出自“http://news.qq.com/a/20090302/000171.htm”,内容如下:
院士论文造假引两药企\"地震\" 股价大跌至停牌日前,本报接到读者来信,反映有6位教授联名投诉中国工程院院士涉嫌“抄袭剽窃等学术道德问题”。经了解,6位教授多是在本领域做出了一定贡献,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他们联名投诉的对象是2007年底当选工程院院士的刘兴土先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众所周知,唯有在科技领域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而且学风正派者,才能被提名并当选院士。

一方是普通民众所敬仰的院士,一方是6位坚称“据实举报”的资深教授,以及他们长达两万余字的投诉材料。这里边到底是怎么回事?

举报人多是老同事

对刘兴土先生来说,2007年是值得庆贺与纪念的一年。这一年,经由7名院士提名推荐,通过院士评审和选举,年过七旬的他获得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誉称号。

刘兴土,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1994年间,曾任该所所长。

在东北地理所网站,有对刘兴土如下介绍:主要从事全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是我国湿地学科具有突出成就的学术带头人;他首创了沼泽湿地稻-苇-鱼复合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开辟了沼泽的定位生态研究;主编了《沼泽学概论》、《东北湿地》、《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等专著1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7年这次增选,是按修订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章程》条例进行的,每个票选阶段,候选人获得赞同票的票数,均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这意味着候选人必须得到更高的公认度才能当选。同时,增选活动坚持“学风道德一票否决制”。因标准更为严格,故当年只产生33名院士,人数为历届最低。

在这种背景下,能够当选院士,殊为不易。刘兴土先生的院士申报之路,并不平坦。

2003年以来,刘兴土曾先后3次申报院士称号,从第一次申报起,就有人举报他。2007年院士增选活动启动后,又有若干人对其举报,其中有6位教授(研究员)还联名向中国工程院递交了长达两万余字的投诉材料。

6位联名举报人中,69岁的孙广友教授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他与刘兴土长期在同一地理所工作,是该所退休回聘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广友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泥炭纹泥构造和青藏高原苔原,获得过“竺可祯野外科学工作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科学工作者”。

实际上,6位联名举报人中,有5位同在东北地理所工作,现均已退休。其中,80多岁高龄的黄锡畴先生是我国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第一届“中国地理科学成就奖”得主。而75岁的裘善文研究员,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研究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取得过包括国家八五科技进步奖在内的诸多奖项,是国务院特殊津贴领取者。

除东北地理所的老同事之外,另一位举报者,是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我国著名草原生态学专家——李建东先生。

“大家之所以联名举报,一是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因为我们都是受害者;二是为了维护科学道德,与学术腐败作斗争;三是为了维护院士荣誉称号,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院士必须‘德艺双馨’,在学术界起到表率作用。”几位教授说。

申报院士的4本书被指“抄袭”

6位教授的举报内容包括若干方面,其中一项是“抄袭剽窃”,具体牵涉刘兴土先生申报院士的4本书:《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东北湿地》、《沼泽学概论》。记者注意到,4本书的封面均标明“刘兴土主编”,或“刘兴土等编著”。

“刘兴土主编的《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2001年出版)一书,好几处表格抄用郑慧莹(已去世)和我的著作《松嫩平原的草地植被及其利用保护》(1993年出版),文中不做标注,仅在书后统列参考书目,导致在第三者引用中,这部分内容变成刘的创造的不良后果。”李建东说。

记者看到,李建东所指其书中的5处表格,在刘书中有的以同名表格出现;有的名称略有不同,但内容一致;有的则在李书中为表格形式,在刘书中为文字形式。这些表格,都是对松嫩平原草原植被的相关统计研究。

学界人士告诉记者,按照惯例,在学术著作中引用他人成果,应在文中引用处做标注,同时在书后列入参考文献,并使二者一一对应。如果引用处不予明确标注,读者将不知其通篇所讲,哪些是其自身成果,哪些是别人观点,从而误以为这些都是作者的“开拓性研究”或“原创观点”。

“举例来说,刘书表1-19,使用了我书表2-2,就应在表上角或表下方标注‘郑慧莹、李建东,1993年’,但该书却并未标注。后来我发现,别人写专著也用了这个表,而人家在文中标注的是‘刘兴土,2001年’。这就意味着,该表已被第三人当成刘兴土的成果了。”李建东说,在文中引用处予以标注,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是业内基本的学术道德。

记者注意到,“使用他人成果,但不在引文处注明出处,仅在章(书)后列入参考文献”,是几位教授反映较为集中的一个问题。以刘兴土主编的另一部书《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为例,举报材料指出:该书多处抄引集体著作《三江平原沼泽》,文图约达1.5万余字;该书第一章5-12页多处抄袭拼凑孙广友、曾建平论文成果……但均不在引文处注明出处,仅在章节后统列出文献。

对《三江平原自然环境变化与生态保育》一书的投诉,还不止上文提及的那两条。举报材料称:该书第一章部分内容抄引了未发表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治理规划水文地质报告》;而第54-55页的文字和图3-12,则使用了夏玉梅研究员与颜秋兰未发表的勘探报告。

对于这两份“内部报告”,虽然刘书做了脚注,标注了报告名称,但举报人认为:“未经作者许可,擅自将别人未发表报告拿去作为自己编的书中的重要内容出版,侵犯著作权法,属于剽窃行为。”

“人家辛辛苦苦调查研究写出来的内部报告,自己还没发表,你不经人家同意就拿去发表了,这不是典型的剽窃吗?”举报人说。

此外,举报材料还反映,“刘在《东北湿地》与《沼泽学概论》两书中,袭用了黄锡畴的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但两书文中、文后均未提到黄的文献”。记者就此向黄锡畴先生核实时,刚一提及此事,老先生便大为光火,直呼“学术腐败”。

据了解,黄先生一生中最重大的两个成果,一是发现了长白山苔原,一是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孙广友教授对记者说:“提炼一个理论谈何容易,一位学者一生中才能搞出几个理论?在美国产权法有关规定中,抄袭涉及理论的发现、机理的阐述,性质比一般抄袭更为严重。刘书虽然在文字上做了一些处理,加了些自己叙述的例子,但本质上复述的就是黄先生的理论。书中不予标注,等于抹杀了前人成果,黄老先生为此震怒,自然不难理解。”

经查找与对比,几位举报人认为,“刘在申报院士的4本著作中,计有32处抄袭、剽窃问题”。举报材料一一注明了相关书名、页码和具体段落,并附上了“原书”相应信息。

   “抄袭、剽窃”固然不对,大家不妨检索一下国内文章,你就不难发现:“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只是刘兴土当院士出名了,所以针对他的人就多了起来,所谓“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个“抄袭、剽窃”有个明确的定义,包括它的内涵和外衍,李建东说的“刘兴土主编的《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文中多处抄用他的大作,却不在文中标注清楚出自他老人家之手,而仅在书后统列参考书目,导致在第三者引用中,这部分内容变成刘的创造的不良后果。”,我想没有标注出自何处,兴许不对吧,也许李建东本身功利主义也比较严重。就目前这个“抄袭、剽窃”啊、什么版权啊等等诸如此类的东东,我想应该针对什么东东吧,如果光是什么文字游戏之类的东东,大家未必太过较真。
      文字、语言这类的东东,有着最好的表达方式,人们看到这种表达方式陈述的事情就容易理解,如果是为了避免与别人的重复、免受“抄袭、剽窃”之嫌,自创出来的语言可能让人看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今年新出的第七版人卫版教材有些就不尽人意,虽然作者没有“抄袭、剽窃”的嫌疑,但他对学术的阐述,我真的不敢恭维。人们有着固有的思维表达方式,为什么他就要创造出让连我们老师都难于读懂的教材呢?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不知道国家审核教材是什么程序,如果教材都编不好,让教师和学生看不懂,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又有什么希望呢?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9-3-2 22:55:38

这话说的……

众所周知,唯有在科技领域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而且学风正派者,才能被提名并当选院士。

云之惑 发表于 2009-3-2 23:22:42

这里面背后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也不是俺们这种小民可以看透的!
专心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就行了!

onlyloveshu 发表于 2009-3-3 08:40:39

我也就是估计这个院士肯定那些地方得罪了他们,不然他们不会联名的,他不是所长嘛?那其他几个就是他的手下啦。。手下反主,明显内部矛盾激烈的表现~~

heraldic 发表于 2009-3-3 10:26:04

引用第0楼donghai000于2009-03-02 21:39发表的 就"六教授联名投诉工程院院士抄袭剽窃"谈谈个人看法 :
原文出自“http://news.qq.com/a/20090302/000171.htm”,内容如下:
*
*只是刘兴土当院士出名了,所以针对他的人就多了起来,所谓“枪打出头鸟”就是这个道理。

.......

院士是什么级别的人?仅仅用枪打出头鸟来形容,似有不妥
既然引用了别人的成果,理所当然要注明出处,而再次被第三人引用,误作为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有欺骗嫌疑,莫非就这样默许?至少学术态度是有问题的

也许我们不能杜绝所有的学术抄袭,但是至少能让这些抄袭者有些忌惮,也算是进步了

max126 发表于 2009-3-3 10:49:56

国家也有责任啊!不要在职称评定及其他晋升方面只讲论文数量。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3-3 10:50:35

我觉得也许是院士审稿时候忘掉了该标记别人成功数据了吧

这样的公众事件对整个教师队伍形象有点影响,建议高层和当事人双方尽快消除这事情的影响

对学生和教师这个事情也许是个好的开端呢,期待大家都尽快拿出动作来弥合或者说挽回这种事件的影响,改善公众的印象!!!

taishandadi 发表于 2009-3-3 15:15:14

院士评选就没有潜规则?呵呵。

布壁绣 发表于 2009-3-3 16:36:06

引用第6楼henry2000888于2009-03-03 10:50发表的 :
我觉得也许是院士审稿时候忘掉了该标记别人成功数据了吧

这样的公众事件对整个教师队伍形象有点影响,建议高层和当事人双方尽快消除这事情的影响

对学生和教师这个事情也许是个好的开端呢,期待大家都尽快拿出动作来弥合或者说挽回这种事件的影响,改善公众的印象!!!

用“审稿时候忘掉了该标记别人成功数据了吧”来解释真的很牵强。现在依然还处在学术界最底层和为发表论文苦苦挣扎的我的观点是:大家集体选择忽略,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要说谁对谁错,我说大家都有错,错在身在了这样一个很不严谨的学术氛围中。期刊网上的硕博论文这种现象要说没有那才叫怪呢。所以说,从学生时代就不习惯的事,怎么能够不出现这种结果。

针对这类事件,不说事件中的人是什么目的,这些事件不断的被拿到公众面前审判,应该说是净化学术界道路上的一种促进因素吧。要进步,总要有人牺牲的,总要有人要付出代价的。

小米加步枪 发表于 2009-3-3 17:41:24

这种事只能说,这个院士倒霉吧!谁叫他出名了呀!一出名人家就会找你的前科麻烦,大家试想想那几位教授难道就没有抄袭别人的东西吗?大家都写过文章,也知道里边的道道,哎这个院士就这样被毁了,这也提醒我们在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随说偶尔抄袭下可以,没出名可以但是一出名就会成为人家的把柄!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3-3 20:20:43

引用第8楼布壁绣于2009-03-03 16:36发表的 :


用“审稿时候忘掉了该标记别人成功数据了吧”来解释真的很牵强。现在依然还处在学术界最底层和为发表论文苦苦挣扎的我的观点是:大家集体选择忽略,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要说谁对谁错,我说大家都有错,错在身在了这样一个很不严谨的学术氛围中。期刊网上的硕博论文这种现象要说没有那才叫怪呢。所以说,从学生时代就不习惯的事,怎么能够不出现这种结果。

针对这类事件,不说事件中的人是什么目的,这些事件不断的被拿到公众面前审判,应该说是净化学术界道路上的一种促进因素吧。要进步,总要有人牺牲的,总要有人要付出代价的。


俺的意思是说:

这种事情我们非这个专业的最多是关注和鄙视那些剽窃的,我们除此做不了太多,这种认定要专业机构来做!

但是教师之间拿这种事情到报纸上面演绎一段娱乐事件,这对全体教师构成杀伤,所以这事要尽快处理,消除影响,至于牺牲,人类社会进步都要付出代价,牺牲不应该是全体教师在公众心理上的优势地位,所以我们关注这事但希望相关人士要有担当,要像个教师!!!

donghai000 发表于 2009-3-5 17:37:05

俺是针对目前人卫版教材来说的,有些教材编的确实不怎么样,自然科学的内容的表述有最恰当的说法,作者可能是为了不与别人雷同,避免有抄袭的嫌疑,于是就自创一套,无论文字还是逻辑思维上都找不到与人家相同的地方,就像孔乙己说的茴香豆有几种写法一样,不去说别人能看懂的“茴香豆”的名词,而偏偏捡那些让人晦涩难懂的“茴香豆”的名词来用,这岂不坑害了学生,有悖于我们教育的初衷,所以动不动就拿抄袭来给人家扣帽子,于是那些写得非常好的教材语言那谁还敢用啊?

hanry 发表于 2009-3-5 18:14:01

Re:这话说的……

引用第1楼醉乡常客于2009-03-02 22:55发表的 这话说的…… :
众所周知,唯有在科技领域做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而且学风正派者,才能被提名并当选院士。
但是,现在的提名和评选制度有许多缺陷,需要完善。有些人在中国没有被选为院士,在美国却被选为院士,而且不断暴露出来院士造假的问题,已经玷污了院士的声名。有些院士为了自己的报复心理,故意打压同专业的优秀人士。

henry2000888 发表于 2009-3-5 21:11:46

Re:Re:这话说的……

引用第12楼hanry于2009-03-05 18:14发表的 Re:这话说的…… :

但是,现在的提名和评选制度有许多缺陷,需要完善。有些人在中国没有被选为院士,在美国却被选为院士,而且不断暴露出来院士造假的问题,已经玷污了院士的声名。有些院士为了自己的报复心理,故意打压同专业的优秀人士。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缺陷多其实也是评选和掌控的余地比较大,都规定死了就不叫院士评选了,那就是彻底的论资排辈了

科学研究和评比本来就是有风险或者说缺陷的,不断暴露的问题也说明了很多“院士”为了保持自己那点并不突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果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终于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发现这样的代价比不过自己的付出,于是他们会经济的选择退出,那时候是这一代的风平浪静,也是新一代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了,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heraldic 发表于 2009-3-5 21:49:21

报章上最新的消息,此院士已经登门去道歉了

jluteam 发表于 2009-3-5 22:23:15

院士,院士,大家了解又能有多少?院士的评选公正?不见得(至少我知道有人是又跑又送好几年终成正果,而另一位该得到的却迟迟评不上).
院士的评选如今也是中国学术圈子腐败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腐败会使一个民族丧失推动前进的原动力,失去自己的脊梁,使一个国家走向没落甚至消亡.
学术腐败会亡国呀.

文中的刘兴土应该是长春地理所的吧……

醉乡常客 发表于 2009-3-5 23:12:13

Re:Re:这话说的……

引用第12楼hanry于2009-03-05 18:14发表的 Re:这话说的…… :

但是,现在的提名和评选制度有许多缺陷,需要完善。有些人在中国没有被选为院士,在美国却被选为院士,而且不断暴露出来院士造假的问题,已经玷污了院士的声名。有些院士为了自己的报复心理,故意打压同专业的优秀人士。



怎么看的????还“但是”……

酒中仙 发表于 2009-3-5 23:26:58

引用第15楼jluteam于2009-03-05 22:23发表的 :
院士,院士,大家了解又能有多少?院士的评选公正?不见得(至少我知道有人是又跑又送好几年终成正果,而另一位该得到的却迟迟评不上).
院士的评选如今也是中国学术圈子腐败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术腐败会使一个民族推动前进的原动力,失去自己的脊梁,使一个国家走向没落甚至消亡.
学术腐败会亡国呀.

文中的刘兴土应该是长春地理所的吧……
感觉应该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毕竟还有些正派的老科学家!

jluteam 发表于 2009-3-6 09:27:11

引用第17楼酒中仙于2009-03-05 23:26发表的 :

感觉应该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毕竟还有些正派的老科学家!

非常同意,并且事实上多数的院士,尤其是早期评选的资深院士:像王大珩等,都值得大家尊称一声“老先生”,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贯以一个好听的新名词做掩饰“潜规则”,实质上就是腐败,赤裸裸的学术腐败。比如:各省和国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评奖,学术论文的发表……机制加上其它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示范作用导致腐败的因素多一些。
一言难尽啊……

预见未来 发表于 2009-3-6 11:10:06

拉帮结伙 藏污纳垢 沆瀣一气
应该取消院士制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就"六教授联名投诉工程院院士抄袭剽窃"谈谈个人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