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没得名、二没得利,自然瞎胡乱抄一气交差了事!!
这就是为什么2000以后出版的书纰漏百出,没几本看得的。 引用第18楼jluteam于2009-03-06 09:27发表的 :
非常同意,并且事实上多数的院士,尤其是早期评选的资深院士:像王大珩等,都值得大家尊称一声“老先生”,而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贯以一个好听的新名词做掩饰“潜规则”,实质上就是腐败,赤裸裸的学术腐败。比如:各省和国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评奖,学术论文的发表……机制加上其它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示范作用导致腐败的因素多一些。
一言难尽啊……
现在科研都类似项目管理化了,这样院士或者学科首席有分配资源的权力和资金管理的优势,所以表面上看是有点金钱化,但是随着社会和国家的加强管理,这方面的歪的代价或许会越来越大,这样网络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这样的风气越来越多,这样环境会越来越好,这个过程可能漫长曲折,但是我们的前景会很好的,大家会越来越高兴的,呵呵
一代代的人在构筑这个国家的实力,中国的天命大概就是一个大国,一个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国之一!!! 院士也会做出抄袭剽窃之举呀? 我的老师说:他的院士导师从外国带回一本新书,叫其学生每人翻译一章,交给导师以后,导师就署上自己的大名送往出版社出版啦! 引用第23楼jsksgj于2009-03-06 19:19发表的 :
我的老师说:他的院士导师从外国带回一本新书,叫其学生每人翻译一章,交给导师以后,导师就署上自己的大名送往出版社出版啦!
呵呵
前段时间找了几本芯片设计制造的书
美版的都是再版好几次,绝对经典
中文自编的打着X华,X邮,等等的基本上章节安排和顺序,还有资料引用的时效(就是说比如引用最新的进展的时间等等)都几乎是很接近,所以说下棋找高手,我们不先进领域的教材往往基本就是海外的资料吸收版,远远还未达到上层境界
哈哈,说我哈美,我说也没办法,人家玩芯片是老祖宗了 现在只要混到教授,允许招博士硕士,boss哪有自己动手的?不管是写书 还是做项目,都是些没什么工作经验,也没有什么技术的学生在做。
翻译国外的书还好点,就算翻译错了,找原版来对一下就好,就当翻译版只是个注释版。
做项目或自己写书,漏洞就百出了。惨不忍睹
做项目和洗钱的差别越来越小 引用第25楼scdymy于2009-03-06 20:42发表的 :
做项目和洗钱的差别越来越小
难怪有那么多政府高官和国企领导要去混博士文凭呢。
拿项目审批权去和博导换文凭啊。
一个混张文凭、一个骗些钱财! 另外,刘院士和举报他的那六个鸟人都是剥削学生的不劳而获者! 今天报载刘院士已向其中一位登门道歉了。 当下我们许多知识精英被戴在头顶上的虚幻的头衔搞晕了脑袋,一不小心就出了纰漏。其实,不管是什么头衔如何的光般陆离,你是人,是一个公民,然后才是一个职业人。是人首先就应保持一个做人的基本操守,一个公民,就应做到自觉遵守基本的法度。学者作为一个社会特殊的职业群体,要求更应高一些,而不是颠倒过来。因为,他们是社会的良知和“守夜人”。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一再出现,绝不是好事。这里有深层次上的原因哦,不要讥笑人们的为这些个案小题大做。它值得我们社会的所有的所谓的知识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政治界精英们每一个人都应深刻反思的问题。知识、学术的单向度工具化,祛除了知识本身的内在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自“轴心时代”后并不鲜见。知识、真理不再服从自我的客观性,而是臣服于权力和个人的荣辱、地位的沉浮。知识、真理,已经僵化凝固,被局限于一个社会中,为特定共同体而垄断,成为独断的霸权话语,成为一件件皇帝的新衣,虚妄地宣称他们可以掌握世界的根本真相和道理,或者大言不惭地向涉世未深的人宣告他们已经掌握通达世界、人类和社会一切终极真理之门的金钥匙。我想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更是一个民族一再发生重大困难到来的前兆。 记得读书的时候,导师讲过:引用别人的东西,要么用引号括上,指明那个人说的,要么指明出处,除非是大家公认的定义之类的。对于抄袭的界定,就是不要超过一句话。
不知道现在是如何界定的。 因为不是这个专业的,不知这些人程度如何
我看过中国一个医学的例子
我们一位大夫搞科研揭示了砒霜的药理作用
然后国际上马上跟风,大家你争我夺的,马上成为一个热点,这个大夫当时就说了他的感言,真是随时担心跟不上研究进展,成天跟打仗一样,随着砒霜的药理揭示然后大家转移到了怎么限制肿瘤的营养供应,最后就是我们研究出来的高压氧仓治疗白血病的新疗法
我感觉本事件里面这些院士大概时间比较富裕,都比较喜欢寻章摘句,大概这个也不是什么热点或者这些研究仅只是学术资格评比的一点敲门砖而已吧
感觉上这些人目前都不是在科研的最前线了,有时间你争我夺的要荣誉,没时间怎么跟踪国际上的先进潮流了,有点担心
还是最好多看看怎么把成果转化或者推广吧,做不了诺贝尔,做袁隆平也是很光辉伟大的!!! 一个院士抄袭造假事件还没有结束,如今又出现了一个浙江大学贺海波事件,难道学术界真的象大众所需的消费品一样,要经常打假吗?对于贺海波事件,本人更多的是同情,毕竟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容易啊,要评职称他就得有这么多的文章、课题,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又有多少文章、课题是真的??? 大学的某教授拿着学生译著提笔批到
本人未及细看,推荐出版云云,
拿到出版社居然出版了
问题是第一作者署着他的姓名
可见抄包公事件关键是名、利在作怪! 引用第32楼donghai000于2009-03-18 16:52发表的 :
一个院士抄袭造假事件还没有结束,如今又出现了一个浙江大学贺海波事件,难道学术界真的象大众所需的消费品一样,要经常打假吗?对于贺海波事件,本人更多的是同情,毕竟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容易啊,要评职称他就得有这么多的文章、课题,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又有多少文章、课题是真的???
自西方人发明了保护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研究这块已经是和商业牢牢捆绑了,所以造假这类事情已经是家常便饭了,西方这样,我们也是这样
这个社会和这种造假我觉得没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因为造假是个古老的现象,学术上面也是这样,平常心态吧,研究活动也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社会活动的诸多现象也是研究领域的常态 引用第2楼云之惑于2009-03-02 23:22发表的 :
这里面背后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也不是俺们这种小民可以看透的!
专心赚点小钱养家糊口就行了! 中国的科研体制是注定会有这种结果的。
在当今之中国,有课题的基本上都是那种在学校有行政职务的教授,学术水平不行,只有忽优能力强,他们天天忙着行政,忙着找关系,那有时间精力去搞科研啊,结题的时候就编些数据,找一些圈子里的所谓“专家”鉴定一下就成了“国际先进水平”就OK了。而那些有时间有想法的教授往往找不到课题,而另一方面,评职称等又需要文章,于是也不得不编写垃圾文章,数据嘛?呵呵,。。。。。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