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恨
写在前面很早的时候在学术里专门贴过两个关于雍正的帖子. 放在学术无非是因为从所谓的\"正史\"方面去解释他.但其实最初,无非是些小情绪作祟.好像下面的.
桐当时写过一篇胤禛的文,用了一句“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后来看到这句,我捶胸顿足,因为我一早也想过这句。不过桐的文写得很早。我不便再用。
对于他,最早的印象是很久以前看过的那部篡改到面目全非的电视剧,不是唐国强演的那部。历史课也讲到他,无非是那些众所周知的几个字:勤政,暴君。这是我少年时代全部的信息,少得可怜。
还好在青少年结束时的高中碰到一个好的历史老师。他所有的主题都喜欢抛开课本侃侃而谈。无奈那个学校而已。班里屈指可数的人在听他讲,我当时埋首在纸上不肯停笔。那位老师对我们说,他是一个特殊的皇帝。我一怔,“特殊”两个字出自一个历史老师之口,用于一个皇帝,倒真真特殊。那是第一次听到别人不一样的说法。
我很少看历史,还是像那句话说的:无不可过去之事(笑)。过去的事情而已。其实是我自己有惰心,不肯去读。
再后来是二月河(笑,是他)。看了他笔下心中的他,我开始好奇:为什么他要抹掉那个在大多数人心里已经有了一个轮廓的人?
人言可畏。
或许如杨氏所说,要想真正认识他,就不可以听别人说,要自己去看。可是留下的东西少之又少,无非是些谕旨朱批和纸字片语罢了。
读过一些之后,不禁莞尔。难怪杨这样说。原来但为人者, 心俱偏斜。
我这几日真正有机会可以好好坐下来,仔仔细细巨细无遗的读过大义觉迷录。心中之痛竟不言而喻。超过以往任何一遍, 超过读任何其他关于他的东西。我不知道是否他人亦如此亦或仅我而已。
以前看大义,会眼酸掉泪。那天看完之后是奇怪的感觉:心绞得痛,可是掉不出泪。与桐一样,看到那段“朕荷上天眷佑,受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君临天下。自登基以来,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后,然爱养百姓之心,无一时不切于寤寐,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抚育诚求,如保赤子。不惜劳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殚一心以慰黎庶,务期登之衽席而无一夫不得其所。宵旰忧勤,不遑寝食。意谓天下之人庶几知朕之心,念朕之劳,谅朕之苦,各安生业,共敦实行,人心渐底于善良,风俗胥归于醇厚。朕虽至劳至苦,而此心可大慰矣。岂意有逆贼曾静张熙投书于总督岳钟琪,劝其谋反。”会痛心。但是更让我心痛得是一些漠不经心提起的东西。如“朕往复披览,至再至三,每遇重犯,若得其一线可生之路,则心为愉快”。读过之后轻轻一笑,心里温暖。可更深想,又难受得说不出话。
再如“”朕因路振扬之奏,始知外闻有此浮言,为之一笑”。他写为之一笑,我却心痛。
当中例子举不胜举。每次读完,我都不愿意去想他当时写这东西的心情,怕是一时激愤,一时伤心,七情六欲一篇录显了七七八八。可我心里总觉得,最多的怕也只有四个字:万念俱灰。
再说几句题外话。我一直坚信碰到困难或者痛苦,女性有时比男性更会处理。男性往往主外,情不易外露,所以遇到致命打击反而承受能力要差些。
又及,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学校,因一件小事被众人误会,众口铄金,百口莫辩,担了恶人的名,心中悲愤刻骨铭心至今。偶尔想起来,仍然不能释怀。
我常在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越想越糊涂。久了我才知道或许我本不愿意弄清楚明白。因为我无形中竟生生勾了一个他出来。我勾的这个他独一无二,与任何人都不同。同样,他人也是一样,也是与众不同的。
我无法让所有的人都明白他;所有的人也未必愿意明白。可是如果愿意多明白一点,我想也是好的。他毕竟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
那句话是他儿子所言,怕更适合他多些。虽然这句我不好再用,但转念一想,虽然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怕他还是有千万恨的。
附那两个所谓\"学术\"的东西便于比照. (引起学术二字是因为是业余水平,称其正史学术未免贻笑大方)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34327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136101 如此,我们在说一个人的时侯,似乎都在讲究“中立”的原则,但这又怎么可能呢?
“无不可过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是如此的难。
“他想”是夹杂着“我思”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