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vool 发表于 2008-7-3 21:27:43

什么是死亡?
以人体为例,到目前为止,一个为医学、法律和伦理学界都能接受的死亡的标准似乎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日本,假如要对一个脑下垂体仍能继续分泌激素的脑死亡者火化,是可以以谋杀罪名起诉殡仪馆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讨论死亡,主体应该特指生命体,一般来说生命体意识的不可逆转就是死亡,但是怎么断定,仿佛是一个世界难题。极少数植物人“死亡”很长一段时间活过来了,有些埋在冰雪之下的人几十年后生还了,他们在无意识状态时期,无呼吸,脑死亡,无脉搏,当然不属于死亡,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接近地认识死亡。

maobu 发表于 2008-7-3 21:33:38

引用第20楼hanvool于2008-07-03 21:27发表的 :
什么是死亡?
以人体为例,到目前为止,一个为医学、法律和伦理学界都能接受的死亡的标准似乎还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日本,假如要对一个脑下垂体仍能继续分泌激素的脑死亡者火化,是可以以谋杀罪名起诉殡仪馆的。
在生命科学领域讨论死亡,主体应该特指生命体,一般来说生命体意识的不可逆转就是死亡,但是怎么断定,仿佛是一个世界难题。极少数植物人“死亡”很长一段时间活过来了,有些埋在冰雪之下的人几十年后生还了,他们在无意识状态时期,无呼吸,脑死亡,无脉搏,当然不属于死亡,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接近地认识死亡。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1949.11.1
--------------------------------------------------------------------------------

longsky 发表于 2008-7-6 17:01:36

上个月我管的一个30岁的女患者因为胃癌晚期死了,昨天又收了一个35岁却患甲状腺癌12年,现在已经多发转移的男患者。这个患者知道自己的全部病情,却依然很淡然乐观,他说明白自己已经离死亡不远,唯一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儿子。听他说这些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安慰他?同情他?鼓励他?好像都不需要。病了12年了,做了三次手术和多次的放疗化疗,肯定已经经历了太多痛苦,心里也做了够多的准备,也许他是对这个讨论最有发言权的。
见多了死亡,对于死亡已经不是很敏感了,可对于年轻甚至很多年幼的人的离去仍然感到很惋惜。还是在我们年轻健康的时候做一些规划,为我们的规划做一些努力,不要在离去的时候说:“再给我一点时间,我好没有做...”
生与死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的话题,真要是能说清的话,也许,人生里残存的一点乐趣也会失去大半了。

pudding880 发表于 2008-7-7 21:12:49

我是一名从医者,在临床一线,经常直面死亡……

从医学角度来定义:
Death is the cessation of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that define living organisms.

很简单的陈述句:死亡就是生物的生物学功能的终结,
却是人一生不得不面对的结局,
无论王侯将相,亦或是庶民百姓,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继而千百年来,灵魂,死神,冥府,天堂等词汇进入到人类的词汇中来……

回到现实中,
死亡对于病人,意味着离开人世;
死亡对于家属,意味着亲人逝去;
死亡对于医生,意味着工作终结。

我是一名从医者,在临床一线,经常直面死亡,
我的一生将与死亡战斗,工作不会终结,
直到笑面死亡。

kangarro 发表于 2008-7-15 06:39:12

死亡——
自我记事以来,身边的亲人没有人故去。因而,死亡离我是遥远的。

儿时有一次,编了一个谎言说我杀死了一个人,用来愚弄我周围的小朋友。那时,死亡成为树立自我威信,恐吓同伴的工具。但是,当时的我,对死亡的理解不过是电视上打仗片中战争的场景。(当时,问过妈妈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妈妈,电视里怎么这么多人都死了?答曰:他们是演员。再问:他们下班后从电视后面出来吗?......)

然后,好久没有死亡的事情......

前年年前,导师的哥哥身患严重的肝病,病危通知都下了,那时导师对着终日写论文的我说:身体比什么都重要。之前,导师认为科研是生活的唯一。那一次,我意识到了死亡也许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无时无刻不在在悄然声息的接近我们,只是我们没有觉察。

去年年初,突闻朋友说,高中时一个非常要好的女同学的老公去世了。当时,她的孩子还不到半岁,两个人合买的房子才还了几个月的贷款。那次,我突然发觉死亡就在身边,它离我们是那样的近,或许就是寸步之遥。

今年,5.12中午我在整理材料,突然觉得头晕,心里一个念头闪过:“现在的身体状况好差啊,从来没有这么头晕过”。后来得知是地震了,我才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松了一口气——死亡依然遥远。虽然,我也有家人和好朋友在成都,但当时依然浑然不觉得这是多大严重的事情。但是,后来得知的一切,让人知道了死亡的恐惧。虽然,电视里说幸存者是幸运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的一个事实是,幸存者是侥幸躲过一次死亡,但是,生命的延续(或者说简直就是重生)丝毫不比死亡更令人恐惧。
......
死亡是可怕的,它让人失去一切:亲人、朋友、家产、事业和生命....
生存是死亡的敌人,它虽然让人拥有了生命,拥有了亲人、朋友、家产、事业,但是,它也让人拥有了爱恨情仇。

因此,在我所知的范畴内的死亡,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毁灭,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完全的消逝,包括一切不快乐;生命,却恰恰相反,它表现出生机,但是也带来一切的生机,包括苦恼。

生死两茫茫,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gucci218 发表于 2008-7-15 07:31:05

曾亲身经历过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的痛苦,用我正在看的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中的傅宏烈的话说“进则身死,退则心死”。那种情况下人的想法很“单纯”,很“执著”,“死”被认为是一种超脱的方式,真能解决问题吗?不言自喻,只是逃避而已。虽然我已走出了那段煎熬的日子,可能是当时在那个城市江边小庙里求的签显灵,应该有家人、朋友的劝诱帮助我重塑信心,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也许那是曲线救国的路径,但当你下决心,作选择的时候,你已经再重塑信心了。我很推崇我们总经理在一次报告会上的讲话“不是我们选择了机会,是机会选择了我们。”,后面她的解释让我不再怀疑这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不要再犹豫,千载难逢的机会既然选择了我们,就要克服一切困难,直至完成任务。是啊~~~,很多时候,不是我们选择了机会,可能是机会选择了我们。

peacewyj@126 发表于 2008-7-15 08:16:16

本人亲历过家人的生离死别,自己也有过好多次险中逃生的经历,对于死亡这个话题,感慨很多,似乎用语言无法表达。

但有几条,偶确信: 1、真正思考过死亡,才能活得豁达从容,才能更懂珍惜。
2、死亡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另样表达,生即是死死即是生,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对的
3、因为对世界过于留恋,才有死的痛苦,但这痛苦;也许因为有了精神上的满足,才会有死的安详。只有看透人生的,才会有信心地直面死亡。 

gzzx 发表于 2008-7-15 09:17:18

对于每一个人,在死的那刻才停止自己的思想,而在他活着的这一生中必须对人生反思地思想,思考存在的意义,思考生命的意义。因为有死亡的界定,我们的存在才被赋予了意义。首先,我们每一个被赋予了生命的人,都担负起了这个反思的使命。再者,有了对“生存意义”的自我意识后,我们必须对这个意义进行思考,要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有意思起来。最后,就是将这些思想付诸实践,实现其意义。

lichaoshi 发表于 2008-7-15 10:54:13

死亡的话题确实够沉重!
虽然已过而立,但之前从未想到过死亡之类的话题。但随着这次汶川大地震,死亡一次次来临人们身边,那么逼真,那么逼人!一幅幅图片与视频给大家两个醒目的字:死亡!
古代人讲:生轻于鸿毛,死重于泰山。说的是人生的取与舍。但许多时候,特别是生在和平年代,如何让死重于泰山?
有了死亡,人们才会探索生命的意义;有了死亡,人们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正如有了黑夜,人们才珍惜白天!有时候自己也在想,有人喜欢夜生活,不知放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又如何?

网上找了一篇《死亡笔记小说》下载地址:
http://www.dlcom.org/article/cnovel/20070105/1167956415.html

xilou001a 发表于 2008-7-15 15:25:57

突然想起那些在蹦极中体验生命由生到死过程的人,也想起那些永远把灵魂留给大山的登山者……其实死亡,对于这些人来说,未必不也是一种生命升华的过程……当一个人经验了生死的考验之后,他的思想,将更会博大与沉厚,更能理解这凡尘中的一切,也更能体会,生活真正的滋味与意义。死亡也如同生命中那些相当难忘的痛苦经历一样,如果能侥幸度过,对于一些事,就不会再很计较,相对的,对于另一些事,将会更明白那才是生命终极与真正的意义所在,才更能领会广大世间的沉潜与幽静的美。

382533279 发表于 2008-7-16 08:11:56

生死断想   文 / 苍山如海
转自 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4-10-15/481531.shtml

??其实人生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当我们出生的时候,死亡历程就开始了!有人说:有什么样的生,就有什么样的死!其实也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的生(人生的过程),是死亡的因,死只是人生的果而已!

??每个人以至整个人类最终都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死亡之旅,跌入无边的虚无之中。时间从容不迫地带走了一代又一代人,所有抵抗死亡的人都注定是要失败的,这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人生真相。只有坦然的面对生死,方能显示人类的尊严和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面对着一坏黄土,也许也是我们的最后归宿,生活中一切的悲伤,一切的愤恨,又算得了什么呢?尘终归尘,土终归土。在整个的物质世界中,我们每一个体是多么渺小呀,而我们却将自己看得那么重要,或苦心积虑地钻营着,或纠缠于一时之苦,一时之痛,或沉迷,或堕落,或放纵……

??生命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究竟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人的生命用减法,钱财功名用加法。随着时间的递减,人的金钱、功名会天天地增加这是加法。有一天当这两条生命的轨迹交叉时,生命的符号就出现了零。零意味着消亡。

??人生不仅是自己走向死亡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失去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的过程。换而言之,人生也是一个亲历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死亡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们珍惜生,让我们付出爱,让我们敬畏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个丧失或者说失去的过程,除了失去爱,人生每天都在丧失一些东西时间、健康、金钱、机遇、美丽的容颜和爱。当然这些都是局部的、微小的失去,而死亡是生命最后一次,也是最巨大的一次失去。坦然面对死亡,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挫折。

??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把死亡当作到另一个世界的旅行。我不把那个世界看得那么悲惨,我不希望有望乡台、奈何桥和孟婆汤,如果你认为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物质的世界,那么我们将要去旅行的世界将是一个精神的世界,灵魂可以在那里生长、并且永生!

??有人不怕死,敢于直面死亡。我觉得这与勇敢无关,这只表明他悟透了人生,觉悟了人生的苦难和繁华。只表明他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多少牵挂或者留恋!有的人惧怕死亡,害怕走向那个人类未知的世界。我觉得这与懦弱无关。这只表明他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牵挂和留恋。只表明他对即将去旅行的世界缺乏信心。

??中国人的墓地充满荒凉,这与中国人的鬼魂观念有关,那是一个让人恐怖的地方,人们只能敬而远之,那里只能祭祀,不能和生融合!西方的墓地整洁、温馨、充满人情味,生者和死者可以在那里对话。这大概与他们基督文化,尤其是关于另外世界——天堂的构想有关。我希望我们将来的墓地是西方的那种,我们的后代可以在那里吊唁,也可以在那里消闲漫步,那样我们的灵魂可以和我们的后代更直接的交流、对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造化弄人,人生苦短,我们的生命不过如白驹过隙。当我们面对生命的消亡时,我们怎么还敢如此浪费我们的生命?!我想我们把生命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当作生命的节日,把这一天过得充实愉悦,每天如此,犹如永生。

??面对生命的无情流逝,我真诚的祈祷:愿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活得更好!

ereree 发表于 2008-7-16 08:47:47

感想如下:
死亡这个话题一向是中国人所避讳的领域,与死亡有关的其实更多是社会关系,地位的一种外延而已。纯粹的讨论死亡的学者一个没有。而在西方这个话题确实在哲学领域硕果累累。

死亡可以分为身体和精神两种,那句(有的人。。。。有的人。。。。)话就不再提了,很好的话和政治扯上了关系。

触及死亡让我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也就是意义的一种寻找,接着是生命的实践,去执行这种价值观点。或许我们依然害怕那不确定的一刻,但如何面对却表现了不同人的精神上的差异。

5232753 发表于 2008-8-6 01:30:08

死亡是个极其沉重的话题,不是一百,一千,一万个字能说清。但只要你信,八个字就说清了,“六道轮回,早证涅磐。”你不信?那很正常。佛陀早说了,佛法难闻,信佛更难。看到楼上很多学医的,比较欣慰,一来咱是同行,二来好沟通。只讲三件事1.(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详细描写了胎儿的发育,与现代科学相差无几。2.佛说一钵水有八万四千虫。搁300年前打死你也不相信,明明一杯水啥也没见到哦,哪里来的虫撒,现在知道确实如此八万四千是虚数,形容很多。3.与医学没关。与各人兴趣有关,佛在《起世经》里详细描述了地球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有兴趣可以看一下。与圣经有异曲同工之妙.奇哉.也许你说了,这与死亡有关系吗.?岂不偏题?非也,一位与孔子同时代的人说的话,好多才被现代的尖端科学证明是真的,不由得你不信他说的话。由此去看更多他说的话。而他这一辈子讲那么多故事和道理,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人类解决生死问题。还能说无关吗?只有有一个人由此生出信心。以上也算是没白说啊。

wjmail 发表于 2008-8-6 07:56:02

对死亡的恐惧正是生之意义的源泉,它对我们形成积极上进的人生观却是非常有益的。

既然死神是时刻陪伴着我们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时刻与它进行斗争,即使在健康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这一点。

既然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个趋死的过程,并且是一个非常短暂的过程,我们就应该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分钟,尽情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过好自己的每一天,而不要等到临近终点时,才想到要赶紧去享受生活。

有人只是在身患绝症时才想起与死神拼搏,可此时体力与精神均已不支,而此时所“享受”的只能是莫大的痛苦。

既然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而对每个人而言进行创造的时间有限,我们就应该时刻具有“只争朝夕”的工作态度,努力干好每一件事,而不要等到所剩时间不多时,才发现自己有许多未了的心愿。

死亡对人类来说还有一个意义,即人人在死神而前都是平等的,不管你是老还是少,是健康还是病弱,不要因为年老体弱而自卑,而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大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因此,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岁,而在于你是否充分燃烧了你生命的火把,把光和热带给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身体暂时健康的人不一定就会比一个身患绝症的人幸运多少,

所以,死亡并不是十分可怕的,可怕的是你对它的意义缺乏理解。

lixiaoxia 发表于 2008-8-12 20:33:25

各位园友的讨论实在精辟!
从中学时代起,我的同学当中就有人相继走向死亡!
初中的时候,有个女同学选择了上吊走向死亡,另外有个男同学在经过校园操场的时候被疯狗咬伤患狂犬病而死;之后不久,又听说暑假的时候,有一男同学从船上不小心掉进长江里被淹死.
高中的时候,我到现在都不能忘记在高三的某个周末,我和平时一样去学校补课,刚进校门,就发现我们平时上课的教学楼被拉了警戒线,不准靠近.再一打听,原来清晨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男同学因为高考压力太大,选择了跳楼自杀,从教学楼顶楼摔下.哎 . 其实那个男同学平时的成绩在班里算靠前的
然后,我上了大学,毕业工作,工作不到两年,就有消息说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死于肝癌.
前两天遇到一小学同学.聊天的过程惊奇地发现我又有一个小学同学不在世上了,原因是夏天很热的时候,到长江里游泳被淹死了.
3.14,和5.12更让人们感觉到生命是如此脆弱,以致于有人发出感慨:"活着真好".
人,从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都一直在与死亡抗争,一直进行着生与死的较量.有时侯,生比死需要付出更多勇气,毅力,和智慧.
所以,死亡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它!

liumx2000 发表于 2008-8-19 16:11:48

这是应某报章人文专栏的死亡主题写于〇六年四月的,千来字可能长了点,也来为这次的认识死亡活动添上一帖:

死亡不一定是一场悲剧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从死亡的土地上培植出紫丁香,揉合记忆和欲望,以春雨搅拌郁闷的根。 -《荒原》TS Eliot

忌讳谈死亡不知道是不是人类的通病,在这个四月,凭借死和四的谐音,在充满神秘的诗意里,死亡以一种文字的形式走入纸面。

如果以科学的眼光看,死亡就是所有生命迹象消散的状态,似乎不难定义;然而,是以脑死作准还是心脏停跳抑或所有细胞停止运作,又不是那么好界定了。

害怕死亡本来就是物种得以繁衍的要素,所以动物的肾上腺素分泌时,要么狠狠地为生命干上一架;要么突然超乎平日能力的逃之夭夭。但是,死是必然的,再怎么逃避,还是不可能躲得过去。秦始皇嬴政耗费了那么大功夫,也就只留下叫人赞叹不已的地下军团来陪伴。

每时每刻面临死亡是世间颠颇不破的规律。就在大家又呼吸了一口气的霎那,有多少生命又已衰亡?如此一来,学习面对死亡就是大家必备的功课。这里还不只说是他人的死亡,更严重的是自我的死亡。死亡确实分分秒秒虎视眈眈。

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不是取决于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生命的价值虽说可以勉强的放在绝对的大天平上衡量,但是绝对真理的不可知性质,往往教人们无所适从。

传说喝了孟婆汤投胎转世时就会忘却前尘往事;传说渡过了忘川(古希腊神话地府的一条河Lethe)就不会记忆起任何事。但是,人们天生就有一种追忆的本能,且不说是对前世的缅怀,就所有人类的学习能力而言,难道不是一种追忆了已经忘却又深藏记忆里的能力吗?

出于对生命的热爱,畏惧乃至于厌恶死亡似乎相当顺理成章。但是二元对立的源头往往是混沌不明的太一,在神秘的领土上,生就是死,死就是生。这些貌似矛盾的话语很容易会被头脑科学的人引为笑柄;但是活得如行尸走肉的众生也许有所共鸣。死亡不一定是一场悲剧。

有那么多有关死后世界的描绘,难不成真有另一个世界?没有死过的人们只能揣测。但是可以想像得到,除了一厢情愿的矫情,把死作为人生最苦痛的项目是很普遍的。虽然有宗教上的救赎,但是来自彼岸的援手,又岂能解在世的燃眉之急?

自绝于世也并不总是被贬的,无论是武士道精神还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投江,不仍是千古传颂吗?当然不敢鼓吹自杀,要指出的是生命的经得起玩味,谈生论死本来就是红尘中人的本事,一切的柴米油盐难道不是为了一生?

死神拿着寒光闪闪的长镰刀,披着黑色的长袍,无时无刻不在世上徘徊。不必害怕,反正害怕也帮不上忙了,到了那一刻,或许连肾上腺素也分泌不出来了。既然躲无可躲,就敞开胸怀,勇敢面对吧!

zgja000 发表于 2008-8-19 16:29:37

过去,常能在电视里看到死人出殡的情景.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死亡的理解都很肤浅,以为人死了,出殡,办大事,也就完了.很普通,很平常,没什么可想的,更没什么可说的.
直到目睹了母亲的去世,我才对死亡这两个字产生了深刻的感受.
母亲是因病去世的,她得的是胰腺癌.开始,全家人都瞒着我,后来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亲才像我讲明了病情.
最后一夜,我并没有在母亲身边...可是当我再次望着眼前静卧的母亲,我清醒的意识到,这就是死亡.我们活着的人将来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当然也包括我.我心中不由得生出一阵强烈的恐惧.最后一次见到她,母亲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用她的眼神和我交流着,或者说,刚才还是我的母亲,可就在这一瞬间,母亲就没了,那个血肉之躯的生命就从这世上消失了.眼前的不在是我的母亲,只是母亲的遗体.
母亲去哪里了呢?大凡消失的东西都有去向,但母亲去向何方了呢?谁也不知道,没有去向的消失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在震颤与迷茫中,只有一个意识格外清晰:不管母亲有无灵魂,也不管母亲的灵魂去向哪里,总之,我从此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
从那以后,母亲的死常常萦绕在我的脑海,成为我咀嚼回味的对象.它像一个又难解,又诱人的迷团,时时吸引着我,扣击着我的心灵之门.
可是我始终找不到答案.只是在寻解的过程中清楚了一点,即认识死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生的过程,对死的体悟越深,对生的热爱就越烈.或者说,生之可恋,生之价值,其实并无别的原因,根本就在于一个死的存在.
这未免有些消极.不如这样说吧,生命的珍贵不遐外求,一切从外界强给生命的东西,似乎都与生命本身无关.生的价值,只在生自身.具体说,是因为我们活着,没有第二次,而且这一次也不可能永久到无限,所以这活才显得可爱,才弥足珍贵...

aowei 发表于 2008-8-19 22:33:20

我有一个年纪较大的邻居,因为有段时间孩子去看她看的少了,她心里不舒服,就发牢骚,说到了她现在活着能给老伴做饭,要是她先死了,象现在的这些孩子这样,老伴才遭罪呢。说到死时,想到的是老伴的生活,这给我很深的印象。
有次看书时,看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想到父母总会离开,顿时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到如果想到给父母做什么的事的话,就去做。
我上学时有个老乡自杀了,当时学校的领导对这位同学更多的是说,他如何对不起自己的家人之类的话,当时我想的是“一个人没有选择生的权利,但他有选择死的权利”,认为生活如果不是对他太过艰难,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我很想知道当时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想也许如果有人能察觉,或许能改变他的想法,但时光无法倒流,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了,他给我留下了悲伤、谜团、和遗憾。我没去相信流传的他自杀的原因,谁人敢说曾走进过他的内心?;也不认同对他的选择的谴责,谁有权利作出评论。也许我有所思考,我相信我作的更多的只是眼角湿润。
后来我读到了这么句话,“参透为何,迎接任何”,也就是说当你知道你为何而活下去,才能迎接生命中任何的挑战。也听到种说法,当你有愿意为之而死的人或目标的话才生活的更健康。关于死亡的哲理的说教也好,宗教的、心理学的解释也罢,我认为都只有相信与否的问题,我相信什么呢?我相信如果一个人愿意为某个人或某个目标而死的话,就会超越死亡,可能说出来时很多人会不以为然。

tiptaptop 发表于 2008-8-20 14:45:33

死亡是宗教感兴趣的话题。个人认为死亡是个伪问题,死前还没死,死后就不知道了。如此简单。

wangno2 发表于 2008-8-20 21:50:20

道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要战胜死亡,即使肉体不能长存,精神也要长存!!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认识死亡(有奖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