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心灵对话(一位数学老师的班主任工作)
本学期重新分班,调皮捣蛋者“群贤”毕至。开学第一天,我就和它们说:“我们班级,‘精英’汇粹,萝卜开会,而且要把这么多的人拧成一股绳,对陈老师和我来说,无疑是在挑战极限。”为此本学期,破天荒的安排两位班主任:陈老师和我。
这一期我要做的工作情况分析如下:
辩证情况:分析本班之组成。本年级百分之八十的调皮捣蛋者到了我的班上,还好,不是百分之百!没有到来的另外之百分之二十,多为成绩差,但不很调皮者。有的孩子据原班主任讲与所有上过课的老师都对立过,也有的孩子父母成了学校的常客,三天两头往学校跑,也有的孩子对教师不尊敬,还有的孩子成绩甚差,作业要么不做,要么安排抄书上的例题(是极少数),也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于这样的构成,班上男生多,女生少;行为习惯不良的多,学习习惯良好者少;班上带好头的人不多,带坏头的倒不少;成绩好的学生不多,成绩差倒是大面积的;尤其英语科困难,数学差生多。唯一的优势,据观察,这一群调皮换捣蛋者中有一部分,头脑还算不笨。但其行为习惯不良,且以自我为中心,若不善加引导,终难成才。
论治策略:全班当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整体。任何一些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危害班级体的建设。对班级体的建设,当袪邪扶正,具体的实施中当袪邪不伤正,处处顾及孩子们的上进之心。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级体也当有班规。为建设一个班级体,将用班级规章制度以规矩之。班级规章制度容易成为一纸空文,贴于墙上,流于形式,要克服其不足,当能每周检视之,要制定具有充分可操作性之班规。想当年,红军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而统帅千军万马;小小一个班级,当不用过于繁杂之规章制度,我们需要的规章制度,是人人能记得的简易之制度。为此制定三条制度,1、不能迟到,违者扣1分;2、按时上缴作业,不按时上缴作业,违者扣1分;3、作业、考试诚实,抄别人作业、或考试作弊,违者扣1分。重大违纪(比如打架、抽烟、赌博之类),则另由教师处理。以此三条,看似稀松平常,用中医的话说,‘轻可去其实’,用之治班,可以了。
有此三条班规,只能适当约束其肢体行动,更重要的是治理学生的思想,于灵魂深处下功夫,针对班上存在的言、行,引导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并定时与不定时的介绍数学家的故事(近水楼台先得月,呵呵!)、科学家、伟人的故事,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鼓舞人,以美丽的心灵鼓舞人。
乱世必用重典。加大惩罚的力度(注意我这里用是惩罚而非体罚)。惩罚之时,一般情况下,不让学生到办公室受惩罚,还是要照顾学生的“面子”,不在其它班级甚至于全校学生的面前处罚他们,俗话说:“人不要脸,鬼都害怕”,慢慢的树立他们自尊自重,如果学生形成破罐子破摔,就急难处理了。即要加大惩罚,又要处处照顾学生仅剩的哪点上进心,因为惩罚不当,会把学生那点上进心也惩罚掉了,就得不偿失了。这需要教育的艺术。
和陈老师商量好班主任的工作,团结好所有任课教师,也是我要做的重要工作。也是这个班级能否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关键之一。
大政方针即定。执行中前进,摸着石头过河。
PS:请大家监督,除节假日、双休日外,每日更新。主要怕坚持不下去。 OK,黄老师,我监督你,呵呵,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现在的学生确实不好管啊 我和齐老师一起监督~ 选一个合适的班长很重要。这个班长要在同学中有威信,重点做好他的转化工作,并在学习上为他开小灶。
套住了领头羊,整个集体就上去了。班级工作都是学生干部做的。老师的心血都在背后。
我读中学时,隔壁班级的班主任就是这样把一个年级中最差的班级变成先进集体的。
一个秘密:那个班长的拳头硬得很,班主任只是让那个拳头悬在空中,呵呵。 调皮捣蛋者,大多是比较聪明的。
调皮捣蛋者,听惯了批评,可能多些鼓励表扬的言语,会有奇效。
调皮捣蛋者,往往会有一两项专长,突出他的专项,让他有成就感,以局部带动全体。慢慢的,他会全面发展的。 引用第4楼hpudqx于2007-09-27 08:16发表的 :
调皮捣蛋者,大多是比较聪明的。
调皮捣蛋者,听惯了批评,可能多些鼓励表扬的言语,会有奇效。
调皮捣蛋者,往往会有一两项专长,突出他的专项,让他有成就感,以局部带动全体。慢慢的,他会全面发展的。
的确是这样,我教高中,很多学生从初中就是老师"打击"的对象,自信心早已丧失殆尽,对老师的批评习以为常,各种教育手段(比如个别谈话,请家长)都不管用,如果我们对他能换个方式,让他觉得被重视,很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尽管有时候我们会怀疑那么做的价值,但真的只有做了才发现---结果就是不一样的,我遇到一个学生就是这样的,当我肯定他的时候,他的眼神可以看得出都不一样了,因为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表扬哪怕是肯定他了.但这种肯定一定要发自老师内心,纯粹为了"鼓励"而说的话,学生是可以看得出的. 确实,黄老师担任这样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对自己也是一种挑战。每个希望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可多与他们接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活动发现人才,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也可设立各类监督员,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作者: 醉乡常客
标题: 您的文章被评分
时间: 2007-09-27 22:11
内容: 您发表的文章被 醉乡常客 执行 评分 操作
对您的影响:财富:3
操作理由:你不谈谈自己的经验?让我们学习下撒~
-------------------------------------------------------------------
呵呵,刚发完帖子就收到醉版的评分。
醉版要我谈谈经验,我谈谈我设立监督员的做法吧。
我从上学期起,在班上设立了作业监督员,监督员的产生:自己报名,课代表负责从报名的学生中选拔,一周轮换一次。监督员的职责是记录每天完成作业的情况,并督促作业缺交或少做的同学及时完成作业。这样做,可减轻数学老师和课代表的负担,监督员可选负责的同学,也可选缺交作业多的同学,他们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对做得好的监督员可进行适当的奖励。
我设立监督员一期来,效果还比较好。本期仍在采用这个制度。 谢谢楼上各位老师的回复,方法很好,学习了,今后将借鉴! 走进华罗庚之一
―――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师,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一本外国的数学杂志上有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位父亲拿着一条烧火棍,威胁儿子要把数学书扔进灶洞里烧掉,而儿子呢,却把书紧紧的抱在胸前躲藏着,这幅漫画的儿子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华罗庚!
同学们,我们知道华罗庚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大师,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在当时军阀混,列强入侵,民不聊生,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入侵,他是如何成为大师与科学巨匠的呢?
华罗庚的家乡是江苏的金坛县县城,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一条蜿蜒的小河穿城而过,其家便在一叫做清河桥的石拱桥边,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美景色。1910年11月12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华罗庚来到世上,满面笑容的接生婆抱着孩子给急入屋的华瑞栋说:“恭喜您啊,是个儿子!”。
以前那个社会,同学们学了历史,可以想象一下,其社会情况如何!由于人民贫困,生活窘迫,十家有八家信迷信,祈求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菩萨”,以期自己能时来运转;再看今日之社会,人民安居乐业,很多人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信迷信人是越来越少,也希望以后我们班上不要有信迷信的人。在我看来,菩萨也欺侮穷人啊!前几日,去乐山大佛游玩,见几队香客绕堂颂经,祈求来世,我看他们多形容憔悴,志不得舒,他们还得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扔进“功德”箱,是在是一种悲哀!同学们应当不要虚度光阴,用知识与能力去驾驭自己的命运!
当时社会如此,信佛、信迷信,也不可耻。华罗庚父母一生信佛,其父找来两个箩筐,把刚出生的儿子,放入箩筐中,上面再倒扣一个箩筐,其父说道:“进箩筐辟邪,同庚百岁,就叫罗庚吧!”大约三岁时,其母带着罗庚回娘家,在途中经过一座桥时,被醉酒的推车人连人带车推进了河里,推车见此情景,被吓呆住了,站在岸上不知所措,幸被浪涌到岸边,才被救起,以为神助,从此更信神,家中供一观音菩萨,每日烧香磕头,以祈菩萨保佑。
少年华罗庚,想问题时,常不顾及其它事,有时做一些傻事,表现出呆头呆脑样,一般人不理解他,竟然给他取了个“罗呆子”绰号。
县城东边有个青龙庙,话说菩萨生日,都有逛庙会的习俗,到这一天,菩萨便骑着高头大马到庙里来,一路上,人们看到便拜,或祈求时来运转,或祈求健康长寿,或问卦算命,在十岁那年,华罗庚一家人又参加了庙会,人山人海,到散会时,发现华罗庚不在了,于华罗庚的母亲逢人便问,“看看我的罗罗没有?”,最后问到警察那里,警察蛮有把握的说,“是罗呆子么,没有问题,肯定会回来的,你回家等他吧,弄不丢的!”
傍晚时分华罗庚回得意洋洋的回到了家,一顿训斥是少不了的。接着华罗庚对母亲说:“妈,以后你用不着对菩萨磕头了,那菩萨是装的!”
“你看你说的什么!罪过,今后不许再这样说了!”其父训斥道。
“我看到受大家崇拜的菩萨,就想他怎么就有那么大的神通呢?于是我就跟在菩萨的后面,跟了七、八里地,发现菩萨是人装的,我亲眼看见他从马上下来,卸了装,真是人装的!”
华罗庚小学时,还是比较玩皮的,常把柜台当马骑,爬上跳下,不亦乐乎!房前屋后,远山近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当华罗庚十二岁时,小学毕业,进入了中学,也跟同学们现在的年龄差不多,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字写得不太好,同学们想想,字写得不好,首先是那科老师不喜欢?
语文老师!(生众齐声)
是这样!
他的语文老师,把自己所收藏的一本胡适所写的《尝试集》让华罗庚看,并要求写一篇读后感,华罗庚看其序诗,就觉得逻辑不通,于是不看,退还老师,并写一张纸条,“胡适序诗逻辑混乱,狗屁不通,不堪卒读!”其语文老师恼怒之下,提笔写下,“懒人懒话!”将其放入劣等生行业!
话说有一位数学老师,正在教华罗庚,他叫王维克,王维克早年曾进入南京河海工程学校读书,因参与反帝反封动力,被学校开除,接着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学习数理,毕业后又入复旦大学攻读法语,并于一九二五年赴法国留学,并入巴黎大学攻读数理与天文,成为了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的一名学生,并懂得数国语言。我们知道华罗庚是一九二二年进入初中的,此时王维克老师还没有留学,正金坛教书。
华罗庚的作业常字迹潦草,黑疤、勾画较多,王维克老师从华罗庚潦草的字迹中发现很多划掉后写的内容比划掉前写的内容方法要好,思考更自然、简捷,并且从这里出发,逐渐渐入佳境。他发现这个学生与其它的学生不一样,他就留心起这个学生来!
王维克老师会几国语言,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的名著《神曲》就是由他首先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的,对天文也很感兴趣,家中就有一个小小的天文台,华罗庚常到老师借书看,或请教问题,贪玩之心渐消,学习之心渐长,数学上与日俱进!
到期终考试时,王老师对华罗庚说:“你不必考试了,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考别人的问题对来说,价值不大,给你一个论文题目,做完后交来,你始终是第一。”
随着时间的增长,课本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够华罗庚学了,王老师便借一本美国人的微积分教科书,篇幅倒是不长,约50页,但比较深奥,不过10天,华罗庚就还了回去。王老师觉得华罗庚跑马观花般的读书,得不到什么收获,便说到:“读数学书要一步一步脚印的前进,不能跑马观花,我出几个问题考考你!”让老师惊奇的是,华罗庚竞对答如流,而且还指出书中的印刷错误,老师不停的点头称是。
一九二五年,华罗庚以金坛初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由于家庭困难,也想学一技之长以谋生路,进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是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职高。因为华罗庚知道,他的父亲无力送他读高中,再考大学,并且学校宣传毕业后可以谋到一个会计的职务,但是这个学校的老师是一个平庸之辈,再加上年迈的父母,家庭的困难导致华罗庚只读了一年半就毕业了,使得华罗庚平身仅有一个初中毕业文凭。
毕业后,回到家,他就每天开门、扫地、擦柜台、摆东西,卖东西…
(后面再接着写)
PS:讲解时声情并茂的效果远比文字的要好。二千多字,边写边想,实在是慢,竟然用了三个多小时。。。
原创首发。 楼上zwh_hn老师提到监督员政策,我比较关心您对做得好的监督员都采取什么奖励政策?是精神的?物质的? 我对优秀监督员进行加分奖励、星级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优秀监督员可记星一颗,十颗星可奖励数学作业本一个。
我在班上制定了奖励制度,分项奖励,项目包括小数学家(思考题得分高的)、神算手(听算得分高的)、优秀作业奖(作业加分多的)、进步奖(成绩或纪律进步快的)、成绩优秀奖(测试前十名的)、优秀干部(数学课代表或数学小组长工作负责的)等奖项。每月评比一次,对综合得分前三名或单项奖得分第一名的奖励数学作业本。期末进行总评。综合得分作为期末评比学校三好学生或单项积极分子的依据。奖励制度定得比较细,如:认真完成作业的加1分,主动完成思考题的加1-10分。十分可记星一颗,满十颗星可奖数学作业本一个。加分可学生自己加、同桌加,累分由自己统计,数学小组长审核。
奖励制度我仍在摸索中,欢迎同行评比指正。 引用第11楼zwh_hn于2007-09-28 07:29发表的 :
我对优秀监督员进行加分奖励、星级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优秀监督员可记星一颗,十颗星可奖励数学作业本一个。
我在班上制定了奖励制度,分项奖励,项目包括小数学家(思考题得分高的)、神算手(听算得分高的)、优秀作业奖(作业加分多的)、进步奖(成绩或纪律进步快的)、成绩优秀奖(测试前十名的)、优秀干部(数学课代表或数学小组长工作负责的)等奖项。每月评比一次,对综合得分前三名或单项奖得分第一名的奖励数学作业本。期末进行总评。综合得分作为期末评比学校三好学生或单项积极分子的依据。奖励制度定得比较细,如:认真完成作业的加1分,主动完成思考题的加1-10分。十分可记星一颗,满十颗星可奖数学作业本一个。加分可学生自己加、同桌加,累分由自己统计,数学小组长审核。
奖励制度我仍在摸索中,欢迎同行评比指正。
哦,是这样,有创意!
不知道您是教高中还是初中? 1、人有动物性的一面,所以奖罚肯定是有效果的;然而,人主要是社会性的啊。
2、教育叙述优点在于过程比较具体,细节处可以生发教育智慧;然而,论坛形式更适宜一语中的,要言不烦更有价值。
3、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班级顶端便是班主任加班委,复制“核心加常委”机制,教育的批判和解放功能很容易被忽视。
4、楼主提供片断的经验,香臭并存,个人认为,香气寡淡。
瞎掰,纯属一己偏见。 引用第13楼青柯于2007-09-28 17:53发表的 :
1、人有动物性的一面,所以奖罚肯定是有效果的;然而,人主要是社会性的啊。
2、教育叙述优点在于过程比较具体,细节处可以生发教育智慧;然而,论坛形式更适宜一语中的,要言不烦更有价值。
3、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班级顶端便是班主任加班委,复制“核心加常委”机制,教育的批判和解放功能很容易被忽视。
4、楼主提供片断的经验,香臭并存,个人认为,香气寡淡。
.......
青兄见解很特殊啊~
所谓教无定法,相信楼主的方法不像你“掰”的那么差吧。 引用第12楼maths352于2007-09-28 10:05发表的 :
哦,是这样,有创意!
不知道您是教高中还是初中?
呵呵,我现在是教小学高年级。您是高中数学教师,也很希望您介绍一下您的管理方法及提高希望生学习成绩的方法。 引用第14楼醉乡常客于2007-09-28 19:30发表的 :
青兄见解很特殊啊~
所谓教无定法,相信楼主的方法不像你“掰”的那么差吧。
回版主:
1、我没说“楼主的方法”差啊,也没有这样意思,兄误解了。
2、我只是说驯养或训练动物主要靠奖罚手段,教育人培养人,可能更需要超越奖罚的办法。如果不能超越,那样的方法,真的谈不上“香气”。其实,诚能做到如楼主标题所说“心灵对话”(对学生,而不仅仅是对网友),情况会好一些。这体现先生对后生的真正尊重,而这一条,在我看来,是无需证明的人文公理。
3、如果以服务班集体,服务每个学生,使之健康发展为教育目标,高明地使用高效的、束缚人的治班手段,往往只能解放老师,其至境即所谓垂拱而治,可是我们的对象得到的往往是与“解放”相反的“束缚”,亦即事与愿违。我认为,束缚乃至伤害学生性灵的“方”、“法”可以免了。谨慎听话到懦弱,不能算好事情。爱心,其内涵很丰富,其作用很美好,可惜,事到临头,爱心常常会被遮蔽掉。很多方法,很难说有爱心的。也许,爱心被方法替换掉、异化掉了。
4、论坛上当然提倡言论自由,包括言说风格的自由,不过,我希望看到简练的表述。 我谈一个陶行知教育调皮孩子的例子,很能启发我们引导学困生发展。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觉得楼主的设计的纪律条例简单有效,但应注意千万不要与学生对立起来。事实上,与学生斗争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学生站在一边,用加分的方式而不是扣分的方式去管理学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敢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引用第17楼gao2811000于2007-09-28 20:39发表的 :
我谈一个陶行知教育调皮孩子的例子,很能启发我们引导学困生发展。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著述颇丰。近读他“四颗糖果”的故事,感慨颇深。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没想到陶行知却给了他一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瞪大了眼睛。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对王友说:“这第二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颗糖 ,“我调查过了,你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 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行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
“四颗糖果”的故事之所以在教育界传为佳话,并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在于它蕴含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理念,折射出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触及了孩子的心灵;听起来缺乏力度,却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今天,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它对教育工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觉得楼主的设计的纪律条例简单有效,但应注意千万不要与学生对立起来。事实上,与学生斗争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学生站在一边,用加分的方式而不是扣分的方式去管理学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敢于和孩子交朋友,在平等沟通与交流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
圣贤!
先生的方法释放的是爱的光辉,当心被爱照亮了以后,生命才会生机勃勃。那一刻,教师和学生都能体会社会的人的快乐。
奖罚机器在顺畅的运转,班级外在“秩序”很好,而爱心被“制度”遮蔽,这样高效率(教师或班主任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很多)的教育价值,我深表疑问。
教育者,爱心、费心、尽心也。 引用第16楼青柯于2007-09-28 20:16发表的 :
回版主:
1、我没说“楼主的方法”差啊,也没有这样意思,兄误解了。
.......
此处发贴,有两个目的:
1、抛砖引玉,诚如是,愿闻高论。。。。
2、若遇问题,也会在后面的贴子中提出来,还需要各位朋友多多帮助。集思广益,这实质上也是一个求助贴,以求学生能幸福一点。。
以此贴权做今日之更新!
今晚开始值周,全天候,明天6:20就要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