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备只得三分天下?
纵观《三国志·诸葛亮传》,没人说过“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话。刘备只得三分天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亮让他这么做的。
《隆中对》中,孔明说得很明确,因为曹操实力太强大了,惹不起他,所以不打。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世,又有长江天险,人民已经接受了他的统治,所以也不打。所以只能打“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的刘璋了。
因此,刘备只得三分天下的原因是因为诸葛亮的战略决策所决定的。
下面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刘备或者说诸葛亮没有一统天下的问题。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过:“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可见在诸葛亮的设想里三分之后是要一统的。
假使就如小说家言:伏龙、凤雏得一安天下,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安呢?我分析下来的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庞统死得过早
按照刘备“待亚於诸葛亮”,并且“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的地位,可见伏龙、凤雏并提是有一点道理。可以想见,若是凤雏不是早逝,那么后来“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很有可能就是庞统了。
二、没有良将可用
这个观点或许很多人会驳斥我了,关、张、马、黄、赵、魏延都是一等一的大将,怎么会说没有良将可用呢?其实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来的,是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提出来的。他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看来古人是认同诸葛亮的政治能力,但是军事能力就不恭维了。这个也是后期蜀汉无大将的窘境了。
三、阿斗无心一统
正如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所说的“六未解”,刘禅无心一同中国一心偏安,纵然诸葛亮有心但是国主无意。不论刘备死前再怎么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话,君臣名分既定,诸葛亮最多也就上表规劝,其实也别无他法。
四、碰到司马宣王
其实这个原因我觉得并不是最主要,小说中把司马懿描绘成孔明的唯一对手。可是我看来,孔明最有可能进军中原的战役却和司马宣王没什么关系。章武六年春,孔明兵出斜谷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纵观诸葛亮一生作战,也就这次让“关中响震”的。这场战役是谁在对抗诸葛亮?对付赵云疑军的是曹真,对抗诸葛亮的是魏明帝(《三国志》载:“魏明帝西镇长安”)。问题就出在了马谡的街亭一战,不得不把诸葛亮逼退回汉中。而这个时候司马宣王还在出镇荆襄呢。所以与其说碰到了司马宣王,不如说魏国人才济济。
五、孔明天不假年
孔明死时才54岁,按现在的观点看还没有到法定退休年龄,也算早逝的。伏龙凤雏都早逝了,这个统一大业估摸着也就不能完成了。
所以,综上所述,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简直是放P!在三分天下的形式下,只有两个全了才有机会。其实诸葛亮分析的很有道理,“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还记得关羽吗?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袭曹仁、淹于禁、斩庞德,《三国志》上怎么说的?“……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看见吗,又是一个威震。还记得我刚才说的“响震关中”吗?
一个“威震”、一个“响震”不是都让孔明说着了吗?一出荆州、一出秦川,只可惜出荆州的非人,恰巧碰上了刚愎的关公。这时想来,若是庞凤雏在世,由他出荆州、关羽为爪牙,结果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伏龙凤雏凋零了一人,就注定了中原已不可得。孔明后来的所谓“六出祁山”真的不过只是略尽人事而已……
首发于:http://i.cn.yahoo.com/blog-yaaYiDsib6OQo8AhypmnG91zAxKGWH4-?cq=1&p=14(我的Yahoo!博客) 呵呵,有意思,赞一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