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民生至上"和46次掌声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7年04月27日臧文茜
普京让俄罗斯跨越了一条“重要的界线”:多年来,俄罗斯首次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稳定,摆脱了金融、财政方面的外部压力,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这是我在总统任期内所发表的最后一次国情咨文。下一次国情咨文将由俄罗斯下一任总统来发表。”
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了为时1小时10分钟的国情咨文,共赢得与会的数百名议员和政府官员46次热烈的鼓掌,最后一次鼓掌达半分钟之久。
“改善民生”的主旨贯穿了普京此次国情咨文的始终,他表示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生产力,让俄经济现代化。
第八次“最普通平常”
普京当天似乎感冒了,他的声音听起来与以往有点不同,一个多小时中还擦了三次鼻涕、喝了两回水,这都是以前他在公众场合未有的事。
普京一开始就说:“这次国情咨文不仅是我对过去国家内政外交和各项发展建设的总结,也是对我个人工作的一个总体评价。”
近300名各国记者旁听了普京此次发表国情咨文。俄通社-塔斯社、俄新社、《报纸报》、独立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等俄主流媒体的观察家认为,虽然明确表示将于明年“解甲归田”的普京最后一次发表的国情咨文,是他总共8次咨文中“最普通、最平常的”一次——没有口号,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国家和民众的所想和所需。
普京称,俄罗斯已经走出生产长期下滑的困境,并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之列。“我们解开了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度症结,这使得国内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开始一步步好转,”他强调,“与2000年相比,居民收入增长了一倍,而贫困率则下降了一半。国家财政收入已经是2000年的6倍。”
回顾普京以往的国情咨文,2004年,他主要讨论了经济问题;2005年关注国内政策;2006年则把重点放在了对外政策上。
观察家们认为,普京在他的总统任期内让俄罗斯跨越了一条极为“重要的界线”:多年来,俄罗斯首次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稳定,摆脱了金融、财政方面的外部压力,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
观察家们还指出,其实普通俄罗斯人想要的就是家人吃饱、国家强大,而这个想法也恰恰是此次总统国情咨文的核心内容。
承诺实现叶利钦未竟理想
普京在此次国情咨文中多次提到25日刚刚下葬的俄首任总统叶利钦。他提醒说,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就是叶利钦于1994年创立的,是叶利钦为国家变革奠定了基石。在宣读国情咨文之前,普京还要求听众默哀纪念叶利钦。
普京25日在叶利钦的葬后宴上也表示,叶利钦的理想是“让俄罗斯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将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具体建议:把出售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收入、税收管理和国有财产私有化进程中获得的额外收入,用于改善民众生活条件和解决困扰民众的住房问题。他认为,俄罗斯将来需要每年为每个公民建设至少1平方米住宅。
普京称,在俄罗斯这个依靠油气资源获得高收入的国家,存在贫民区是“非常不体面的”,他指责了政府对这个问题的漠视。
警惕“颠覆资金”涌入
普京还直言不讳地说:“尽管我们取得了这些成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俄罗斯强大和持续稳定地发展。”
他表示,一些势力巧妙地利用“伪民主的辞藻”妄图使俄罗斯退回到不久的过去,以剥夺俄罗斯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性。他指出,目前从境外流入的资金正在增长,某些人想用这些资金来干扰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还有人不惜使用“最卑鄙的手段”,妄图在俄罗斯这个多民族国家煽动民族间和宗教间的仇恨。他呼吁议会尽快制定更严厉的法律来打击极端主义。
虽然普京没有提及哪些国家提供了资金,但此前俄官员曾批评美国支持俄境内的一些“推进民主”的组织。
“上合组织保障俄边境安全”
针对北约武装力量向俄罗斯边境持续推进,以及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行为,普京称,在与欧洲的合作中,俄罗斯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一切义务。他要求北约和美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当表现在实际行动上”。
普京还建议发展同欧盟、亚太地区、独联体其他国家特别是白俄罗斯这个“兄弟国家”的关系。他对上海合作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合作组织保障了俄罗斯边境地区的安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