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是“有学问”?
hong按:作为读书人,肯定很在意“学问”。
但是,到底怎样才算是有学问呢?估计许多同学甚至老师们都会久久思索,萦绕于怀。由于学科不同、专业各异,对于什么是学问,以及怎样才算是有学问等问题的回答肯定不一样。然而,就学问而言,总该有其共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共识性,否则别说如何评估,就算一般谈论也会差别甚大。
我想,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评价问题,而且是读书求学之人应当思索和重视的治学方向。自己也在不断思考之中。
因此,提出这一具有共性的问题来,希望大家共同探讨。谢谢! ^_^,第一次坐hong的沙发!
有句话叫“有知识、没文化”。
我想,“知识”是指某一专业领域技术性的技能和专业素质。比如说,某人是个法学博士,那么他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应当是出众的。
而“文化”泛指多方面的素养,比如泛泛的人文、历史、道德品质等。
“有知识、没文化”一般是指某人书读的比较多,但仅限于专业领域。但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体所应具备的各方面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比较差。
至于“学问”,如果放在某一专业领域,当然是指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当然,又不能仅限于该专业,相邻学科应当也有涉及。比如搞法学,尤其是公法的,不可能不通一点社会学、政治学等。
如果“学问”泛泛的比作文化的话,就不好说了。弄堂口修鞋的,天天听广播,看报纸,侃大山。他也是天文地理,国家大事,都略知一二,有的问题还能谈的头头是道,一点不比易中天的三国差,这样的人,也可以算作有学问吧?!
总之,“学问”不好定义,可大可小。如果真要是评价学问,评职称的话,自然有量化指标。其他的,就是公道自在人心了。 记诵、领悟、发明,算是学问的三阶段吧。 呵呵,泓姐姐的这个帖子让俺想起宝姐姐的一句话“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俺倒觉得这也不容易呀,呵呵)去了。”两位姐姐都是通透之人呀,佩服。
按宝姐姐的说法,俺属于高不成低不就一类,所以从来不知道学问为何。不过倒是听说过“勉强学问,则闻见广而智益明;勉强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天人之际不敢窥,广闻明智,庶几可为学问吧。呵呵。
也勉强跟个贴。比起学问,俺更想知道如何爱智慧,呵呵。 学问有真知与俗学之别。真知之学在天道人伦,俗学则寻常所谓知识也。故有学问者,一等人知天道人伦,二等人明通知识、求天道人伦而犹不得,三等人但斤斤于知识而已,余者于学问尚不入流也。 呵呵
从字面上来看
第一个要有学,学者,学识也。不光要学,还要识。这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第二个是“问”。问可以是询问,可以是探究,可以是疑问,重点还是在疑。总之,问偏向于一种精神,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光学不“问”,显然只能是两脚书橱,算不得有学问之人 学问的一个目标是:知道什么是"有学问"。
之所以说是"一个",而不是“唯一"目标,是因为它与其他候选目标,像“赚大钱、出大名"、"穷天人通古今"等等,可能也是相通的。例如于丹女士,大概已经明白“有学问”是怎么回事了,因而也赚到钱,出了名了。我连什么是"有学问"都还没搞清楚,所以上述几个目标,也就一个都没达到。
上面是玩笑话,我觉得这样的话题都太大,不适合讨论。从前的大师说,求学首先要会问合适的问题,现在论坛上常发的帖子不也强调“提问的智慧"吗?
比如,如果谁在"检索方法探索"板块号召大家讨论"什么叫检索?",或者在"国外文献资源"板块开帖提问"什么是文献?",我以为这个人若不是绝顶天才,那就是成心装宝。而且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些。
这丝毫不是说,这类问题(什么是检索、什么是文献、怎样是有学问)不重要;只不过对它们的追问,恐怕要采用另一种形式,而不是干巴巴地问、狠呆呆地答就能奏效的。
举例来说,如果hong老师拿出一篇自己的论文给大家瞧瞧,恐怕论坛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能立刻明白,“怎样才是有学问”了。 查200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
【学问】
“1、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2、知识;学识。”
“知识”容易,知道的多,对某一门学科博览即可。
“学识”最难,所谓“识”,能道别人所不能道,能给人以启发。
观今日中国之学者,多汇于大学,然有“学”者众,什么某某学科,某某方向,这个人是怎么说的,那个家是怎么论述的;但有“识”者少,你是怎么认为的?哪些思想是你发现的?
泓姐姐问题提得好!!
引用第6楼chaque于2007-04-09 13:27发表的 :
如果hong老师拿出一篇自己的论文给大家瞧瞧,恐怕论坛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就能立刻明白,“怎样才是有学问”了。
.......
我想知道“怎样才是有学问”, 咳,醉兄在评分时的理由给的好啊——“砖帖”!
这帖子的确是给人拍的。
已经进入状态了,我等且代观看。 这个题目太大了!曰其大,乃因其包罗万象。什么都可以称之为学问!因为你什么都得学都得问。
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我很有学问!故我以下的内容,仅可以说可以认为!
就其探讨的对象来说,包括神学,哲学和科学!神学的探讨对象是人性,哲学讨论的则是内心如何与外界更好地相处,科学以唯物的形式探讨外在世界,意图获得唯一、可预测、普遍性的答案。
学问就其词意来说,学是目的,问是手段!唯其不问的时候,也即有学问的时候!可你会达到不问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问就象汽车的挡位,属于无级的,且可以无限。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故学问之价值在与求其放心,唯达止善!
。。。。。。
学问不可能成就一切!至少一个是勇气,一个是爱情! 引用第6楼chaque于2007-04-09 13:27发表的 :
.....干巴巴地问、狠呆呆地答......
.......
好一个"干巴巴地问、狠呆呆地答", 质疑的学问是什么? 可否请chaque兄详谈. 再啰嗦几句
中国有句成语——厚积薄发。
似可以作为“学问”的注脚。
因学而达于厚积,可为何是薄发呢?因为“学”过之后还要通过“问”这一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也。“学”仅是被动的接受过程,“问”则是先置疑再有选择性的接受并最终形成自己观点的过程。
所以有大学问者必须是厚积薄发之人,而这时的人,即使是“薄”也不会轻易“发”,当年的康德,不“发”则已,一“发”惊人;之前嘲笑他不会写东东的那些教授们——“尔曹身与名俱灭”,而康德却为后人所铭记
可见,有学问者,并不一定是他能写出多少东西,而是能写出多少经典的东西,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常有人用“著作等身”来夸赞某人有学问,每每是一笑置之
就闲扯这些了, 会周公去了 不废江河万古流 如果说 "学知识" 是流进来的话, 我觉得 "有学问" 应该是能 "流出来" ^_^ 曾讀過楊聯陞先生言:
我想論學問最好不要談第一人,而談第一流學人與第一線學人(或學徒)。凡治一門學問,有了基本訓練,自己認真努力,而且對前人及時賢(包括國內外)的貢獻,都有相當的認識的人,都是第一線學人或學徒。第一流學人則是已經卓有所成就,他的工作決不能忽視的人,其中也有因年老或因語文關係對時賢工作不甚注意,仍不害其為第一流。(楊聯陞〈與周法高先生論漢學人物書〉,1963年9月10日,收在周法高《漢學論集》,1964年,頁27)
不算是回答的回答吧!因為這主要是就學術研究領域的評價而言,而且可能僅能得到普遍的共識,沒有絕對嚴格的認定標準,也沒法強人以同。比如說,依楊先生此處所言,錢穆先生可以算是第一流學人了,可是在部分人的心中,可以很簡單的用「腐儒」二字 來蓋棺論定~ 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才是算有学问 拷贝一段王财贵先生的论述供大家参考:
……东方学问就不一样,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人人皆能成圣,人人皆有道心,人人皆可逍遥,皆可成真人。这是人生大智慧,把这个弄通了,其它道理都通了,只是概念不一样,所有的概念,都要收拢在这几个系统内,其实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上下贯通的系统,把它横切开来,就是执的存有论,无执的存有论,而这两个存有论是同一个存有论,所以一心开二门,二门同时存在,这就利害了。
所谓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都是开二门中的生灭门的一个小支,这是不足挂齿的学问,这是站在高处来讲的。但是。我们现在却以这种学问(小支)为人生很重要的学问,这就完了,整个国家往这里走,整个知识界往这里走,就完了,我不是说这个学问不要做,做这个学问的人,都要有高远的心量来做这个学问,这学问就被提起来了。所以先要有见识,然后再有学问,没有见识,只有学问,没有意思。但是有了见识以后,往往有人就不用功,追求学问也要用功,用实在的功夫,又有高远的理想,志气,又有切实的学问,这叫学问家,这才叫知识分子。虽然每个人都有偏向,但不能偏废,如果你偏向往高处走,即哲学这边,其它学问也要有所关照,也要有所提倡,但你不让他们去喧宾夺主,不让他们去逐末舍本,如果你是在这地方(小支)做学问的人,你随时要有空灵的见识,随时要把人生广大起来,知道我这个学问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要把它泛滥了。
现在就是泛滥,学一派就走一派,并且以此解释一切,你怎么可以解释一切呢?以心理学解释一切,你去解释和尚看看,你去解释孔子看看,孔子就超出心理学之外,以孔子这样的人,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怎么有乐,你心理学就解释不清楚,「一箪食,一飘饮,人不堪其忧,」是心理学的,「回也不改其乐」就不是心理学。
什么叫做「政治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你叫尧舜看看绝对权力是不是绝对腐化!所以要有见识,才不会跟着这些知识起哄,这样起哄对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有害,权力使人腐化,所以我有权力时,腐化有什么关系。怎么可以这样子呢?学问怎么可以这样讲呢?儒家不这样讲,儒家讲君子之德。所以「禹、稷、颜回异地皆然」,尧为君,则「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禹有了天下之后,感觉天下好象不是我的,这样才是真有天下。儒家就是讲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现在谁懂?现在那个政治家有这个风范?有这样的风范,就国之天下平了。所以这个学问要讲,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不讲这个学问了,有了权就怕事,患得患失,未得之是患得之,既得之是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这就是小人,这叫小人当道,国家社会就乱了。还好我们守住自己心灵的活泼,守住心灵的光辉,所以「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这不是很乐吗?
我得志也可以,不得志也可以,这样心理学就测验不了我,心理学说,人得志后心理会如何,不得志时会如何,他得精神病的机率就增加多少,心理学家专门统计这个,人生就这样子,这有什么意义?你不得志时,得精神病的机率增加百分之五十,得胃肠病的增加百分之八十,你这叫什么人生嘛!心理学家就专门统计这个,你患了胃肠病,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工作压力太大了,我的理由是我受了很多挫折,我现在受了很多口舌之非,没用!你作这种学问干什么!这不是随便说话,这种学问就只能做到那个样子,这种学问能教人做到怎样的品格,是有一定的,因为他的学问就在这里,他最多教给人就是你要适应社会,最多是EQ,适应社会,适应得非常大方,最后他还是要讲到德,但德从那里来,不讲了,没来由,他只说一个人要做好心,善心,但是善心从那里来,他没有像儒家那样的深刻。
所以这种学问,一讲开来,就发现,要这个根据,但根据在那里呢?他们是没有交代的,这样不是要将东方的学问加进来吗?所以要有头,把头加进去了,理论就畅通了,中国人就是要做这个工作,但是现在西方人不相信你中国人的学问,连中国人自己也不相信自己的学问,这就完了,所以中国人要努力!要讲出学问给他们知道,现在那一个人在讲这个学问呢?自己学问都讲不好,别人的学问也讲不好,这就完了,这世界就没办法了。西方人不是不用功,外国人不是不诚恳,是你中国要表现都表现不出来,这就完了,所以我们只恨中国人,我们不恨西方人,因为西方人没有罪过,他们的传统就是这样子。是你中国人自己弄坏了,太差劲了,讲到这里就无限的痛心!……
------------------《儒釋道綜論》王财贵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義理組讀書會 87.12.17. 我陆续将个人的理解简单呈上。注意:要等本人所有的发言都完成,集中起来才是偶认为的“有学问”,别见啥就拍啊!
我的发言排序不分先后——
别人有的资料他或她(以下为了简便只用“他”,但绝非仅述男性学者)有,别人没有的资料他也有。
看过别人没看到或没看过的文献,而且是多种形态的。
大家都看了的东东,只有他能看出特别的门道,从而提出新的论点。
大家都会使用的方法他会用,大家不会用的他也会用。
别人能说清楚的问题他能说清,别人不能说清楚的他也能说清。
别人只能说给一些人,并使之明白;而他随便谁需要都能说清并使之明白。
先谈这些。根据得到的在决定以下的行动——本人在这里真的学到的很多,其中也包括效益与公平! 引用第18楼hong于2007-04-10 14:21发表的 :
别人只能说给一些人,并使之明白;而他随便谁需要都能说清并使之明白。
.......
比较认同这一句话。真正有学问的人,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对方不懂的事物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