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余秋雨,你不该误导国人
一个被我们认为是视读书为生命的人,怎么突然间就改变了轨迹,说出“阅读更多的是浪费生命”这样偏激和不负责任的话?关于阅读指导的问题,我们新教育共同体一直认为,阅读是需要指导的。
首先是阅读内容的指导。余秋雨自己就向青年人呼吁过,“茫茫书海,真正与你有缘的只是一角”,要“先找一些名著垫底”,“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人类那些伟大的智慧、伟大的思想,难道不是蕴含在那些伟大的图书中吗?我们的学生不经过指导,就可以从汗牛充栋的著作中间,挑选出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吗?其次是阅读方法的指导。
余秋雨自己就给青年人提过很好的阅读建议:“要把阅读范围延伸到专业之外”,“名著读不下去也可以暂时放下”,“青年人应立足于个人静读”……怎么现在突然又发起“怎么指导”、“谁来指导”、“指导什么”的问来?莫非顿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需要接受指导的时代,完全可以任由孩子们“眼睛从书本上跑过”(叶圣陶)?从新教育实验在许多学校的“营造书香校园”实践看,阅读指导非常必要也十分有效。青少年由此获得的阅读,更多一些有效阅读,更多一些文化积淀,更多一些精神奠基。
余秋雨反对设立“国家阅读日”的第三条理由是:与旧时代文人的向往不同,我不认为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对文化见识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
阅读能启发生命,但更多的是浪费生命。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
首先,余秋雨拿古人的阅读量比对今人,得出“孔子、老子、墨子、庄子为什么比我们伟大?因为他们的阅读量不到我们的万分之一”的结论。我们认为,与他理解的恰恰相反,先贤之所以成为先贤,不仅因为是他们那个时代读书最多、经历最广的人,还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心无旁骛,潜心读书,拥有了先知先觉的机会和智慧。不像今天,人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日新月异的选择,喧嚣和浮躁侵蚀着人们有限的心灵空间。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更需要读书,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种去伪存真,与文化见识同步的阅读。
比之阅读,余秋雨提到了“更重要的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境界,本来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游历、考察固然重要,但是,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是不太容易的事。阅读,毕竟是大多数人认识世界的基本路径。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阅读,没有先前的知识作为积淀,那游历、考察、体验等后面的一切都会在品质上大打折扣。就像为何早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能打动千万读者的心,如果只是单纯的游记,不会有这样大的力量。原因在于“文化”,更确切地说,是先生一路走来所呈现的风景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之“苦”。而这些给我们耳目一新、涤荡灵魂的文字又从何而来,我想,不是先生单纯考察、游历、体验、创造的产物,而更多地依赖于多年的阅读积累,宏大的知识背景,加之有机会身临其境,所以,情从心来,游刃有余地留下了这些镌刻人心的文字。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阅读不仅能够丰富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更能够提高余秋雨所强调的“考察、游历、体验、创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像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提到,之前对山西的印象是“长期以来,我居然把山西看成是我国特别贫困的省份之一,而且从来没有对这种看法产生过怀疑”。原因是,“也许与那首动人的民歌《走西口》有关吧……当然,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山西东部那个叫做大寨的著名村庄,它一度被当做中国农村的缩影,那是过份了,但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它作为山西的缩影却是毋庸置疑的。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上开出了整齐的梯田,起早摸黑地种下了一排排玉米……”如果对应余秋雨的观点,这样的感受就是真实的“考察、游历与体验”了,是比阅读“更重要的事”。但是,恰恰相反,此后,余秋雨说:“大概是八九年前的某一天,我在翻阅一堆史料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使我大吃一惊的事实,便急速地把手上的其他工作放下,专心致志地研究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查检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阅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稿,终于将信将疑地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接着,余秋雨引经据典,陈述了蔚为壮观的“晋商”历史长卷。试想,如果没有如此专注浩瀚的阅读,“行万里路”的余秋雨可能终老都不会“抱愧山西”。像这样的例子,在余秋雨的著作里并不少见。
写到这里,我们越来越奇怪,一个被我们认为是视读书为生命的人,怎么突然间就改变了轨迹,说出“阅读更多的是浪费生命”这样偏激和不负责任的话?为什么阅读很重要?请重温设立“国家阅读日”的理由: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这三个理由,不仅是对阅读意义的阐述,也是解决当下教育问题与社会风气的一帖良方。
最后,我们想对余秋雨认真地说一句:你不该误导中国人!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文化人,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诉求,守护文化的良心。
朱永新
http://news.sina.com.cn/c/pl/2007-04-01/012912663499.shtml 帖子不错,但属于纯转贴,不能加分。当然,如果有精彩的讨论或读后感就很好了,得分比喝水还容易。 看看他的书,一本书到有半本是相片,搞的跟个戏子样的.和那个什么"杨二车那姆"好有一比,不过那女的还有几分姿色,也看的下去,而老余就差了点了.
再说了,什么误导? 他乱说,你还乱听啊...晕倒啦.
余秋雨这人也就是个2腿书柜而已.时间会证明的。 引用第2楼hufucopy于2007-04-02 02:55发表的 :
余秋雨这人也就是个2腿书柜而已.时间会证明的。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读书人常常“偏食”。就如孙郁先生所言“我从自己的得失里发现,文人之间的争论,有时是偏食者的自言自语。合自己的胃口者好,不合者反之。类似的现象,现在还能在一些人的争论中看到的。”或许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当选择了什么的时候也是怀疑开始的时候。 不管咋说,余秋雨至少还是装的“书”。
哪像我,装的“草”。
我觉得大家对他是不是有点过分严格了? 引用第4楼醉乡常客于2007-04-02 20:22发表的 :
我觉得大家对他是不是有点过分严格了?
^_^,早几年时他的书卖得火热,引得多少人红了眼啊!于是就有人出来揭露其在文革时的“行径”。
文人多相轻,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例证啊!
说实话,在大学里又很多人还是很喜欢他的作品,我周围就有不少“余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