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奇的《人文寻求录》
自从看了林同奇译Paul 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后,就好奇林同奇是哪儿的学者,可是都没见到他的著作,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直到在书店看到《人文寻求录》,才又想起这个人。林同奇,《人文寻求录: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北京:新星,2006,10)
这本书共书十七篇文章和三篇附录,其中附录三是英文论文,中译文也收入此书,令人不解的是第七篇《孔子的宗教层面和“命”的概念》是翻译B. Schwartz英文著作《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一小节,第八篇谈的是译馀心得,似乎要把第七篇列为第八篇的附录才合理啊,难不成林奇同把翻译当成创作了,虽然批评界有此一说,不过林似乎不是这路数的人。
这本书收入林译完《在中国发现历史》留在哈佛费正清二十年来的研究心得。《自序:学思心得》叙述了他从小到老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思路的转变交待得非常清楚,这篇与最后一篇中文文章《林氏家风:中国士大夫传统现代化一瞥》相互补充,可以看出林生涯、思考的整个来龙去脉,很有意思。这书的副题是“当代中美著名学者思想辨析”,不过总得来说林其实没谈到几个人:牟宗三两篇、Schwartz六篇(包括那篇译文)、金观涛一篇、Geertz一篇、P. Cohen二篇、Hayden White一篇、谈象征神话学派的一篇,还有三篇是他所谓的“论域分析”。以中国研究而言谈到的不过四个人,牟、金是国产,而史、科是洋货,以篇幅看国产实不及洋货,尤以史华慈为全书的重心,林自己解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对史的思想产生兴趣,进而自2000年起研究了史氏。而我注意这本书正是为了其中有篇论文谈到黄克武的严复研究里对史氏的批评,篇名是:《误读与歧见之间:评黄克武对史华慈严复研究的质疑》。
在《误读与歧见之间》里林认为黄克武提出的问题是有见地的,但对史氏的批评却是误读了史氏的意思。言下之意林认为他的才是正解,而黄却走上了歧途。谁是谁非,现在黄论严复的书已有简体版(《自由的所以然》),大家可以看看哪一解能说服自己。黄克武是Thomas Metzger的学生,Metzger又是史氏的学生,说来也是一脉相承,而我觉得Metzger是头脑非常清楚的学者,如果黄克武的严复研究有问题,Metzger是不会称道的。这种讨论方式有点像多年前陈忠信批评余英时的商人研究一样,陈执著余误读了韦伯的书,所以大错,当然林没这么说黄,只是这让我想到宋公明君在另贴所言“作者何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一语。林在这篇的第一个注释特别说:“本文旨在说明,学术争论乃艰苦功夫,误读难免,对史氏尤然”云云,大概他并不想引起论战,而他这种“读”法,今天的学界也会质疑。
真正让我困惑的是:史氏真值得让人花这么多力气搞清楚他的“思想”吗?这我们只能回去读读史氏的著作才能明白了。 《读书》07年1月,有顾彬一篇文章译文,批评了美国的汉学研究,并以狄百瑞、杜维明、墨子刻为代表,捍卫“波恩学派”汉学研究取向,简言之两家之别似乎可以归为“同异”之别,“普遍与特殊”之别,“历史与非历史”之别。顾彬推崇的Joseph SimmonPeter Sloterdijk ,书园的朋友可以留意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