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ry 发表于 2006-12-4 20:03:51

读罗兰·巴特《S/Z》随感

《S/Z》罗兰·巴特 屠友祥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版

  1,这本书像行为艺术:重要的不是具体的批评段落,而是其总体上的策略与对待文本的方法:将现实主义中篇小说《萨拉辛》按句子分为561个阅读单位,又将文本分为5类代码:“众声音(众符码)的汇聚成为写作,成为一个立体空间,其中,五种符码、五种声音相互交织:经验的声音(布局符码),个人的声音(意素符码),科学的声音(文化符码),真相的声音(阐释符码),象征的声音(象征符码)。”(P85)他从一个阅读单位分辨出以上五种符码的一种或多种。与传统的阅读样式和批评策略不同的是:他把关注重点从“宏大”的整体转向了具体的“阅读单位”。意义不再是统一、稳定,由各有机部分汇聚于一起的意义。各部分也不仅仅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各自有自己的符码,并在符码的组合与排列中取自身的意义。在对细碎的阅读单位的认真的辨析中,我们体会到了巴特的才华、文采,以及耐心。
  2,巴特鼓吹的是“抬头而读”(P50)即“由于思绪、兴奋联想翩然而至”“不时中辍”(P50)的阅读,写此书是为了“唤起一种阅读理论”(P50)取消作者的特权,而释放读者的创造欲望,并使得这种创造性阅读合法化。从这角度来看,虽然他采用了与中国小说评点、新批评细读相似的形式,但其实质不同。中国小说评点中经常出现的话是:“妙笔”“妙不可言”,都是从作者写作技巧角度来进行品评,这种批评活动帮助读者意识到作者写作的幽深微妙之处,使作者在读者面前的“特权地位”更得以巩固。新批评派的细读法探究的文本自身的特性,与作者关系有所疏离“意图谬误”,但也斩断了读者一维的“感受谬误”。
  3,巴特在此使他的阅读转而成为新的阅读对象,因而把“抬头”之际的紧要时刻尽数系统化。(P50)可以体会到20世纪以来批评家的总体追求:摆脱批评对作品、作家的依附性,使批评本身得以自足,或者批评即是写作的一种。其5种符码是以一种科学态度、理性的方数来进行辨析,其阅读结果与作者的写作关系并非密切,而是由读者的“抬头”所致,与作家诗人的批评不同。(一位当代作家(陈建功?)说的一句话:判断一部作品好坏的标准就是他写不出来。)同行之间的评价自然会从写作角度(技巧、提炼的功夫等等)入手。
******************
以下是摘录:
◎(P199)四十七、四十八节从两位主人公的法语词源学入手,有一些有意味的文字:“Z是毁伤的字母:在语音上,Z刺灼的舌头似若惩罚的鞭挞、蜜蜂之类虫子复仇的鸣声;在书写上,手握笔管,斜着划过纸页均匀的空白,在字母微呈圆曲的两条线之间,像一把邪恶而阴冷的刀,它斩掉,砍除,划出道道斑痕……”(P199)“如此,横阻在萨拉辛的S和赞比内拉的Z面前的这条斜线(/),便有一种让人惊惶的功能:它是表示删除的斜线,镜子的表面,幻觉的墙,对照的边界,界线的抽象,能指的倾斜性,纵聚合体的定位标志,因而亦是意义的诸如此类。”
◎六十八节 编织物:P263 “<…………>就编织的起源而论,弗洛伊德将它看作这样的活计:女人编织阴毛以形成她没有的阴茎。”

valery 发表于 2006-12-4 20:19:27

再贴以前读《罗兰·巴特自述》的零星感受:

有些人的文字像是巫师,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不,应该说是自信得可以忽略逻辑、推理的方式,以上帝创世的方式,命名的方式来扩展。比如:“冲突具有性的特征、语义的特征;区别是多元的、色欲的和文本性的;意义和性别是构筑和组成的原理;区别甚至是一种扬起、一种扩散和一种闪光的速度;”(P37《罗兰·巴特自述》)“需要理解描述(description)是什么。它致力于恢复对象的必然要消失的特征,同时假装(借助于颠倒的幻象)相信这种特征,并希望这种特征是有生命力的:‘使其活着’即意味着‘看着死亡’形容词是这种幻象的工具;不管怎么说,由于形容词只具有描述品质,所以它是悲伤的。”只有两种选择:领会,或者排斥。建立在体悟之上的文字,是文学性的、隐喻性的文字。但颇耐人寻味是,他以理论家而闻名,并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重大影响而著称。

hhbyr 发表于 2007-6-10 21:42:55

看上去很困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罗兰·巴特《S/Z》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