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zero 发表于 2004-4-8 00:00:00

[原创]《史记》:人性重于功业的关怀

褒《汉书》贬《史记》者,多以为《汉书》之取材与文字间对功过的评品较《史记》公允,窃以为,这不过是因为《汉书》与《史记》有着根本不同的历史观而已。
  
  《汉书》非常明显是站在封建正统的立场上写的,是统治者的代言人。而《史记》是书“一家之言”,是以“民”的角度来看历史。司马迁更多地是以仁道,信义这些人格的角度去关注历史,他倾注更多关注的是历史中的“人”,而不是功业成败,甚或所谓历史进退。
  
  其实,对于什么是“英雄”,自古以来的人们原本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人以为胜利者方是英雄,有人以为建功立业者方为英雄,有人则以为“英雄”首先是人格上的优秀,人性方面具有严重缺陷的人无论建立多少正面功业也和“英雄”无缘。。。。。。“英雄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每个人都有权保有自己的标准,但同时也都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英雄观”如是,“历史观”更如是。
  
  也许在一些旁观者看来,司马迁对某些颇有功业的人评价不公,对某些失败者褒扬太过,但那也不过是历史观之争而已。《史记》最看重的本不是功业----既然在司马迁眼里,人性的光辉远胜世间功业,正直坦荡的失败者比反复无常的胜利者更值得敬佩,他又为何不能以浓墨重彩去写人性,而将功业置于次要,甚至忽略的地位?后人所谓的司马迁对历史进行的“加工”,也就是以这种历史观的体现吧----这和《二十四史》中绝大多数的传纪着力于品评“功业”,而将与功业和忠心无关的人性置于次要甚至忽略的地位,在性质上基本相同,在境界上却截然相异。
  
  封建正统的历史观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历史观,因为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是胜利者,也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忠实追随者才可能建立丰功伟业。但《史记》不是,所以《史记》中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在正史中绝无仅有的,后世写史者,文笔未尝没有胜于司马迁者,但写出来的文字,绝不能比《史记》更动人,只因为他们最关注的本不是人。
  
  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自然都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可是生活在他们统治下的老百姓,感受到的更多的只怕是横征暴敛或者穷兵黩武吧。霍去病的功劳自然是很大的,可是如果我是无名小兵,奇功于我何干?为国效力,边关何处不埋骨?我宁愿在李广手下当兵。
  
  最后说一句,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有其自身特色,对一个人的评价主要体现于本传中,但又不仅仅体现于本传中,便是特色之一。有些时候,司马迁对笔下人物的褒扬是藏而不露的,例如对卫青----他的锋芒不似霍去病逼人,故而本传中的光彩也不及霍去病夺目。然而,不尽读《史记》之汉代人物传,就无从充分体会司马迁对卫青那种深沉的喜爱,那种运笔极深的赞美。下文出自《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这样的文字,在《史记》中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王又谓被曰:“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被曰:“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觽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王默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8 21:05:08编辑过]

雪融鸿飞 发表于 2004-4-9 00:00:00

特殊的经历,使世界观发生改变,人在死亡和灾难中所悟出的人生哲理,所思考的层面,往往是没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
英雄惜英雄,司马迁自己也何尝不是英雄呢?

odinphoenix 发表于 2004-4-9 00:00:00

有同感,一将功成万骨枯.我记的看过一篇文章,杨叛写的,文章名是小兵之死,是对神雕侠侣的一段故事的发挥,下面是全文.
 我是一个小兵,守城的小兵。
  像我这样的小兵,襄阳有几万人。这些人里,有的是襄阳人,有的却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大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决不让蒙古人攻下我们襄阳城。
  襄阳城里最受人尊敬的就是郭大侠和郭夫人。十几年来,他们一直和襄阳同生死共存亡。要是没有他们,襄阳早就完了。
  郭大侠是个好人,对我们从不打骂。郭夫人呢?我不清楚,不过我感到,她要守住这里,恐怕一大半是为了郭大侠。她看人的时候,你总觉得什么都藏不住,那感觉让我很难受。
  郭大侠和郭夫人有个女儿,这个小姑娘一点都不像她的父母,成天地惹是生非。有一次过年,还让郭大侠的两个徒弟把鞭炮扔到我的身上。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郭大侠从别的地方捡来的?
  大家都说郭夫人是襄阳城里最美的女人。
  表面上我不敢说什么,但在我的心里还有人比她更美,那就是城东卖热汤面的茉莉。
  茉莉今年十八岁,比我小三岁,但和我却差不多一边高。
  她的一双眼睛笑眯眯的,象月牙儿。
  茉莉对谁都很亲切,不像郭夫人,总和弟兄们保持着一段距离。
  每天早上,我都要去城东喝一碗汤面。要是早上当值,就晚上去。
  去的次数多了,茉莉便认识了我。
  “干啥子哟,跑那么远,喝我一碗面。城西没有卖面的咯?”她吁吁叨叨地跟我说。
  我不答她,只是默默地喝我的面。
  渐渐的,她便也明白了。给我的面总比别人的多,还格外的加一把香菜末。
  那香菜末撒在碗里绿油油的,衬着红红的辣椒丝,很耐看———就象茉莉。
  今年,蒙古人又来攻了。是蒙古的一个王子带的军,听说是姓忽的。大家也不在乎,这么多年都守下来了,你个姓忽的就能攻下来?
  可是仗打起来,却很吃力。这次的蒙古兵和以前不一样,一个个都象是拼了命的。我们在城头把他们一批批地赶下去,他们又一批批地攻上来。城墙下的尸体一堆堆地象材垛子,也许有一天,我也会象一根木材一样躺在那里。
  打仗后,便一直没去茉莉那里吃面了。心里虽然想得紧,可是没法子,大家谁不是咬着牙在城垛子下过日子。象赵二哥,都已经三四天没合眼了。
  那天,我正从箭孔中向下看,刘头在后面喊我,说有人来给我送东西。
  我回头一看,是茉莉!
  她挑着一担的热汤面从城东走到城西来看我。城东到城西,难道不是很远么?
  我低下头,一口口地喝着面。眼泪一滴滴落在面里,跟那绿油油的香菜末和红通通的辣椒丝融在了一起。
  茉莉走时,低着头对我说:“别的我不管,你可要活着来吃我的面喽。”
  我点了点头,做出我的承诺。
  三天后,有人来到了城里。
  是一个姓杨的少年和一个穿白衣的女子。
  大家看了那女子,都说是天上的仙女。
  他们说的对,但我的仙女却只是茉莉一个。
  那姓杨的少年刚一到就立了大功,在城头救了郭大侠。大家都说他了得。
  可是,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让人看了就难过。
  每一次他看那身边女子的时候,都象是生离死别前的目光————就象那天在城头茉莉看我的目光一样。
  我有个奇怪的想法,他一生的愁苦都将因这女子而来,也将因着这女子而去。
  而我和茉莉呢?我们之间,并没有那么深的阻重,我们会白头偕老吗?
  在这漫天的硝烟战火里,我暗暗地问自己。
  我并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
  几天后,郭大侠的两个笨徒弟私自去行刺蒙古人的主帅,被人抓住了。本来,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襄阳没有了那两个废物,照样守得住。可是郭大侠却要亲自去救。
  没有郭大侠,就没有襄阳。这道理人人都明白。可是他还是非去不可,我想,这就是大侠的悲哀。
  和郭大侠一起去的,还有那个姓杨的少年。
  我不知为什么要让他一起去,因为他救了郭大侠一次,大家就认为他还能救第二次?
  我沉默地看着他们离开,当我看到那少年的眼睛时,我突然轻松起来。
  那种目光,决不是去赴死的目光。那目光中,充满了希望。
  于是我想,他们是会回来的。
  他们果然回来了,只是受了伤。我是第一个发现他们的人,因为当时当值的哨兵中只有我仍然向大路眺望着,因为我仍然相信他们能够平安归来。
  大夫说,再晚一刻钟,两个人就危险了。
  生平第一次,我感到了骄傲。我救了郭大侠,便等于救了整个的襄阳———也等于救了茉莉。
  郭夫人也很感激我,她把我从城上调了下来。说等她丈夫伤好了后,还要亲自谢我。
  我想,这次应该能活着去吃茉莉的面了。
  第二天一早,城内起了火警。
  着火的是郭大侠家。
  我第一个拿起水桶,向郭大侠家跑去。
  郭大侠的伤还没有好,要是出了什么差错,襄阳就完了———还有茉莉。
  火并不大,火头却很多,显然有人故意放火。浓烟中,传来刀剑相击的声音。
  敌人来犯了。
  我正想着如何冲进火里把郭大侠救出来时,身子突然一麻,被一个人背在肩上,头上被扣了一顶帽子。
  是那个姓杨的少年!
  他给我戴的是郭大侠的帽子。于是,我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这么做是对的,郭大侠是襄阳的救世主,而我,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灰衣小兵。没有人在意我的死活———除了茉莉。
  敌人果然追了上来,我听到他们在搏斗的声音。
  突然间听到一声“着!”我的背上被锐器划过,传来一阵巨痛。
  他背着我又跑了几步,我又听到有个阴森森的声音说道:“小子,投降了罢!”
  然后便听他道:“郭靖给你!”将我抓起送到一个人的手中,然后又一脚将我和那个人踢下墙头。
  那人兀自抱着我大声欢叫:“我捉到了郭靖,我是蒙古国第一大勇士!”
  接着,又有两个人拽住了我的手足。
  三个人大力地一拉。
  恍惚间听见茉莉的声音————“别的我不管,你可要活着来吃我的面喽。”

雪融鸿飞 发表于 2004-4-9 00:00:00

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又何尝不精彩?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天堂,只是,无人知晓~~~~

依荷听雨 发表于 2004-4-18 00:00:00

numzero真是女子吗?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英雄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每个人都有权保有自己的标准,但同时也都不能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确实应该这样,可在中国,当英雄可是最难当的哦,不把你朔造成为一个圣人完人,大家不会放手的:)

谢谢odinphoenix转帖分享,送花:)

farmer 发表于 2004-5-8 00:00:00

小兵之死
我很喜欢!

对小人物的关怀最为难能可贵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史记》:人性重于功业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