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4 23:41:10

Luminarium文学馆

http://www.luminarium.org

Texts, biographies and criticism of authors from the Medieval, Renaissance and 17th Century periods.

该站收链17世纪以前的英语文学名家名作,分为“中古文学选集”,“文艺复兴文学选集”和“十七世纪前半叶文学选集”三个板块,资料丰富,推荐喜欢英语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网友收藏。

Gossudar 发表于 2006-8-5 10:15:59

呵呵,在“私生活”也看到啦,这个网站上的东西Dasha见过,不过,不放心,还是愿意看图像版,尤其是Medieval的。Dasha不过是得一忘二兄酷评的第一种人,对那些所谓前辈大家比如杨周翰、杨宪益、杨绛之流吹毛求疵,而且,一定会一直吹下去的,彼等盛名之下,害人匪浅啊。

hero8151 发表于 2006-8-5 10:29:55

其实大家看待前人的翻译都应当宽容一点,毕竟得考虑一下他们翻译时所处的时代、环境与能借助的条件都与现在不同。比方说,他们那时可能就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词典、也没有网络搜索引擎可以使用。这对于翻译出来的成品绝对是有影响的。
另外,我们千万别以为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完美无缺了。事实上,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也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而别人看你的译文时也可以找出许多不足来。
所以,宽容一点。当然,对那些确实粗制滥造的、抄袭剽窃的、不知悔改的绝对不能宽容,要批他个体无完肤,嘻嘻

Gossudar 发表于 2006-8-5 12:51:05

问候一下Hero兄,兄提供的语言学对照文本,Gossudar看了,应该是北大的,尚在补充修订中。
对于译本,Gossudar从来只对文字不对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兄所谓外在的物质条件,恐怕唐玄奘、严几道、翻译和合本的诸贤……就未必比Gossudar所列“诸杨”的条件就好;此外,兄所谓“那些确实粗制滥造的、抄袭剽窃的、不知悔改的”,恐怕百年之后,也就成为兄目前心目中的“诸杨”了吧,比如Gossudar十分喜欢并认同的徐梵澄先生,当年不也被林同济批评得体无完肤,迹近“那些确实粗制滥造的、抄袭剽窃的、不知悔改的”?据说冯至因此不分青红皂白,为徐辩解,这样的辩解是什么?冯至的德语本身就可疑,“五楼六楼”不分,Gossudar甚至都怀疑他是否真的到过德国,是不是也是一个“方鸿渐”。要知道,尽管林同济的德语水平或许无从考证,但林同济一派的陈铨先生,其人的德语一定是极其吓人的,尽管陈铨并未大量进行翻译工作。

再说Gossudar最鄙视的将“史诗”译成散文。为什么别人能沉下心来,数十年后拿出韵译?不是功利心在作祟么?试问,他急什么,难道不读他的散文译本天下人会大批死去?想起刘小枫曾说:“笔者不揣谫陋,勉为其难来翻译《会饮》,首先为了自己尽可能细致地读书。本打算再吸纳几个注本的注释(搞集注笔者力所不逮),这自然需费时经年——为不耽误这个汉译本出版,暂且试译如此。”谁又拿枪逼他做自己力有不逮的事呢?

Gossudar能够对徐梵澄抱有宽容心,而对“诸杨”不能,应该也是源于此,梵澄先生的骚体《薄伽梵歌》,绝对值得静心品味。

题外话,Gossudar所从事的职业本身就与翻译行当远隔千里,因此,Gossudar的谬评似乎不会影响诸杨的谋生饭碗。但是,“我们千万别以为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完美无缺了。事实上,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也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而别人看你的译文时也可以找出许多不足来”的潜台词就是“有能耐你来呀”,这明显就是近乎无赖的狡辩。每一行当似乎都有相关的行止准绳,我有没有能耐姑且不论,但我有权力用这个准绳来绳之以法。歌迷们喜欢一首歌,未必要会唱,而且歌迷也没有必要会作词谱曲,但歌迷有权利喜欢或者不喜欢一首歌,有权利评价一首歌。

hero8151 发表于 2006-8-5 15:54:37

..........“我们千万别以为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完美无缺了。事实上,我们再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也会发现很多不足之处,而别人看你的译文时也可以找出许多不足来”的潜台词就是“有能耐你来呀”,这明显就是近乎无赖的狡辩。

Gossudar兄,我说这话的时候绝对不含任何潜台词。 这是我本人最真实的感想。我自己也翻译,但常常感到不如意。有时候自己觉得是正确的,后来才发现错了。想念很多人也有同样的经历。

............兄所谓外在的物质条件,恐怕唐玄奘、严几道、翻译和合本的诸贤……就未必比Gossudar所列“诸杨”的条件就好。

 呵呵,我不懂佛经。但天知道唐玄奘翻译的东西就是正确无误的吗?恐怕不见得吧。严几道的行文虽广受赞誉,比如桐城派的吴汝伦。但那到底真地算是翻译还是算是创作呢?又是一笔糊涂账啦。

..........再说Gossudar最鄙视的将“史诗”译成散文。为什么别人能沉下心来,数十年后拿出韵译?不是功利心在作祟么?试问,他急什么,难道不读他的散文译本天下人会大批死去? 

我只懂英语,德语一窍不通,对德语文学翻译就不评论啦。只是事有轻重缓急,如果有读者想读这一“史诗”,但尚无人能以“史诗”的形式译之,难道他便得等上五十年、一百年,直到有人有能力这样翻译了才能有机会读它吗?说不定等这“史诗”形式的译本还没出来他就已经过世了。这样一来,如果有人能以散文译此“史诗”,能使他至少有机会了解其内容(形式当然没办法啦),不是也是功德无量吗?

..........歌迷们喜欢一首歌,未必要会唱,而且歌迷也没有必要会作词谱曲,但歌迷有权利喜欢或者不喜欢一首歌,有权利评价一首歌。
这倒没错。但问题是,他们的评价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印象式的还是有理有据的?他们能真正听懂歌曲吗?翻译批评与此同类。读者是根据什么来评介译文呢?仅仅看通顺流畅与否、文字优美与否吗?不懂原文,如何真正客观、全面地审视译文?我怀疑之。


 另: 其实在此这么匆匆忙忙地回复,并不能将自己的观点比较全面地表达出来。有疏漏之处莫怪。

hubrhubr 发表于 2006-8-5 16:41:51

  问候Gossudar兄!
  G兄在3楼的宏论,于弟心有戚戚焉。目前整体翻译水平之低下,令人不堪,究其原因,大概即在G兄所说。
  不过,唐玄奘的翻译条件之好,恐怕真的是无与伦比的。
  第一,他有国家的支持。
  第二,他有最豪华的翻译阵容作为他的助手。
  第三,他有最严格的翻译规则。
  临时在网上找了点材料(http://aitherlee.spaces.live.com/blog/cns!A4C5A529B7CD00C1!987.entry?_c11_blogpart_blogpart=blogview&_c=blogpart):
    玄奘的译场备有十种工作人员:一、主译,翻译的总负责人;二、证义,审读译文与原文之间有无出入;三、证文,按原典校对译注读出的梵文(实际上检查译主有无看错);四、书写,写出音译;五、笔受,将梵文译为汉文;六、缀文,按照汉语语法整理译文;七、参译,校勘原文,并将译文译回原文,再与原文对照;八、刊定,删削译文使洗练;九、润文,润色译文;十、梵呗,唱诵原文,修正音韵。
  更具体的情况,G兄如有兴趣,可参考《现代佛教学术丛刊38 第四辑八 佛典翻译史论》,尤其是其中曹仕邦先生等人的文章。我有朋友正在做玄奘的翻译,也许日后我可以把他的一些心得贴出来:-)

Gossudar 发表于 2006-8-5 16:42:19

嘿嘿,Gossudar不过是随便说说,兄也就随便听听吧。

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6 01:01:39

引用第1楼Gossudar于2006-08-05 10:15发表的“”:
呵呵,在“私生活”也看到啦,这个网站上的东西Dasha见过,不过,不放心,还是愿意看图像版,尤其是Medieval的。Dasha不过是得一忘二兄酷评的第一种人,对那些所谓前辈大家比如杨周翰、杨宪益、杨绛之流吹毛求疵,而且,一定会一直吹下去的,彼等盛名之下,害人匪浅啊。

同意G兄的严谨, 其他两位不太清楚, 不好说, 但看过杨宪益的一些中诗英译, 了无诗味, 实在是遗憾. 杨的才识学力, 未让侪辈, 但译得太滥, 太过相信自己的天才了. 翻译大不如前, 我看出版社要负很大责任, 许多责任编辑不负责任, 也负不起责任. 看看以前出版社的编审, 很多本身就是出色的译手, 现在, 唉.

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6 01:04:29

引用第1楼Gossudar于2006-08-05 10:15发表的“”:
呵呵,在“私生活”也看到啦,这个网站上的东西Dasha见过,不过,不放心,还是愿意看图像版,尤其是Medieval的。Dasha不过是得一忘二兄酷评的第一种人,对那些所谓前辈大家比如杨周翰、杨宪益、杨绛之流吹毛求疵,而且,一定会一直吹下去的,彼等盛名之下,害人匪浅啊。

同意G兄的严谨, 其他两位不太清楚, 不好说, 但看过杨宪益的一些中诗英译, 了无诗味, 实在是遗憾. 杨的才识学力, 未让侪辈, 但译得太滥, 太过相信自己的天才了. 翻译大不如前, 我看出版社要负很大责任, 许多责任编辑不负责任, 也负不起责任. 看看以前出版社的编审, 很多本身就是出色的译手, 现在, 唉.

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6 01:06:12

引用第1楼Gossudar于2006-08-05 10:15发表的“”:
呵呵,在“私生活”也看到啦,这个网站上的东西Dasha见过,不过,不放心,还是愿意看图像版,尤其是Medieval的。Dasha不过是得一忘二兄酷评的第一种人,对那些所谓前辈大家比如杨周翰、杨宪益、杨绛之流吹毛求疵,而且,一定会一直吹下去的,彼等盛名之下,害人匪浅啊。



同意G兄的严谨, 其他两位不太清楚, 不好说, 但看过杨宪益的一些中诗英译, 了无诗味, 实在是遗憾. 杨的才识学力, 迥超侪辈, 但译得太滥, 太过相信自己的天才了. 翻译大不如前, 我看出版社要负很大责任, 许多责任编辑不负责任, 也负不起责任. 看看以前出版社的编审, 很多本身就是出色的译手, 现在, 唉.

Gossudar 发表于 2006-8-6 14:34:02

胡兄,梁任公有专文讨论我国的佛典翻译,对玄奘亦进行了考评。政府的支持并不能够决定译文的精准,傻以为,更在译者一念之间。梁启超、马建忠对同时代的译者进行了批评,对翻译“事业”作出了展望,可惜,竟被后来者目之为“马氏虽对翻译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http://www.duxiu.com/book/000/005/588/990/D362FD9A16E3472561E6997B972E0B34.htm
“佛典翻译史论”已经找到,可惜本周Dasha忙于《旧约·以赛亚书》(KJV、Luther1545、CUV)的电子文本校读,内子要用,本人亦欲藉此补充些西洋文化。

bibliomaniac兄,您我就是这般互相吹捧,也不需要连发三贴哟 杨宪益耽于浓酒,误人误己啊。老J大兄时常对Dasha提到兄,那里除了阿九,就是兄能够进入他的法眼了,尽管他对大陆译本的眼光不准。就像Dasha刚刚回胡兄所说,Dasha以为,翻译之道,存乎一心。要不,严复何必“旬月踌躇”呢。再比如,KJV、Luther1545、CUV,三种译本所据母本并非同一本古希伯来语本,但三种文字却惊人的一致,为什么呢?盖佛典、圣经,皆出于信仰、而非功利也。就是马克思的汉译文本,比对德语原文,也是珠玑历历在目,Dasha都将其视作教材啦。至于出版社,想来兄不太了解大陆现阶段的情形罢,就是上海译文,编辑的英语如果能够真实地达到大学四级、专业八级,也不会弄出如此多的垃圾。而且,Dasha一直以为,仅仅会外语,是无力从事翻译的,包括那些满嘴洋文的“海归”,文化,一个简单句子里所蕴涵的文化,不是语言学习所能够囊括的。各个行业的术语,也不是流利的同声传译所能够胜任的。

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6 18:13:43

bibliomaniac兄,您我就是这般互相吹捧,也不需要连发三贴哟杨宪益耽于浓酒,误人误己啊。老J大兄时常对Dasha提到兄,那里除了阿九,就是兄能够进入他的法眼了,尽管他对大陆译本的眼光不准。就像Dasha刚刚回胡兄所说,Dasha以为,翻译之道,存乎一心。要不,严复何必“旬月踌躇”呢。再比如,KJV、Luther1545、CUV,三种译本所据母本并非同一本古希伯来语本,但三种文字却惊人的一致,为什么呢?盖佛典、圣经,皆出于信仰、而非功利也。就是马克思的汉译文本,比对德语原文,也是珠玑历历在目,Dasha都将其视作教材啦。至于出版社,想来兄不太了解大陆现阶段的情形罢,就是上海译文,编辑的英语如果能够真实地达到大学四级、专业八级,也不会弄出如此多的垃圾。而且,Dasha一直以为,仅仅会外语,是无力从事翻译的,包括那些满嘴洋文的“海归”,文化,一个简单句子里所蕴涵的文化,不是语言学习所能够囊括的。各个行业的术语,也不是流利的同声传译所能够胜任的。

可能是周末吧,发贴有点卡,按了几次,没想到都出来了,删又删不掉,不管它了。
杨宪益耽酒,虽然是老毛病,但十年里的丧子之痛,可能也有关系,令人同情。有时想想,要做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真是难啊。但不管怎么说,认真对翻译来说,是第一要求。据说杨早年与人诗酒唱和,半小时就能整出首律诗来,比谁都快(杨的打油诗不错);后来做翻译,据他自己说,速度也很快,这么做事,肯定要出毛病的。俺的习作能入JB兄法眼,很是惶恐;能与诸位交流,实在是幸事。
出版社我确实所知甚少,只有一次因译书(韩译中)的事陪一位韩国朋友去了一家出版社,负责该项目的编辑,不是外文部的, 而是中文部的,跟我一样,韩文半字不认。据他自己说,他的责任就是校正中文表达。

bibliomaniac 发表于 2006-8-6 18:20:37

兄的FTP太受欢迎了,我这两天的网速又龟慢,看来还是时不时下一点,细水长流,也不用多久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Luminarium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