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路 发表于 2006-6-24 04:38:29

大国之魂

专业以外的书被我统称为闲书,“床上为宜、夜晚最佳”是俺读闲书的基本原则。其实,闲书并不是总在闲的时候来读,这不,工作已压成堆的时候,偶还是照常扯不住兴头,一读到凌晨。第二日对着镜子里的肿眼浮脸叫苦连连:收敛,收敛! 呵呵,敛不了两日,陈疾又犯。

四五月里通常是俺的卧读高峰,比起夏夜的烦躁、冬夜的畏缩,春日的夜里是最好的闲书卧读时节。这个四五月里,重温了一些陈年旧爱,也读了些新的东西。

重温的陈年旧爱有《白鹿原》、《活着》、《看上去很美》....把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黑骏马》、《西省暗杀考》也一鼓作气了。最有感情的还是《白鹿原》,书本身的好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听书”听来的。1993年,《白鹿原》乍问世,我们便“听”到了,从头至尾,每周一个晚自习,两个多月听完。说书得是我的高一语文老师,姓倪。倪老师是我所经历过的老师里最具人文气质的一位,不论是举手投足还是音容笑貌。她冬天里常穿件白帆布的羽绒服。不知我对白帆布一直情有独钟和年少时的“恋师情节”有没有关系。可惜的是她只教了我一年,随后去了三峡,因为她先生所在的部队承担了三峡工程的任务。每每关注三峡工程的时候,总会想起给我说《白鹿原》的倪。

《活着》是两个晚上重温完的,掩卷,憋闷的情绪又一次让这个人发水灾!人家说,年龄和眼泪是成反比的。为什么这个道理在我这儿不适用呢,小时候并不是爱哭的孩子,如今却泪腺发达得让人羞愧。上周看台湾记录片《石头梦》,德国佬群伺,偶悄悄摸出纸巾,以拧鼻涕的假动作偷偷抹了流到嘴角的眼泪。如今,看不得老人独、孩子孤、残疾人凄.... 对俺这类”年龄与眼泪成正比“的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对人生的感受是与年龄成正比的。

这个春天,新读的不多。数月前将掐架也掐出80后特色的韩寒让俺起了点兴趣,读了他的《长安乱》,虽不喜他的为人,却也不得不承认依仗着如此文章他还是有资格张狂一把的。此外,这两周读的《大国之魂》和《国画》也有些说头。《国画》身为“小说”的品质,着实不敢恭维。其之所以火爆,看客们看中的是“官场”二字吧。

《大国之魂》是让俺狠狠地曲折了的一部。不知这本书在国内的影响如何,我是当作历史小说来看的,说的是1940年代在缅甸土地上的中日之战,那段颇为著名的“中国缅甸远征军”的历史。作者是中国人,“大国之魂”四字,原本笃定地认为用来指代“中国”。读到三分之一,不住窃想,这“大国之魂”恐怕说的是老美吧?读到三分之二,挠挠脑袋,这“大国之魂”应该和咱中国没啥关系。越读越惊,扯着自己不往另一个方向琢磨。直至缅甸之战最后的松山一役,不得不认了这事实:“大国之魂”这个词如果是个与”正义“无关的褒义词,那在中、日、美三国里,这个词离日本最近。

松山大战历时120天,不足1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中国军队投入了两个军五个步兵师及工兵部队若干,总计60000余人,火炮200门,发射炮弹数万发,动员后勤民工100000人,另有美国飞机空中支援...
日军在松山的兵力约1200人,火炮30门,坦克四辆。
此役中国军队阵亡8000多人,伤者过万。日本军队除一人化装突围外,其余全部战死,包括随军日籍慰安妇六名。中国军队未能抓获一名活俘虏。
双方投入兵员比约为50:1(中:日)。双方付出代价比为15:1(日:中)。

朋友的博士论文是做中日比较,嗯,我还是建议做中日“民族主义”的比较吧。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6-6-24 08:50:58

期待兄台将更多的读后感发上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ps:偶对中日、中韩方面的问题颇感兴趣,有机会可以探讨一下。

天涯路 发表于 2006-6-25 00:59:11

要得要得!鄙人荣幸之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国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