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ldacheng 发表于 2006-2-24 12:05:38

最近忙着写教学计划,时间很紧,但是还是说几句。
这真是一个大工程,我想作者如果为了赚钱写这本书,肯花这么长的时间,我会相当佩服,如果换我,就换另一个方式赚钱,现在培训业多火啊,不用等上十多年,也可以收入颇丰。
说正经的。
看了几眼这本书,感觉不错,就是太大,太沉。
这回真要说正经的了。
中国是一个很强的国家,现在很强,很久以前更强(以后也会比现在强)。大家知道,美国在全世界指手划脚,俨然一个家长,他谁也不怕,谁也不服,但有一样他还是很羡慕的,他都要馋死了,可惜他没有,那就是我国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古时生产力虽落后,但几千年的积淀仍够世界人民消化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太丰富了。
现在有人把这种积淀化为另一种可以让更大范围的人看得懂的形式,是一个好事,应该算一项工程,毕竟花了人家那么长时间呢。
下节课时,我一定要给我的学生们讲一讲这本书,一定要带领大家一起喝采,鼓掌!
作为中国人,
!!!!!牛!!!!!

lubuping 发表于 2006-2-26 10:08:56

我来说两句。
正如Dasha兄所言,点校古文未免见仁见智,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若以今人愚见,强作翻译,势必
造出“三豕渡河”、“穿井得人”、“马头人为长”之类的笑话。就此而言,读古书者,当以影印雕版之古籍
为正宗,退而求精良点校善本,全译白话之古文只可作启蒙读物!

老顽童 发表于 2006-2-26 14:23:19

不过,笑话不是今人才出的, 错缪也不是今人才出, 是不是? 要知道古人也是从今人变古的, 都怕出错,束手束脚又何必做学问呢?
再说了,那本书没有缺陷错陋呢? 否则那有后人成就点校之功?与其BS, 不如象前贤那样点校指正为好,是不是?

看了几位大佬争论, 就事论事为好:-)措词注意点为好. 我在读书网也说了, 熟人之间笑骂几句,人家道是亲热, 不熟的就当是讥讽, 还是注意点为好. 免伤和气, 上网寻开心, 何必呕气呢?

看书的本来就分好几个层次, 启蒙的, 翻阅的, 做学问的.
DASHA, nulc,天人,属于做学问那类, 博学认真, 非竖排繁体善本不爽,哈哈, 那就去抱影印书好了, 好好考究古籍去, 能指点错漏, 让后学得益,岂不美事? 不过不能因其嗜古穷经让其砸了电脑,写竹简去吧? 有失厚道.呵呵.

乡人, 大概属于爱好之类的? 又好象比爱好高点层次, 不过俺是绝对瞎好, 属于爱好类最下等,看古籍半通不懂的, 能有机会翻阅全译本自然快意!至于是DASH兄说的, 《陈涉世家》那校尉是剑掉了, 还是拔剑了, 在我这层次人看来, 与主体事件何干?反正他是被杀了, 陈涉吴广是造反了.一般读者又不做学问, 知道历史发生事件就好了, 何必在乎"过细的"细节?"过细的"加引号, 是因为相对不同人来说."挺剑"如何解于我就过细, 于DASHA就不可细. 呵呵, 有点为自己读书不求甚解找借口.不过经兄这么一提, 俺也长点学问,知道还有人这么考究古籍的, 佩服佩服.哈哈, 俺现在既准备收齐瑚琏兄发的中华繁体本, 也准备加入收集全译本的战团.希望各位支持啊:-)))

乡人兄说的一点我很赞同, 现在,30,40 岁的人, 大概学简化字, 白话文的居多吧, 起码是以白话文为启蒙的, 几位学者为大众所想, 翻译古籍, 泽被大众, 无疑是件好事. 其中微有瑕疵应当原谅, 不好一味斥为垃圾, 是不是? 即使无补学界, 起码普及历史知识功不可没.
我记得林汉达先生出的几本春秋战国西汉东汉等故事集, 都是俺小时候看的书, 现在还想看呢,(那时书真便宜啊, 0.24 0.34元的一本, 啊怀念, 呵呵)做为启蒙书, 起码是有益了俺. 估计大佬们对林先生写的书,不会有太多微词吧?与其对许先生主编的书有微词, 不妨写本书来校正一番如何? 如果不屑为之,那么也学学林先生, 把林先生未完成的唐宋明清故事编起来, 不使中国历史束之图书馆,大财东的书橱里, 而专为历史学家所专有.也泽惠下自己儿女.

只可惜这书售价太高, 有点违背普及历史初衷. 希望以后能有简装本问世, 真正走入千家万户.

总之,几位大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 如果能换位思考, 都各有道理.乱七八糟写一堆, 不知所云, 权当灌水吧,呵呵. 别把我分扣光了, 否则俺连求书版都进不了, 那可不妙了.

天人合一 发表于 2006-2-27 00:17:29

引用第84楼老顽童于2006-02-26 14:23发表的“”:
天人,属于做学问那类, 博学认真, 非竖排繁体善本不爽,
.......

非也非也,我的观点并不如此,俺是认为有必要的,呵。理由已经多处说过了,就不重复了。其他的吗,呵,已经过去了,没有兴致再说了。

hero8151 发表于 2006-2-27 23:27:31

没看过,但是希望不会像很多丛书那样,有一个或几个名头很大的专家学者主编,真正做事的却是无名小卒,或者根本是不合格的没有水平的人所写所编所译,让人看不下去。历史界就经常有这种事情,http://www.acriticism.com/有不少批评这种事情的文章,可以一看。

颠倒梦想 发表于 2006-2-28 05:12:02

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个是正常的。翻译嘛,总是要丢失一些东西,这个许本(不知道这样说可不可以,因为,还有邓广铭先生,以及阴法鲁先生等的参与)的效用,按照编者的答复,“这部书本身就不是用来普及的,而是文化建设中必需要做的一件事”,我觉得大体上还是可以算作好事。
不过,我不认为过了50年、100年以后就没人懂文言文了。汉语跟其他的文字又不怎么一样,虽然古汉语跟现代汉语有不少的差别,但是继承性,按照我的理解,是绝无仅有的。我读古英语,费力得不行,跟现代英语差别太大了,但是,读古汉语虽然费劲,不过只要有一本好的字典还是可以马马虎虎地阅读的。现在,传统文化被我们其实是非常地看轻的。不过,只要中国将来可以复兴,我们的传统也会被重视起来,虽然不会恢复。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古典文化会复兴,或者说不会失落,或者现在的专业学者是不屑阅读的,就来否定这个编辑的必要。文化总是在传承中存在的。另外,搞文化总是很浪费的,不是说做某件事,某个工程会耗费很多的钱,而是说有些所谓的工程是白白浪费的,但是夹杂在这些浪费中,会产生一种氛围,会引起注意,会产生真正的经典。
至于,定价高,翻译有有待商榷的地方,那是另外的一面。
有位兄台说,“君子和而不同”,诚如是哉,虽然我自认为不是君子。还有,那些溢美之词,那是场面话,就事实而言虽然我并不认同他们的话,但是也是有些理解的。

老顽童 发表于 2006-2-28 09:24:04

楼上这位老兄,说到俺心坎去了,忍不住再囉唆一句:
“君子和而不同”太对了!
为人处事应该以和为贵, 互相尊重, 惺惺相惜, 学术看法不妨保持不同, 否则社会不会进步发展.

"做事的却是无名小卒" 无妨, 只要大专家把住总体关就好, 总不可能让老教授一字一句来翻译吧? 那是浪费专家.再说无名小卒要变成行家里手, 也需要磨练的, 不经一事,怎长一智? 我们老家一句话说: 做别人琐事,学自己功夫, 大概就这意思.无名小卒的能力,也未必就不如前贤. 不要太迷信专家了, 呵呵.

bluestars 发表于 2006-3-25 21:32:28

我个人以为对于二十四史,白话全译完全没有必要,为什么呢?首先,想二十四史的人都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历史有兴趣的人,这些人若是不懂古文就是笑话了,因为古汉语对他们来说就是工具,只有自己拥有工具,才好入文史之林伐材呀。而白话全译不过是轮椅而已,如果过分倚赖,只会失去阅读古文的能力。其次,要想真正读懂二十四史,光看二十四史本身是不行的,还要对古代文化、历史、文学、哲学、科技、心理等都有所了解,二十四史要用白话全译了,是不是其他浩如烟海的古籍也要白话全译呢?第三,这么大的工程,其中疏失错误自不会少,专家也是人,不是神,如果其中有错,而读者不明白,将错就错,只怕会贻误后人。就算专家是神,全书一个错也没有,但对于二十四史很多人有不同看法,对同一句话往往有不同理解,专家的翻译也不过是他自己的见解而已,不一定能服众。第四,古代文化内涵丰富,语言之美难以想象,有时一个字在文中有多种含义,而翻译是难以传达的,只会把大量信息给遗漏掉。第五,中国优秀文化是长期是靠古文传承的,丢开古文,必将失去历史的原汁原味,得到的只是假古董。很多人可能会看了全译后就自以为得史之真传,反而不去真正求索史之本来面目。
所以二十四史全译完全是无用功,甚至可能会使人误入歧途。我在想,有这么多精力,这么多金钱,把古代更多的优秀著作出版,使更多人有机会看到锁于善本书库的孤本善本,那该有多好。

yung1982 发表于 2006-3-27 05:45:02

古籍的白話譯本,本就是為了一些對古代社會有興趣,但本身古文閱讀水平不高的讀者而設的

將古籍白話化,最大的益處便是能使大眾能跨越古文的門牆,而一窺古代社會的皮相
但此書定價如此高昂,則尋常百姓自是買不起了,這似乎有違古話全譯的原初動機
許先生既說"这部书本身就不是用来普及的,而是文化建设中必需要做的一件事。”這"必需"似乎很令人大惑不解:

第一,將二十四史白話化,不是為了普及,則全譯來還有甚麼意義?難道像饒宗頤先生那樣的高手,會貪戀你的全譯本,而特意走進圖書館去檢閱?

第二,既云"文化建設"的"必需"工作,則定價如此之高,還有甚麼建設可言?難道文化建設的意義不就在"普及"這兩個字上麼,說到底譯古文不是為了給看不懂古文的大眾看,那還有甚麼意義,文化建設只建設在小數的人群,還有甚麼值得鼓勵?

說到底都是樓上的兄台一針見血,此計劃根本就是騙政府資助的計劃,實在樣人看不出甚麼用處和意義
要是喜歡研究二十四史的學者,根本便用不著,而學生及一般人又根本買不起,就是一所大學的圖書館也不會花這一大筆錢去買如此一部大而無當的書吧!

fenglong88 发表于 2006-3-27 14:21:46

看了顶楼的介绍给我的反应是想起了“陈子昂千斤买琴”的事情来了。我们生活在一个炒作的年代中,不炒作怎能扬名!试想如果这套书不是印数稀少,价格昂贵,阅读不便,还会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呢?正所谓“各村有个村的高招”嘛。

古文今译其实价值跟古代故事相去不远,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真正的价值会被时间所磨砺,会被历史所认识,而不是卖瓜老王的吆喝。

gulch 发表于 2006-3-30 17:46:03

发表我的意见吧,

一是不喜欢这样的翻译的书, 当然外文译成中文的我就很喜欢(英语太烂).中国现在正在撰修清史, 听说用的就是白话文, 但这是与现在的形势和常用文字有关. 至于以前的古籍, 我们还是用古籍的方法去看, 看原文, 这样才不会给人误导, 而且你还会有你个人的体会, 别人是教不到给你的.

二是不反对, 毕竟现在的社会用的是白话文, 让喜欢读这些书的人读去吧, 即使他会误导人, 毕竟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至少有个好处, 让别人很容易理解, 如果想研究, 他自然会读原文的.
现在大家都喜欢快餐, 我觉得这也算是快餐吧.

gulch 发表于 2006-3-30 17:46:58

http://www.historychina.net/
清史编纂委员会

其实我不喜欢他写成白话的, 呵呵, 看到时候怎么引用史料
不过写成白话也好, 容易看呀
2012或2014才能看到成果的.

lijiangjun 发表于 2006-4-1 01:59:53

要是没有网络和盗版,这本书远远发挥不了作用。

就像中国的这几代电脑程序员,没有几个是在正版的 windows操作系统 正版的ps .office

下面锻炼出来的

所以,我们大家最好合力去超星那里下载回来。实在不行小弟我买一张季度卡,然后做成bt

robertchrs 发表于 2006-4-1 09:46:22

我可是知道重修史书是如何产生出来的,由于编纂人员良莠不齐,这套书估计最后也是一个被攻击的对象,哎,这又是中国史学方面难以言说的痛啊。疯兄应该来个内部调查,比如这套书有哪些单位负责编纂的,具体分工如何,可以让大家看书时稍微对某些部分放松点,毕竟谁也不想用些残品吧~~呵呵,又说多了,大家莫怪~~

ogga 发表于 2006-4-8 23:04:36

为什么要翻译?因为今人多已不识古文,为什么不识古文?我想跟推行简化字不会毫无关系吧,既然繁体字都不认识了,还读什么古文!
不管许的译文质量如何,有一点已经是很明白的了:我们的文化出现了断层,如果有人想以此书做些弥补工作,我看也只能说“动机是好的”,况且谁知道人家都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以上皆鄙人管见,望诸位指正。

aieshu 发表于 2006-4-9 01:18:09

这套书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没人要的劳什子:需要借助译文才能了解文本意思的人,谁去啃这个?而打算去啃这个硬骨头的,谁手上没有几把刀?
如果还有人把它拔高到文化建设的程度,那我就不懂了:不论是从普及的方面看,还是从提高的方面看,它都不能吸引哪个层次的人去关注,还能谈什么文化建设?
由于这是个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项目,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许嘉璐主编的“二十四史全译”,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1-3个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