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书评周刊一百期》有感
创刊于2003年11月11日的新京报走过了两周年的日子,逢周五必出的《书评周刊》一期不拉,出足了一百期,拿二十四个版面办书评,其迹可佳!这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中是极其罕见的。对于新京报的办报理念,作为一个喜欢它的读者,我向来是崇敬的,好风凭借力,送其上青云,借助南方报业的强大资源、光明日报的政府背景、继而联姻新浪网,风光起来是预料中的事。
一百期的书评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显得厚实,借用一句官话“成绩是肯定的”,当然,完迹不完心,完心无完人!众口难调,不是每个读者都能适应它的风格,上周五的书评周刊,刊发了众多名人学者、作家书评人对书评周刊的现实解读,观点新颖,字字矶珠,基本代表了各个层次读者的心底感受。
从最初的期期必读、孜孜不倦 ,到现今的走马观花,对于书评周刊,自己的阅读习惯有了量的改变。这并不是说书评周刊的水准在下降,也不是自己没有充裕的阅读时间,只是感觉读起来特别吃力、生涩,很多学者在点评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书评周刊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孤芳自赏的境界,书评中的很多书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别提拜读二字,大量的西方书籍占据了多一半的版面,对于现今流行畅销的国内书籍着笔很少,这是一份应该属于大众的报纸,网络发达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手不释卷了,阅读的习惯正在改变,阅读的群体如同经济危机中的俄罗斯卢布,疲软的厉害!如何贴近生活才是真正的书评方向。
每期总会或多或少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前一段时间关于余华新作<<兄弟>>,正反两方唇枪舌箭、见招拆招就很讨人喜欢。还有近期的关于一个手提箱故事的解读等等。
国内真正的书评大家还是太少,书评应该是对一本书给于一个比较公正的客观阐述,这个阐述应该是被大多数读者所认可的,在书评周刊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书评人的文章有偏颇之嫌,阿谀与嗤夷并存,这种观点是极其不健康的,很容易误导读者。对于一些在 普通读者中颇具影响的书籍相关的介绍很少,〈平凡的世界〉、〈王小波四部曲〉等等。
一百期的概念长则长矣,我们希望看到它的二百期、三百期、乃至一千期,作为喜欢它的读者,希望它能办的越来越好。 楼主是作者“西风飘絮”吗?
盼楼主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