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55|回复: 0

[【经验与求助】] 肝胆系统外科感染的抗生素防治(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4 21: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胆系统外科感染的抗生素防治

  

  一、肝胆系统感染的细菌学

  正常肝脏和胆汁是无菌的,但在下列情况下,胆汁中可能有细菌:   

  (1)胆结石,尤其是胆管结石;
  (2)胆管(胆囊管,肝内、外胆管)梗阻或狭窄;
  (3)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曾有此类病史;
  (4)胆道手术史,尤其是胆肠吻合、Oddi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放置胆道支架;
  (5)ERCP后,有时可导致菌血症;
  (6)老年病人。

  胆汁有菌者行肝胆手术,容易发生感染。Wells报告644例胆道手术病人,胆汁无菌者(占81%)术后感染率为2%,胆汁有菌者感染率为22%(p<0.001)。Chetlin报告,胆汁有菌者术后发生脓毒症的机会为无菌者的40倍。

  从胆汁中培养出的细菌,主要是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肠杆菌等),大约占60%-80%,其次是肠球菌(约占14%)、厌氧类杆菌(10%)和梭状芽胞杆菌(7%)。葡萄球菌不易在胆汁中生长,本不是胆道感染的病原菌,但近年发现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也可出现在感染的胆汁中。厌氧菌多见于曾接受过胆道手术或胆道操作的病人,其中类杆菌占80%-90%,绝大部分是脆弱类杆菌(70%-80%)。厌氧菌一旦存在,便与需氧菌协同致病,并有病情重、并发症多的特点。据各家报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占胆道急性感染总病例数的15%-90%,病情越复杂,混合感染的比例就越高,急性胆管炎时混合感染最多见。

  急性胆囊炎与急性胆管炎的病原菌相同,都是肠道常驻菌。在发病早期,一般无绿脓杆菌参与,但在几天到十几天后,可能出现绿脓杆菌;有胆肠吻合或胆道支架者,绿脓杆菌出现的机会较多。重症胆管炎病人,40%-50%可发生菌血症。在胆源性菌血症中,大肠杆菌占一半以上,其次是肠杆菌和非发酵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等,类杆菌占22%,梭状芽胞杆菌占6%。虽然从胆汁中培养出肠球菌的机会不少见,但并不能说明肠球菌是主要病因菌,尤其在感染早期。感染不易控制,反复培养出肠球菌,尤其血中出现肠球菌,便应考虑肠球菌是主要病因菌。

  胆道术后感染,分离到的细菌大多与术中胆汁培养结果相一致。T管胆汁培养阳性率高于术中培养,而且所增加的是来自医院环境的耐药菌株。   肝脏感染主要表现为肝脓肿(见右图)。胆源性肝脓肿最常见,病原菌主要是肠道杆菌、绿脓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类杆菌。来源于腹腔内其他器官并经门静脉获得的肝脏感染过去也相当常见,主要来自化脓性阑尾炎(阑尾炎合并“门静脉炎”),但目前已很少发生,其细菌谱与胆源性肝脓肿相近。经肝动脉获得的血行性肝脓肿(来自痈疽、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其他原因的菌血症)少见,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阿米巴肝脓肿则脓液培养无菌生长。


  二、肝胆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选择抗生素最主要的依据是抗菌谱和当时当地的细菌耐药情况。应选择对G-肠道杆菌有较强活性、细菌对其较少耐药的广谱抗生素。在重度感染和复杂病例,还应考虑覆盖绿脓杆菌和厌氧菌。此外,还要顾及到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所用药物不但应能在血清中、而且应能在肝、胆组织和胆汁中形成较高浓度。如果抗生素不能或很少进入胆汁,其抗菌作用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应优先选用能从肝脏排泄入胆汁的抗生素。研究表明,胆汁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的抗生素有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利福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其中头4种胆汁浓度达到血清浓度10倍以上。头孢1代、大多数头孢2代、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的胆汁浓度则低于其血清浓度,一般不作为首选。   临床上最常用的是头孢3代和广谱青霉素。在此基础上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扩大抗菌谱(部分覆盖绿脓杆菌和厌氧菌),加强抗菌力度。下面例举针对肝胆系统中、重度感染的3种方案(均经静脉给药):
 


  用一般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特别危重的肝胆系统感染,可以考虑用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必要时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怀疑血行性肝脓肿,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或头孢1代,病情严重者可直接使用万古霉素。为了兼顾可能存在的革兰阴性杆菌,最好与一种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药物联用。在经验用药早期,一般无须覆盖肠球菌。 

  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必要的外科干预(引流)(见下图),而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药物治疗上。


经腹腔肝脓肿切开引流及灌洗

  在经验治疗的同时,要及时收集标本(胆汁、鼻胆管引流液)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得到化验结果后,要根据药敏报告和临床反应重新评估用药方案,并以临床评估为主,避免单纯按照药敏报告对号入座。临床疗效不好,要认真分析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肝胆系统手术部位感染的抗生素预防

  肝胆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包括肝胆术后切口感染和腹腔内感染,抗生素的预防作用十分确定。德国28所医院的前瞻性研究表明,4477例胆道手术中,未用抗生素预防者,感染率为5.0%(113/2217);用抗生素预防者,感染率为1.0%(23/2260);常规胆囊切除(OC)1349例,两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8 %和1.7%;腹腔镜胆囊切除(LC)3128例,两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和0.47%。

  肝胆手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有:

  ⑴急性胆道感染;
  ⑵病情较复杂,预计胆汁有菌;
  ⑶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结石;
  ⑷合并胆管狭窄;
  ⑸高龄(>70岁);
  ⑹有伴发病如糖尿病、免疫低下、肥胖症。

  择期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否需用抗生素预防尚存在争议,国外多数学者主张不用,理由是感染率很低,仅0.5%;国内则大多用抗生素。合理的选择应当是:预计能顺利完成的单纯胆囊切除(如胆囊隆起性病变),不必预防用药;预计LC操作有困难、可能中转手术者,以及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应该进行抗生素预防。

  预防用药一般选择第2、3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也可用广谱青霉素如哌拉西林、氨苄西林。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可用氨曲南,与克林霉素联用。应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开始静脉滴入,保证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体内有足够的抗生素浓度(>MIC 90)。绝大部分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血清半衰期不超过1.5-2h,因此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4h,应追加1个剂量。若使用头孢曲松(半衰期7-8h),则无需追加剂量。

  择期性无感染的肝胆手术后一般无需再继续给药。若手术中发现已有感染,或污染严重(如分破感染的胆囊),术后可以继续用药24-48h。预防用药最易犯的错误是时机不当(术前术中不用,手术结束后再用)和疗程过长(3-5d甚至直到拆线),应当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6 00:24 , Processed in 0.31669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