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40|回复: 0

[原创其它♡] 原创  旅游中华五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0 12: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岳泰山


泰山简介:东岳,初名岱山,亦名岱宗,为我国五岳之首,号称“天下第一山”。它拔地通天,巍然屹立于山东东部,总面积426平方千米,最高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1987年5月被联合国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


泰山景区分丽、幽、妙、奥、旷五区,其中丽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一段,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此段被称为妙区;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此处林木苍郁,花草茂盛,素有奥区之誉;旷区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这里坦途绿荫,溪深谷幽。
  
岱庙:岱庙位于泰安城内,南起泰安门、通天街,北抵泰山盘道、南天门的中轴线,为历代封建帝下到泰山封禅时举行大典的场所。从秦、汉起历经修建,留有很多珍稀文物。岱庙主殿天赃殿为我国王大官殿建筑之一,始建于北来。殿内正中奉把“东岳泰山神”像,殿壁绘“东岳泰山神出巡”大型壁画,东为出巡,西为返回,画面以仪仗人物为主,场景阵势浩大,人物生动逼真。壁画长62米,高3.3米。殿东汉柏院内有五株汉柏,传为汉武帝于植。岱庙碑刻林立,由秦至清共160余块,多藏于汉柏院内。大殿前还有秦始皇的无字碑。院北东御座是帝王来泰山封禅时休息的地方。北厅陈列泰山部分文物。院内有秦李斯小篆《泰!11刻石》。岱庙实为历史文物、诗文、绘画、书法、雕刻艺术之综合博物馆,而碑刻艺术之书法,可谓集我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登泰山有东西两路,一般从东路上山至极顶,再回到中天门,循西路的公路下山。东路从岱宗坊开始,至极顶共有9千米,上山蹬道计6293级石阶。中天门是游人小憩或食宿之处,这里还有索道可直上岱顶月现峰。
  
岱宗坊:建于明代,为泰山之门户。入门不远,路东有王母池,前院为正殿,殿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后院有七真殿和蓬莱阁。四周浓荫蔽日,为消暑胜地,过去帝王登山多在此小慈。王母池北上不远,牌坊林立,“天门”石坊首当其冲,“孔子登临处”石坊、“无阶”石坊等接碴而至,越“无阶”石坊即到“红门宫”,其名乃因西北崖上有两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

斗母宫: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中有斗母殿,后有听泉山房,东面有潭叠瀑胜景,依山旁水,环境幽雅。
经石峪: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全文,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道劲,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危峰四起的壶天阁,因阁建在谷底,三面山峦环绕,一面古柏遮掩,若壶中观天。壶天阁稍北即是“回马岭”,传说宋真宗游泰山骑马至此,惧山路陡峭,拨马而回,故名。翻过回马岭,沿山路而上就到了中天门。这里地势开阔平坦,北望南天门,云梯高悬;南瞰众群山,逶迄足下。这里是东西两路汇合处,现建有很多旅游服务设施,可在此小憩和食宿,泰山索道就建在此西首。


五松亭、十八盘:亭前古松参天。史载,秦始皇游泰山至此遇大雨避于松下,免于雨淋之苦,遂封该松为“五大夫”。由此往前就是险路一八盘了。这里两侧山壁陡峭,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危、奇之感。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蹬,紧慢十八紧相连,恍如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


南天门、碧田祠:攀上南天门,极目展舒,天高地阔,心旷神恰,真有上天之欢快。进入南天门,便是依悬崖、临深谷的平坦“天街”,走过天街就是碧霞词。碧霞词是岱顶上最大的建筑群。词内建筑皆铜铁之瓦,正殿内供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铜像。道教认为元君乃东岳大帝之女,是受玉帝之命照察人间善恶之神。大殿前有明代铜碑两座,饲内有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南神门上有歌舞楼。在碧霞词东北大观峰石崖上,摩崖碑刻遍布,其中《纪泰山铭》为唐玄宗封泰山时所书。


玉皇顶:泰山极顶——玉皇顶,顶上有玉皇殿,顶东有观日亭,顶西有望江亭,顶东南还有拱北石,这些乃为观岱顶四大奇观之处。
1、泰山-高山流水石刻

2、泰山升仙坊

3、南天门

4、白龙祠

5、碧霞祠

6、岱庙汉柏

7、岱庙石坊

8、河山元脉石刻

9、奇观

10、弘德楼

11、天阶石坊

12、黑龙潭瀑布

13、青帝宫

14、泰山-二迭瀑

南岳衡山
  南岳衡山简介: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传说“三皇”之一祝融,曾到此栖息奏乐,死后葬与此。由于衡山位于衡阳盆地的西北边缘,湘水湿气在风力吹动下,顺着山势逐渐抬高,形成了峰丛间的云雾,即“衡山烟云”。祝融峰是衡山最高峰,海拔1360米。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南岳庙:在衡山麓的南岳镇,唐开元十三年(725)始建南岳庙,历经重建、扩建,今存大庙为光绪八年(1882)重建,是五岳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


藏经殿:在赤帝峰下,始建于南朝陈光大二年(568),为惠思祖师道场。陈主后妃曾避难于此,拜惠思法师为师。明太祖曾赐该寺《藏经》一部,后失散。现存大殿为1931年所重建。


方广寺:在莲花峰下,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建,清初毁于火,后又经修葺。方广寺地处幽深,多泉石、枫树和杉树,深林密竹,风景极佳。


祝融峰:衡山最高峰,海拔1290米。隋唐时,此处建有天光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祝融峰建开元祠,祀祝融。清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为祝融殿,光绪七年(1881)重建。
1、衡山山门

2、南岳大成殿

3、南岳福严寺

4、南岳云海

5、南岳祝融填充

6、圣帝殿

7、忠烈祠

8、南岳庙大门

9、衡山-戏台

10、玄都观

西岳华山
  
西岳华山简介:亦称太华山,为我国五岳之西岳。它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县境内,距西安市120千米。华山奇峰耸立,绝壁巍峙,慑人魂魄。华山,东、南、西、北、中,五峰环峙,雄奇险峻,高擎天空,远而望之状若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华山。华山向以险著称于世。

自古攀登华山仅南北一条约15公里的山道,“自古华山一条路”, 绝非夸大之辞 。
  玉泉院
:登华山自古只有一条路,华山脚下的玉泉院是登11J的起点。玉泉院传为五代隐士陈传所建。院内绿荫蔽天,建筑宏伟,回廊曲折,清泉甘美,为游赏佳地。由玉泉院出发,顺着明净清凉的山泉而上,经五里关、石门、莎罗坪、药王洞、毛女洞、云门、到青柯坪。坪东有一巨石,叫“回心石”,正处于华山第一道险境千尺峻之下,游人至此,仰观千尺咽,石梯在悬崖峭壁上盘旋,游人在此需手攀铁索,沿陡峭、狭窄的石缝中的垂直石级向上攀登,面对倚天峭壁,令人望而生畏,因此不少游人至此胆怯而归。出于尺童天并不远,便是百尺峡,这里是登山的第二道险关,两壁高耸,中夹有一块崩落下来的巨石,人从石下过,惊心动魄,抬头望去,石上题有“惊心石”三个大字。出峡再过仙人桥、俯渭崖、车箱谷、黑虎岭等小险处又来到了登山第三道险关——老君犁沟,这是夹于陡峭石壁间的一条沟状险道,沟深不见底,传说古代太上老君到此见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一夜之间犁成这条山沟,作为登山通道。沟的尽头就是被称为“猢狲愁”的陡峭崖壁,再向前进,就到了华山的北峰。

北峰
:又名云台峰,山势孤耸,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道山岭通往南面山岭,形势一分险要。影片《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从北峰继续前进,就到了登华山的第四险关——擦耳崖,因路窄且依壁临渊,游人无不贴壁擦耳而行(现临崖已筑护栏)。再经上天梯、日月崖等险道便是著名的苍龙岭。它是通往华山东、南、中、西诸峰的必经险道,其长不足l千米,宽仅1米左右,两边是万丈深渊,游人走到如此奇险无比的岭脊,每每令人怯步。传说唐朝诗人韩愈,来到此地,为此险境吓得嚎陶大哭,把随身带的诗稿和与家人诀别的遗书一起丢下崖去,至今崖上还刻有“韩愈投书处”诸字。

金锁关:
越过苍龙岭,便来到了金锁关。这里可清晰看到东峰、南峰和西峰,三峰之间有一山间小盆地——莲花坪,三峰之水汇于坪中,小洼地积水而成玉井。每逢雨季,玉井的水在东西两峰间溢流而出形成飞流直下的瀑布,成为华山胜景之一。此外,在莲花坪的密林中还有镇岳宫。金锁关是通往东峰、南峰和西峰的咽喉,这里有两条登山的路:一条路往南,经中峰、东峰、南峰而达西峰;另一条路则是直上西峰。因游人一般从西峰的东面下山,所以如果要游遍诸峰的话,则以第一条路去东峰方向为宜,如不去其它诸峰,仅到西峰的话,则可绕过镇岳宫直上西峰。下面按第一条路线顺序介绍。


中峰:又称玉女峰,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洞萧,萧声引动秦穆公女儿弄玉的爱慕,弄玉毅然放弃宫廷生活跟萧史到此隐居,因而峰名玉女。峰上建有玉女词,并有玉女洗头盆。


东峰:又称朝阳峰,峰顶有台,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峰东北有仙掌崖,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相传古代河神巨灵为劈山放水所留下的手掌印。峰上还有甘露池、下棋亭等胜迹和鹞子翻身险径。鹞子翻身是一块三面凌空上凸下凹的巨石,上垂一条铁链,人们必须双手紧握铁链,脚踏石窝,面壁挪步。到石崖尽头,两处互不相连的石头断了去路,一根横木插在石缝中,游人要像鹞子翻一个身才能迈上对面的峭壁,下达博台。博台又叫“下棋亭”,传说是陈传与宋太祖赵匡凰一棋的地方。

南峰
:又称落雁峰,是华山最高峰,海拔2160米。峰顶有老君洞,洞北有太上泉,池水清澈终年不涸,俗称仰天池,池旁石刻众多,妙点意境,引人遐想。峰上还有炼丹炉、八卦池等胜迹。南峰于仍绝壁卜凿有“长空栈道”,宽不盈尺,长约3一4米,下临深渊,惊险异常,栈尽为贺老洞,相传贺元希曾在此洞静养。南峰附近还有孝子峰、谢诏崖(相传五代陈传曾在此写过谢沼表)等胜迹。


西峰:在千切壁立,悬绝异常的西峰峰顶有翠云宫,宫前有巨石,状若莲花,所以西峰又名莲花峰。翠云宫旁另有七石,石中有裂缝,犹如斧劈而成,传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处。游完诸峰即可从西峰的东面沿小道而下,经莲花坪回金锁关,再循来时山路返回玉泉院。如有时间可再主西岳庙一游,历代帝工多在那里祭把华岳且又作巡幸行宫,规模一分宏伟。西岳庙位于华山之北5千米处。
1、华山第一险

2、栈道攀登者

3、顶峰在望

4、群峰耸立

5、峭壁古树

6、峰外有峰

7、人行天梯

8、云山雾海

9、无限风光

10、华山北峰顶

11、华山长空栈道

12、摄影交流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简介:
素有“寨北第一名山”美称的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千米处,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4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分为东、西南峰,最高峰东峰天峰岭,海拔2190米,其中西峰名为翠屏山,两峰对峙,以金龙峡分开,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为古杨家将征战之处。


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天峰、翠屏两山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在悬崖峭壁上面,还留有很多名人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景观更令人神往。


恒山第一胜景为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口悬西崖峭壁上,出悬空寺南行不远为恒山水库,坝顶有虎风口,此处风力较大,如虎啼山岗,故名。此北方为果老岭,相传为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倒骑毛驴上天处,此东为夕陌崖,值日没时,金辉普照,满峪参差尽收眼底,如临仙境。过果老岭即到朝殿,朝殿两旁配青龙白虎二殿,此处还有一苦一甜二井,苦井已封,甜井尚存,朝殿前廊有康熙二十四年重修恒山庙碑记等,过朝殿上行,走一两个小时达主峰,置身于山巅,俯视千里朔方,万种景象尽收眼底,北岳之雄令人赞叹不已。








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是五岳中的中岳,分太室、少室二山,各36峰,主峰极峰海拔1494米 。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有很多名胜古迹, 主要有岳庙、嵩阳书院
、嵩岳寺、嵩岳塔、 少林寺、塔林等。
  中岳庙在山南麓的最东端
,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山神”的地方。庙内翠柏参天,古建筑群林立,金碧交辉,风 光秀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庙 内保存有唐碑和宋代铁人四尊。庙宇布局严
谨,中轴线上有中华门、峻极殿、天中阁等建 筑。嵩阳书院在中岳庙西 ,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院内有被称
“将军树”的两株大汉柏,五人合抱不拢,现仍苍翠挺拔。嵩岳塔和嵩岳寺在太室山西南麓的山坳中。
  
嵩岳塔是一座单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形状为等边12角形,这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塔高30米,塔身以上是15层砖檐,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
嵩岳寺是北魏宣武、孝明二帝的离宫,后舍为佛寺。

中岳庙的建筑制式和布局,是清高宗弘历依照北 京紫禁城的形式设计重建的,现存的殿、阁、 宫、楼、亭、台等建筑四百 余间,石刻碑碣
百余座,占地达37万平方米,前后长达600余 米。建筑雄伟,布局严谨,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群之一。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这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汉代建筑之一。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
庙门前的甬道两旁。
  这座太室阙是用整齐的青石块垒砌的,分为东、西两半阙,
间距约8米,高约4米,厚约70厘米,是旅游网站推荐研究我国汉代社会 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1、少林寺

2、古观星台

3、太祖庙

4、嵩山山门

5、嵩阳书院

6、嵩山石窟

7、少林寺墓塔林

8、少林寺大雄宝殿

9、少林寺方丈室

10、少林寺鼓楼碑记

11、少林寺千佛殿

12、登封少林寺墓塔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21:31 , Processed in 0.33806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