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07|回复: 11

看贴的积分限制都那么高?!不是在鼓励灌水吗?

[复制链接]
hungl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7-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很多看贴的积分限制都那么高??!!那不是在鼓励灌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今天已经灌了很多水,要注意一点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ngl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3-7-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也要灌有意义的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ungl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3-7-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在这里“灌水特区” 灌肯定没事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积分灌水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需要灌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meliny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7-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灌水可以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2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hunglong在2003-7-3 8:45:37的发言:
为何很多看贴的积分限制都那么高??!!那不是在鼓励灌水吗?
呵呵,不是鼓励灌水,是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论坛建设,交流读书心得,互相学习,你想得到帮助的同时先要付出。论坛是大家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办好。灌水也要遵守论坛和本版规则,尊重别人。你写书评、写自己的心情故事,为需要帮助的人找资料和书会好些。在这灌水只要你按规则,自己喜欢开心,我欢迎你常来!注意水的质量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2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进认证区不得不灌一些水来换积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dbl6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3-7-2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公平和公正,吁请修改高考作文形式

高考,每次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多少颗“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考生之心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之心。可以说,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层官员到贫民百姓,只要是家有考生,就没有谁不为之牵肠挂肚的。
如此,高考的公平和公正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公平和公正能使成绩优者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而将成绩差的淘汰出局。任何竞争都讲究公平公正原则,特别是在今天欲说还休的就业形势面前,公平和公正就更是所有作为普通百姓的家长们心灵的期盼。
应该说,绝大多数家长都有着相同的体验,今天的市场经济背景下,确实要求竞争一定得遵循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否则,竞争就失去意义。然而实际上各种竞争中不公平公正的现象却很是司空见惯,也正基于此,家长们对高考就更有着一层难言的担心。
作为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有25个春秋,其间尽管也出现过不少次舞弊事件,但总体来说随着高考机制的不断完善,它给人们的印象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
然而,就高考本身的有些环节而言,其科学性是很值得商榷的。
今年笔者“有幸”参加所在H省的高考阅卷工作,阅卷归来,感触良多,若为高考的形象计,我不该说出来,但出于良心,不说出来又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H 省今年高考阅卷工作是在该省的师范大学新落成的一幢教学大楼内进行的。这幢教学楼外观巍峨,但毕竟设计供一般教学之用,内部未安装空调设施。而今年暑期,尤其是阅卷期间(7月10日―7月20日)38℃以上的气温居高不下,持续了6—7天时间。从表面看,这些似乎与阅卷无关,但请想一想,阅卷老师也是肉身凡胎,也是普通的人,在如许高温下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又是大工作量、剧烈的长时间脑力劳动,其工作质量能有多大的保证?
给大家作一个量化分析或许你就能窥其端倪。
我参加的是语文学科的阅卷。今年该学科有试卷242533份,参加阅卷老师有该校教职工、研究生、本科生和各地中学教师总计413人,如果除去质量检查组(18人)、试卷调度、管理组(11人)、分数复核组(27人)的工作人员,实际评卷的是357人。这357人共分10组,各35—37人不等,其中又分评阅基础题部分(约三分之一)和评阅作文题部分(约三分之二)。我所在的第六组评阅作文的是22人,这22人两两组合独立评分后取二者的平均分,我们须完成总阅卷工作量为808本(标准本30份/本)。第一天(10日)上午召开动员会,学习评分标准;下午试评,要求完成1—2本;第二天,要求完成4本;第三天开始要求提速,要完成8—10本;到第六七天的冲刺阶段要完成12本。高峰阶段最少的完成12本,最快者为该校一年轻博士,被誉为“快枪手”的,一天竟突破22本大关!实在叹为观止!
那么,这一天评阅22本是个什么概念呢?
22本×30份/本=660份(试卷)
每天工作时间是八小时,即480分钟,除去两次休息(15分钟/次)30分钟,只有450分钟,也就是说满打满算到每份试卷上仅只有44秒,但实际上我们怎能满打满算?平均到每份试卷上:领、交试卷4秒,翻阅2秒;从前一份到后一份的思维转换2秒;“首改”打分2秒,“二改”打分还得统分、计算2秒,翻页2秒,打分2秒,取其平均值为4秒;擦汗2秒;其它如每天早晚接受组长“训导”及上厕所等2秒。如此又耗去16秒,这样实际用到作文上的仅仅是:44-16=28(秒)!即使最慢的一天22本,每份试卷也同样难以受到阅卷老师不足一分钟(60秒)的垂顾!
今年高考作文字数规定是不少于800字,一般也都在800字以上,在不足一分钟甚至不足30秒的时间里去对一篇800字文章作出评判,你能怎么做?平时我们批评学生阅读时一目十行的马虎和走马观花的粗心,然而今天我们何止是一目十行,何止是走马观花?什么评分标准,什么标准答案,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在短暂的思维中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助和无奈。此时的评分标准已沦为开头和结尾是否合“口味”,沦为字迹是否漂亮等形而下的主观臆断了!再加上为避免给分过高、过低都可能招致质量检查组的“表扬”的麻烦和高温及长时间脑力、体力透支而致的麻木心态,因而除特别出色或特别差的试卷外,阅卷老师打保险分即40—43分之间的就特别多,使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
更由于不同的阅卷老师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不同,以及心理惯性、个人评分标准的参照确立、思维过程的不连贯等因素,上午与下午、今天与昨天的标准都有较大的出入。一般说,由于开始是寻找个人的评分参照,故而给分较紧,一旦确立某一参照,评分就会由紧而松,所以若就同一份试卷来说,第一天与最后一天相差10分是毫不足怪的事。
想一想对“一分一寸金”的考生来说,这真是危言耸听,但又是无奈的事实!
面对一张张试卷后考生和家长的深情期待,“十年寒窗”苦读的凄苦身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成才情结,为人子时亲历高考的切身体验,为人父时也将家有考生的惴惴不安……
良心,良心质问我:你可知你手中笔就是一支枪?多少无辜“生命”丧生其下,又有多少“歹徒”逃脱“法网”?这么一想,从笔中流出的红墨水似乎更是血淋淋的!所以我始终有芒刺在背之感。第二天,当我把这种感受告诉我的“搭档”时,他很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你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多改几次就好了。”言下之意清楚不过:时间会抹平这种良心的不安,见多了也就麻木了,也就没必要再讲什么良心了!
一边是良心的拷问,一边是阅卷组长的催促:提速!提速!!提速!!!某某今天完成多少,速度最快;某某今天完成多少,速度最慢。在速度和良心面前,所有人都只能无奈地选择速度。这样,原本10天的任务被8天半有些甚至8天完成。从经济角度考虑大大节省了开支(酬金是按天计算的,每天100元)。开支是减少了,然而,阅卷质量能经受标准的检测吗?
掂着到手的不足千元的酬金,手上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而心里的感觉却是沉甸甸的。这么一点钱就轻易收买了我们的良心?良心到底价值几何?
也许,每位阅卷老师尤其在中学教学一线的阅卷老师,也想认真评卷以求更公平、公正,或者说他们主观上是想公平和公正的,但是客观上呢?却事与愿违!
这就是高考阅卷?!
品味着人们“现在只有高考还比较公平、公正”的感慨,心里泛起的是一分苦涩,一分歉疚,一分无奈,还有一分酸楚……
高考中作文的出现形式如果再不作调整或修改,基于上述原因的公平和公正就无法落到实处。因而,为了不辜负考生及家长们的期望,也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特别是更好地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公正,在此我呼吁请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尽快调整或修改高考作文的形式,而代之以阅卷时可操作性强的测评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试形式。
至于到底用什么形式,这有待于专家们的论证。笔者曾见媒体报道今年美国一大学在考试时,给出一组词语,要求考生将这组词语合理地嵌入文中,以测试考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这种形式似乎带有“八股文”的嫌疑,但在评卷时其可操作性不是更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7-2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各位
看清形势啊
心情故事和水区都不评精华了
没精华就没威望,没威望能进认证区??

我自己努力学习代理知识中,争取早日进入认证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14:14 , Processed in 0.371963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