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2|回复: 6

[【品茶论道】] 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离火灼灼还是烛光摇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1 16: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27年,王国维在昆明湖纵身一跃,用生命捍卫"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位清华国学院导师的遗言,恰似一簇离火,烧穿了那个时代的暗夜。今天的知识分子,是否还记得《周易》中离卦昭示的精神密码?

### 一、离火精神:千年不灭的文化基因
商鞅变法时,甘龙、杜挚等守旧派步步紧逼,商鞅却昂首陈词:"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种"离火精神"自先秦诸子起就流淌在中华文明的血液里:墨子为天下苍生奔走列国,庄子持竿不顾楚王千金之聘,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他们用傲骨点燃的文明火种,照亮了华夏两千年。

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宣言,与离卦"日月丽乎天"的意象不谋而合。历史反复证明,每当知识分子挺直脊梁,文明就能突破重围: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离火精神始终是文化突围的利剑。

### 二、当代困境:被异化的"文明火炬手"
某985高校教授被曝抄袭论文时,竟辩称"借鉴是学术惯例";某知名学者在直播中把量子力学与周易生拉硬拽,只为收割流量。更令人忧虑的是,面对公共事件,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现象折射出知识分子的三重异化:学术尊严让位于利益算计,专业精神屈从于流量焦虑,公共担当败退于明哲保身。当本该"炎上"的离火变成随风摇摆的烛光,文明的灯塔自然黯淡无光。

### 三、重燃离火:照亮未来的精神突围
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扎根大漠,用数字技术让千年壁画重获新生;某青年科学家拒绝国外高薪,在量子计算领域实现突破。这些新时代的"离火传人"证明: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依然有人守护着精神的纯粹。

当人工智能开始撰写论文,当算法主宰信息传播,知识分子更需要坚守"离火精神":在元宇宙时代守护人文温度,在碳中和革命中注入科技伦理,在全球化变局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这不是迂腐的清高,而是文明传承者的天命。

离卦六爻中,"黄离元吉"启示我们:当文明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既要如黄金般坚定纯粹,又要如火焰般温暖明亮。知识分子的头颅可以谦逊,但不可低下;脊梁可以弯曲,但不可折断。因为那簇在甲骨文中就跳动的离火,不仅照亮过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更应该点燃属于这个时代的文明之光。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很不好听的,知识分子其实词本身就隐含了一种疏远,因为如果有更具体的职业是不会用这四个字的。

喜欢知识分子这个词的,如果不是知识分子政策的制定者,就一定不聪明。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章好像是deepseek写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分子,呵呵

有的社会知识分子起了很大作用,有的社会,则不大看得起职业知识分子,因为起社会中坚作用的是贵族,商人,资本家,如近代英国
========================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1990ada7ebe624c0#rd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jkllll 发表于 2025-3-11 16:24
知识分子,呵呵

有的社会知识分子起了很大作用,有的社会,则不大看得起职业知识分子,因为起社会中坚作用 ...

英国好像没有阶级流动,但知识分子不少吧。我学外国文学史也就英国还能读下去,毕竟我也只懂英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横槊赋诗 发表于 2025-3-11 16:27
英国好像没有阶级流动,但知识分子不少吧。我学外国文学史也就英国还能读下去,毕竟我也只懂英语。
...

香港中文大学修木的帖子不错,有的值得一读,个人观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11 16: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jkllll 发表于 2025-3-11 16:32
香港中文大学修木的帖子不错,有的值得一读,个人观点

不过我不懂外国史,好像也没什么世界时通鉴一类的书可查。以前有世界上下五千年的,但19世纪之前的我基本看不下去,很没意思。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11 08:58 , Processed in 0.06236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