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回复: 1

[【其它】] AI时代普通人的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6 08: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jmnsx 于 2025-3-6 10:27 编辑

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会不断扩展应用范围,不断迭代出新技术。

技术的发明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解放人类,减轻人类劳动的负担,但现在看,在技术与人类的互动过程中,人类变成了技术中的一环。
蒸汽机时代,人类操作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产生了大量为维持机器运行而不断工作的工人,于是农业人口转变为工人,这时候人是机器的操作者,人与机器共同工作,机器的出现没有取代人作为劳动者的角色。
电器时代,出现了流水线,生产效率再次提高,人成了流水线上的装配工人,实际上也就是机器的一部分,这时候的人不需要太多技能,每天作为机器的一部分,不断完成机器需要的简单重复劳动就好,人就是技术系统中的螺丝钉,可替代性很强,但因为流水线需要的工人多,人也有作为螺丝钉的价值;
信息时代,自动化程度不断增强,生产效率更高,越来越多的原来需要人做的工作被机器取代,工厂只需要看护者,维持运行就好,这时候生产根本不成为问题,产品如何销售才是问题,于是人类也到了消费社会,工厂里需要的人少了,但服务消费环节的人多了,整体上人类还能保持就业,拿微薄的收入。而传统的工作,因为计算机网络与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介入,人更多时候成了技术收集整理信息做粗加工的部分,也就是人在为信息系统打工;
AI时代到了,生产的问题基本由机器承担,人主要作为消费者的角色存在,而做些消费者总要有收入,但以往的工作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为人服务的工作没有减少,但高附加值的服务工作在减少。这次普通劳动者对技术而言无关紧要,最多就是技术关注的一个数据点,人的价值,人的就业与其劳动的价值都成为需要在思考的问题。这时候的劳动者该如何定位,工厂不需要那么多人,服务业,无论是快递小哥还是滴滴司机都是在为系统打工而且收入越来越低,信息产业的龙头企业需要的人员越来越少,且只需要高技术高技能的年轻人,年纪大些很容易就被淘汰,这要人就成了技术的消耗品,而且需要的不多。

普通人的未来与出路,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25-3-6 09:5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4-5 21:02 , Processed in 0.058611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