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97|回复: 3

[【问道台】] 教育的碎片化和整体化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31 18: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度就要过去了,有关教育的碎片化和整体化的讨论也多了。

教育整体化是目前基础教育的主流,强调就是先见到大纲整体,然后在正规的教学环境和必要的辅导教师和相关设备辅助下,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有完整的路线图时间安排课程表和考核节点,一般要占用学习者的整段时间。

教育碎片化是目前很多网络学习和成人自我学习的主流形态,强调就是从零开始一次掌握一个小点,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网络设备的便捷特性随时随地给自己充电,形式多样,有网络阅读,有视频讲座,有音频讲座等等。

整体化学习的好处毋庸置疑,同时主流对于碎片化学习的批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碎片化学习时间场所不固定,没有实时现场教师的指导和互动反馈,相关知识节点的难点和错误理解未必能第一时间得到纠正,同时因为碎片化对于很多课程整体逻辑和理论体系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有传统观念认为与其断断续续的零敲碎打不如真的花时间好好找地方要现场老师指导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在线教育2013年度的崛起,以及网校对于传统成人教育的冲击都明显凸显出来一个特点,就是在线教育正在以越来越强大的姿态来侵蚀争夺传统教育的地盘,新东方也承认在线教育对于自己的冲击也在做积极转型,同时现在兴起的大数据浪潮又给在线教育以更多工具上面的支持。

目前碎片化教育在外文这块比较流行,最早的沪江网的网友订阅的每日邮件就是提高外语学习的一个小妙招,现在各大门户的全球和中国的公开课资源又给全体公民一个平等开放的平台,大家可以随便选择时间随便选择学校名师来观看聆听大师讲座,或者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或者教育游戏来学习其中关键要点,同时学习者的习惯和阅读次数还有网上反馈也被相关工具统计和分析,并且已经有不少机构对这些数据做出统计和针对性的调试,这样网络的碎片化教育其实也在慢慢的进化和改善。


碎片化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进化丰富,国外也是不断爆出碎片化教育的进展:

资料:

席卷全球的慕课(MOOC)在线教育平台可供数以万计的学生同时在线学习同一门课,而总部位于旧金山的新兴教育科技创业公司InstaEDU采取的是更为贴心的教学方式:一对一在线辅导。网站目前拥有超过3000名优秀的在线家教老师,他们都来自于常春藤高校及像MIT这样的顶尖名校,每小时工资是20美金,最受欢迎的老师每月足不出户就能轻松收入数千美金。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只需要花费不到一杯拿铁的价格(40美分/分钟),就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老师,而且新用户都可以获得2小时免费的体验课程。


美国知名咨询公司GSV的调查显示,预计2012年到2015年期间,美国的在线教育市场份额将会从110亿美金增长到131亿美金。

http://learning.sohu.com/20131225/n392365550.shtml

今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相继推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完成课程的学生只要缴纳极少费用,就可获得认证,由于不是真正的文凭,有人称之为“微学位”。

http://news.163.com/12/1128/03/8HC8AUVJ00014AED.html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内,在线教育领域有颇多动向:如李甬关闭粉笔网将重心转移猿题库,龚海燕从91外教转战梯子网;然而现在有一个令业界瞩目、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大佬也参与其中了,他就是王志东。他创办的是“校内外”,事实上网站已上线1年(根据王志东最早的一条动态是2012年11月22日,应该经过内测和公测阶段),直至近日才在媒体上放出了消息。

http://www.efu.com.cn/data/newsview2-1166662-1.html

当然一派欢呼声中,也有冷静的思考:

Mooc(网络在线教育)将使得部分大学教师担心下岗

质疑声也随之而来,美国一些教授开始担心保不住自己的工作,圣何塞州立大学等高校的教员公开表示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持保留意见。还有些人认为在线课程纯属一种炒作。

针对完成课程学生数量的问题,《大西洋月刊》副主编丽贝卡·罗森提供了具体数据。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人工智能课程吸引了16万注册学生,但仅有20%多的学生完成了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在线开放课程也有近16万人注册,但实际完成课程的只有7157人。但罗森认为,注册人数庞大,证明在线开放课程的门槛低,抱有学习热情的人多;而低通过率则反映的是宽进严出的标准。

  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兰热则担忧,在线开放课程可能涉及网络抄袭行为,需采取措施予以应对。

  很多人都在担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会终结传统高等教育模式,改变某些学科的地位,产生“明星教授”影响教学,损坏学术标准的执行,干扰互动交流的学习等。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735743&boardid=1

如果管理不佳,类似微学位一样的教育商品化的东西会不会步入电大自考的学位含金量很低覆辙,这是目前我们需要注意的,但是对于很多身在职场的成年人来说,碎片化是他们业余生活的常态,如何利用这个碎片化的状态同样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升级,这是他们最关注的,同样高校和基础教育的教师也面临传统和互联网的双重夹击,自己职业位置不再像原先那样非常稳定了,教师的绩效考核和互联网时代少子化的趋势,这些都是教师自己职业生涯面临的新的问题。

教育碎片化和教育整体化的优劣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同样身处移动终端冲击的我们每个人新的一年都要继续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更多在线教育的触碰,无论主动也好被动也好,互联网移动终端带来的新的形态的学习都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欢迎大家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21: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碎片化策略是普及与发展科技传播的必然选择
与以前的时代相比,网络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播的碎片化。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三次浪潮》-书中所指出的,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
1.适应新媒介蓬勃发展的媒介环境的要求
只有采取碎片化策略,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作用,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对于担负着普及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科技传播来说,采取这种策略更为必要。
2.适应新闻传播对象日益“分众化”趋势的要求
由于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人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不同,由于各个社会成员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差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必然表现出不同的需求。这种“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将新闻媒体的受众群分解为许多不同的受众群,从而形成许多受传者群落的“碎片”。因此,在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受众被“碎片化”了,各个不同的媒体、不同的栏目,由于其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风格的差异,都会满足不同的受众群的要求,都会有自己的受众群。在这种媒介环境下,科技传播只有采取碎片化策略,针对不同受众群的要求来经办栏目,才能吸引更为广大的受众,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31 2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3.适应新闻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趋势的要求
随着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兴趣和爱好日益多元,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这些不同的“分众”传媒,无论是在传播内容上,还是在报道方式和播出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一改过去那种一张综合报纸什么内容
都登、一家综合性电台(电视台)什么内容都播的“一锅煮”、“大一统”的局面。这种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趋势,要求科技传播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方面相应变化,采用碎片化策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爱好和接受习惯的受众的要求进行传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4 23: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教育是中国唯一与世界前沿同步的教育,希望有识之士多多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3 16:14 , Processed in 0.27277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