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01|回复: 4

[【杂文】] 关于黑暗与恐惧的教育——万圣节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8: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将三岁至十几岁的孩子关进一间几十平米大小的房子里,熄掉一切灯光,遮上黑布,在伸手不见五指中,大人躲在里面,给他们讲恐怖的鬼故事。

在自家的车库里,布置上迷宫,拉上黑色布幕,杜绝一切可见光,在迷宫的各个角落放置上骷髅、断臂残肢、蜘蛛,猫头鹰等各种道具。在迷宫的拐角处,设置好机关,人一走近,这些东西就猛地出现,而后慢慢飘走;配上逼真的光电效果,磔磔怪笑,瘆人之极。让每个孩子独自一人走进这样的一个恐怖迷宫,然后再自己走出来。



以上都不是恐怖电影里的情节,而是万圣节中我注意到的两个生活场景。就我而言,这种关于恐怖的体验,其实自万圣节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就已经开始了:晚上我骑车回家,误入草丛深处,触手可及,竟是磷磷骨架,点点鬼火。抬眼望去,风吹草动,蛛网飘飘,鬼眼曈曈。那一刹那间我还都有点头皮发麻,灵魂出窍的感觉。又何况是个孩子。

这样的故事,中国的独生子女,敢听么?这样的游戏,他们敢玩么?这样的夜晚,他们敢出来么?同样的问题也适合问包括我在内的家长:我们敢放手让孩子独自面对恐惧和黑暗么?

历史上,西方有利用黑暗与恐惧教育儿童的传统。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为了从小锻炼孩子的勇敢,会让男孩子整夜独自待在坟场中,以此克服他对黑夜的恐惧。

中世纪时,欧洲的家长常常有意为自家男孩子设计黑暗中的任务。譬如,派他在黑夜中去遥远的农场送信,而家长则悄悄在后面跟着,以策安全。

完成以上两种任务的小孩,常常为自己战胜对黑夜的恐惧,而欢喜不已。

万圣节秉承的其实也是这个传统。

那么,这个以黑暗和恐怖为主题的万圣节又为何被称作“狂欢节”呢?“欢笑”从何而来呢?

以我的观察来看,这种“欢笑”分成两层:

第一,要笑对恐惧。愈是恐惧,愈要直面,愈要大笑;第二,要大声取笑那些面对恐惧而害怕的人,我自大笑出门去,笑看尔等惊恐人。两者合成一层,其实是鼓励孩子勇敢、乐观的面对恐惧。

这种儿童教育传统对西方文明意义重大。

旧金山湾是个风景秀丽、寥廓壮美的地方,苍松翠柏,白浪银沙,风劲帆满,秋海天阔。站在那里,我有时就想,就是这么一片大好河山,印第安人没守住,墨西哥人也没守住。反倒是让这些经历狂涛巨浪洗礼的勇敢的盎格鲁-美利坚人给夺了。中国人不是没有机会啊。可惜,有明一代,不仅舍不得花钱,也舍不得下海,甚至连海图都给烧了。若有海图尚存,还愁南海宵小们叫嚣?高墙圈养的襁褓皇帝及大臣,鼠目寸光、固步自封,至有今日难破之局。



如果说真有西方人所说的上帝的话,这个上帝就是“勇敢”。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
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覆煦在水面上。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上帝就把光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是一日。
《旧约·创世纪》
以上经典话语中,“上帝”替换成“勇敢”,大概也是成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探讨很有意义。

现在的万圣节大概已经完全是娱乐了,已经没教育意义了吧。

中国人从孔夫子开始不语怪力乱神,就注定了不会产生这样的节日。

现在全球一体,西风东渐,国人也开始玩棋这个来了,不过我还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另,楷体一般偏小,我帮你从改大了一号,便于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2: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侍郎兄。天朝现在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不多了。节日是不是一定只能娱乐、不能认真、不能教育,值得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恐惧和欢乐同时存在,孩子们都要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小孩子教育的问题,郑强教授也有过不错的演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2 11:44 , Processed in 0.32396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