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41|回复: 26

[【评论探讨】] 中国经济如何修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7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拐点出现的信息越来越明显了。经济已经明显下滑,人口红利的消失,要素价格扭曲的不可持续。一张大网正在慢慢冻结。
出路,那个撬动的支点会是哪里?
不知道论坛各方智友,有何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7 18: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宏皓:经济失速阵痛下如何稳定就业
  昨日公布7月制造业PMI初值为49.5,创下5个月以来的最高。不过,7月就业指数则有所恶化,从6月的48.8下滑至7月的47.4,为2009年3月以来的低点。目前为止,制造业就业指数略减,非制造业就业优于制造业就业,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最近原材料-产品库存指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这表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还没开始反弹,因此就业增长率也可能还没开始反弹。这意味着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政策出台来稳定和扩大就业。

  一、谨防经济增长超预期回落影响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出现了比社会预期更为明显的放缓。在一定时期内,GDP增长速度不能太低。如果太低,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者,会给居民收入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因为GDP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二者,会使财政收入受到影响。财政收入若大幅下降,则需要财政支持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实现,都会受到影响。三者,影响企业的宏观经营环境和就业。较低的GDP增长,从需求面反映市场需求疲软,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影响就业的扩大。因此,要保持一定的、适度的经济增速,与转方式、调结构、控物价、抓改革、惠民生相结合,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二、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

  民营企业就是“市场补缺者”,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内经济社会的种种非理性因素,民营企业遭遇一系列已严重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困难,具体可概括为“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民企创造了百分之95的就业和百分之85的税收,但是民营企业面临严重融资困境。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没有了从低端产业链低利润里挣扎的民营企业,几个亿的就业人口去到哪里?不合理的融资制度是我国民间资本发展的制约因素,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民间金融的完善和发展,“草根经济的发展需要草根金融的支持”。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使资本实现优化合理配置,才能推动实体经济并带动大量就业。

  三、房地产“反弹温火”必须熄灭

  有关房地产的政策博弈再次升温。中国的房价巨大的泡沫已经是社会问题和严重的经济问题,大量过剩的房地产浪费了中国大量的财力和各种资源。只在让房地产泡沫早点破灭,社会资金才能逐步转向实业从而带动大量就业;才能弥合被房价撕裂的社会;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契机。当前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投机炒作和利益集团们习惯于瓜分房地产的暴利。中国如果真的要降房价的话,有两个手段。第一房产税要征收。这可以使得投资型的购房者退出市场,由自住型的购房者来买,这样就一定会出现房价大跌的情况;还有一个就是政府用税收来养活自己,而不是靠出卖土地。土地这一块理顺的话,整个房地产市场才能理顺。无疑,中国经济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应该有决心,否则,在这一轮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中中国经济将会败下阵去。

  四、城镇化是增加就业的重要动力

  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外需受限和内需不足,而城乡二元体制是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应当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进行城镇化建设,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将在短期内为扩大内需,持续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由于此项建设数量巨大、市场巨大,且需长期建设,因此会持续拉动钢材、水泥、建材、家电、家居、设计、保险、金融、银行、旅游、商业、餐饮、娱乐、城建、城管、物管、医药、卫生、文化等相关行业,并可大幅增加税收,并增加和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为农村、农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转移改造等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空间,大多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需求增加,经济文化繁荣昌盛。

  五、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

  今日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并非经济会否“硬着陆”,而是既有经济运行生态已经难以支撑有效经济增长,进而在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由于系统缺乏自我修复能力而导致政府必须进场干预。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全面失血,靠传统的政府投资刺激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济于事,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到了深水区,避重就轻无法走出经济陷阱。我们需要的是全面打破行政垄断,全面开放服务业和土地、能源等资源性领域、减税,放松管制,寻求根本的制度上的突破,实现政府主导型经济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的经济转型,其实是从粗放型的资本和能源密集型,转型到更加倾向于能源和资本节省型,但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当然这里的劳动密集,并不是大家理解的体力劳动密集,还应该有很多高附加值的智力密集、知识密集和创造密集。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创造出更多的就业职务,更好的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 ... ontent_653827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4: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飞机带动一批行业发展。加快实际使用海洋资源,包括南海、东海等。恢复延伸京杭大运河,减少运输成本。治理沙漠要回一批土地,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煤炭的开采简直就是天大的浪费,为了提高年产量,寅吃卯粮,浪费了多少煤炭资源,当权者因为产量上去了,留给广大职工的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6: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把经济搞杂了先出来承担责任再说。将其资产和浑水摸鱼所得拿来修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现在不能再搞四万亿了,出口欧洲经济也处于危机之中,消费目前国内高昂的房价已经把老百姓绑架了,从各个方面看,经济短期内很难恢复,看国际的经济形势的发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22: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发展可以修复吗?

美国媒体最近因为中国产品出现安全问题而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商业周刊》在7月23日的封面故事中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国的行政力量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内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动员人力与资金完成庞大的任务,30年来中国经济可以每年平均增长9.5%。中国变成从T恤到电视的出口巨人;成为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消费者市场。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完全可以完成所有体育场馆、道路和各种设施的建设。这些都依赖中国强大的行政管理力量。然而,层出不穷的中国产品不安全的头条新闻,揭露的是一个惊人的事实: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奇迹,就会发现在管理和监管上的失败比比皆是。产品安全只是中国政府监管执法失败的冰山一角,环境保护、著作权与资本市场等方面,监管效果也并不理想。上海的股票市场也许是全球最热、并拥有最先进的交易系统的市场,但它在1990年开始运作到现在,多年来的规范和管理还是收效甚微。中国政府宣布了各种环保方案,但重度污染的工厂、燃煤的火力电厂仍然一家家兴建起来。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中国在投资与研发上比日本的投入还要多,然而在发明和研发上的成果却微不足道。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JJDK20070800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1 14: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改变教育基础投入和解决房地产捆绑经济问题,中国经济修复无从谈起

先看地方财政已经被房地产捆绑,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很多都和房地产挂钩,不摘开房地产这个钩子,地方经济无法长出一个转型的路径

还有教育投入问题,这是一个几十年的老问题,加上计生政策,人口老龄化和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经济活动最关键的人力资源就没有好好利用

外来的技术输入也不太可能提升我们经济的质量,举例中国已经购买INTEL芯片计算机多年,到现在也没有培育出一个有影响力的芯片制造和生产设计的自我循环经济圈,到目前还是给人家做配套做外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1 16: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底部徘徊 刺激政策一触即发


昨日(10日),包括央行、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公布了7月份的宏观数据。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5401亿元,创了2011年9月以来的10个月新低,低于市场的普遍预期。分析认为这凸显出当前信贷需求不足、经济增速底部徘徊的现实。

  而继周四公布的工业数据继续疲软后,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7月外贸数据也表现低迷。其中,7月当月出口增速同比仅增长1%,为6个月以来新低;当月进口增长4.7%,凸显实现年度进出口增速10%目标的难度加大。

  信贷 7月新增贷款创十月新低

  央行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5401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创下10个月以来的新低,也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调查显示,上月新增人民币贷款额预期最高值为11000亿元,最低值为5300亿元,预期中值为6800亿元。

  此外,7月份人民币存款出现惯性回落。7月存款减少5006亿元,同比少减1695亿元。

  存款继续减少,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存款增速,贷存比对银行的制约日益加强。目前,银行业全行的贷存比已高达69%左右,大大高于2009年年中的65%左右。7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5006亿元,存款增速继续显著低于贷款增速,由此使得贷存比继续吃紧。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偏低及体现企业活跃度的M1增速回落,均显示经济仍在底部徘徊。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如果未来贷存比不进行调整,各类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方式就将成为下半年扩张政策融资的新主力。

外贸 7月出口增速创半年新低

  昨日海关总署公布的7月外贸数据表现低迷。7月当月出口增速同比仅增长1%,为6个月以来新低。

  数据统计显示,7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仅增长1%,增速创半年来新低,并大幅低于此前市场预测。

  在我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7月当月中国对欧盟出口293.7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16.2%,这已经是我国今年以来连续7个月对欧出口同比下滑。

  日信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陈乐天昨日表示,7月出口增速低迷主要还是受到我国前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美国需求持续不振的影响。

  进口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加之季节因素致开工建设项目减少,国内需求也持续放缓。

  陈乐天表示,8月进出口增速可能会延续7月的趋势,这加大了完成全年目标的难度。总体上看,出口未来还是要取决于国外市场的复苏程度;而内需方面政府短期内会以观望为主,鼓励投资的政策效应或在未来几个月有所显现。

  财政 7月财政收入10672亿

  财政部昨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的财政收入特别是税收收入延续较低增长态势,当月全国财政收入1067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808亿元,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9077亿元,同比增长4.6%,增幅降至10%以下。

  财政部称,财政收入增幅回落,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价格涨幅回落、企业利润下降、实施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

  分税种来看,7月个人所得税457亿元,同比下降9.6%。财政部表示,是受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以及调整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税率结构减收影响。

  7月下降幅度最大的税种为证券交易印花税,该税收入23亿元,同比减少25亿元,下降51.7%。证监会此前表示,正在积极协调降低印花税。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此前表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一直保持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10%左右的增长速度并不低,但是在收入降速的同时,政府支出习惯却没有调整,应当进行支出控制。

- 分析预测

  1 更多刺激政策或出台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均表现疲软,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政府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性措施来提振经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表示,经济“温吞水”的状态将不是几个月的问题,大家要做好“1997-2002年重来的准备”。

  高盛中国宏观经济学家宋宇认为,鉴于目前经济处于通缩边缘且外需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预计今后几个月决策层会保持宽松立场。但鉴于种种政策限制,2008年底和2009年初的大规模刺激政策不太可能重现,而且即使是像2010年下半年的较大的放松政策也未必会出现。他表示,预计政策将维持5月份以来的放松力度,这应会推动经济增长重回到趋势线水平附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政策将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维持一定的放松力度。他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在三季度维持较高增速。

  2 市场降息预期大增

  新增贷款增长乏力,加之之前公布的7月份CPI增速回落至2%以下,PPI连续五个月的负增长,市场对降息的呼声再起。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要达到下半年稳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层面需要继续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他认为三季度有一次降息的机会,会有两次下调存准率的举措,最快本周末准备金率就可能下调。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随着CPI和PPI持续走低,货币政策总体上仍将维持放松态势,但房价将取代通胀,短期内构成货币政策放松的掣肘。预计年内降息1次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3 地方政府或加强征税

  昨日公布的财政数据显示,上半年非税收入10459亿元,同比增长30.2%。虽然税收收入增速下降,但非税收入大幅增加。

  此前曾有多位经济学家建言,在经济下滑时更应为企业减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就曾表示,在经济下滑的同时,政府仍有减税空间。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税收收入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会在非税收入上下工夫,同时也可能会通过加强征管的手段保收入。

  此前就爆出有地方政府将减税做出加税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今年5次表态依法征管,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能以税收收入任务紧张为由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上打折扣。

  声 音

  中国经济反弹将延后。7月出台数据几乎没有好的……非对称性降息并未起到银行反哺企业的作用,地方政府的刺激政策不过是空头支票,反弹还需等待,以时间换空间。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昨日发表微博称

  国外市场的变化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下半年进出口发展的态势。今年下半年围绕着争取实现增长10%左右的目标是有压力的,但同时还是有信心的。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昨日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http://www.022net.com/2012/8-11/47663121297358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4 16: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正在遭遇“转型之痛”

国家统计局等部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承继前几个月出现的增速减缓的趋势,并没有按照一些人所乐观预计的走出底部,而是出现了进一步的趋冷。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几个月来推出的一些“稳增长”措施似乎并未收到效果。未来中国经济将如何运行,面对经济指标难以走高的局面政府又将如何应对,似乎很难寻找到一个“万应灵丹”式的现成答案。

在一系列经济数据中,最重要的莫过于7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速仅为1.8%,相比于去年这个时候高达6%以上的指标,CPI进入“1时代”被认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通胀问题已经全面解除。但是,在CPI大幅下降的同时,另一个重要指标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幅度却高达2.9%,这可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情况。PPI的大幅度下降,说明工业生产的严重不振,而它所带来的问题是全局性的,有关部门公布的其他数据为此作出了佐证。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7.3亿美元,增长幅度仅为2.7%,其中的出口增长幅度更是低到只有1%。对外贸易在我国GDP增长“三驾马车”占有重要地位,它的降低显示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正在减少,这自然会影响到相当多的出口导向型企业,成为PPI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在持续经营上遭遇困难,很容易想到的是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因此政府开始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在“预调微调”的框架下进行调整,央行多次降低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但是,从市场反映的情况看,企业似乎对此并不领情,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新增贷款为5401亿元,单月增量创10个月来的最低值。

把这些基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难免使人忧心忡忡,CPI的下降,换来的却是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冷,这是让政府十分为难的一件事。按照以往行之有效的手段,遇到这种情况,只要加大投资力度,很快就能扭转局面,最近一些地方政府正是依此思路推出了各种扶持地方经济的方案,其规模据说已超过2008年底中央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大单。按照一些市场人士的设想,CPI的大幅降低为放宽货币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虽然CPI升幅确实减小了,但这是在去年已经很高的基础上的降低,民众依然在承受着高物价的压力,而一旦货币政策全面放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消化能力先不说,超过实体经济需求的资金很快会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再一次引起通货膨胀的全面加剧。因此,在未来继续降准降息已经不可取。

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能够施展的空间不大,那么,政府不妨多利用财政政策来帮扶企业,在这方面能够推出的最为有效的手段无非是政府减税。但是,上半年经济的持续减退已经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了影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0672亿元,同比增长为8.2%,虽然这个增速仍然大于其他指标,但个位数的增速在政府看来已经太低了,而7月份的财政支出却同比激增37.1%,这种反差显示出政府在“稳增长”方面能够动用的财政政策手段并不充裕。

我国经济增长曾经将GDP视为指挥棒,经济增速减缓的趋势,将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稳增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但是,以往那种单纯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断深化正在催逼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型,目前出现的经济指标下滑,只是这种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旧有的模式难以割舍,新的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很多方面必然会表现出不适应,需要一个调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稳增长”当然需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推进经济结构转型,也就是建立起以活跃的内需市场来支撑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结构,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让民众能够真正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http://zjs5423.blog.163.com/blog/static/13588734220127149525737/

(长江商报,2012年8月14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4 17: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钮文新:中国经济内需严重不足
在一轮生产、生活成本的快速上升和过度紧缩货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内需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而现在的物价走势,已经证明:中国经济内需严重不足。

现在重要的是:必须不遗余力地努力增加下游消费品需求,从而保住实体企业,改善其财务状况。商务部研究院采用国际先进的企业评级标准――Themis(赛弥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2000多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测评结果现实,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情况低于40分――风险巨大的上市公司占比高达23%。

测评同时显示:今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加速恶化,尤以创业板下跌速度最快,而主板市场尽管相对稳定,但财务风险迅速上升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

实际上,这样的测评结果证实了我们一直以来的判断。由于金融危机中发达经济滥发货币而引发原材料价格暴涨,使得企业购入生产资料所需贷款大幅增长,如果此时此刻股市垮台,不能支持公司及时补充自有资本,这必然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如果此时此刻紧缩货币导致贷款不足、利率上涨,我坚信实体企业会大面积出问题,最可怕的情况是:企业放弃生产。

现在,我们担心的问题是不是已经发生?很像。CPI涨幅快速放缓,PPI的连续负涨幅,恐怕反映的正是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内需严重不足的情况。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好的情况。比如,企业商品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之间出现了:出厂价格下跌速度慢于购进价格。而且,一般日用消费品价格、服装价格有所上涨,这是不是意味着企业利润压力有所减轻?现在看不太明显,要看未来的走势情况。

但我坚信,企业价格无论涨跌都是成本因素的作用。其中,购进价格的下跌是国际市场资源价格下跌的结果;而食品价格上涨是国际粮价上涨的结果。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国际原油价和粮食价格已经形成此起彼伏、轮番攻击的态势,这是所有价格被动接受者――弱势货币国家都必须接受、也无法改变的现实。除非现在立即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这样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我们曾经多次指出:在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前提下,一味紧缩货币压制内需,其最好的结果的通缩,最坏的结果是滞胀。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先通缩、后滞胀。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通缩。至少从核心CPI的角度看,中国站在通胀边缘。因为在2.2%的CPI涨幅中,有1.2个百分点是食品价格,如果再除去能源价格(阶梯电价实施)就算"零"涨幅,我们的核心CPI数据也已经很难看了。按照经济原理的定义,1%以下的CPI涨幅就是通胀。

如果从居民生活体验上看,中国已经进入滞胀。因为,许多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停滞,但生活成本确在大幅上涨。日常必须品,尤其是吃穿成本已经使其实际生活水平下降。

我绝不是牵强附会地非要把中国经济拉向自己的判断,证明自己英明。而是宁愿我自己所说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别出现我所预言的结果。

用什么办法解此燃眉之急?综合考量各方需求。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案是:

第一,由中央财政担保,社保基金向商业银行定向发行2万亿元"30年期的社保基金债",用于填实社保基金个人控账户,一次性解决社保控账户问题。

第二,中央银行同时下调2.5%个百分点的法定存准率,释放流动性,顺应社保基金的发债行动;

第三,所有效益好,公司治理结构优良的蓝筹股,尤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银行任由社保基金自由选择持股――按照一定比例,通过定向增发和二级市场收购两种路径获得股权,同时允许这笔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

第四,社保基金持谁的股份必须规定硬性前提――上市公司必须以每年净利润的60%以上的现金分红。

第五,告诉国民"你可以按时退休,但退休后将享受的是你账户中中国最优质企业资产的分红收益",而非单纯的、旧机制下的"固定养老金"。

第六,中央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确保社保基金利益不会受到上市公司的侵害,同时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这样做法相当于强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同时投资收益归属社会公众所有。它的的好处是:

第一,死钱变活钱,用一部分必须闲置在中央银行的资源,为老百姓谋福利,不仅将长期悬而无解的社保空账户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而且部分地消除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拉动消费奠定基础。

第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第三,这笔钱在市场上,以市场化的手段转化为企业股权资本,破解实体企业和银行的财务风险;

第四,用至高无上的投资者对抗至高无上的上市公司,逼迫蓝筹股大比例分红,这将完成中国股市一次极有意义的重大改革;

第五,2万亿元的资金进入股市,以及蓝筹股60%的分红承诺,会激励股市形成修复性上涨,并引发牛市,从而为中国经济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多次论证过,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依赖股市,而绝不是银行。

第六,2万亿元社保基金债券的持有,其收益远远高于央行法定准备金存款的利息收益,提高了银行收益能力,提高了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七,最重要的是:至少从理论上说,股市活了,消费、投资都会有效增加,将彻底扭转市场预期,使中国宏观经济驶入良性循环轨道。

第八,一定有人担心通胀,但这样做,恰恰不会引发恶性通胀。原因是,这笔钱没有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而是通过股市财富效应拉动的投资和消费,这是渐进式的,要比组织大规模财政投资的效果舒缓得多,作用长久得多,而且其市场化程度也远高于财政投入。

第九,一定有人担心股市泡沫,但我看,有一点泡沫要比现在的这样过度地干瘪(负泡沫)强得多,甚至是天壤之别。一个是良性循环下的活跃,一个是恶性循环下的衰退――这不是天壤之别吗?

第十,避免中国经济在一场大的国际资本争夺中,全球经济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责任编辑:张倩)


http://biz.cn.yahoo.com/ypen/20120810/124238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3: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七大都市圈创新力比较研究
摘 要:都市圈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实施的区域战略之一。自主创新是国家“十二五”发展主线之一,在此背景下,都市圈创新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都市圈创新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涵盖21个指标的都市圈创新力指标体系,据此对国内7大都市圈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分析,并针对东、中、西地区都市圈的现状与评价结果,分别探讨相应的创新力提升战略,对于提升不同地域的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创新力,比较研究
  “十二五”期间,国家已把“都市圈”“城市群”作为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规划内容,意味着都市圈、城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将成为我国区域新一轮发展的主要等载体山。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家已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主线之一,预示着面向“十二五”,城市将会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重心,自主创新也将会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如何彰显区域发展战略和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而都市圈创新能力是区域发展和自主创新两大战略的综合体现。本文选取杭州、南京、青岛、武汉、沈阳、成都和西安等7大都市圈作为比较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同类可比性。7大都市圈分别以杭州、南京、青岛、武汉、沈阳、成都和西安作为自身的中心城市,都为中国重要的区域节点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在本区域内显示出较强实力,且对周边城市或地区长期的辐射和影响;(2)机制相同性。7大都市圈都得到本地政府的重视,均不同程度地制定了都市圈自身的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形成了相关城市政府间的合作机制,它们都是所在区域发展最为成熟,体系最为完备的都市圈;(3)区域差异性。7大都市圈分别位于我国东、中和西部,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都市圈发展水平,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一、研究综述
  都市圈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竞争力方面,而在创新力研究方面相对较少。康绍大在《关于都市圈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一文中,认为都市圈竞争力涵盖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不同要素和环境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在各自影响都市圈竞争力的同时,又共同集成,影响着城市竞争力。按照都市圈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表现方式,可概括成两类,即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王平在《哈尔滨都市圈竞争力比较评价》文中把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水平、资金实力、基础设施水平、人才教育水平、政府管理水平、开放程度、生态环境水平等作为评价要素,分别对大连、沈阳、哈尔滨和长春等东北四大都市圈进行了比较研究。陈晓芳写了《基于Roush集理论的都市圈竞争力评价研究》,他用Rough集理论作为都市圈指标体系定权重的方法,使都市圈指标体系权重得分更加具有科学性。
都市圈创新力与竞争力不同,除科技创新自身评价要素外,还应突出都市圈创新环境要素和创新特征要素。在科技创新自身评价要素上,多数学者选择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和效益三个维度来评价,而且基本都从R&D人员、资金投入来衡量科技创新投入,用专利授予量来衡量科技创新产出。贾舒用技术市场成交额来反映科技创新产出与成果转化,同时,他认为在都市圈创新能力建设中,经济实力与创新能力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都市圈创新特征要素上,岁玥、谢富纪等采用区位发展、创新一体化水平以及中心城市的极化功能3个方面来评价都市圈创新特征要素。在都市圈创新环境评价要素上,评价指标突出了基础设施、市场需要、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创业水平5个方面。
  从以上都市圈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看,研究主要集中在都市圈竞争力理论及指标体系两个方面,同时,在都市圈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得分方法研究上开始逐渐深入。可见,都市圈竞争力研究已被学者所关注。但是,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突破领域情况下,关于都市圈创新力的研究更加引人关注,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欠缺。
  二、都市圈创新力模型及指标体系
  1.模型构建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个城市或区域自身创新能力、创新外部环境和支撑创新的外部条件等方面。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2外1内”的三角模型,即创新外部环境、创新支撑条件和创新自身能力,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都市圈创新力三角模型(图1)。
创新需要内在的发展与构建能力,包括创新投入、创新载体和创新产出等要素与条件。他们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源泉,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创新活动的内生力量。同时,创新活动需要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的共同推动。现代创新活动是一个开放体系,需要大量外部信息的交汇与碰撞。学科的交叉、产业的融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导致了创新越来越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撑。尤其是对都市圈来讲,其内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外开放的政策实施、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对都市圈创新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支撑。而都市圈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文化资源、政府支持作用也是一些不可忽视的外部力量,其可以为都市圈的创新活动提供坚实支撑。创新外部环境和支撑条件是创新活动的两个脚,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创新发展。
  2.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的框架
  在都市圈创新力三角模型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21个基础指标,10个分项指标和3个方面指标构成的都市圈创新力指标体系。3个方面指标分别为,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创新外部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生态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包括创新载体、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创新支撑条件包括:区域发展水平、区域文化支撑、区域产业支撑和政府支持力度。
  (2)指标选择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今天,创新需要知识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互联网用户数(户/百人)代表了信息化建设水平。互联网用户数作为衡量信息化水平的一个指标,已经被世界多数国家认可,本文也用互联网用户数(户/百人)作为衡量创新外部环境中基础设施的一个指标。另外,知识和技术的流动需要载体,知识和技术主要依附与人,人口大量流动就会有助于知识的流动与传播。因此,用客运总量(万人/平方公里)作为人口集聚与流动的一个指标。一般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和地区,需要大量交通基础设施来支持人口的流动,某种程度上,客运总量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反映。
  创新不仅仅局限在企业内部,还需要外部技术和知识的流入。改革开放后,FDI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溢出,其正向作用已被多数学者所证实。一般FDI流入多的城市或地区,技术溢出效应也较明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创新活动。本文选用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和外商投资企业数占本地所有企业比重来衡量都市圈对外开放水平。
生态环境是创新外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大量创新人才集聚和企业研发中心人住。城市或区域都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吸引创新人才和研发中心人住的一个砝码。目前大量创新人才和研发中心向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和区域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均绿地面积是衡量都市圈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人均绿地面积较大的城市或区域生态环境也相对较好,因为人均绿地面积大,环境的自然状态保持较好,生态破坏程度较低。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表示都市圈环境治理的强度,一般产值越高,环境改善力度较大、步伐较快。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载体来支撑,创新项目和研发机构是创新主要载体。通过开展R&D项目,把其作为一个纽带,使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创新集合体,而创新人员一般也依附于创新集合体。在创新集合体里,创新人员可以利用研发机构所具备的研发平台进行创新活动。
  创新需要投入作为保障,没有大量创新投入,不可能有创新产出。专利申请量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创新产出的指标,这里也把其作为衡量都市圈创新产出的一项指标。技术市场交易额是衡量一个城市技术成交规模的指标,也可以反映都市圈创新产出,因为一个新技术研发出来后,需要进行市场交易,让有能力的企业进行大规模产业化。
  创新除外部环境和自身能力外,创新还需要外部支持条件。都市圈发展水平高低决定了其创新投入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一般区域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产业结构也向高端化转型,创新投入会相应较高,同时,支持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较高。都市圈发展水平用地均产出、人口密度和市辖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来衡量,分别代表了都市圈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
  创新需要区域文化支撑,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是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储备了大量创新人才,尤其是大量的毕业大学生进入创新队伍,充实了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密集区域是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方,世界创新活跃的地区一般都位于高校集中区。图书资源是创新的一个重要外部支持,创新需要进行知识查新、文献检索、资源查阅等一系列前期论证与准备,而大量图书资源为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为创新提供了外部供需市场。没有良好的外部产业供需支撑,创新活动就没有市场。如果区域或城市都把各种要素资源用于投机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这个地区创新主体企业就没有创新的意愿,所以用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进而说明一个地区创新主体——企业的市场行为是否有利于本地区创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说明了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应需要大量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用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第二产业人数比重来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
创新的外部支撑条件中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就是政府。创新充满了风险,而一些风险就需要政府来承担。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创新创业前期,没有雄厚的资金,这时就需要政府投资来建设大量公共研发平台,供这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使用。本文用政府公共财政和公共教育支出来衡量地区政府的创新支撑力度。
  (3)数据来源及说明
  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各都市圈内相关城市公布的《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主要是获得全社会研究开发机构、开展R&D项目、R&D人员数、申请专利数等数据;二是《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主要获取互联网用户数、客运总量、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外商投资企业数比重、人均绿地面积、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地均产出、人口密度、市辖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房地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第二产业人数比重、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占GDP比重、科教支出占一般财政预算支出比重等;三是采用各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上述数据进行补充。所有数据不包括县级市,一是县级市在都市圈中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所占比重较小,二是县级市没有较为完整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县级城市缺乏统计数据。在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指标上,用的是都市圈内省会城市的数据,这是因为目前我国技术交易市场主要设在省会城市,同时,省会城市具有比较完整的技术市场交易额统计数据。
  3.权重计算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通常有主观定权法和数学分析法两类。前者主要依赖专家定权,后者利用数学方法,严格地进行逻辑分析,尽可能地剔除主观成分,以使符合客观实际。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模型是一种比较好的定权重的数学方法,现在已被大量使用。因子分析中公共因子所反映的变量间的内在联系,正好表现了评价指标对评判对象的相对影响程度,因而可以利用该方法从样本中直接定权。本文采用共同度H21作为定权的依据。共同度表示公共因子f1,f2,…fm共同对变量Xi的方差所作解释的比例,也就是fm对各变量的全部贡献水平,它考虑了所有公共因子的共同作用。
 依据共同度定权的方法,分别对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三个方面的基础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定权重。因子分析方法的前题条件是观测变量之间是否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如果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小的话,他们不可能共享公因子。所以先要对变量进行相关矩阵计算,如果相关矩阵中大部分相关系数都小于0.3,则不适合做因子分析。同时,对变量进行KMO检验,KMO检验用于检查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实际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是,效果比较好;而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此时不适合用因子分析法。从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计算结果看,大多数相关系数均大于0.3(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列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在此基础上,分别求出X1-X7、X8-X12、X13-X21三组变量的KMO检验结果,分别为0.509、0.506和0.706,均符合因子分析的基本要求。
  在符合因子分析基本条件基础上,分别对X1-X7、X8-X12、X13-X21三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其公因子的共同度,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相应变量的权重。然后,根据变量X1-X21权重计算出分项指标数值,再对分项指标H1-H10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其公因子的共同度,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出H1-H10权重。同理,重复以上步骤,确定F1-F3的权重,具体权重值见表1。
四、七大都市圈创新力总体评估与提升策略
  都市圈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对其创新力进行研究评价,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东中西不同区域都市圈创新力的空间差异性,对推动中国不同地区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一)总体评估
  从得分高低分布情况看,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从东到西依次递减,排名依次为:杭州都市圈(86.9分)、南京都市圈(63.1分)、青岛都市圈(60.8分)、武汉都市圈(54.1分)、沈阳都市圈(42.6分)成都都市圈(38.7分)、西安都市圈(38.4分)。具体差异性评估如下:
  1.东、中、西部都市圈创新力得分呈现出由东向西空间递减态势
  杭州都市圈创新力得分比武汉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分别高出32.8分、48.2分、48.5分。同时,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分项指标上,东部地区都市圈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的都市圈,特别是在创新外部环境和创新自身能力上,杭州都市圈高出武汉都市圈54.8分,是其的2.5倍,高出西安都市圈67.7分,是其的5倍。由此可见,中西部都市圈的创新力不仅整体水平低于东部,而且内部各个分项指标得分也均低于东部。
  2.东部地区都市圈的创新力得分差异较大
  排名第一的杭州都市圈创新力得分高出位于第二的南京都市圈23.8分,高出排名第三的青岛都市圈26.1分,高出沈阳都市圈44.3分,但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分项指标上,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沈阳都市圈之间差距表现不一。在创新外部环境上,杭州都市圈高出青岛都市圈27.8分,高出南京都市圈和沈阳都市圈分别为35.4分、49.0分。同样,在创新自身能力上,杭州都市圈高于南京都市圈22.4分,高出青岛都市圈和沈阳都市圈分别为34.9分、52.7分。
  3.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创新力得分差异较小
  武汉都市圈创新力得分分别比成都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高出15.4分、15.7分,而位于西部地区的成都都市圈高于西安都市圈0.3分,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距。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分项指标上,武汉都市圈都高于成都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说明中部地区的都市圈无论是总体得分,还是分项得分均高于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同时,西部地区都市圈之间的得分差距较小。
(二)提升策略
  1.东、中、西都市圈差异化发展模式战略
  7大都市圈中,东部地区的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上实现相对均衡发展外,其它4大都市圈都呈现出3方面非均衡发展特点。都市圈创新力是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强弱由3个方面共同来支撑,任何一方面短腿,都会出现短板效应,进而影响到都市圈创新力提升。东、中、西都市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加大对处于相对劣势方面的要素投入,补齐各自短板,实现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均衡发展。东部都市圈向更高层次均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向都市圈高级阶段同城化方向迈进;中西部都市圈应注重通过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等3方面均衡发展来全面提升都市圈创新力。
  2.东部都市圈国际化标杆发展战略
  东、中、西三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差异性。在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下,东部地区依托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所具有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一体化制度创新,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形成创新型区域。同时,整合内部科技资源,形成一体化、网络化的技术交易市场。在创新外部环境方面,东部地区的都市圈,应加快高铁、城际铁路建设步伐,向高铁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大生态一体化建设步伐,形成有利于都市圈科技创新力提升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南京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和沈阳都市圈,与同在东部地区的杭州都市圈相比,无论是创新力总体得分,还是分项得分均呈现出一定差距,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上更应该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杭州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同时,依托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把国际化视野引入未来发展理念中,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种科技创新要素纳入到都市圈未来发展中。通过营造国际化的生态环境、创业环境、居住环境和产业高度化发展环境,吸引全球人才,集聚全球科技资源,把东部地区的都市圈培育成具有国际一流的、充满创新力的大都市圈。
3.中西部都市圈跨越发展战略
  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都市圈在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上差距较大,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总体上,而且也体现在各个方面。因此,中西部都市圈创新力面临全方位提升。在目前中西部都市圈发展阶段和能力上,要想全面提升都市圈创新力,必须实施跨越发展、全面赶超战略。在营造良好创新外部环境、夯实创新支撑条件基础上,加快创新自身能力的培育,从而实现全方位赶超,缩短与东部都市圈之间的差距。
  作者简介:丰志勇,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博士 南京210018


作者: 丰志勇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4: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继续探底 金银持续窄幅震荡

和讯特约

  行情回顾

  昨日上午,中国公布了上月的重要数据,如此前预期,中国的CPI在7月份滑落至2010年2月以来的新低,以1.8%的水平正式宣布物价重回“1时代”。数据显示,2012年7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1.8%。其中,城市上涨1.9%,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仍是带动物价上涨的主因,7月份上涨2.4%,而非食品的涨幅为1.5%。有经济学家认为,7月物价下滑主要是由于基期效应和食品价格季节性低点所致。

  CPI的连续下滑,令市场担忧中国经济的探底还在继续,且在世界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短期难有实质性的改善,另一个角度看,或将加速中国政府的再度刺激经济时间,预计下次的降息或降存都将开始提上日程。而金银方面则是延续了近期的窄幅震荡格局,在基本面相当于平静的状态下,金银也失去了投资者的青睐,近日连续出现交投清淡。美国欧洲方面态度难测,左右为难,也是导致金银近期没有方向的主要原因。预计在下次的美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或有所作为,在此是前,金银难以拜托震荡格局。

  基本面分析

  近期以来,在宽松预期再度升温的背景下,国际金价重返1600美元/盎司上方。后市来看,黄金短期仍难摆脱振荡格局,但长期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将是黄金重返高位的催化剂。尽管8月初美联储、欧央行以及英国央行均按兵不动,颇令市场失望,但从整体宏观环境来看,宽松货币政策仍然可期。

  美联储在8月政策声明中称,美国经济复苏在今年上半年逐渐失去动能,就业增长近几个月放缓,失业率高企,而房产市场依然疲弱不堪。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将采取更多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经济的意愿。并且,虽然美国7月新增就业人数好于预期,但失业率由8.2%回升至8.3%,说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不容乐观。

  欧元区形势更为窘迫,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表示“正在制定一套公开市场操作计划以稳定欧元区债市”。尽管德拉吉屡屡失信饱受市场诟病,但从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的经济状况来看,实施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只是时间问题。况且,从西班牙等国的国债收益率来看,债务危机蔓延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中国方面,最新数据显示, 7月CPI同比升幅跌破2%关口,为2010年1月以来最低值。未来数月中国通胀可能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当前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政策目标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流动性持续放松也是大势所趋。

  从基金持仓来看,经历几个月的减持之后,7月末以来,基金又开始积极增持黄金。CFTC 持仓数据显示,黄金期货非商业净多持仓在7月底最后一周大幅增长,截至7月31日为126064手,较前一周增加13087手,增幅达到11.6%。从代表长期投资需求的黄金ETF基金持仓情况来看,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 Gold Shares)在7月末8月初同样出现增持迹象。截至8月8日该基金持有1254.94吨黄金,较7月30日增加6.33吨。而言,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黄金将维持强势振荡格局,何时反弹取决于欧美经济刺激政策启动时间,我们对黄金长期走势依然看好。从技术图形上看,黄金振荡区间在1550—1630美元/盎司,且价格重心有逐渐上移趋势,长线投资者可逐步买入。

  技术面分析

  黄金:黄金价格从日线图看,昨日收取阳柱,结合前一日的十字星来看,总体目前依然看好涨势,但短线上方在1618和1626分别呈现强阻力,只有站上1628才能打破日线双顶形态。另一方面,今日如跌破昨日低点1608则将再度带来一波回调,如收取阴柱吞没更是有望加大回调力度。从四小时图看,目前布林带上轨在1618承压较强,布林带中轨在1612附近形成短线支撑,依然关注macd运行情况;STOCH指标向上运行空间有限,亚欧盘可能会出现些许回调以修复指标晚间再次走上反弹之路。

  白银:目前日线的收线排列来看暂时在5745一线有一定的承压过程,指标MACD穿越零轴的金叉应该给予持续的势能,但是失望的是银价没有如预期的持续拉伸上行,那么说明短期银价有一定的回踩蓄能的需求。所以日内顺大趋势做多也必须回踩关键支撑介入。4小时收线于各个均线周期之上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头排列,但是不温不火的指标不给出一定的势能还只能是一个区间整理的格局。

http://gold.hexun.com/2012-08-10/14460285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6: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四季度见底 真正复苏明年初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昨日表示,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下滑趋势还未能抑制,经济有望在第四季度见底,真正复苏则要到明年年初。

此前,在摩根大通主办的“中国持续增长动力”投资论坛上,摩根大通相关人士曾预计中国经济将于三季度开始复苏。

李晶认为,当前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的热情并未减少,从中长期来看,依旧看好对中国的投资。而对冲基金,由于其比较关注短线的投资前景,对中国经济的态度比较谨慎。

对于货币政策,摩根大通预计,今年三季度还有望调降存款准备金率,但不会在八月份,年内有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而利率年内也将再降一次,但大幅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李晶认为,由于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存在滞后性,建议决策层利用财政政策来扶持经济发展。目前在基础设施方面,一些“十二五”范围内的项目已经加快审批步伐。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会好于上半年,但是这也仅仅是弥补了商业房地产投资的下降。

对于当前中国A股市场,李晶认为,由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企业盈利状况未能及时改变的背景下,未来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市场低迷,但是并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李晶表示,中国经济投资的机会亮点在于城镇化,依旧看好消费行业。对于政府扶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板块,同样存在投资机会。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教育、医疗、娱乐媒体业,蕴藏的机会同样不可小觑。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2012-08/21/content_1569274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3 1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别太担心 中国经济大有可为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1日文章,原题:不要太担心中国 很多人为中国担忧,几乎每一项不及预期的经济数据都会让已经战战兢兢的市场感到害怕。不过,那些每逢中国发布数据心里就要打鼓的人们,你们放心好了。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今年下半年形势应该会好于上半年,2013年应该还会更好。大家预计中国会继续下调利率,同时加快经济刺激的速度。有报道称,中国政府这一次将会倾向于更有针对性的刺激方案,最有可能是集中财力启动最新五年规划中的某些项目,不仅与基础设施有关,还涉及能效、教育和医疗。某些政府部门已经重启投资,核能和铁道投入都在增加。从总体上看,预计这个五年规划还会带来3150亿美元的项目投资,其中多数可以而且很可能会提前启动,以满足不断膨胀的国内需求。
  这种更节制的方针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可能比2009年到2010年期间更慢。经济要出现改善,可能至少也得用一个季度的时间。不过这些刺激措施对于中国股市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利的,自动化、医疗、汽车与汽车相关资本支出、地铁和城际轨道系统、水务、教育以及清洁能源领域的企业都会在未来几年受益。
  尽管最近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出负面迹象,但中国经济已经在好转。中国通货膨胀率在过去12个月从6%以上下降到1.8%,同时贷款利率在过去一个季度从6.50%下降到6.0%。通胀率和贷款利率的降低应该都会对未来一到两年的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另外,较低的通胀率也将为未来下调利率提供支持。贷款增长已经在加速。
  随着销量增加造成房地产库存猛降并令短缺苗头出现,住宅建设也很有可能重新提速。中高端房地产市场尤其如此,因为这个市场的需求正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而急剧增加。根据预测,未来八年中国新增中产家庭将达到2.5亿户,相当于7.5亿人口,约为美国总人口的2.5倍。而这些家庭想要的不只是房子,他们还想购买汽车、衣服和美食。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的汽车需求最高可望达到每年4000万辆,而目前中国汽车需求在每年1500万到1600万辆之间。
  是的,欧洲的混乱、美国复苏乏力都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但中国的内需旺盛且在不断扩大,所有关键指标都预示这一趋势将加速。所以如果你必须担忧的话,担忧好了,只是不要因为做空中国而陷入窘境,中国的下一篇章大有可为。

http://msn.huanqiu.com/oversea/economy/2012-08/306267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6 17: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银:中国经济复苏房地产仍是关键

【财经网专稿】记者 胡俊英

  8月24日,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复苏取决于政府增加投资、银行信贷相应地提供资金支持。但这一观点背后的关键假设是今年剩余时间内房地产行业保持平稳。
  今年整体房地产销售面积将下跌10%,但近几月销售明显反弹,自年初累计的同比跌幅为6.6%。瑞银认为,房地产销售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里企稳,预计2012年房价将下跌5%-10%;另一方面,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则较为疲弱,新开工大幅下跌、投资已经放缓。这可能源于保障房新开工的统计令房地产数据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开发商对于是否启动新项目仍持谨慎态度。不过,由于已经开始施工、尚未完工的保障房和商品房项目还将继续建设,这应有助于稳定今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建设活动和投资。

  政策方面,一些媒体对近期房地产销售强劲反弹、人们担忧房价会再度快速上涨等进行了种种报道。在此背景下政府也重申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基调,因而部分投资者担心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收紧房地产调控政策。更重要的是,国务院派出了督察组赴16个省市考察地方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状况以及调控政策的落实情况。另外还有报道称,政府将很快全面开征房产税。

  瑞银认为,中央不会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近期房价的反弹与房地产销售势头回升相符,但官方数据可能夸大了价格上涨的幅度。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放缓、政府试图保增长之际,政府没有理由进一步打压这个对经济增长而言最重要的行业。事实上,据国内媒体报道,房地产督察组的初步结论是“市场不具备全面反弹的条件”,“不必再出台调控新政”。当然,中央政府派出这个督察组本身应该也是为了落实地方房地产调控,避免地方政府过快放松政策。

  另外,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宣布了宏大的投资计划,而这些投资计划通常被称作“地方版刺激计划”。股市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报告表示,“尽管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和银行一定程度的支持下增加了投资,但他们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能力仍受到可用资金的制约。这意味着大规模刺激计划不太可能实现。”

  西部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彦召也表示,未来房地产方向仍有空间,中西部地区空间要大于东部地区,目前房地差库存较高,去库存是中央和地方一致的意愿。尽管调控不会放松,但去库存仍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

  在中央政策以及融资环境改善的情况下,投资在未来几个月稳步增长将会回升。这将帮助稳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并支撑GDP增长。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不会出台,经济复苏也不太可能来得十分迅猛。经济学家认为,地方发布的投资计划口号的意义更大。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824/n35143882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7 13: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中国经济“冰火两重天”

8月11日,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把脉中国经济,整个演讲过程中,“郎旋风”焦虑地在演讲台上来回踱步,直叹:“中国经济是独特的”二元经济“环境,同时过热又过冷。摸摸额头,感觉发烫;但身上又感觉冷。”

眼下的中国经济“冰火两重天”什么是冰?股市和楼市。什么是火?高档汽车、高档艺术品、高档奢侈品。

“冰火两重天”是“症状”,那么症结在哪呢?郎咸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制造业危机。这是中国制造业丧失定价权的结果。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处于最低端,我们的企业获得的利润最低廉,创造的价值也最为低下。”

郎咸平以iphone为例,“苹果去年赚了259亿美元,而没有定价权的iphone代工厂富士康,前年亏损达2.1亿美元,去年才盈利7248万元人民币。”

在当前外需减缓、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的投资营商环境也不容乐观。据郎咸平估计,江浙地区企业的资金成本年息约在48%。此外,人民币的贬值又使得制造业投资营商环境雪上加霜。

郎咸平分析指出,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接近30%。但从今年5月之后,人民币开始贬值。第二季度,受人民币贬值的影响,流出的国际热钱高达1283亿美元。

同时,进口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些都使得制造业陷入重重困局。因此,一些企业家干脆不做实业了,拿出大量的资金去炒楼、炒股,买汽车、奢侈品或古董艺术品。

在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矛盾又日益突出。郎咸平面色凝重地念了一组数据:“钢铁21%;水泥28%;电解铝35%;多晶硅45%;不锈钢60%;农药60%;风能发电70%;光伏95%。”他指出,“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时间会非常漫长,很难在短期内有所缓解。”

去年4月18日,沪指盘中最高值为3067点,然而就是在那一天之后,大盘一路下跌,跌至近日最低点2100点。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成为全球股市暴跌的元凶,那么中国有债务危机吗?

“A股病根就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潜在风险。”郎咸平认为,“不少投资者就是在去年4月18号被套牢。”
从去年开始,不少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开始到期还款,但云南、四川、广东等各省市相继违约。而且凑巧的是,云南省就是在去年4月18日那天违约的。

目前来看,尽管监管部门清理规范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平台债务风险仍不可掉以轻心。如果地方政府还不了钱,就将成为中国债务危机。

郎咸平解释说,近年来,伴随着地方融资平台数量爆炸式增长的是地方政府负债规模的几何式增长和天量的银行信贷。地方政府债务一年利息就是1万亿元。去年年底,银监会宣布,所有地方政府到期借款无条件延期一年。

今明两年是地方政府平台贷款集中到期时段。地方政府负债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给银行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隐患。

反映在股市上,6月1日,交通银行的股价首先跌破每股净值;6月4日,华夏银行跌破每股净值;6月8日,深发展和浦发行跌破每股净值;7月9日,中信银行跌破净值;7月12日北京银行跌破净值;7月23日中国银行跌破净值……

郎咸平的情绪比较悲观:“目前就银行板块来说,有接近50%跌破净值。”

作者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著有《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http://biz.cn.yahoo.com/ypen/20120814/125063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8 18: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亚生:房地产泡沫依然严重 追求保八无意义

和讯网消息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见底的争论一直存在,不同于大多数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对中国经济的看法颇为悲观。

黄亚生在接受和讯网专访时指出,中国经济过去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并不是一个成就,恰恰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季度、三季度会不会恢复,取决于它怎么个恢复,如果完全看投资拉动,现在又有迹象表明政府又开始搞这些东西了,审批条件要开始放宽了,稍微和上次不太一样,就是有些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但依然是不解决根本问题。

黄亚生认为,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金融垄断、产权保护,不信任市场,市场发展受到阻碍,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好,即使只增长4、5%,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国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黄亚生指出,无论从任何的正常的购买力衡量,房地产都不能支撑现在这种价格,因此泡沫是非常严重。

为什么泡沫没破?“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左右经济能力太强了,如果你要按市场的话它早就应该破了,或者它有一个修整,它现在还是在这儿撑着,硬撑着,它也希望降,但它也不希望降得太多,所以它现在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矛盾的心理。降息本身实际上就是在刺激房地产,那边在限购,这边在降息,左手和右手都不协调嘛。”黄亚生这样认为。

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黄亚生并不认同林毅夫的“高速增长论”。他指出,用几乎所有的数据去衡量巴西的六十年代,它都有10%的增长,但最后它还是垮掉了,苏联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增长也是很快的,但它最后还是垮掉了。经济增长最主要取决于经济政策,取决于制度。

以下为和讯网对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的访谈内容:

和讯网:您怎样看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经济下滑压力?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二季度是底部,三、四季度将逐渐回升,您认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黄亚生:短期的预测很难,特别在中国,中国政府的掌控经济能力,包括掌控经济数字的能力是其他国家政府没法比的,所以,我不是特别关注短期经济,我觉得也不要这么关注短期的二、三季度。

但是作为中国这种模式,中国这种经济体制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定的共识,在知识界里,即使它是二季度上去,它肯定不是因为创新或者是比较普惠式的经济发展,肯定又是大规模的上项目,像这种的话它再恢复,我也不认为能够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所以,我对金融危机以后过去的这四年,它发展速度很快,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成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说二季度、三季度会不会恢复,那取决于它怎么个恢复,如果完全看投资拉动,现在又有迹象表明政府又开始搞这些东西了,审批条件要开始放宽了,稍微和上次不太一样,就是有些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但是在我看来这依然是不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就是金融垄断、产权保护,不信任市场,市场发展受到阻碍,关键我觉得应该把这些问题处理好,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好,即使增长4、5%这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因为说实在的,GDP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GDP是一个指标,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持续增长得看几个方面,一方面你是不是有普惠制,普遍受益,这就是看个人收入,中国政府是从来不公布个人收入方面详细的数字,每次公布就公布一个指标平均值,平均值在中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中国贫富差别很大,你应该公布中位数或者原始数据公布出来也可以,你让学者去做研究,好像平均值是不错,但中国这个平均值很可能是上面25%的人有很高的收入,那使这个平均值提得很高。

第二,企业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不是这种靠寻租获得经济利益,它是靠创作产品,创作科技。

第三,从长远来讲,你这个国家有没有创新,创新不见得非得是科技方面的创新,也有商业模式。比如说尤文斯的农村银行就是一个创新,它是一个社会企业的创新。

这三个方面我看状况都不是特别好,即使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恢复了,那它恢复也还会掉下来,因为有一点大的趋势得看清楚,就是欧美恢复九十年代到2008年以前的那种增长是根本不可能的,今后五年是根本不可能的,欧洲现在的这种危机可能是一种常态;美国有缓慢的增长,但也不可能像九十年代、2000年时它主要是靠房地产,有那么大规模的增长。

和讯网: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可能会出台,最近的确看到这方面的趋势,许多人担心如果继续刺激的话,结构的调整会不会更难了?

黄亚生:现在面临的就是增长和结构间的大矛盾,有增长结构就要优化,如果结构改善的话,增长就得下来,在我看来更愿意看到的是改善结构,即使增长下来的话,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说是非得要增长8%,7%都成了一种灾难,这简直成为一种天方夜谭,这是很奇怪的一种心理。

8%历史上都是属于奇迹式的增长速度,你看日本这些国家,南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是8%,这都是属于奇迹的增长。为什么一个国家非得要奇迹的增长速度?去保八、追八,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和讯网:但是我们看林毅夫先生好像一直都非常乐观,他一直强调中国GDP高速增长还有二、三十年?

黄亚生:这个细节看你怎么讲,中国从平均收入水平来讲肯定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平均水平还是很低的嘛,从这点意义上来讲的话,本来是应该有三十年、四十年的增长空间,这个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但是你这么去想吧,非洲国家平均水平更低,你说他们增长了吗?就是这个平均水平低本身,它不是一个数学,它不是一个基数的问题,它是一个经济政策体制的问题。

如果你要是用几乎所有的数据去衡量巴西在六十年代它都有10%的增长,最后它还是垮了,苏联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增长也是很快的,当时也被认为是和日本是可以形成竞争的模式,那你看它最后不是还是垮掉了吗?这说明人均平均水平本身是没有那么大的意义,按照这样的话,全国都应该增长,那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取决于你的经济政策,取决于你的制度。北韩和南韩,北韩有增长吗?南韩的平均水平比北韩要高十几倍,那人家照样增长,是吧。

和讯网:另一方面许多人都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很严重的,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黄亚生:我是绝对相信泡沫是很严重的,因为你从任何的这种正常的购买力衡量,都不能支撑现在这种价格。当然最近房地产价格有所下降,在下降之前你要算房地产投资的回报率很简单,就算租金就可以了,租金回报就是房地产投资的回报。

在全世界没有看到租金回报这么低的,而房子的价格这么高的,这就是典型的泡沫。为什么这个泡沫没有被捅破呢?这就回到了我们当初讲的话题,因为中国政府左右经济能力太强了,如果你要按市场的话它早就应该破了,或者它有一个修整,它现在还是在这儿撑着,硬撑着,它也希望降,但它也不希望降得太多,所以它现在处于一种非常复杂矛盾的心理,你降息本身实际上就是在刺激房地产,你那边在限购,这边在降息,你左手和右手都不协调嘛。

所以,我觉得这些,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本身一个的大陆经济,最后发展成一个房地产单一的和出口单一的,这实际上是我们自己经济决策犯了错误的结果,本来根本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你这么大的国家,13亿的国家,应该有各个行业都可以同时发展的,而且都主要应该靠内需,但现在这么依赖外需,这么依赖房地产,而房地产又是依赖于投资,最后这个结构就变成这个问题。

和讯网:您觉得会出现什么后果吗?

黄亚生:我从来不认为政府真正要把房地产给搞掉的,如果像加息限购这都是一些很表面的政策,它如果真想把房地产的价格捅破的话,很容易,征收房地产税就可以了。等它真要是收房地产税的话,而且它真正的去执行,不是说搞一些试点,后来也就不了了之,那才是真正要控制房地产投资投机的行为,但现在看不到这个。

和讯网:您刚才说到加税,其实一直以来一些学者也呼吁要结构性减税,包括谢国忠也说要减税一万亿,大家都在谈,但结构性减税的话,大家又担心它从其他方面收回来了,您认为应该从整体减税还是先从结构性呢?

黄亚生:当然应该整体减税,但是这个税收结构要调整,我们现在收入税非常高,企业流转税非常高,这实际上都是打击创业,打击企业发展的。房地产税很低或者是根本没有,只有房地产交易税,这个结构来讲是非常不合理的。

所以,从整体上来讲,我觉得它应该减税这是肯定的。第二,在加房地产的同时,它应该降低其他的税率,或者减少其他的税的种类,要把它这个税制的结构化弄得简单一些。最后,它也可能是整体的收入不变,甚至有所减少,那我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的。

和讯网:但房地产税现在有一个争论,本来土地出让年限是70年不是私有制,现在再收的话,是否涉及多重征税呢?

黄亚生:因为你70年的那个,它是过去一次性交易,就等于你有一辆车,你把这个车买下来,然后你付给了卖者的多少钱,10万、20万等等,如果你以后再进行一次交易的话,你还是有税的。

另外你这么去想,假如你没有房子的话怎么办,你没有房子就得租房子,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这里面含有租金的成分,它是给你创造收入的,免了你的租金,这本身就是一个收入。你去年交的税,你今年再工作还是交税,从道理上来讲完全是可以说得过去的,这个我觉得是不足以来推翻房地产税。另外它还有一个社会效应,房地产收税,首先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比例比较高,它对中国整个社会产品提供负的责任就比较大。

http://zh.house.163.com/12/0828/17/8A0TQQOR022100N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9 2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咸平:中国经济存在八大危机

郎咸平再度为中国经济诊脉。在日前玺源台的业主见面会经济讲座中,郎咸平炮轰中国政府:看错了病,开错了药,于是乎爆发了八大危机。并且愈演愈烈。

  中国经济的八大危机是什么?郎咸平指出:资源过剩、产能过剩、中国债务危机、通胀危机、民营企业危机、银行危机、房地产危机和消费危机,是中国经济的一座活火山,目前正是暗潮汹涌,就待某一天,从地底喷薄而出。

  郎咸平在玺源台的讲座中重点强调产能过剩,其举例说明,“以高铁为例,开启资金为1.2万亿。直至6月30号为止,高铁总开启资金却为3.2万亿,资金缺口为2万亿 ”。 以高速公路为例,4万亿高速公路建在中西部,却基本没有车在上面跑,直接导致产能过剩,在建过程中又消化钢筋水泥的产能过剩。汽车12%产能过剩,十二五后40%;钢铁去年年底21%过剩,今天35%过剩;水泥28%;电解铝35%,不锈钢60%,农药60%,风能发电70%,玻璃93%过剩,种种过剩。严重的产能过剩,必将带来经济的萧条。而股市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截止到目前为止,70支股票跌到尽头,其中70%为产能过剩,包括16家钢铁公司,8家高速公路公司,3家铁路公司等等。

  中国的债务危机。“2010年政府总共投入了28亿万的钢筋水泥。税收8万亿,剩余的20万亿全是政府疯狂印钞”。郎咸平在玺源台的讲座中指出,到去年10月份为止,我国共印钞35万亿,国企拿了20万亿,地方政府拿了14万亿,地方政府14万亿一年的利息就是1万亿,地方政府还不起,只好违约。于是乎,中国债务危机开始爆发。4月18号云南、四川、广东率先违约。也就在同一天,中国股票开始跌,并且自此开始跌跌不休。

  而滥发钞票也导致中国严重的通货膨胀。去年百分之二十五,今年百分之十二。郎咸平强调: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跌。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老百姓。

  房地产危机更是风雨欲来。在中国多种投资渠道受阻的当下,大部分资金都流向楼市进行保值,连民企资金也不断涌入进来。而在大量资金的进军之下,近几年楼价上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如何抑制火山爆发?郎咸平说,政府搬来一块叫限购令的大石头压住了火山口。而房价也几个月未涨。

  但是,大石头能压住火山吗?“火山突围只有2个出口。第一个出口,从地壳的薄弱环节再度突出爆发,那就由地产零头的五十几个相关行业第三次探底。现在正在发生。第二个出口,岩石被融化,火山再度爆发。这就是为什么3月份前楼价一直没涨,而到了7月份却开始涨了。”在玺源台的经济讲座中,郎咸平如是分析,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楼市再度火爆。

 郎咸平:想资产保值增值要买房 想炒作炒黄金白银

  以言辞犀利著称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在日前出席玺源台的经济讲座中“泄密”:黄金、股市、房产,究竟哪一个更能保值?据悉,郎咸平在玺源台的现场表示,“要跳楼,进股市;想保值,要买房;想炒作,炒黄金白银。”这样的话,出自经济学家郎咸平之口,实则暗藏玄机。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郎咸平实际上为公众指出了现阶段黄金、股市和房产究竟谁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渠道,谁才能真正的保值增值。

  黄金PK房产

  黄金投资一贯被当作资产保值的重要渠道,现阶段更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将黄金作为直接存储对象。那么,黄金的保值增值效应和房产相比,究竟哪个更有“钱”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90十年代,黄金的价格大概在80-120元/克之间浮动,而国家对黄金的收购价则是60多元/克,现在黄金的价格大概在340元左右。也就是说,黄金的零售价目前的价格是90年代的不到3倍。

  而以北京的房子为例,在90年代中期均价大概是2000-3000元一平米,而现在,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20807元/平方米,中心区的高端楼盘价格涨幅更大,粗略统计,二环沿线周边的住宅价格已经达到45000元/平方米。以玺源台为例,该楼盘是西二环沿线教育资源以及交通资源最为丰富的楼盘之一,目前该区域同类型楼盘,即使是二手房都已经接近5万。也就是说,北京房价已经是90年代中期的6到7倍,而高端房产更高,普遍在10倍以上。

  而且房子既可以自住也可以用来出租,收取租金,市中心的高端房产租金更高,资源配套好的小区,小一居目前也能在4000以上。黄金有这个功能么?所以,从黄金和房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来看,房产尤其是高端房产完胜黄金。

  股市PK房产

  2012年8月27日,截至到上午收盘,上证指数2064。而2001年,上证指数最高为2245点,盘间最低为2170点。十一年股市风云,不进则退。太多股民感叹,十年如一梦,股市又重回原点。在股市的大幅下跌之中,股民也是“血流成河”,投入的资金很多打了水漂,割肉的割肉,清仓的清仓。2011年,5000万股民人均亏损4万。股市已经成为最不靠谱投资渠道。正如郎咸平在玺源台的经济讲座中所说,“要跳楼 ,进股市”。

  而房产,尽管调控声不绝入耳,可是上涨形势却一直没改。以玺源台所在的西二环为例,08年区域房产均价不到2万,而到现在,最高的价格已经超过6万。4年间便上涨了三倍。而如前面所分析的,与90年代中间的价格相比,涨幅已经在10倍以上。股市是十年回到原点,资金损失惨重,而楼市却是十年间中心城区高端楼盘上涨超过10倍。所以,从股市和房产的保值增值情况来看,股市惨败给楼市。

  郎咸平:房产税是高房价幕后推手 要跳楼进股市

  郎咸平在日前玺源台业主见面会的经济讲座中,再成“犀利哥”,炮轰房产税,称其是“高房价的幕后推手”。郎咸平强调: 降低房价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政府取消各种税费,房价就会立刻跌70%。

  房产税真能推高房价?实质上,关于房产税开征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声音是:房产税是降低房价的终极利器。理由有二:一是地方政府获得稳定税源,将改变完全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高房价之源头被掐断;二是增加持有成本,抑制投资需求,导致市场需求大大降低,供需关系转变。

  郎咸平为何要在玺源台的业主见面会上要唱反调,炮轰房产税?其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近日,名为楼市谍报的微博曝光:据玺源台售楼人员透露郎咸平已经在该楼盘买房。此次为开发商做讲座之前已经两次去看过该项目。

  如果这则消息属实,则不难理解郎咸平炮轰房产税的幕后真相:为自己的财产保驾护航。一旦房产税开征,拥有多套房产的郎咸平们将成为最大“受害者”。因为房产税会革他们的命。

  实际上,在玺源台业主见面会上的郎咸平经济讲座中,已经透露出郎咸平投资多处高端房产的真实性。被誉为楼市危言帝的郎咸平此次公然倒戈,扬言“想保值,要买房”。理由是:股市不行了,黄金炒不起来了,中国的投资渠道受阻了。

  这是大实话。目前的股市已经连收大阴线,击破多个支撑点,已经在2000点的关口岌岌可危。据调查显示,2011年股民人均亏损4万,2012年上半年超过8成股民亏损。投资股市正像郎咸平在玺源台的经济讲座中所说“要跳楼,进股市”。

  而中国的高端楼市却表现得一直很保值。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现在,香港的城市均价上涨了130%—150%,高端楼盘价格上涨超过了200%;而次贷危机让美国整体房价下跌了30%,但是高端楼盘的价格反而逆势上涨,美国曼哈顿的高端住宅自1996年第四季度到现在上涨了234%,比普通住宅上涨价格高了不止一倍。

  北京的高端楼市表现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尽管遭遇调控,但是高端住宅一直量价齐升。丽兹行豪宅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8月前两周,北京均价超过4万元/平方米的高端住宅成交286套,环比7月同期大涨43%,其中新建高端商品住宅成交量为185套,同比上涨70%。而8月入市的高端项目价格上调幅度大部分在5000-8000元/平方米左右。

  高端楼市这样的行情,无疑是保值升值最好的选择。同时也是郎咸平为何要在玺源台业主见面会上忽然高呼“想保值,要买房”,为何又在同一时间炮轰房产税这一悬疑事件的最好理由。而关于郎咸平入手玺源台的事件,想必也不会是空穴来风。
------------------------------------------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2082924832215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1 20: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短时间的阵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2 13: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欧美的教训,一定要让基础的制造业保持强势,只玩撒克逊人那种空手套白狼的所谓金融服务业,迟早有骗术到头的一天。日耳曼人能够在一片哀嚎的欧洲屹立不倒,就是其强大的制造工业做基础。东方的大和民族近20年衰退也没倒,就是其制造业还余脉犹存。对内,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普通百姓后顾之忧没那么大,才能真正刺激内需市场,但也不能搞成欧洲那样的福利国家,那样会把人养懒,竞争力大幅下降,没人愿意做脏活累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5 18:40 , Processed in 0.444962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