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27|回复: 0

[【随笔】] 红楼咀味录之六从贾雨村革职说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5 17: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雨村,他是《红楼梦》中交际最广的一人。
   文雅如甄士隐,他可以跟他成为莫逆,不拘小节。生意场上,他也不乏如冷子兴这样“有作为大本领的人”,两人最相契合。官场上,他先认识巡盐御史林如海,通过他又结交了贾政,官运亨通起来了。他真是亦俗亦雅、亦隐亦入、亦英雄亦小人的玲珑手。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左右逢源的人,在官场上完全是个“菜鸟”,他一点儿不懂得为官之道,显摆文人的那种清高气。官场很残酷,那是弱肉强食、勾心斗角的温床,没有心眼,单凭蛮劲,上面得罪高官,下面失去民心,不丢乌纱才怪。
   就是这么一个善于交际的贾雨村却被参革职,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他在生活中是个良师益友,他们间没有利益链。在官场上,官员间必须形成一道滚雪球般的利益链,要么同流合污、沆瀣一气、你好我好,要么恃才傲物、刚正不阿、众矢之的。这是道官场的单项选择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明哲保身的官儿选择了前者,这道利益链的天平从来不平,一端总是压倒另一端的,这里不讲道德,只讲利益。
   贾雨村不明就里,傻乎乎地丢了官。看看革职的缘由:
   一、官方的文章
   1、“生性狡猾,擅纂礼仪”。封建官员都是饱读诗书之士,怎能狡猾?狡猾的就不是读书人,不是读书人就不配当官。但是从贾蓉买官来看,不是读书人照样可以做官,他有点花花肠子,还不是肆无忌惮地当官。擅纂礼仪是否属实,成了《红楼》中的谜团。
   2、“沽清正之名”,“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贪官可恶,酷吏更可恶,酷吏在有清一代尤甚。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看看《红楼》中那么多的冤案,哪个官员是真心为民办事?清官与酷吏,一念之差。清官为了百姓,酷吏为了皇帝,为了前程。
护官符是当官的必修课,贾雨村就是没有上好这一课,才丢了官。要护官,就不能护民。官和民从来难以和谐,各自坐标不同,难以形成统一的抛物线。“民命不堪”,如果他在处理他老友之女英莲的案件上,完全可以说是如此,但是他在当知府时,即使有“贪酷之弊”,老百姓也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民作为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即使“上访”,也是不了了之的,老百姓总是受着打和骗的境地。
    二、客观的叙述
    1、贪酷之弊。他是贪官又是酷吏,可恶可恶。他送了甄士隐妻子两封银子、四匹锦缎,娶了娇杏又“外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还赠送封肃百金。他,一个工薪阶层,谢媒礼实在阔绰,贪污受贿是事实。酷吏从后文乱判葫芦案中可见端倪。
    2、恃才侮上。没有处理好同僚和上下级关系,这是他丢官的重要原因。领导肚量都小,对他“侧目而视”,那是咬牙切齿的痛恨,恨不得活吞了他。看来领导没少受他的气,当众丢了许多脸,雨村彻底摧垮上级的自尊。贾雨村没有后台,没有资本恃才傲物,对于一个没有出身的官儿而言,低调做官,团结上司,搞好同事关系,懂得护官符,才能官运亨通。
    综合而言,他不到一年被革职的原因:1、他当官的质素优于他人,目无下尘,戏弄侮慢上司,这让官僚们很不爽。2、贪赃是官员的通病,官僚不敢拿这做文章,否则就是自掘坟墓。他敢作敢为,不拘小节,为了政绩不惜无所不用其极,办案严酷。往上爬也要注意脚下,一块小石子就能取你的命。
    当他失官后,他一改常态,低调做人,“担风袖月,游览天下名胜”,他是在韬光隐晦,等待时机。对于一个没有来历的赋闲的官员,他要找个好靠山。四处漫游,广结好友,都是障眼法,其实就是在找好靠山。做官一半凭本事,一半凭运气。他在友人的帮助下,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西宾,从此贾府就成了他的一时父母,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1:47 , Processed in 0.29567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