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64|回复: 28

[【问道台】] 诚邀同行商讨问题,通力合作或发言有见地者,教学版送威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1 2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jiaoxu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1 2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心一下,是教师行业,但是不是教语文的,所以没办法和楼主交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1 2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搞清楚智识这个概念,才能展开具体的研究。
智识的提法确实很棒。
智识应该指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是举一反三中的“举”和“反”(一、三都应该属于知识的范畴)。
是不是还考虑再加进胆识这个概念呢。学生有了“举”和“反”这样的能力,但敢不敢运用则是胆识的问题了。有知识,也有智识,但敢不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所以,学识由知识、智识和胆识组成。

让陶老师见笑了,本人只有搞家教的教学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3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属于“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
家里没有鱼的,授之于渔,远水不解近渴,授之于鱼更好。
家里有很多鱼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育还是需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学校的层次不一样,学生的素质不一样,教师的素质也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是以知识性教学为主还是智识性教学为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陶梦于2011-09-11 20:17发表的 诚邀同行商讨问题,



抱歉,因本学期的课程增加和其他一些原因,最近颇有些疲惫和沮丧。所以没有及时回应陶兄的倡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小猫出发于2011-09-11 23:46发表的 :
首先要搞清楚智识这个概念,才能展开具体的研究。
智识的提法确实很棒。
智识应该指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素质。是举一反三中的“举”和“反”(一、三都应该属于知识的范畴)。
是不是还考虑再加进胆识这个概念呢。学生有了“举”和“反”这样的能力,但敢不敢运用则是胆识的问题了。有知识,也有智识,但敢不敢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所以,学识由知识、智识和胆识组成。
.......


兄对智识的定义,我大体赞同。在以前的思考中曾经认为,现行的教学只重视了静态的知识,而没有注重动态的“知、识”,但随着实践发现,只是关注动态的过程还不够,因为这种关注一定要有指导的原则,而这些指导的原则是应该可以直接传承的,即在知识上可以传授,在行动中可以操作,这样的话,每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可以直接承袭前辈的经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每个语文师范生毕业之后都要摸爬滚打十几年才能算有一点经验、每一个学生毕业若干年之后还不知道语文到底是训练的是什么能力。

至于“胆识”我倒是觉得是因人而异而不能强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7 19: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小可拉好于2011-09-13 13:21发表的 :
这个问题属于“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于渔”
家里没有鱼的,授之于渔,远水不解近渴,授之于鱼更好。
家里有很多鱼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育还是需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学校的层次不一样,学生的素质不一样,教师的素质也不一样,根据实际情况是以知识性教学为主还是智识性教学为主。



比喻固然可以加深理解,但比喻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虽说是事实,但也要从教材、教师方面做好“取法乎上”的准备,否则“现学来不及”,到最后以教师的“下驷”对学生的“上驷”,那么结果恐怕会事与愿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20: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fenglong88于2011-09-17 18:40发表的 :



抱歉,因本学期的课程增加和其他一些原因,最近颇有些疲惫和沮丧。所以没有及时回应陶兄的倡议。

.......
教师的辛酸在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在自己却是没齿难忘。所幸的是,我们可以与同道讨论这些问题,示来者以思考之迹、育人之法,往往又是治疗心伤的终南捷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20: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材施教,不如因人施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10: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曲高和寡吗?
还需要多多将最初的哪怕芜杂繁乱的触点呈现出来。
偶不明白“智识性的内容”在语文中包含哪些具体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lsg003于2011-10-27 10:06发表的 :
曲高和寡吗?
还需要多多将最初的哪怕芜杂繁乱的触点呈现出来。
偶不明白“智识性的内容”在语文中包含哪些具体的东西?


是的。兄如果不接受这个观点,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写出来。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请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手里的威望虽然不多,很想赠予积极思考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27 12: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为陶兄尽心钻研语文教学之精神所感动,并深表敬意!
自己不在语文教学前线,仅说说一己之见。
看了“语文课堂上传授的既有知识性的内容,又有智识性的内容,二者的结合才是较理想的课堂。”不觉想起多年以前上中学时的课外参考书“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智性内容可否一定程度上理解成接近后者?
很久以前的一部书《语文思维培育学》,不知能否提供一点启示?

热心经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8: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奇文共赏于2011-10-27 12:38发表的 :
首先为陶兄尽心钻研语文教学之精神所感动,并深表敬意!
自己不在语文教学前线,仅说说一己之见。
看了“语文课堂上传授的既有知识性的内容,又有智识性的内容,二者的结合才是较理想的课堂。”不觉想起多年以前上中学时的课外参考书“双基训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智性内容可否一定程度上理解成接近后者?
很久以前的一部书《语文思维培育学》,不知能否提供一点启示?

.......



多谢奇文老师,您所言的双基与这句话不同,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有如何对待知识的问题,等等。具体有哪些,也正是想探讨的东西。

这本书倒是很诱人,弟寡闻,不曾见过。这就搜一下。(多谢奇文老师,搜到这本书了,居然是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在我看来写得不怎么样,但是这样一段文字却与我们想要探讨的内容相近,贴出来



我说这本书写得不怎么样,依据之一就是,作者对语文教学名师的课堂实录的解读,缺乏主见,分析又过于绝对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3: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陶梦老师钻研语文教学精神感动,深表敬意!

热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1 08: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语文教学教会学生的是称之为语文感觉。比如有些人学了十几年,让他写随便段话,坐在那里半天都写不出一个字,命题作文就更不用说;而有些人一写起来就没完。这个感觉是在教学中教师反复训练和学生的自己领悟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20: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从事中小学基础教育,这方面感受颇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3 12: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吧。比如曹植《赠白马王彪》,第一章和第二章想比较其他章,偏短;而且之间没有用顶真手法。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猜想,一二两章之间是有漏掉诗句的。总之,在教给学生东西的时候启发他们去思考问题。告诉他们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我是怎么做的,这样他们渐渐地就知道方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3 07: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fenglong兄和陶梦兄的观点。愚以为,语文课是一门综合课程,绝非仅仅传授知识。传授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词汇、句子、语法、修辞等;
2.思维的表达,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来传达思想,展示思维的内在逻辑性。学习已有作品的思维经典表达形式;
3.价值的表达,各种不同语言形式的价值表达特点,褒义、贬义的手法运用;
4.意义的生成,教会学生懂得文字和段落的意义,概括和提炼文章中的核心价值取向和目的;
5.历史的意蕴,语文基于传统而生,不同时代,语文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传授中应该重视历史的意蕴,使语文课有厚重的历史底蕴;
6.艺术的境界,运用语言文字,使人的境界得到提升,文学的手法,艺术的表现,达成人的艺术的升华。书法的艺术、文学的艺术、诗性的思维,使人成为人,而不是其他。
语文课,现在让小学生背笔记,什么中心句、中心思想,都背下来。其实是把文章的思想定格在语文教师所粗制滥造的总结性文字中。真正的中心思想应当由学生自己去领悟,老师的话永远只是参考。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经典的文字,反复思考,理解才能深入。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老师,资质平平,强迫学生背诵他们自己理解的片言只语,用考试成绩来要挟孩子们,但是,背诵永远产生不了思想家,也达不成语文的教学目的。
总之,语文课的关键在于教会孩子学会用母语思考,运用母语的元素表达自己的思想,欣赏母语的艺术,传递文化的灵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29 16: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识性教学?是不是指学生学会思考的能力?

  比如楼主在另一帖所说的,学生只会空发议论,却难以整理成文。

  个人在中学时期也有此感受,感觉最难写的就是议论文,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平常跟同学聊天能滔滔不绝,可到了写作文时却左支右绌?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很多作文题目要求我们讨论的,根本不是我们日常关心的,有时确实是绞尽脑汁仍废话连篇。另一个原因是,议论文要求逻辑严密地证明你的论点,而平常闲聊只是想到哪说哪,逻辑并不严密,两者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我认为,想要在中学时期写好议论文,要么是早熟的人,他对社会有所观察,要么是天生敏锐、洞察力惊人的人,他能迅速找准问题核心,发出优于常人的探讨。这情况其实有点类似现在的申论考试,虽然人人能写文章,可申论并不是考文章,而是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大多数不关心时政的人来说是致命的,根本不可能写好,而且会提出很多幼稚的建议。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专业领域的不了解。

  所以谢逊教张无忌武功时,只要他背,不要求理解,因为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经历,无忌自然就理解了。我以为古文的教学,可以如此。而且应该比目前教得更深,更多,更熟练。不然我们的历史,有很多人(包括我)得借助翻译才能看懂了。

  而思考能力的培育,我中学的老师曾用过一招,把一个班分两组,开辩论会。现在想来,都觉得那次辩论很有意思,很有意义,我们被鼓励,确实地思考了,而且辩论会后好长一段时间,我仍然在思考。但也仅是那一次而已。后来我的议论文依然没有进步,因为那时的我根本没兴趣对作文题目去研究去关心,只随便写写交差而已。

  让学生学会思考,可能不只是语文组需要付出努力,而是整个教育界共同的问题。我前几天看过这篇《清华VS麻省:对比后,才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多么失败》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99238,感觉可以借鉴。关键在于教师不断地拿出让学生必须翻阅大量知识、必须绞尽脑汁才能解决的课题,让学生磨练出过硬的实力。当然中学教学怎么去借鉴,这可能又是难题。

  最后推荐所有的学生、教师都看看日本漫画《龙樱》,甚至工作后的朋友也可以看,这套书讲的是两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用最后一年冲刺,考上东大的故事,其中讲了很多种学习方法,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等科目的教育,以及应考前的心态怎么调整,个人觉得即使30岁时看到它,依然很有意义,能学到知识,但效果就远不如教师和考生那么立竿见影了。这套漫画后来被日本政大列为非专业课教材,受到相当重视。记住,别看电视剧版,要看漫画,那才是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8 00:13 , Processed in 0.38917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